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3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区别以中国和古希腊为例农 耕 文 明 , 是 指 由 农 民 在 长 期 农 业 生 产 中 形 成 的 一 种 适 应 农 业 生 产 、生 活 需 要 的 国 家 制 度 、 礼 俗 制 度 、 文 化 教 育 等 的 文 化 集 合 。 农 耕 文 明 集 合 了儒 家 文 化 , 及 各 类 宗 教 文 化 为 一 体 , 形 成 了 自 己 独 特 文 化 内 容 和 特 征 , 但 主体 包 括 国 家 管 理 理 念 、 人 际 交 往 理 念 以 及 语 言 , 戏 剧 , 民 歌 , 风 俗 及 各 类 祭祀 活 动 等 , 是 世 界 上 存
2、 在 最 为 广 泛 的 文 化 集 成 。 它 是 人 类 史 上 的 第 一 种 文明 形 态 。海 洋 文 明 , 是 人 类 历 史 上 主 要 因 特 有 的 海 洋 文 化 而 在 经 济 发 展 、 社 会 制度 、 思 想 、 精 神 和 艺 术 领 域 等 方 面 领 先 于 人 类 发 展 的 社 会 文 化 。 所 以 , 一 种海 洋 文 明 之 所 以 能 称 为 海 洋 文 明 , 一 是 它 要 领 先 于 人 类 社 会 的 发 展 , 二 是 这种 领 先 主 要 得 益 于 海 洋 文 化 , 两 者 缺 一 不 可 。一 种 文 明 在 地 理 位 置 上
3、 靠 近 海 洋 , 甚 至 有 比 较 发 达 的 海 洋 文 化 , 并 不 一定 是 海 洋 文 明 。 古 埃 及 靠 海 , 但 其 文 明 的 发 展 主 要 得 益 于 尼 罗 河 ; 古 巴 比 伦也 靠 近 海 洋 , 但 其 文 明 的 发 展 主 要 得 益 于 两 河 ; 这 些 都 是 不 争 的 事 实 。 中 国古 代 文 明 的 发 展 , 得 益 于 海 洋 的 不 多 , 尽 管 中 国 有 漫 长 的 海 岸 线 , 也 创 造 了丰 富 的 海 洋 文 化 , 也 算 不 上 海 洋 文 明 。 所 以 , 靠 近 海 洋 , 有 海 洋 文 化 不 一
4、 定就 能 发 展 成 海 洋 文 明 。考 察 人 类 有 据 可 考 的 历 史 , 按 上 述 的 标 准 要 求 , 第 一 个 有 充 足 的 史 料 证明 的 海 洋 文 明 当 是 古 希 腊 文 明 , 而 农 耕 文 明 的 代 表 是 古 代 中 国 , 她 们 都 是文 明 古 国 。下面就来看看两种文明的区别联系何在。首先,一个重传承,一个重创新。农耕文明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传承性。这首先是由它生产方式决定的。农业种子、技术对季节变化、工具制造等方面知识积累方面传承性。也就是因为这种生产上的传承需要,后来发展到了对祖先世系记载的认真程度。著名的有“孔氏家谱 ”。儒家文
5、化是农耕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这种对祖先的崇拜,实际上是农耕文化传承性在这一方面的突出表现。甚至连传宗接代这种观念,都是农耕文化传承性的一种表现。只是儒家拿来用作自己的神主罢了。此外,在文字上,这种传承性也有充分体现。这些内陆国家的文字,相对于海洋文明来说具有更为稳定和持续特性。中国文字的一脉相传,与西方符号文字相比,也更显独特。而海洋文明则不同。 海洋文明不是一种闭关自守的文明,而是一种不断从异质文化汲取营养的文明。海洋文明的开放是多方位的。从经济上讲,它是一种对外贸易依赖型的文明,发展海外市场,开拓海外殖民地成为这种文明的最重要的经济要求。从人口流动上讲,它在不断吸收外来人口的同时,又不断向外
6、殖民。人口的流动改良了人种的素质,又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开放。古希腊人在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束缚之少也是有名的,这一点在阿里斯托芬的戏剧中可以找到很多例证。古希腊的这种开放精神后来也鼓励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欧洲人利用这种精神去冲破中世纪教会的束缚。 其次,一个重集权,一个重多元。农耕文明的最大特点,是安土重迁,因为缺少变化,所以非常容易建立一种稳定恒常的秩序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是也,- 2 -3虽然,不同的王朝的集权程度有差异。农耕文明发展,导致必然出现中央集权。从文明发展的进程看都是渐进的,反应在国家制度上也是渐进的。而海洋文明,则体现出它的的多元性。容忍异质文化和多种文
