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1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答案)一、回答问题1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2各分裂期相对时间的长短依次为前期、末期、中期、后期。 3能,但难以从细胞学上鉴定出来。4a两者发生的细胞不同:有丝分裂一般为体细胞分裂,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形成配子时的分裂。b. 细胞分裂的次数不同:一次减数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 c. 染色体活动行为不同;有丝分裂的前期无联会、无交换、无交叉等现象发生。中期 2 n 条染色体彼此独立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只有姊妹染色单体
2、发生分离。减数分裂的前期 I 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交换、交叉等现象。中期 I 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 I 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细胞分裂的结果不同:有丝分裂后细胞染色体数仍为 2 n 条,其遗传组成与母细胞相同。一个孢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子细胞。细胞染色体数由分裂前的 2 n 条变成了 n 条,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分裂后的子细胞之间以及子细胞与母细胞之间的遗传组成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e遗传学意义不同: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内容上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了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减数分裂的遗传意义在于: 保证有性生殖物种在世代相传间染色
3、体数目的稳定性;为有性生殖过程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期,核膜和核仁消失,各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赤道面上(有丝分裂)或赤道面的两侧(减数分裂)。这时由于染色体具有典型的形状,所以是鉴别染色体形态的最好时期。6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的一部分,由一个着丝粒联系在一起的两条染色单体仍为一条染色体;而染色体则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其上可包含多条染色单体。7间期;前期。8a48 b24 c24 d129a一个子细胞有 10 条染色单体,另一个子细胞中有 6 条染色单体。b. 两个配子中有 5 条染色体,另两个配子中有 3 条染色体。 cn 十 1 和 n 一 1。10杂种减数分裂时
4、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11通常采用卡诺氏固定液;3 无水乙醇:l 冰醋酸配制;作用是迅速杀死细胞,使之在形态上和内部结构上保持生活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并且能将细胞在生活情况下不易观察清楚的结构清晰显现。12先是染色体分裂,后是细胞分裂。其意义在于遗传物质能均等地分向两个子细胞,保证细胞世代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14a由于前期 I 同源染色体配对,可保证后期 I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而导致分裂后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b通过联会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为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15a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一条一条地排列在赤道面上,而减数分
5、裂中期 I 染色体一对一对地排列在赤道面的两侧。b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分裂前期 I 不同,细胞内染色体无联会、交叉现象出现。c减数分裂后期 II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一半。16. 进行有丝分裂子细胞全为 Aa 基因型。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两个含有 A 基因的子细胞和两个含有 a 基因的子细胞。17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减数分裂 d有丝分裂18a2 10 b2 5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2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19. 46;46;46;23;2320水稻:2 12 小麦:2 21 黄瓜:2
