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2)人口迁徙,(3)教育,亲朋聚会、出外旅游、文化活动、宗教活动、外交活动,其他途径:,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C.互联网交流D.教育活动,C,这些都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及其发展,传媒:即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2、大众传媒标志、形
2、式及意义,(1)大众传媒开始的标志,(2)形式,印刷媒体的推广,文化传播的优点,渠道多、方法灵,意义丰富、反馈及时,可信度高、传播面广泛,对信息理解更生动、形象和真实,全球性、互动性、主动性,内容丰富,富有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哲理性,是文字、图像、声音的完美结合,手机短信,电子读物,电视,互联网,口语,报纸、杂志、书,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
3、常见、最丰富的现象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B,D,(3)大众传媒的意义,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三、文化交流:做中华文化传播使者,1、文化交流的意义:,(1)利己:,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2)利人:,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互利:,增强各国了解、增进友谊、利于相互尊重与政治经济文化往来。,2.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
4、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众传媒标志、形式及意义,小结:,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汉武帝派张骞率几百人两次出使西域,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康居(锡尔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等国。之后,汉武帝又派出了多批使者。“每批多则数百人,少则百余人,每年多则十几批,少则五六批。”在这种不懈的努力下,横贯中西的“丝绸之路”终于打通了。,丝绸之路示意图,,“郑和下西洋铜像”在泉州落成,明代1405至1433年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前后七次航行到印度洋、亚非两大洲沿海的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海上交通和文化传播的桥梁。郑和使团把明代中国的历法、技术、习俗和书籍传播了所经各国,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教育部决定设立海外孔子学院,2004年11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举行挂牌仪式。随后,美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孔子学院也挂牌成立。,(2003、102005、7),古老、多彩、现代,法国文化年,浪漫、创新、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