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姚士谋教授报告.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589023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姚士谋教授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姚士谋教授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姚士谋教授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姚士谋教授报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姚士谋教授报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资源环境基础(理论与实践),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北京大学2008年10月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学领域重点项目,内容一、项目进展二、主要成果三、论文与专著四、研究生培养五、后期安排,一、项目进展 项目开展3年来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第一,进行了典型地区(苏锡常地区、京津唐地区、关中地区、川西地区及内蒙古等)调查、相关数据和文献的收集整理,以及数据库的建设; 第二,完成了基本理论框架构建、城市化发育的资源环境总体评价、现代城市化的资源环境消费行为及要素投入分析;,第三,对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及其资源环境消耗或占用状态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 第四,

2、分析了中国未来城镇化发育资源环境承载状况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未来趋势判断及相应对策的初步研究。,二、主要成果,根据最初设计:既通过投入产出平衡揭示现代城市化发育与资源环境基础开发二者的相互关系和作用,项目研究遵循城镇的职能性质决定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决定城镇化发育的资源环境基础这样一种逻辑思维展开。 目前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机理研究和中国城镇化的实证分析2个方面。,(一)机理研究 1 现代城镇化的性质再认识1.1 基本认识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城市化发育已经拥有数千年历史。与古代相比,现代城市(镇)最终实现了社会发展主导的职能转变。 长期的实践表明,在继承古代城市化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现代城

3、市化发育,成功地实现了功能的多样化发展。这正是现代城市化与古代城市化的最大区别所在。 在现代城镇化发育过程中,城市不仅继续保持着集聚生活和集聚消费的传统功能,而且扮演起了引导社会生产和从事环境破坏的角色。实际上,正是这种集聚生产、集聚生活、集聚消费和集聚污染的功能多样化发展,决定了城市(镇)在现代人类文明与财富积累中的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图1)。,图 1 城市功能转变与城市化发育,1,集聚生活,2,集聚消费,(,古代农耕经济,),(,现代工业经济,),(,城市功能转化,),社会生产要素,城市化发育,城市化水平,),1.,集聚生活,2.,集聚消费,(古代农耕经济),(现代工业经济),(城市功能转

4、化),社会文明与财富积累,城市化发育水平,(城市化水平),1.集聚生活2.集聚生产3.集聚消费4.集聚污染,根据城市化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现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大体可以表述为:现代城市化是一个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这与目前流行的“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大相径庭。 现代城市化的新概念应该由2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第一,人口;第二,产出。换言之,现代城市化的概念应该由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所组成(图2)。,图 2 现代城市化概念再认识,注 经济城镇化是指城镇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镇建成区内的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1.2 评价方法 根据再

5、认识的概念,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基本评价公式为:其中, 在这里, EU为经济城镇化发育水平;eu为城镇经济产出;e为国家或地区经济产出总量。,(1-2),(1-1),在这里,EP为人口城镇化发育水平;pu为城镇人口规模,p为国家或地区人口总规模。,(1-3),为了印证现代城市化的新概念,我们选择了5个发达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和6个发展中国家(巴西、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作为分析对象。 分析的结果表明,到2005年,发达国家的整体城镇化发育水平均值达到88.3%;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城镇化发育水平均值为53.2%。两者的差距超过了35个百分点(图3)。,图3 国家

6、现代城镇化发育比较,图 4 发达国家现代城镇化发育过程,图 5 发展中国家现代城镇化发育过程,1.3,2. 功能构成特征 是指经济与人口在现代城镇化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城镇化的发育程度均高于人口城镇化的发育程度。在上述11个国家的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城镇化基本保持着快于人口城镇化大约半步(46%)的步伐发育。经济发展是推动国家和地区现代城镇化进程的第一动力引擎,特别是在现代城镇化发育初期。,a.英国 (1790-2000年),b.美国 (1800-2005年),c.印度 (1950-2005年),d.巴基斯坦(1950-2005年),图 6 现代城镇