7、化共存和竞争成了这种文明开放性的补充。多种文化的共存使每一种文化都随时意识到竞争的存在,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都要设法不断发展,以发展求生存。多样性促进了竞争,而竞争又促进了发展。同时又是由于海洋的保护,使每一个城邦都有可能保持自己的文化特点而又可以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优点。文化的多元性体现在一个政治实体内部就是容忍个体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它的政治体现就是民主制,雅典就是它的典型的代表。希腊的活力就在于文化的多元性。在希腊最强盛的时期,希腊各城邦也没有形成真正的政治联盟,最多是一种松散的联邦。相反,强求一致却会导致发展的停滞。希腊人自己的争霸战争波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人强求一致的一次努力,也
8、是希腊文明衰落的开始。所以,强求一致的诉求最终导致了希腊文明的终结。第三,一个重权威尊神性,而一个重自我尊理性。农耕文明因为靠天吃饭,由于对抗大规模自然灾难的需要,所以对权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注重;与此同时,对能制造各种灾难的自然,也有一种神灵崇拜。一个大的定居族群,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生活物资的匮乏,对生活物资的争夺肯定会不时发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公认的准则,有争议也是协商解决,在古时候后,中国人就把人能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下来归根于依靠集体的力量。权威的力量和神灵的力量。在国家制度形成后,这种观念成为一个国家内,人与人之间、部族与部族之间相处的准则。而海洋文明,则强调自我与理性。人从
9、陆地进入海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挑战,征服海洋会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和进取精神。古希腊人较少有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束缚。从希腊神话中可以看出,在希腊人的眼中,没有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神也是如此。大多数的神的行为更像一群顽皮的孩子,主神宙斯的行为也不检点,没有很高的权威。神和人都不是因其已有的地位而是因其事功的独一无二性而受到颂扬。古希腊人能够在各种文明聚集的地中海中崛起,很大程度是靠了这种精神,而海洋似乎是这一精神的最终的试金石,因此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都要在此一试身手。从征服爱琴海到征服地中海靠的就是这种精神。希腊人一旦完全征服了地中海,海洋已经不再是一种挑战,其进取精神就大打折扣了。这种精神,只有
10、等到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之后,等到文艺复兴,等到人类开始有能力面对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挑战时,才能得以进一步发扬。为什么当年中国人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强不能理解?因为在他们海洋文明的词典里只有“ 竞争法则”,没有“和平共处” 这样的概念。为什么中国人信奉的集体原则,被西方认为是人权不能保障的主要因素?因为在海洋文明中,个人主义至上,只有强调个人自由,人权才能得到保障的思维定势起作用。这两种文明所以有这些不同,其关键就在于它们载体的人民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农耕文明因为匍匐在大地上,自给自足造,这种生产生活方式自然造成了这种文明中的保守、和平、中庸和“稳定压倒一切”的文明心理。也是因为这种
11、自给自足的特点,使得农耕文明的人们在交易方面的需要非常薄弱,因而,与此相适宜的商业信誉及契约文化也就失去了诞生的土壤。 而海洋民族,凭借舟楫“四海为家”的特点决定了他的流动性和侵略性,居住在海洋边的人总是得向大海不断地求取,于是造就了他们的扩张性和不稳定性;- 3 -3海洋边的信息发达,于是造就了他们的多变性和包容性;从大海里索取的食物是通过商品经济的形式交换的,商品经济极为发达;海洋连接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比大陆更为自由和无界限的世界,这是海洋文明的广阔性和不稳定性。更重要的也许是因为航海需要而带来的工商社会所比不可少的契约文化,协商文化和民主架构。这理由很简单:在大海上航行,需要船上的所有人同舟共济,以诚相待,用互相协商的形式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通过彼此利益交换达到双赢结果。从某种意义来说,农耕文明便是一种善的文明。它本质上需要顺天应命,需要守望田园,需要辛勤劳作。它不需要培养侵略和掠夺的战争技艺,而是需要掌握争取丰收的农艺和园艺;它无需培养尔虞我诈的商战技巧,而是企盼风调雨顺,营造人和的环境。尽管农耕文明也不都是田园牧歌,也有争斗和战乱,但较之于游牧文明和工业文明,具有质的不同,不可同日而语。姓名:张玮学号:08095089经济学院金融工程 0820 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