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庆名字的由来.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890840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名字的由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名字的由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名字的由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名字的由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名字的由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 濮、苴、奴、宾、共、(rang)、(dan)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 。相传夏禹王分华夏为九州,梁州所属就有“巴“。在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巴方“的记载。郭沫若先生对此有诗赞曰:“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 。从“巴”到“重庆” ,名称屡经历史的变迁。周慎靓王五年(前 316 年),秦灭巴国,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

2、前 221 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荆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 年),因渝人赵谂叛诛事,朝廷虑“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 年),皇子赵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 ,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重庆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机构。辛亥革命后,1921 年设重庆商埠督办;1929 年设市;1935 年 5 月 5 日,国

3、民党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于 1937 年 11 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 ,1940 年再定重庆为“涪都” 。连同远古巴国的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国建都,重庆在历史上就有三次成为国都。重庆绝对是个好名字!从意思来看:双重喜庆!从结构来看: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千里广大,是为重庆!单从地名来讲,重庆主城及各区县的名字也都是各有特色的,每一个区县都有着非常隽永的名字,词旨优美、意味深长。 重庆:三千多年前,巴人都江州(重庆),即江中之岛。以后又称巴郡,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

4、称“渝”的来历。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 年),因渝人赵谂叛诛事,朝廷虑“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 年),皇子赵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渝北:重庆古称渝州(因嘉陵江古称渝水),以位于重庆城区北部得名。 江北: 以位于长江、嘉陵江之北得名。渝中:重庆古称渝州(因嘉陵江古称渝水),以位于重庆城区中部得名。南岸:以其位于重庆市区长江南岸得名。巴南:巴南区的前身是千年历史名邑巴县。早在 3000 多年前的商代,巴人就在此繁衍生息,立国建都。秦代置巴郡,南朝齐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改称巴县并沿袭至 1995 年。199

5、5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成立巴南区。“巴”由来,据巴县志:“巴之得名,以阆白二水曲折如巴字。”最初巴既是地名,又是族名。另一说,古代巴人崇拜蛇,巴字宛如蛇形,以此造字。沙坪坝:1939 年建置重庆市沙磁区,1950 年建置为重庆市第三区,1955 年正式定名为沙坪坝区。 九龙坡:据说南宋光宗在重庆即位当皇帝时,天上飞来九条龙,盘踞在一高坡上,后来这高坡就被人们称为“九龙坡”大渡口:清朝道光、光绪年间,有一士绅在长江以北设义渡,该渡口为沿江数十里渡口之首,大渡口由此而得名。璧山:“川中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险峻,东南面稍平,土人号为重璧山,至德二年置县,因山为名”。还有一说:因境内有山形似玉璧

6、,故名。北碚: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南川:南川之名始于元世祖时期。南川者南江之别名也。南江在綦,而其一源出自南川,遂以南川之名名其发源县。万州:长江在蜀中的各支流汇集于此,东出夔门。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得名。杜甫有诗云“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奉节:唐贞观 23 年,因旌表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县(奉公守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城夔州,不用多说,“长江三峡的起点”就够有意境)云阳:北周更县名为云安。宋开宝六年(973 年)升县为军。宋熙宁四年(1041 年)升云安监为安义县。八年(1

7、075 年)撤安义县,户口归属云安县。宋末,云安军废。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 年)复立云安军,属夔州路。至元二十年(1283 年)改军为州,名云阳州。明洪武六年(1373 年)降州为县,名云阳县至今。因位于长江之北,古有“北阴南阳”、“水北为阳”之说,故名。巫溪:远在唐虞, 即以“巫“称。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升降“于巫山(巫溪沿岸诸山原本巫山),以采“百药“;巫咸民赖盐业而兴,“百谷所聚“。春秋时,巴联秦楚灭庸,得巫盐;战国时,楚取巴巫盐立巫郡,后秦取楚巫郡立巫县。史载万顷池(今巫溪红池坝)即为春申君故居。巫山:以上古唐尧时代巫咸(尧帝的御医)而得名,春秋战国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县,时名巫县

8、,距今 2235 年。城口:城口名缘山形地势。“据三省之门户名城,扼四方之咽喉称口”。(旧志作者误以为城口毗邻陕鄂,实际不与湖北接界)开县:开县历史悠久,古属梁州之域。秦、汉属巴郡朐忍县地。东汉建安二十一(216)蜀先主划朐忍西部地置汉丰县,以汉土丰盛为名。后因境内南河古称开江,州、县由此得名。(开县是中国的锦橙之乡,刘伯承、刘帅的故乡,重庆两个开国元帅!)忠县:为纪念战国时期为保城池而自刎的巴国巴蔓子将军(忠州人),唐贞观八年(634 年)置忠州,以意怀忠信为名。(忠县出了三个大忠臣:战国巴蔓子、三国严颜、明末秦良玉。不辱其名!)梁平:西魏元钦二年(553),置梁山县,以境内高粱山为名。解放

9、初,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遂以境内有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梁平是平原,有小成都之称)石柱:从唐武德二年(公元 619 年)开始建县,因县城南宾镇东部万寿山上有一对巨石酷似少男少女、分别称“男女石柱“而得名。(石柱是个好地方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发源地,明末秦良玉在石柱任土司,抗清剿匪、保境安民。忠、丰、石三地老百姓至今仍然怀念她)垫江:“垫江”地名的由来,历史悠久。早在巴国时已有垫江之名。秦国在江洲设置巴郡,下辖有垫江县(今合川市合阳镇),是“垫江”作为县名之始。(垫江县已被正式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今之垫江得名有三种说法,经考证正确的理解应是“垫”字从土,有“下”、“隘”之义