7、化发育国际比较,图7 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职能结构差异比较,3. 现代城镇的消费行为 更为重要的是,在实现自身功能转变和财富空间集聚的过程中,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资源环境基础则从传统农业社会的水土两大资源要素迅速扩展到了以能源矿产为主的资源环境要素整体,从而确立了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资源环境基础(见图8)。,古代,现代,城市功能,图8 城镇化发育及其资源环境基础,3.1 系统发育特征 为了揭示现代城镇的物质能量消费行为,有必要了解其系统发育的特征。 目前地球表层存在着两个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方式相左的生态系统:既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图9)。,图 9 地球表层生态系统组成,自然生态系统发育主要体现在:

8、物种多样化、种群发育有机平衡和空间组织结构多重性3个方面,而决定这三者生存和发展的就是系统物质能量交换的“金字塔”法则(定律),其系统产出值域小于2(2)。,图 10 自然生态系统 发育基础与生 存法则,图 11 自然生态系统发育空间组织,人文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基本相似的发育特征。,图12 现代人文生态系统发育及组成特征,在初期发育阶段,由于资源投入主体与自然生态系统完全一致,即主要依赖包括气热等要素在内的水土资源,因此,古代人文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与自然生态系统无根本差异,其系统产出2),从而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发育空间,而实现这种系统空间扩展

9、的正是现代城镇化。,图13 人文生态系统发育阶段特征,人文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制,造,产,业,行,政,管,理,批,发,贸,易,文,化,教,育,矿,业,生,产,旅,游,观,光,其,他,类,型,农村生态系统,人文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制,造,产,业,行,政,管,理,批,发,贸,易,文,化,教,育,矿,业,生,产,旅,游,观,光,农,耕,类,型,游,牧,类,型,其,他,类,型,农村生态系统,人文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制,造,产,业,行,政,管,理,批,发,贸,易,文,化,教,育,矿,业,生,产,旅,游,观,光,其,他,类,型,农村生态系统,人文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制,造,产,业,行,政,

10、管,理,批,发,贸,易,文,化,教,育,矿,业,生,产,旅,游,观,光,农,耕,类,型,游,牧,类,型,其,他,类,型,图 14 人文生态系统基本空间组织特征,3.2 消费行为 现代城镇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城镇自身的功能。在功能多样化的作用下,现代城镇的资源消费行为也变得复杂起来。根据人文生态系统的生存法则,现代城镇发育的资源环境消费或占用可以通过直接、间接和诱发三大环节来实现。 首先,直接消费或占用。 一般指城镇自身发育或空间扩展过程中的资源直接占用,或可称为立身之用;,其次,间接消费或占用。是指满足城镇日常生活的基本物质消费所需的资源占用,如生产城镇居民日常的各类农副产品消费所需的资源占用

11、,或称为果腹之需; 第三,诱发消费或占用。 是指为保障城镇生存与发展环境而引发的资源消费或占用。通常,这种消费和占用主要取决于城镇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特征。例如,为保障城镇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在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及上游地区需要建立相应的水源保护带,或称为环境之用。,在这里,TUBU为城镇的资源环境消费总体状态;Pf 为城镇发育的资源环境直接消费或占用;Sf 为城镇发育的资源环境间接消费或占用;Tf为城镇发育的资源环境诱发消费或占用。,3.3 城镇消费行为公式,(2-1), 基本消费公式:,在这里,URUE为城镇或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占用或消费结构演进系数;系数的值域可以从1到无穷大。,(2-2),

12、 消费或占用系数公式:,3.4 例证3.4.1 土地资源占用 城市是第二及第三产业的空间集聚地,通常这两个产业活动的土地资源的占用便决定了城市发育的土地资源消费或占用基础(表1)。但是按照现代人文生态系统的发育法则,国家城镇化的土地占用远非如此。,表1 社会生产的土地资源直接占用部门构成 (),表2 英国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2000年,英国。,直接占用:1.25万km2,间接占用:6.79万km2,诱发占用:11.46万km2,国家城市化土地资源总占用面积:19.50万km2占英国国土面积的:64.4%,图15 英国城镇化的土地资源基础, 2000年,“立身”之地,“环境”之地,“果腹”

