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貌景观赏析,李仁英 Email: 13851442332 应用气象学院,第一章 绪 论,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起伏和缓的大兴安岭,地 势 陡 峭 的 华 山,长江三峡,急流跌宕的黄果树瀑布,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河源地区,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即地貌。 地貌指地球表面由内外动力塑造而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景观: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意同风光、景色、风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地质作用的概念: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不断发生变化
2、的作用。(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1、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主要表现为热能。 2、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及转化形式,如风能等。,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分类,地表地貌的形成,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1、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 2、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称为“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表现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主要方式,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改变地壳构造形态,因此又称为构造运动。,(一)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运动结果地表岩层弯曲变形 巨大的褶皱山脉地表岩层水平位移 断裂带 2、垂
3、直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 运动结果岩层隆起或拗陷,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练习1: 一、请根据下面地理信息,分析判断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1、 美洲大陆和欧洲、非洲之间的大西洋每年加宽65厘米。2、 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红海每年以23厘米的速度在加宽。3、 珠穆郎玛峰平均每年上升1.27厘米。,二、褶皱山系是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吗? 答案:不是。是水平运动的结果。世界上许多高大的褶皱山系都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比如: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等。,答案 1.地壳的水平运动2.地壳的水平运
4、动3.地壳的垂直运动,请总结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提示 1、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否是孤立存在的? 2、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以哪一种运动为主? 3、不管在什么地区、什么时期,是否总是以某种运动为主?,思考: 1、 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 答案:渤海海底的地壳同时也在不断下降,并且下沉的速度与泥沙堆填的速度相当。 2、台湾海峡是怎样形成的?答案:是地壳下降后,海水入侵所形成的。,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 岩浆侵入地壳形成各种侵入体,喷出地表则形成各种类型火山。,火山通道、火山锥、火山口,岩
5、浆,上升通道,火山口,火山锥,休眠火山(长白山,1199年喷发),熔岩流,五大连池,熔岩流,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喷 发时发散的炽热气流。,火山喷发之景象,从帕里库廷火山喷发的熔岩掩埋了这个村庄,只留下教堂的塔楼未被覆盖。,地震,地震是地幔物质的对流作用使地壳及上地幔的岩层遭受破坏,把所积累的应变能转化为波动能,从而使地面发生颤动。,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5分, 台湾花莲地区发生里氏7.2级 强烈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 7.8级大地震,顷刻间成为一 片废墟。,地震形成的地裂,地震形成的地陷,20051129,江西,1外力主要指什么? 2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 3举例外力
6、地貌的现实事例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而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把“粗毛坯”塑造成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 风化作用 流水作用 地下水作用 冰川作用 海浪作用 风沙作用,外力作用的过程及其关系,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一、风化作用,概念: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结果:形成疏松的风化壳,(一)物理风化作用指使岩石产生物理变化而成为碎屑状态的过程,特点是成分未变。1、主要是温度引起岩石的热力学变化-昼夜温差、冻结
7、。 2、盐类结晶的裂胀作用、流水冲刷和磨蚀、风砂磨蚀,风化作用与地貌,使地表岩石形成风化壳,由于冰的冻结扩大了岩石的裂隙,球状风化现象,(二) 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在水和空气(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参与下进行的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等的总称,特点是岩石可进一步破碎成胶体状微粒,使原生矿物成分发生改变,产生在地表条件下比较稳定的次生矿物。1、溶解作用,CaCO3+H2O+CO2Ca2+2HCO3-,2、水化作用,CaSO4+2H2O CaSO4 2H2O(硬石膏) (石膏)2Fe2O3 + 3H2O 2Fe2O3 3H2O(赤铁矿) (褐铁矿),Fe2O3(赤铁矿) 红色 2Fe
8、2O3 H2O(赤褐铁矿) 浅红棕色 Fe2O3 H2O(针铁矿) 棕色 2Fe2O3 3H2O(褐铁矿) 棕黄色 Fe2O3 2H2O(褐铁矿) 黄色,3、水解作用-最基本、最重要,4、氧化作用,2KalSi3O8 + CO2 + 2H2O H2Al2Si2O8 H2O + 2SiO2 + K2CO3 (正长石) (高岭石) (含水二氧化硅) (钾盐),Ca2(PO4) + 2H2O + 2CO2 Ca(H2PO4)2 + 2CaCO3 (磷灰石) (磷酸二氢钙),2FeS2 + 16H2O +7O2 2FeSO4 7H2O + 2H2SO4 (黄铁矿) (硫酸亚铁),(三)生物风化作用指动
9、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 1、根系的挤压;2、地衣、苔藓保蓄水分,加强化学风化; 3、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分解矿物等。,红色砂岩石长期风化,形成美丽奇特的丹霞地貌 。,花岗岩风化作用,二、侵蚀作用,概念: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营力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为侵蚀作用 类型: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 结果:破坏地表形态,瀑 布,河流沟谷、峡谷,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表面形态 流水侵蚀作用造成,流水的化学 侵蚀作用,石 柱,石 笋,石钟乳,流水化学沉积地貌,海 浪 侵 蚀 作 用,台 湾 野 柳 风 景 区,女
10、 王 头 石,角峰冰川侵蚀作用,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三、搬运作用,概念:风化、侵蚀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类型 :风力搬运、流水搬运、冰川搬运 结果: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四、沉积作用,概念:岩石风化及侵蚀作用的产物在搬运过程中,因搬运力减弱及其他原因而逐渐沉积的作用 类型: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冰川沉积 结果:形成新的沉积地形,冲 积 扇 平 原,河 流 冲 积 平 原,流 水 沉 积,新月型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是五种主
11、要的雕塑手法 。,总结:地面上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岩石经过风化就容易被侵蚀,而侵蚀作用又为新裸露地表的岩石接受风化提供条件。有了风化侵蚀的产物,才有被风、流水等动力进行搬运沉积的可能。这几种作用长期地缓慢地进行着,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地表形态的影响,思考: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相对高度的影响。,总结: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大多数地貌外动力受气候因素的控制。不同的气候水热组合便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和地貌组合。,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冰川气候地貌形态尖锐,冰缘气候地貌起伏较小;
12、温湿气候地貌剖面轮廓和缓; 湿热气候地貌多夷平面; 干旱气候地貌除残山外,一般没有太大的高度差。,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不同岩石因岩性差异(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等导致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而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两种方式的影响: 1)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 2)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时间对地貌形成的影响,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每次运动所造成的地质构造的格式和走向都不相同,今天形形色色的构造地貌就是多期构造叠置与组合的结果。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地貌在内、外营力作用下,会发展到不同阶段,而出现不同的外貌特征。,地貌成因要素:地貌营力、地表物质、地貌发育时间;F = f(PM)dt F :form;P :process;M :matter;t :time; P:内(营)力(放射能、重力能);外(营)力(太阳能、重力);内力和外力同时作用,相互影响,此消彼长,动态平衡; M:岩性、地质构造;t:地貌发育时间;,地貌景观的类型,构造地貌景观 流水地貌景观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景观 喀斯特地貌景观 冰川地貌景观 海岸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