6、 7218 种配子;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ABC、ABC、ABC, ABC、ABC 、ABC、ABC、AB C;3 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以形成 23=8 种组合,同时全为父本染色体 ABC 的比例为 1/8同时全为母本染色体 A BC的比例仍为 1/8。因此,同时含有父本 3 条染色体或母本 3 条染色体配子的比例为 1/8+1/8=1/4 22a前期 b末期 c中期 d前期 e后期23联会复合体和联会是平行发生的,不是相继发生的。24. 40; 80; 40; 10;10; 20; 20; 30 25a20 b20 c 30 d20 e 20 f 10 910 h20 答案一、回答问题1分离规律
7、的实质,是成对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验证分离规律通常采用测交法。如果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Aa)在形成配予时发生分离,与隐性亲本测交后,将会从后代的性状上按一定的比例表现出来。2. 因为 a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3. IAi IAi4. 有 4 种。分别为 AaaBBb,Aaabbb,aaaBBb,aaabbb。 5. 群体中共有 l0 种不同的基因型。设四种复等位基因分别为 Al,A
8、2,A 3,A 4,那么 10 种基因型为AlAl,AlA2,AlA3,AlA4, A2A2,A2A3,A2A4,A3A3 ,A3A4 ,A4A4。6. 有完全显性(F 1 表现的性状是亲本之一的性状)、不完全显性(F 1 的性状是双亲的中间型)和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 F1 个体上出现)三种表现形式。显性基因与其相对的隐性基因的关系不是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对性状表现的控制作用,而是它们各自参加一定的代谢过程,分别起着各自的作用。一个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决定于它们各自的作用性质,决定于它们能不能控制某种酶的合成。7这是不完全显性的结果。P CC cc 1 : 2 :1 红花 白花 红花 粉红
9、花 白花8设非甜粒为显性(Su),甜粒为隐性 (su)。当两种纯种玉米间行种植时,甜粒玉米果穗上接受非甜粒玉米的花粉,产生的种子为非甜粒(Susu),非甜粒玉米的果穗上接受甜粒玉米的花粉,产生的种子亦为非甜粒(Susu),而不会出现甜粒种子。将甜粒玉米果穗上非甜粒的杂合类型(Susu)种子种下后与甜粒玉米杂交,结出的果穗上的籽粒应是非甜粒:甜粒=1:1。在非甜粒玉米果穗上尽管没有甜粒的子粒,但一定存在杂合状态的非甜粒籽粒。把所有的种子种下,与甜粒玉米杂交,一定有部分植株结出既有甜粒种子又有非甜粒种子的果穗。19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杂合的基因型后代会出现分离现象。10通常采用两种方
10、法进行测定。一是测交。将待测个体和它相对性状差异的隐性纯合个体进行测交,观察其测交子代是否出现分离。若出现分离,证明待测个体是杂合体,反之为纯合体。二是自交。将待测个体自交,观察后代群体中是否出现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分离。若出现分离,则表明待测个体为杂合体,反之则可认为是纯合体。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3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13 说 3:1 就是分离规律不恰当。应该把 3:1 的分离比例看成是分离规律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分离比例反映了基因的规律性分离,而不能称 3:1 是分离规律。人们研究一对性状的遗传,在子一代中看到显性
11、现象,在子二代中看到 3:1 的性状分离,这就必须满足下列几个条件:a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它们的生活力是一样的。b子一代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c各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到观察时为止是相等的。 d显性是完全的。e子二代需要一定数目的群体。答案一 问答题1. 270 株2. 根据 F1 配子类型数等于 2n,而该个体为三对基因杂合(Aa , Bb,Ee),另外三对基因(CC,dd,FF)为纯合,所以可按三对基因杂合的 F1 形成配子来考虑,即 2n=23=8。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 abCdeF3杂
12、交当年:胚,PpWxwxDd;胚乳,PppWxwxwxDdd;果皮,ppwxwxdd 。F1 代性状:株高,全为高株(Dd);胚乳性状,非糯质:糯质 =3:1;全部为红果皮(Pp) 。4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结果形成了 4 种比例相同的配子。自交F2 将呈现 9:3:3 s 1 的表现型分离比例。5株色的遗传可能受两对基因控制,两对基因中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为绿株,全部为隐性时表现紫株P 绿株 AAbbaaBB 绿株F1 绿株 AaBb F2 绿株(AB 一,Abb,aaB 一) 紫株(aabb)绿株
13、 AaBbaabb 紫株Ft 绿株(AaBb,Aabb,aaBb) 紫株(aabb)6. aF 1 基因型为 MmRr,表现型为晚熟抗病。bF 2 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9 晚熟抗病:3 晚熟不抗病:3 早熟抗病:1 早熟不抗病。c. 能稳定遗传的纯种早熟抗病品种的基因型一定是 mmRR。 第五章 连锁遗传答案: 1 遗传图上的数字是累加的,而且仅列出了某些基因。 2人类男性性染色体为 XY,女性性染色体为 XX。男性可产生含 X 和 Y 染色体两类数目相等的配子,而女性只产生一种含 x 染色体的配子。精卵配子结合后产生含 XY 和 XX 两类比例相同的合子,分别发育成男性和女性。因此,男女性比