13、之地,表3 美国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2000年,美国。,直接占用:22.26万km2,间接占用:134.06万km2,诱发占用:254.53万km2,国家城市化土地总占用面积:410.85 万km2占美国国地资源比重:44.9%,图16 美国城镇化的 土地资源基础, 2000年,当把分析的视角从国家整体转到城市个体时,所得到的结论也是相同的。,图17 英国伦敦城市土地占用 (2000年),图18 美国纽约城市土地占用 (2000年),3.4.2 淡水资源使用 与土地资源的占用相同,现代城镇化发育的淡水资源的直接使用主要通过城市二产和三产的消费状态来决定的。,表5 社会生产的淡水资源直接使

14、用及消费部门构成 (),根据人文生态系统法则,城镇化淡水资源消费或使用也呈现出明显的倒“金字塔”特征。首先在国家层次上:,英国。,直接使用:132亿m3,间接使用:317亿m3,诱发使用: 686亿m 3,国家城市化淡水总使用量:1135亿m3占英国淡水资源比重:77.9%,图19 英国城镇化的淡水资源基础,2000年,美国。,图20 美国城镇化的淡水资源基础,2000年,其次,在城镇个体层次上:,图21 英国伦敦城市淡水资源基础 (2000年),诱发使用:97.4亿m 3,城市淡水资源总是用量:152.6 亿m 3城市淡水资源使用特征系数:15.0,间接使用:45.0亿m 3,直接使用:10

15、.2亿m 3,图22 美国纽约城市淡水资源基础 (2000年),城市淡水资源总使用量:371.5 亿m3城市淡水资源使用特征系数:17.7,直接使用: 21.0亿m 3,间接使用:164.9亿m 3,诱发使用:185.6亿m 3,3.4.3 一次能源消费 能源是维持现代城镇生存和发育的基本能量来源。然而,由于资源分布和消费环境不尽相同,国家城镇化的能源消费与其土地和淡水两大资源的占用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总量消费上,城市(镇)占有绝对主导地位。例如,作为世界上矿物燃料的消费大国,2004年美国和印度两国城镇的矿物燃料消费分别占本国矿物燃料消费总量的97%和55%以上;, 各国城镇一次能源消费不仅

16、增速快,而且质量高。例如,目前发达国家城镇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均以石油、天然气和核电为主。目前印度城镇的矿物燃料结构为:煤炭68.5 %,石油19.3%和天然气12.1%。与之相比,其农村矿物燃料的92%为煤炭,8%为天然气(液化); 更为重要的是,城镇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直接、间接和诱发效应是通过不同燃料矿种的供应空间距离大小来展现的。,a. 美国 (2001年),图23 国家城镇化能源供应空间效应,b. 印度 (2004年),(二) 中国现代城镇化实践(国家)1 国家现代城镇化发育 在城镇化初始发育阶段(1952-1980年),尽管经济城镇化的发育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但是受到人口城镇化发育缓慢的

17、影响,全国城镇化的整体发育水平只有31.3%(图24)。,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发展政策的开放和更多地关注城镇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经济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者的发育开始趋于相对平衡。其结果,在经济和人口的双轮驱动下,全国城镇化的整体发育开始步入快速成长阶段。到2005年,全国城镇化的整体发育水平达到了60.1%,与世界城镇化整体发育水平旗鼓相当(60.9%,图25)。,图 24 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过程(1952-2005年),图 25 中国与世界现代城镇化发育比较(整体),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现代城市化发育的最大特点在于:经济城镇化发育水平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发育水平。数据分析显示,中

18、国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两者的差异为1.95,超过发达国家72.0%和发展中国家22.2%(图26)。,图26 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国际比较(2005年),2 资源环境占用特征 与所有国家一样,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基本物质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土地(耕地和草场)、淡水、能源、矿产和环境(大气)等方面。2.1 土地,表6 中国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2005年,0.3,交通,960.0,24.5,4.7,1.6,1.2,23.6,27.6,16.6,比重,其他,水域,农村居民点,城镇,林地,草场,耕地,国土面积,(,10,4,km,2,),土地利用类型,,%,项目,3.90,960.0,27.53,0

