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鸿门宴复习题王华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姬(j) 鲰生(zu) 以飨士卒(xing) 按剑而跽(j)B樊哙(kui) 卮酒(zh) 瞋目视之(chn) 目眦尽裂(c) C玉玦(j u) 参乘(shng) 切而啖之(dn) 不胜桮杓(be)D刀俎(z) 彘肩(zh) 戮力攻秦(l) 从百余骑(j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例: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桮”同“杯”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6)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3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
2、的字 (1)沛公起如厕 (2)杀人如不能举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4)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4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同上, 像翅膀一样 B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军,同上 驻扎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 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 王, 同上 D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 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3、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C “秋毫无犯” 、 “劳苦功高”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 ,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二阅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
4、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棗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
5、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棗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
6、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
7、我至军中,公乃入。”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 ,叙述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作者_说,全书有_篇,表十篇,书八篇,_篇,_篇,共一百三十篇。 鸿门宴就是节选自 _。它被鲁迅评论为“_”。7翻译下列句子(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2)客何为者?(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4)会其怒,不敢献。8刘邦见项羽时所说的那段话,足见他的老谋深算。他要向项羽表明平等关系的话是:表示自己有功而不居功的话是: 他掩饰自己政治意图的话是:他这样说的目的是:9樊哙闯帐,怒斥项羽,而项羽竟然“未有以应”,后说了一个“坐。”这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5 分)左忠毅公
8、逸事讲解及习题整体感知。记“逸事”的文章,不是全面地记述人物一生的生平事迹,而是选取其中的一些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刻画人物形象。本文就是这样。 文章围绕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通过京畿视学、狱中斥史、史可法治兵等动人事迹,多侧面地表现了左光斗识才、选才、惜才的崇高品格,刻画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刚毅正直、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 京畿视学,先写他“风雪严寒”“微行”视学,继写他“解貂覆生,为掩户”,是通过行动表现他为国选才、爱惜人才的品格。“瞿然注视”“面署第一”表现他对得到人才的惊喜。而“使拜夫人”的一席话,则表现了他对人才所寄予的厚望。 狱中斥史,是表现左光斗崇高品质的重点段落。文章先
9、写监狱防守之严,次写史可法探师之切,再写左的怒斥,最后写史以后“常流涕述其事”,其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了左光斗刚毅坚强、大义凛然、先国家而后私情的崇高品德。 史可法治兵,明写史而暗写左,正是左的言传身教,才使史有“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对吾师”的思想行为。这部分是侧面描写,是陪衬,史可法的言行正是左光斗高尚的精神品德的折射。二、文言知识1.字词解析 注音释义 京畿(j):京城,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炮烙(lu):古代的一种烧烫犯人的酷刑。 眦(z):眼眶。 俟(s):等待。 述其事以语人(y,告诉) 蕲(q):蕲州府,现在湖北省蕲春县一带。 衣裳(chng):古代指裙子。 4躬(gng)
10、造左公第:(躬:亲自。造:造访,到去拜望。) 蹲踞(j):踞有蹲或坐的意思。 使将士更(gng)休:更换着休息。 解貂(dio):貂是一种哺乳动物,皮毛珍贵。 词性活用 从数骑出(使跟随,动词的使动用法) 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名词作状语) 史朝夕狱门外(省略句,史朝夕(侯于)狱门外。)涕泣谋于禁卒(涕,眼泪,名词作动词,流眼泪。)草屦(草鞋,名词作动词,穿上草鞋。)则席地倚墙而坐(席,意动用法,以为席。)蹲踞而背倚之(用后背,名词作状语) 手长鑱(手拿着,名词用作动词) 一词多义 【则】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只,仅仅。副词)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是,原来是。具有确认作用的副词)
11、 漏鼓移则番代(就。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虽】 虽家仆不得近(即使。表示假设关系)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表示转折关系张衡传) 【焉】 卒感焉(于之 。兼词) 于是余有叹焉(不译。语气助词) 万钟于我何加焉(呢。表示反诘语气助词) 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盘盘焉,囷(qun)囷焉(地。形容词词尾,助词) 2.句式解析 省略句 为(之)掩户(省介词宾词,“之”代史可法。) 叩之(于)寺僧(省介词) 召入,使(之)拜夫人(省介词宾语,“之”代史可法。) 久之,(史可法)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持五十金(省主语) 3.难句解析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微行”,官员穿着平民的
12、衣服出行。“从”“使跟从”,使动用法。全句译作:(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穿着平民的衣服出去查询,进了一座古庙。 5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已”完了。“轻身”,轻视身体(生命)。“昧”看不清。“支拄者”支撑的人。合句译作:(我这个)老头子就要死了,(如果)你再不珍重自己的生命,不明大义,(那么)天下事谁能来支撑呢? 叩之寺僧 “叩”问,打听。“之”,代当时伏案卧的“生”。“寺僧”前省略“于(向)”全句译作:(左公)向寺里的和尚询问(那个伏案卧的年青的读书人是谁)。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这句话的意思是:史可法挑选了十名健壮的士兵,让他们两人一组