14、近于 l:1。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4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3伴性遗传。隐性色盲基因在 X 染色体上,Y 不带基因, XY 为男性性染色体组成。4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 I 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相邻两次单交换相互影响和抑制的现象叫染色体的干涉。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之比称符合系数。符合系数为 l 时,表明两次单交换独立发生;为 0 时,无双交换发生。符合系数范围为 0 一 1,越大说明双交换发生可能性大,反之亦然。5分离规律是遗传的最基本规律,是研究任何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传递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和连锁遗传
15、规律都是研究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所控性状的传递规律。区别在于独立分配规律是研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共同遗传时的规律,而连锁遗传则是研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不同基因所控制性状共同遗传时的规律。但是,独立或连锁中的任何一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仍受分离规律的支配。6遗传基础的区别:伴性遗传是指 X 染色体上或 Z 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限性遗传是 Y染色体上或 w 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性状表现的区别:伴性遗传的性状既可在雄性个体中表现,也可在雌性个体中表现;限性遗传的性状只限于在一种性别上表现;从性遗
16、传的性状只出现于雌性或雄性一方,或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7a同 9:3:3:1 的独立遗传比例相比较,F 2 四种表现型中亲本组合性状的实际数多于理论数,重组合性状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b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在某些性母细胞中可能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有的则未发生交换。发生交换的可形成半数重组配子,半数亲型配子。而未发生交换的,只能形成亲型配子,所以重组率总是低于 50。81) 根据测交结果找出亲型和双交换型。2) 按双交换原理(亲型与双交换基因型就是位于中间基因的对调) 比较亲型和双交换型,找出双交换配子中哪个脱离了亲型配子的连锁群,则哪个基因就在中间。由此可以决定基因顺序。 3)计算两个
17、单交换值(必须加上双交换值)。4)根据所得基因顺序和交换值绘制连锁图。 9对同载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群中的基因间关系和传递规律进行研究,对植物育种有一定指导意义。基因间的连锁关系研究得愈清楚,愈能提高育种工作预见性。连锁基因通过交换,使基因重新组合。根据交涣值的大小,预计重组目标个体出现的频率从而可适当安排杂交后代群体大小。 同载于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可表现一定的相关性。可根据这种相关性,选择某一个性状以达到选择另一个性状的目的。10双交换值=0.203=006 各类型配子的比例为:AbD 和 aBd 各为 0O62=0 03Abd 和 aBD 各为(030.06) 2=0.12 A
18、Bd 和 abD 各为(0.2 0.06)2=0.07ABD 和 abd 各为1 2(0.03 + 0.12 + 0.07)32=0.2311在杂种亲本产生的所有配子中,只有 ABd 类型配子测交能出现 ABdd 个体。其它类型的配子均不能产生此基因型后代。如果三基因为独立遗传,杂种亲本必将产生 8 种比例相同的配子,ABd 型配子的比例应为 1/8,测交后代 ABdd 的数字为 1/81000=125 株,与结果不符。如果三基因中两基因连锁,另一对基因属独立遗传。杂种亲本产生的 8 类配子中将有两类比例,每四种比例相同,而(3301000)4=l321,与理沦不符。唯一的可能是三基因连锁。1
19、2从测交子代的 8 种表现型的个体数看,比例为四多四少,每四种表现型比例一样,可知三对基因中有两对基因连锁,一对独立,从杂合体所成的亲型配子(ABC,ABc,abC,abc) 看,A 和 B, a 和 b 总是连在一起,与 C(c)重组,所以可知 AB 连锁C 独立。AB 间交换值为(20 4)(20 4 + 2004) = 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5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0091。所以三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A 91 B C13a三基因的顺序为 tsg,b. t 174 s 26 7 gc. 符合系数 = 0.04/