19、.8,1.75,1.23,27.57,12.84,比重,其他,水利设施,农村居民点,城镇,林地,草场,耕地,国土面积,(,10,4,km,2,),土地直接利用类型, %,项目,24.80,其他农用,注:城镇用地包括交通。,图27 中国城镇化的土地资源基础,2005年,图28 上海城市发育的土地资源占用,2005年,直接占用:1371 km2,间接占用:9490 km2,诱发占用:35951 km2,城市土地总占用面积:46812 km2城市土地资源占用特征系数:34.2,2.2 淡水,图29 中国城镇化的淡水资源基础,2005年,图30 上海城市发育的淡水资源占用,2005年,直接使用:84.

20、1亿m3,城市淡水使用总量:329.8 亿m3城市淡水资源使用特征系数:7.1,间接使用:89.3亿m3,诱发使用:156.4亿m3,表7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城乡构成,2005年(万吨标煤),2.3 一次能源,图31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城乡比较,2005年,图32 中国城镇化能源供应空间效应 (2005年),a. 北京,2005年,c. 上海,2005年,图33 城镇能源供应 空间效应比较,3 国家资源环境压力及变化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在现代城镇化发育进程中,物质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加大了各类资源环境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使整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基础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的变化过程不仅反映着

21、国家资源环境利用的现状,而且也影响着国家资源环境开发的未来。,3.1 基本评价公式3.1.1 基本公式 国家资源环境压力评价公式的目的在于把握城镇化发育与资源环境基础间的协调程度和状态,这种评价需要在国家资源环境基础的综合评价上展开。其评价公式可以表达为:,(3-1),其中,NUREBP为国家城镇化发育的资源环境压力状态;UFi为单位国土面积的关键资源环境消费或占用;Ti为单位国土面积的关键资源环境禀赋程度。3.1.2 城镇化发育作用公式 为了确定城镇化发育在资源环境压力增长过程中的作用,这里提出国家城镇化发育作用公式,其目的在于认识国家现代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对应关系。据此,其公式可以表

22、达为:,其中,PUDe为国家现代经济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压力状态;eu为单位国土面积的经济城镇化;为单位国土面积的关键资源环境本底状态。,在这里,PUDp为国家现代人口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压力状态;pu为单位国土面积的,(3-2),(3-3),人口城镇化水平;为单位国土面积的关键资源环境本底状态。,3.2 评价结果3.2.1 总体变化 在过去50多年,中国现代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压力总体上增长了1.3倍余(图16)。在这种压力增长过程中,人口城镇化的贡献度为13.9%,经济城镇化的为86.12%。,图33 中国现代城镇化的资源环境 压力及变化,1952-2005年,3.2.2 阶段特征 中国城镇化进程大体

23、经历了2个基本发育阶段。 在缓慢增长时期(1952-1980年),全国现代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压力增长了0.35倍,其中人口城镇化的贡献为45.1%,经济城镇化的贡献为54.9%; 在快速增长时期(1981-2005年),全国现代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压力则增加了0.70倍,其中人口城镇化的贡献为,表8 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资源环境压力 增长及构成变化, 1952-2005年,11.4%,经济城镇化的贡献为88.6%。城镇经济活动的作用明显增强。,3.2.3 结构特征 总体而言,能源资源的压力增长位居6大资源环境要素之首,期间的资源消耗增长了113倍(1952年=1,下同,见图34)。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费

24、用户,矿产品加工部门的快速发展造成矿产资源消耗的急剧增长,其增长倍数也超过了100,紧随能源资源之后。由于长期以煤炭为主的中国能源消耗所产生了巨大的极化效应(主要为二氧化碳排放的负面效应),作为平衡能源消耗负面效应的基本手段,,中国森林资源占用压力的增长超过了98倍,位居第三。与此同时, 淡水和耕地2大传统资源环境要素源的使用压力分别增长了1.9倍和1.2倍。唯有草场资源占用压力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图34 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资源环境要素压力变化(1952-2005年),在初始发育时期(1952-1980年)。由于基础弱、基数小,中国城镇化初始发育的资源环境各要素的消耗与占用压力增长相对要