10、。其一,说文解字:“垫,下也。春秋传曰垫,隘。从土从声。”有淹没、下陷的意思。书益稷载:“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等义项,均系“下”的引申之义。其二,从地理形势看,与“垫”的含义甚为符合,因此处山山之间的狭长槽谷地带,地势低下,溪水汇流,每遇暴雨山洪,沙水并行,以致下流淤塞汜溢。因此,垫江县名的由来,系取其地势低夷,下湮垫隘之义。酆都(丰都):因境内有平都山,东汉始设县称“平都县”。隋朝时,隋文帝巡游到此见江中有一沙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非常喜爱。于是将沙洲赐名为“丰稳坝”,将“平都县”改称为“丰都县”。(历史上著名的鬼城,神曲之乡)彭水:隋置彭水县。因彭水得名彭为鼓声,黔江峡水

11、澎湃之声似彭,因名。1983 年改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之驴的“黔”是指古代“黔州”即今四川“黔江”流域(据彭水县作协主席,黔中文化研究先行者蔡盛炽的观点,“黔之驴”的“黔”当指今之彭水。唐代之“黔驴”不是贵州驴。)黔江:邑有黔江,自思州发源,凡五百余里,与岷江会于涪州之东,水常湛然流底,以其出于黔州,呼为黔江。县以江命名。酉阳:因县在酉水之阳,故名。1983 年改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湘行散记里经常提到酉水啊黄杨扁担里面唱的“柳州”其实是“酉阳”,方言的缘故,“都说酉州的姑娘好哇个个姑娘会梳头啊”)秀山:因境内秀美山峰“高秀山“而得名,乾隆元年(1736 年)以邑梅、平茶、石耶、地坝四洞

12、疆域并割酉阳东南境石堤、打妖、宋农、晚森等土司据地,始置秀山县(县治今中和镇)。长寿:唐代武德二年置乐温县(即今长寿区域),隶属涪州。“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定名为乐温县。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 1361-1371 年),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夏,都重庆。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将乐温县改名长寿县。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一说长寿山独平衍曲折,形如寿字而言,取以名县。涪陵:因乌江古名涪水,巴国君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涪陵是重庆之前的巴国故都)武隆:据寰宇记载:“以邑界武龙山为名”。明一统志载:今核桃乡内,一山“逶迤如龙,下有空洞,即武隆山也”。明洪

13、武十三年(公元 1380 年),因与广西省一县同名,故改“龙”为“隆”,寓兴旺发达之意,更名武隆县,相沿至今。万盛:1955 年 1 月 21 日,由贵州省桐梓县第十区及四川省南川县第十区的 1 个镇 6个乡及綦江县青年乡、建设乡、金灵乡(包括南桐煤矿、东林煤矿区域),建立重庆市市辖区重庆市南桐矿区。1993 年 4 月 18 日,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南桐矿区更名为重庆市万盛区。綦江:綦江(河流)在县南,即夜郎溪也。自南川县流入,亦曰南江。至县,色如苍帛,因名綦江。县因綦江为名。江津:以斯地在江之津为名。“津”就是渡口。(开国元帅聂荣臻的故乡!)铜梁:因县城东铜梁山而得名。其右梁横亘,形如五屏

14、,每当阳光照射,石梁呈古铜色,故名铜梁。(小陈楠的故乡。这座铜梁山在合川,因为铜梁以前归合川管辖。)合川:合州“以涪江自梓、遂州来,至州南与嘉陵江合流,因名合州”。今合川区亦取涪江与嘉陵江合流之意。合川古名垫江(原为亵江,取嘉、涪二江在城北鸭咀的汇合之水如衣重叠之意,汉书地理志误记为垫江并沿袭至今)。(其实合川是三江合流的宝地:嘉陵江、涪江、渠江。钓鱼城就位于三江合流之处,神奇的英雄之城!) 潼南:该县设置于梓潼镇,归潼川府(原治四川三台,后移至泸州)辖,地居府南,因名潼南。(潼南为杨尚昆同志的故乡)双桥:双桥区由两个镇组成,双路镇和通桥镇,一个街道办事处(龙滩子街道),“双路”、“通桥”各取

15、一字,故名双桥。1975 年从大足分离出来的独立区。因为复杂的经济原因,与重汽有关。 永川:一说,山川阔远,因名永川县。另有一说,因县治有三河汇流(今三岔河),形如篆文“永”字,永川故名。(意境深远与大足、荣昌同为“棠城”“海棠香国”。唐百花谱: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土人珍为佳果。古昌州辖永川、大足、昌元【今荣昌县】、静南四县,永川于 776 年置县,是昌州最大的县,后静南 792 年撤县并入永川、大足、荣昌。)大足:大足县始建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取“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界内有大足川。(与永川、荣昌同为“棠城”“海棠香国”。大足石刻于 1999 年 12 月 1 日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的洞窟石刻类遗产在 1987 年莫高窟之后的第二次入选,重庆两个世界遗产之一。)荣昌:“唐乾元中于此置昌州及昌元县,今名洪武四年改,以介于荣州也”。当由荣州、昌州二地为名(与永川、大足同为“棠城”“海棠香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