20、(0174 X 0267)= 0.86。14从题中得知,aBc 和 AbC 为双交换型配子,双交换率:00501 = 0005=05,因此两种配子的频率各为 025。 15. aAaBb 产生 4 种配子,两多两少,所以可知 AB 连锁,aB 和 Ab 为亲型配子。bAB 间交换值为(18 十 17)(18+17+34+31)100=35,图距为 35 个遗传单位。c因为 aB 和 Ab 为亲型配子,所以 AaBb 的两个亲本为 aBaB 和 AbAb。16. 因为 dsmpdsmp 占后代群体的 4/100,所以子代群体至少应种 X=(10020)4=500 株。17aEeGgHh;bEGH
21、 和 egh;C EGH:EGh :egH:egh=1:1:1:1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参考答案 一、答问题1.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 DNA 分子上较大的区段发生了变化;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即 DNA 分子上某一区段内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化。如果染色体结构变异非常微小,两者就难以区分。2. 根据杂合体减数分裂时偶线期或粗线期染色体联会的形式:缺失:有瘤或环状的突起,染色粒、染色节的缺少。重复;有瘤或环状的突起,染色粒、染色节的增多。倒位:出现倒位圈,或染色体中间配对,两端不配对。 易位:十字形图像、四体环、四体链等。3孢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后期 I 会产生
22、染色体桥和断片。后期 II 断片消失,桥断裂成两个缺失的染色体。最后形成的四分孢子中,两个败育,两个可育。4. 有两种可能,一是父本植株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少量的 G 基因突变为 g;二是发生了含有 G 基因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证明的方法有以下几种:a回交验证:将 F1 代中的绿株与亲本的紫株纯合体(GG)回交,再将回交一代(BC 1,)严格自花授粉。如果是染色体缺失,自交后代将呈现紫株与绿株之比为 6:l;若属基因突变,则白交后代呈 3 紫株;1 绿株的比例。图示如下:染色体缺失情况下:(绿株个体只有 l 个 g 基因)go GG BC1 Gg Go 3 G 一:l gg 3G 一:l oo(死
23、亡)基因突变情况下:gg GG BCl Gg 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6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3G 一:l gg以上结果是有条件的,即假定缺失不影响雄配子的育性。b花粉检查产如果属染色体缺失,那么杂交 F1 代中表现隐性的植株,一定是缺失杂合体。由于雄配子一般对缺失更为敏感,所以花粉中可能有部分败育。c细胞学鉴定:观察 F1 隐性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或双线期) 染色体构象,若出现缺失圈(中间缺失)或非姊妹染色单体不等长 (顶端缺失)的二价体,就可断定为染色体缺失。 5. 有臂间倒位和臂内倒位两种。两者的杂合体在
24、减数分裂前期 I 都能形成倒位圈,当非姊妹染色单体在倒位圈内发生交换时,臂内倒位杂合体可能产生双着丝点染色单体,随着出现“后期桥”的构象。臂间倒位则无此现象。6. 两条正常染色体和两条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联会成“十” 字形象,终变期交叉端化成四价环或四体链。后期 I 这四条染色体如果呈交替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可育。如果呈格邻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不育。两种分离方式的机率大致相等,所以表现为半不育。7. YYTT yyttYyTt yytt 形成的可育配子:YT yt Yt yT yt测交子代: 基因型 表现型 比倒 YyTt 黄胚乳、半不育 40 yytt 白胚乳、完全可育 40 Yyt
25、t 黄胚乳、完全可育 l0 yyTt 白胚乳、半不育 l08. 同一染色体组中的各条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群都彼此不同,但它们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造成不育或性状变异。这就是染色体组的最基本特征。 9. a2n 一 1=41 bn=21 c2n+2=44 d2n-2=40 e2 n + 1+1=4410 a加倍后,可得到完全可育的纯合体; a 基因的显隐性都能得以表现;b 可用于研究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同源关系。 11在同源三倍体的细胞内,每个同源组含三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这三条染色体或联会成三价体或一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体。因此,后期 I 的分离主要是 21
26、的不均衡分离。结果造成同源三倍体的配子染色体组合成分的不平衡从而表现高度不育。 12秋水仙素可阻碍分生细胞内纺锤丝的形成,使复制后的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结果不能形成两个子核,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13玉米是二倍体生物,其配子内只确一个染色体组。当其中的一条染色体丢失后,染色体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的 n 一 1 型配子一般不能正常发育,所以它的子代群体内也就不会出现亚倍体品系。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它的配子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产生的 n 一 1 型配子内虽然缺失了某一个染色体组的某一条染色体,但所缺失的那条染色体的功能可由另一染色体组的相应染色体所补充,所以 nl 型配子还能正常发育。