25、明显了许多。6大资源环境要素的最大增幅倍数接近19(矿产),要素增幅的排序依次为:矿产、能源、森林、淡水、耕地和草场(见图35)。 在快速发育阶段(1981-2005年), 要素消耗或占用的压力增幅普遍较缓, 6大资源环境要素的最大增幅倍数为5.4(能源),按增幅的排序依次为:能源、森林、矿产、淡水、耕地和草场。,图35 中国现代城镇化的资源环境要素压力增长(1952-2005年),3.3 国际比较3.3.1 总体变化 在国家工业化的初始阶段(1950-1980年),中国城镇化发育的资源环境压力增长落后于全球水平。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这种压力增长开始超过全球水平。到2005年

26、,中国与全球的差距已经达到了1倍以上。,a.整体压力变化,图36 中国城镇化发育的资源环境压力国际比较, 1950-2005年,b.经济城镇化,c.人口城镇化,图36 资源环境压力 国际比较 (续), 1950-2005年,3.3.2 产出效益评价 无论国家发达与否,现代城镇化发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既寻求资源环境开发效益的最大化、或资源环境投入产出的效益最大化。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的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效益则表现得不尽人意。,a.城镇土地占用产出效益,b.城镇淡水使用产出效益,c.城镇一次能源消费产出效益,d. 吨钢消费的产出效益,图37 现代城镇化的资源环境产出效益比较,2005年,e. 单

27、位城市产出的碳排放水平,造成上述差异的关键是:长期采取追赶式倾斜发展政策所导致的城市职能发育的结构失衡(经济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其中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国外实践表明,在国家现代城镇化进程中,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保持着明显同步的增长,且第三产业在总体上始终扮演着城镇经济发展领导者的角色(图38)。,a.发达国家(1830-2005年,b.发展中国家(19502005年),图38 现代城市化的产业贡献度分析,与国外实践相比,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第二和第三产业作用和影响不仅丝毫没有表现出同步增长的迹象,而且由于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两个产业之间的贡献差距在不断扩大(图39)

28、。,0,20,40,60,80,100,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贡献度/%,二产,三产,图 39 中国现代城市化与城镇产业结构变化(19502005年),图40 现代城市化发育的产业贡献比较,(三) 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区域格局变化 根据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资源环境消费或使用特征以及国家人文活动空间组织认知的一致性原则,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区域格局变化研究以6大区展开。其中除了华东区的山东划归华北区外, 东北区、西北区、中南区和西南4大区的组成格局不变。,图41 中国6大区示意,1 城镇化发育水平 由于

29、发育基础和环境不尽相同,各大区城镇化的发育特征存在明显不同。 总体而言,在过去50多年,国家城镇化的空间发育有一个从北方指向到东南指向的根本性转变。具体而言,在初始发育阶段,全国城镇化的发育重点在华北、东北和西北3大区;进入快速发育时期后,中南、华东和华北则成为了全国城镇化发育的重点区域。,0,10,20,30,40,50,60,70,80,1952,1980,2005,年份,整体城镇化/%,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全国,图42 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区域格局变化(1952-2005年),在区域差异方面,经济发展是造成各地现代城镇化发育差异变化的关键因素。所不同者,在初始发育阶段,这

30、种差异的扩大成为了主流;在快速发育阶段差异的缩小成为了主角;,0.0,0.5,1.0,1.5,2.0,2.5,3.0,1952,1980,2005,年份,发育特征状态,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全国,图43 中国城镇化发育区域差异变化(1952-2005年),在产业结构演进方面,长期以来第二产业在各地城镇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均得到了不断的加强,特别是在初始发育阶段。近年来,由于国际与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些地区城镇二产的发展才逐步减缓下来;,图44 区域城镇经济二产比重变化(1952-2005年),0.0,20.0,40.0,60.0,80.0,100.0,1952,1980,200