13、,一更鼓的时间轮换一组。这一组的两个人蹲在地上,史可法用背靠着他们坐在军帐外。三、译文: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左公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到一座古庙。在厢房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写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盖在书生身上,替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问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奇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签署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
14、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备看管的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将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被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镵,装做打扫垃圾的人,看守把史可法引进牢房。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却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
15、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编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小步紧走地出来。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史可法凭借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着用背靠着他,过了一更鼓就轮流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像金属响亮的声
16、音。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上怕辜负朝廷,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 6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拜访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女婿,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附练习题1、选出词义有误的一项:( )A先君子尝言先君子:已死的父亲B史噤不敢发声噤:闭口C左公甥也甥:外甥D漏鼓移则番代番代:轮换2选出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的“席”活用现象相同的项 ( )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B稍稍宾客其父 C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D吾得兄事之3选出“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B
17、乃奋臂以指拨眦C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D,史公以风庐道奉檄守御4、选出对省略句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A公瞿然注视,(公)呈卷,( 史公)即面署第一。B(史公 )为除不洁者,(公)引( 之)人。C,叩之(以) 寺僧 D、召( 之)人,使 (之)拜夫人5、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朝代 。6对下列作品命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临川先生文集范文正公集方望溪先生全集王右丞集稼轩长短句白氏长庆集嘉佑集柳河东集杜工部集王子安集A/./7C./D./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2)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3)及左公
18、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4)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8、通过肖像、语言和行动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写作特点之一,举例说明文章如何描写人物形象?9、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是本文有一个大写作特点,试举例说明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9、通过课文中的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左光斗是怎样一个人?答案1、C点拨:甥是“女婿” 的意思。 2、B。点拨:名词意动。A 项名词作动词,C 项名词使动,D 项名词作状语。3、A 点拨:A 项连词,其余为介词。 4、D 5、 望溪先生文集方苞 灵皋 望溪 清 6、A。点拨:按“籍地、谥号、号、官职、年号、字 ”的分类。7、见译文8、如第一段中写了四
19、个细节:“解貂覆生” , “为掩户” , “叩之寺僧” , “瞿然注视” 。这将左光斗思贤若渴,求才心切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第二段中“面额焦烂不可辨”是写左光斗受酷刑后的形象, “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则表现左光斗坚强不屈、嫉恶如仇的精神。寥寥几笔肖像描写,点出了8人物的性格。 “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在狱中对史可法的一番训斥,突出了左光斗大义凛然,寄托史以重任的苦心。这是很传神的语言。至于行动描写, “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生动地表现出他对人才的爱惜之心;在狱中“
20、席地倚墙而坐” “奋臂以指拨眦”都表现了左光斗的刚强不屈。点拨:从人物的描写中表现人物形象。9、本文写的是左光斗的逸事,可自首至尾都写到史可法。其实,是以史可法作为左光斗的正面衬托。开头写史可法寄身寒寺,刻苦攻读,是为了突出左光斗的求贤若渴和慧眼识真才;写史可法探监,是为了显示左光斗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以及对晚辈的厚爱和重托;写史可法奉命守御,尽忠尽职,是为了突出左光斗言传身教的巨大影响,表现他虽死犹生。三个场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左光斗的形象十分鲜明。10、表现了左光斗关心青年、关心国事、光明磊落、刚正顽强、不畏邪恶的崇高品格。点拨:例如课文第一段写左公在“风雪严寒”之时,微服出行来到古寺。看到“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他“阅毕”起刚刚草成的文章,立即为这个寒微书生“解貂” 、“掩户” 。这两个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对人才的爱惜。史可法应试呈卷之时,左光斗“瞿然注视” ,并随即将史“面署第一” 。全神贯注之态,欣喜、赞赏、期望之情,全在这“瞿然注视”的目光中溢出,充分体现出左光斗为国选拔继起人才之卓识和魄力。左光斗让史可法拜见夫人,并当面称誉:“他日继吾志者,为此生耳。 ”这一描写表现左光斗发现人才后的欣慰、兴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