27、其后代可以出现亚倍体系列。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参考答案一、回答问题 1 转化:是指某些细菌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 DNA 片段,并将此外源 DNA 通过重组参入到自已染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7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色体组中的过程。 接合:是指两菌体细胞直接接触,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性导:是指接合时由 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 DNA 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共同点是转化、接合、性导和转导都是细菌获取外源遗传物质的途径;转导与转化、性导
28、、接合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过程。2(1)先将两种不同营养缺陷型菌株培养液分别放入戴威斯 u 型管的两臂,由于两种菌株被滤片所隔开,排除了接合重组的可能性,如仍有原养型菌株出现则考虑以下原因。(2)分析混合的培养液中可能的过滤性因子。以 DNA 酶处理混合培养液后,如无原养型菌株出现,可以确定是由转化所致。 (3)如果以 DNA 酶处理混合培养液后,仍有原养型出现,而且菌液中有噬菌体存在,则可能是转导的结果。3高等生物通过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结合而将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而细菌则是通过两菌体细胞直接接触,将遗传物质从供体细胞转入受体细胞;或者通过菌体细胞
29、吸收外来 DNA 分子片段;或通过某些噬菌体来传递遗传物质;还可以由 F因子将其所携带的外源 DNA 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4供体 DNA 片断的大小、形态、浓度和受体细胞的生理状态 (1)转化片断大小要适当,如肺炎双球菌的成功转化的外源 DNA 片断至少需要有 800个碱基对。枯草杆菌的转化片段最少需要 l6000 个碱基对。(2)外源 DNA 片段的存在形式必须是双链的。(3)需要有一定浓度的外源 DNA 片断。(4)被转化的受体细胞必须处于感受态。 第八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第十章 基因突变参考答案:1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各个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根据人的 A、B、O 血型复等位基因的遗传
30、知识,可以鉴别亲子间血缘关系。2在植物里,一个芽在发育的极早时期发生突变,这个芽长成枝条,上面着生的叶、花和果实跟其它枝条不同,这叫枝变或芽变。芽变在农业生产上占有重要位置。育种上每当发现性状优良的芽变就要及时扦插、压条、嫁接或用组织培养等方法加以繁殖,使它保留下来。不少果树新品种就是由芽变选育成功的。著名的温洲早桔就是由温洲蜜桔的芽变选育成的。3因为现存的生物都是经历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它们的遗传物质及其控制下的代谢过程,都已达到相对平衡和协调。如果某一基因一旦发生突变,原有的协调关系不可避免地要遭到破坏或削弱,生物赖以正常生活的代谢关系就会被打乱,从而引起程度不同的有害后果,一般表现为
31、生育反常。但是有些基因突变虽对生物体有害,却对人类有利,如雄性不育基因的突变。 4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往往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说明当了解到一个物种或属内具有哪些变异类型,就能预见到近缘的其它物种或属内也同样存在相似的变异类型。突变的平行性对于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物种进化和人工的定向诱变都具有一定的意义。5把矮秆连同原始亲本一起,种植在土壤和裁培条件基本均匀一致的条件下,如果变异体跟原始亲本大体表现相似,说明不是遗传的变异,反之,如果仍然表现为矮秆,说明是基因发生了突变。突变体究竟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可利用杂交试验加以鉴定。让突变体矮秆植株与原始亲本杂交,如果 F1 表
32、现高秆, F2 既有高秆,又有因分离而出现的矮秆植株,这说明矮秆突变是隐性突变,而不是显性突变。如属显性突变,也可用同样方法加以鉴定。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8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6由于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产生的。7突变的频率低;突变的时期不定;突变的部位不等;突变的重演性;突变的可逆性;突变的多方向性;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突变的平行性。8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本身并未发生改变。而基因突变是由于其本身的化学结构发生了改变。第十一章 细胞质遗传参考答案一、回答问题 1相同处:两者都是按半保留方式进行