31、5,年份,城镇二产比重,/%,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全国,在发育特征方面,由于过分强调区域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和片面追求城镇经济利益最大化,长期以来各地经济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者的关系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发育失调。应当说,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以及城镇发育自身的需求变化,局部地区的城镇化发育失调问题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化解这一带有全国普遍性的问题。,图45 区域现代城镇化的结构变化分析(1952-2005年),2 资源环境本底 全国6大区资源环境本底特征的排序依次为:华东、华北、中南、西南、东北和西北(图46)。其中,华东区资源环境本底特征值为8.06;华

32、北和华南两大区为7.48和7.42;东北和西南2大区则保持在6.0-6.5;惟西北区的资源环境基础总量特征值为3.87,位列6大区之末。,0,1,2,3,4,5,6,7,8,9,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基础及构成特征,淡水,耕地,草场,矿产,能源,森林,图46 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本底特征, 2005年,3 资源环境消费与占用3.1 土地 2005年全国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整体占用以华北区为最大,总量超过50万km2,占全国比重的27.7%;其次为华东区,占地总量近35万km2,占全国的比重17.8%;中南、西北、东北和西南4个大占地总量大体在20-30万km2之间,占全国比重则在11.0

33、%-17.0%(图47)。,图47 各大区城镇化土地资源占用及特征,2005年,13.9%,11.3%,16.8%,17.9%,12.5%,27.7%,0,10,20,30,40,50,60,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大区,占用面积/万km2,直接用地,间接用地,诱发用地,3.2 淡水 目前,全国城镇化淡水使用总量的近53%集中在华东和中南2大区。其余47%则分别由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4个大区所分享(图48)。,图48 各大区城镇化淡水资源使用及特征,2005年,7.2%,13.2%,26.8%,26.1%,9.2%,17.4%,0,500,1000,1500,2000,2500,

34、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大区,淡水消费/亿m3,直接用水,间接用水,诱发用水,3.3 一次能源消费 2005年,华北区城镇一次能源消费量为5.4亿吨标煤,占全国城镇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30.2%;华东、中南和东北3个大区,其城镇一次能源消费量大体在2.0亿-3.5亿吨标煤之间,占全国比重的15%-20%;西北和西南2大区城镇的一次能源消费量一般不足2.0亿吨标煤,占全国比重不足1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大区,消费总量/万吨标煤,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15.3%,20.0%,17.6%,

35、8.0%,9.0%,30.2%,图49 各大区城镇化一次能源消费及特征,2005年,3.4 矿产品消费 2005年,城镇化发育的矿产品消费量超过10亿吨的有华北和华东2个大区,分别占当年全国城镇矿产品消费总量比重的26.6%和34.5%;中南和东北2大区的消费保持在8-4亿吨之间,占全国比重在13-17%;西北和西南2大区占全国城镇矿产品消费总量比重则均小于5%(图50)。,0,5,10,15,20,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矿石消费,/,亿吨,非金属矿,金属矿,13.4%,3.4%,34.2%,16.5%,4.1%,28.3%,图50 各大区城镇化矿产资源消费及特征,2005

36、年,3.5 环境污染 主要体现在碳、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方面。 在碳排放总量上, 2005年华北区近15亿吨,约占全国的1/3;在排放密度上,华东区高达1400吨/平方公里,为6大区之首(图51)。,图51 各大区城镇碳排放总量及密度,2005年,0,5,10,15,20,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总量与密度,0.0,10.0,20.0,30.0,40.0,总量占全国比重,/%,总量/亿吨,密度/(100 吨/平方公里),占全国比重/%,在废水排放方面,总量以中南为第一。其中工业废水排放以华东区为最大;生活废水排放以中南区为最多。,0,20,40,60,80,100,120,

37、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排放总量,/,亿吨,0,10,20,30,40,占全国比重,/%,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占全国比重,/%,图52各大区废水排放,2005年,在固体废弃物排放方面,无论是总量,还是工业与生活垃圾,华北区均位列全国大区之首。,0,1,2,3,4,5,6,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排放总量,/,亿吨,0.0,10.0,20.0,30.0,40.0,总量占全国比重,/%,总量,其中,:,工业,占全国比重,/%,图53 各大区固体废弃物排放,2005年,4 区域产出效益评价 产出效益评价要进行两步。首先是要素分析,其基本公式如下:,其中,,(4-1

