1、平稳过渡稳步推进,浅析2009年高考文综卷历史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历史教研室 李林川电子邮箱: ,一、自主命题的筹备简况,1.大体状况:(1)高校教师、教研员、中学骨干教师:2008年10-12月编制考试说明历史; 2008年11-2009年4月,命题教师培训、专家组研讨(2)征集实验数据两次省质检(1、4月)2.基本特点:(1)省政府、教育厅高度重视,组织协调(确定基调、专项资金、舆论导向、整合资源)(2)循序渐进的命题培训(武夷山到福州) (3)高校教师、教研员、中学骨干教师构成研究自主命题的核心力量,二、简介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卷特点,1.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命题,保证稳妥过渡4种能力
2、层次12种能力,以1、2种能力层次为主,3、4种能力层次为辅各题难度介于0.35-0.80之间,整卷难度0.55左右;整卷从易到难排列: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必考题、选考题。整卷难度系数预定为0.57左右 主干知识考查、两种版本兼顾重视省质检的实验参照作用, “能力要求-主题确定-素材选择-切点确定-问题设计”,成为命题思维方式与标准操作程序通盘考虑知识范围、呈现方式、考查层次、难度把握、版本差异、地区公平杜绝偏、难、怪、繁试题,体现能力立意而非知识立意自主命题的特色自主性、地方性,2.自主命题的地方特色(1)取材地方课程资源案例:福建题材14题“以海为田”、19题“企业松绑”、38题“李贽思想”
3、(2)探究新的文综形式在以历史学科内部综合基础上,探求新的综合形式史地综合案例:17题“东渡黄河”、历史政治综合案例: 24-25题用历史题面设置历史、政治题组。(3)涉及史学前沿动态课改导向作用20题雪莱语、23题柯林伍德语,(4)重视时代特征考查案例:14题“以海为田”、15题“农产品出口”、18题“过渡时期”、22题“外交思想”、38题“李贽与布鲁诺”、41题C“孙中山与华盛顿”(5)降低试卷总体难度2006年2008年全国卷历史:难度系数0.44、0.48、0.48;福建卷历史:难度系数0.53左右。力图保证选拔性的区分度,落实“服务基层”的方针。实测与预期的难度系数存在差距,但总体上
4、呈现较为理想的区分度。,3.借鉴近年全国各地课改卷成果(1)新史观的统领案例:第14、15、16、20、23、24题多用中外比较体现整体(2)传承“三新”(材料、情境、问题)风格(3)关注历史学科特色案例:1题“计算年代”为陈题新作常规、16题“号外”新文化运动成果在五四中展现、24题“增长率表”并考察阅读与提取能力;14、20、23题具有史论色彩,(4)重视现代公民教育(热点、现实)案例:17题“东渡黄河”国共合作;19题“松绑”改革30周年回顾;38题、41题A、B、C都涉及“民主、科学”等现代公民意识重视历史与现实联系,不刻意追求热点4.与省质检卷形成对接、过渡,利于基层克服无专业命题队
5、伍、丰富实验数据、自主命题缺乏经验等困难,在试卷形式、命制技巧、难度把控、团队建设等方面均从省质检总结中得益。,三、检视与反思,1.考情分析:(1)整体上考生完成常规试题较好,尤其是选择题完成较好。(抽样实测难度系数约0.56,还有待采集大样本进一步核算)(2)考生基础知识掌握度有所提高但不扎实,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依然不足,对历史概貌和阶段特征相当模糊。案例:非选择题37题、47题C等均得分较低。,(3)无法准确总结特点、整体概括能力差、表述水平低;文综能力差成为通病。 与历史课标、教材的缺陷有关吗?与语文基础的削弱有关系吗?(4)审题、解题能力差,显示考生缺乏规范化的专题训练。在“能力立意”
6、要求较高情况下,显得局促无序。(必考的非选择题38题难度值为0.52,选考题平均难度值仅有0.40)为何这些 “痼疾”不能得到根治?,2. 讨论与思考(1)对高三教学与复习的导向作用教学与复习的有效性、三维目标的达成(2)对改进未来命题的探究题型/评价方式稳中渐变问题的讨论“研究性学习”入题问题的讨论选考命题素材的讨论整卷难度的调试(高/低?),(3)分享感悟 循序渐进,科学安排,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增进服务与引导意识。重在平时潜移默化,而非总复习加班加点。腾出时间休息、研究,胜过无休止的讲课、考试与说教。重在学法导引、展现思维过程,贯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三原则。反对分数崇拜,以及以考试成绩论成败英雄。切切实实把学生当作人而非机器看待。,感谢倾听 欢迎交流,2009年7月9日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