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简析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社会中多数成员表现出的普遍的、一致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并成为影响每个个体成员行为的模板。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来说,社会心态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相当的动态性,又因为全球化大背景下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冲撞而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现试对当前我国社会心态进行简要分析。一、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总体态势多元的时代主体,决定多元的社会心态,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总体态势应是多元化。从总体上看,社会心态表现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多数社会公众投身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应对社会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显著增强。但是,改革开放带来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社
2、会各阶层的分化组合,由此也引起了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社会心态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和多样化,社会心态始终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易变的动态过程之中。由于一些不健康、不正常的心态发生、演化和累积,一些社会公众表现出极端化、情绪化、畸形化的思维方式和心态模式,对于社会整体的良性发展和社会个体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不利影响。2总体来看,当今社会心态演变趋势有以下几个倾向:社会心态中的非理性因素逐渐减少,理性因素逐渐增多。当前,社会心态中的不适应感、不公平感、困惑感、矛盾感、浮躁焦虑、急功近利等非理性因素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增有减;传统的身份感、地位感和归属感趋向分化和多元化;心理的稳定感、方向感和未
3、来感由迷茫渐趋明确;对社会公平的心理预期明显增强。二、当前积极正面的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良好社会心态对于一个社会的有序运行、规范运转至关重要,是形成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培育和形成良好社会心态,有利于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目前,从总体上看,当前国人的社会心态表现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多数社会公众投身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应对社会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民幸福感明显提升。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每个公民
4、都能够或多或少地切身体会到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在去年央视搞的调查中,人3民群众的幸福感得到普遍提升。二是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经过近几年来积极开展的各项文明创建活动,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不断提高的,各级道德模范的树立,对倡导文明的社会风气起到了有力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简洁有力,通过大力宣传和倡导,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公民的社会心态也更趋于正面化。三是公民受教育程度得到提升。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得到普遍提升,随着知识的丰富,个人素质得到提升,使得人们能够客观理性
5、地看待社会现象,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四是国民自豪感膨胀。随着我国的经济、军事等实力的上升,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举办北京奥运会、亚丁湾护航、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特别是刚刚举行的“93”大阅兵,使得我国公民的自豪感膨胀,更加具有一种责任担当的荣誉感。三、当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值得注意的倾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民众接触新知识、新理念的机会加大,其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加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已经差异化,不同群体的需求也呈现差别化,尊重与认同需求、个人发展需求已经成为新的必须给4予满足的需求,这些原本属于马斯洛理论中更高层级的需
6、求已经普遍化,虽然可能在程度上会有不同表现,但这些更高层级的需求与那些提高了标准的低阶需求会同时出现,如果不能很好地满足,矛盾就会不断爆发。值得我们注意的倾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众的需求不断提高。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努力,多数民众的生理需求已经基本或部分得到满足,但满足了温饱问题的民众对生理需求的标准提高了,洁净的空气、无污染的水、舒适的住房条件、良好的医疗条件、宜居的自然环境等,成为新的需求,同时,安全的食品、安全便捷的交通、安全的生产环境、有效的灾害防范等这些安全需求与生理需求同时出现,每一项都不容忽视。二是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之间、警民之间、医患之间、民商之间
7、等许多主要社会关系之间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三是社会转型中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凸显,社会情绪是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核心,一方面,社会矛盾的表现是激烈的社会情绪爆发;另一方面,社会情绪成为这些矛盾、冲突的动力成分。四是社会存在比较普遍的底层认同、弱势群体认同现象。自认为底层的民众不安全感、不公平感更高,社会信任程度更低,感到获得的社会支持也更低。而这一较高比例的底层5认同和弱势认同群体极易参与到群体性冲突事件中。五是社会价值观念在一些方面已经有了明显变化。比如,家庭亲情价值取向出现的新特点,表现为重义轻利取向、个人功利取向、常人道德取向、权利至上取向及价值权衡取向五种特点;亲情的
8、价值追求意义由单一的义利纠结转向多元,亲情的需求满足意义由遮蔽状态转向公开,亲情的价值度量由无价转向权衡。六是民众的权利意识增强,从舆情和群体性事件的分析看,维权成为目前社会性行动和事件出现最多的目标。在已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维权的群体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人群。维护权利诉求包括反对环境污染、要求提高待遇、反对管理费提高、反对征地拆迁,等等。四、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要特点作为一种状态,社会心态反映着人们的精神气质、心理情绪和价值取向;作为一个过程,社会心态为社会成员所建构,包括生成、改变、沉积等;作为一种动力,社会心态不断为个体提供心理场域和舆论背景,潜在地引导、诱发、推动、限制着个体的行为活动。
9、因而,社会心态有着复杂的发生演化机制。当前社会心态的主要特点:一是转型时期规范缺失。原有的规范已经失效,而新的规范一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二是标准多元化。由于开放所带来的多样性,往往造成一种相对化情境,从一个角度看与从另一个角度看的结论是不一6样的。五、几点建议一要大力弘扬主流社会价值观念。主流社会价值观念是社会思想道德观念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参照系统,有了这个参照系统,社会成员都可以在对照中觉察和体悟自身思想行为的正当性与道义性,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共识和心理认同。弘扬主流社会价值观念,是提升社会总体思想道德水平、引领社会思想行为发展方向的主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
10、,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的倡导和建设。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应当既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又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在当代中国,凡属真善美的事物,都应当得到弘扬;凡属假恶丑的事物,都应当进行贬斥。 二要大力引导形成合理社会期待。对当下和未来抱有美好希望,是一个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心理状态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社会现实的局限,所有的社会群体和个人不可能都抱有同样的希望,这些希望也不可能同等地得以实现。因此,引导形成合理的社会期待至关重要。每一个群体和个人,从自身的现实条件、未来现实可能出发,合理设定奋斗目标,合理采取实现手段,合理享受努力成果,合理援引评价标准,是一个社会形成良好心
11、态的现实基础。当前,人们在追求物质需要的同时,文化需要也日益高涨;在勤7奋努力地创造富足生活的同时,也在积极热情地追求幸福生活。要引导人们从现实可能性出发,形成合理的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期待。三要大力鼓励公民进行社会参与。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参与,是消除公民在人际关系上的疏离感、隔膜感和拒斥感,促进公民形成较强社会责任感、社会认同感和社会成就感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公民的可利用时间、可支配财力和可采取方式日渐丰富多样,社会参与意愿也明显增强。要顺应这一重大社会变迁,健全完善各种措施机制,鼓励广大公民在工作之余把剩余时间精力投入到社会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12、社会公共生活之中,为他们进行社会参与创造必要条件、便利条件。一方面,广大公民可以从这些社会参与中获得一定程度的社会荣誉感,增强自尊自信,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的社会参与,广大公民也能够获得对社会现实状况的深刻体认和感悟,从而形成更加理性平和的心态。四要大力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建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 单位人 ”转为“社会人”,农 村、社区、家庭等基层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支持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但是,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并没有建立健全,从而使得每一个社会个体生活压力、心理压力难以缓解和释放,这也是社会心态失衡的重要原因。为此,要强化农村、社区等基层组织的社8会支持功能,为公民个人提供生活帮助、价值引导、心理抚慰和文化满足,由此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奠定深厚的社会土壤。同时,也要强化家庭的社会细胞功能,发挥家庭对其成员的感情支持、行为养成、道德培养、心态塑造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总之,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就是以社会心态的分化和多样化为基础,致力于增进社会心态的有序化、合理化和融合化,形成多样共生、有机统一的社会心理局面。同时,形成良好社会心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持续不断地激发和维持广大公民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社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