38、),(4-2),(4-3),0.0,0.5,1.0,1.5,2.0,2.5,3.0,华东,中南,东北,华北,西南,西北,(,高产出类),(一般类),(低产出类,),产出效益,经济产出,人口承载,整体效益,(,IOP,),图54 各大区土地利用产出效益,2005年,0.0,0.5,1.0,1.5,2.0,2.5,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高产出类),(一般产出类,),产出效益,经济产出,人口承载,整体效益,(,IOP,),图55 各大区淡水利用产出效益,2005年,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华东,中南,华北,东北,西北,西南,(,高产出

39、类,) (,一般产出类,) (,低产出类,),产出效益,0.0,0.5,1.0,1.5,2.0,为全国均值水平,/%,产出效益,为全国均值水平,图56 各大区能源产出效益,2005年,其次是整体分析,其基本公式如下:,(4-4),0.0,0.2,0.4,0.6,0.8,1.0,1.2,1.4,1.6,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综合产出效益,图57 各大区综合产出效益,2005年,5 资源环境基础压力其基本评价公式:,(5-1),华东,华北,东北,中南,西北,西南,0.0,0.5,1.0,1.5,2.0,2.5,3.0,3.5,4.0,40,50,60,70,80,整体城镇化水平

40、/%,资源环境压力状态,高压区,中压区,低压区,图58 区域城镇化发育的资源环境压力现状,2005年,0,1,2,3,4,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压力及构成,淡水,农用地,草场,矿产,能源,森林,图59 区域城镇化发育资源环境压力及构成,2005年,0.0,1.0,2.0,3.0,4.0,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东北,西北,地区,压力增长,0.0,0.5,1.0,1.5,2.0,2.5,年递增速率,/%,1952,年,2005,年,年递增速率,图60 城镇化资源环境压力区域格局变化过程,2005年,0,20,40,60,80,100,东北,华东,华北,中南,西南,西北,(相对

41、均衡型) (相对失衡型),贡献度/%,人口,经济,图61 区域城镇化资源环境压力的成因分析,2005年,(四)未来趋势判断1 城镇化发育的国家需求 这种发育需求主要体现在财富积累、收益分配及资源环境压力状态三个方面。1.1 财富积累,表9 中国城镇化发育的阶段财富增长比较(1952年不变价),0,5,10,15,20,25,30,35,40,初始发育阶段,(1952- 1980年),快速发育阶段,(1981- 2005年),城镇化增幅,/%,0,500,1000,1500,2000,2500,3000,人均财富增长,/(,元,/,人,),城镇化变幅,(,整体,),(%),人均,GDP,增幅,(

42、,元,/,人,),图 62 中国城镇化发育的财富增长阶段比较 (1952-2005年),1.2 收益分配,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人均收入,/(,元,/,人,),0.0,0.5,1.0,1.5,2.0,2.5,3.0,城乡差异倍数,/100%,城镇,农村,差异倍数,图63 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变化(1965-2005年,1952年不变价),1.3 资源环境压力,0,2,4,6,8,10,12,14,16,1952,年初始状态,2005,年实际,传统方式开发假

43、设,压力状态,淡水,耕地,草场,矿产,能源,森林,图64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资源环境基础压力比较分析,2 基本判断 全国2030年整体城镇化将达到79.0%,比2000年增加29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城镇化的发育程度将达到83.7%,人口城镇化将达到68.5%。如此,全国城镇化的职能差距为1.22,比2005年(1.9)下降约36%。,0.0,20.0,40.0,60.0,80.0,100.0,2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年份,城镇化水平,/%,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整体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整体城镇化,图65 全国未来城镇化的整体发育(2000-2030年),2.1 全国,2.2 区域,表10 中国整体城镇化发育的区域格局变化 (%,2000-2030年),3 资源环境压力变化3.1 总体 初步判断,到2030年时未来中国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压力状态有可能达到3.22,比2000年时提高2.02倍,年递增速率为4.42%,超过以往历史记录。受此影响,届时全国资源环境基础的整体开发水平有可能超过55%,成为世界上开发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贸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