33、自我复制,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转录 mRNA,翻译蛋白质的方式控制性状的表达。不同处:(1) 存在位置不同,核基因载于核内染色体上,细胞质基因载于细胞质的细胞器或其它细胞质颗粒上。(2) 遗传方式不同,核基因表现孟德尔式遗传,细胞质基因表现母性遗传(3) 在作用上,决定个体发育的方向和模式方面,核基因占主导地位。2不育系 S(rr),保持系 N(rr),恢复系 S(RR)或 N(RR),恢复性杂合体 S(Rr)或 N(Rr)。3a不育系 s(rr) 恢复系 N(RR)S(Rr) b不育系 S(rr) 保持系S (rr) c不育系 S(rr) 恢复性杂合体 S(Rr) S(Rr)、S(rr)4核不
34、育的不育性状是由细胞核内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纯合体(msms)表现为雄性不育。这种不育性为显性基因 MS 所恢复,杂合体(Msms)后代呈简单的孟德尔式分离。通常情况下不能使不育性保持。因此,其在生产上的利用受到了很大限制。5a由于自交不亲和复等位基因间的相同基因的拮抗作用, b同源三倍体染色体分离的不均衡性,c易位杂合体, d。质核互作的孢子体不育基因 e无配对的同源染色体而导致染色体分离的紊乱 6a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引起,特点:服从孟德尔遗传规律。b核不育基因与胞质不育基因共同决定。特点:可用恢复系恢复其育性,也可用保持系保持其不育性。c倒位杂合体引起花粉败育,特点:部分不育。 d缺失杂合体
35、引起的花粉败育,特点:部分不育 e易位杂合体引起的花粉败育,特点:半不育。 f同源三倍体,特点:多数植株表现为高度不育。 7(1)质核互补控制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只要质、核双方有一方携带可育的遗传信息,无论是 N 或 R,都能导致花粉正常发育。R 可以补偿 S 的不足,N 可以补偿 r 的不足。只有 S 与 r 共存时,由于不能相互补偿,所以表现为不育。(2)能量供求假说:认为植物的育性与线粒体的能量转化率有关。这个假说是假定供能水平的高低取决于 mtDNA,而耗能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核基因。进化程度低的野生种或栽培品种的线粒体能量转换率低,供能低,耗能也低,供求平衡,所以雄性可育。反之,进化程度高
36、的栽培品种,线粒体能量转换率高,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9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供能高,耗能也高,供求平衡,因此雄花育性正常。如果低供能的作母本,高耗能的作父本,得到的质核杂种由于能量供求不平衡,因而表现雄性不育。如果高供能的作母本,低耗能的作父本,由于杂种的供能高而耗能低,因而育性正常。(3)亲缘关系假说:认为双亲间的亲缘关系差距越大,杂交后的生理不协调程度也越大。这种不协调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花粉的败育。第十三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答案1数量性状呈连续性变异,而质量性状呈不连续性变异;数量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产生不
37、遗传的变异,而质量性状不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数量性状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而质量性状是受主基因控制。由于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性的变异,因此研究其遗传动态只能采用统计学方法。而质量性状,由于呈不连续变异,可在杂种后代分离群体中按性状之间的差异将其归类分组,求出不同类型的比例,进而研究其遗传规律。2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为广义遗传力,而狭义遗传力是遗传方差中的加性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广义遗传力的估算方法简便,但比较粗放。狭义遗传力剔除了广义遗传力中那些次要的、不稳定的遗传成分,因此数值要比广义遗传力小,但结果更加可靠 3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4增加育种工种的预见性。凡遗传力高的性状,在杂种的早期世代
38、选择效果显著;而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在杂种晚期世代选择较好。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答案:一、回答问题1. (1/2) l01 回交后代群体中基因型的纯合内容严格地受轮回亲本的控制,就是说纯合的内容完全为轮回亲本的基因型。而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纯合却是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在纯合进度上两者是相同的,都为(1-1/2 r)n。但就某一种基因型而言,自交的纯合率应(1-1/2r)n X(1/2) n 其纯合进度上明显小于回交。3. 相同处:杂交后代的某性状超过亲本。不同处:杂种优势是在 F1 代性状超过亲本;基因型高度杂合时产生的优势;其优势不能稳定遗传。而超亲遗传是在 F2 及以后世代中出现;基因型纯合时的超
39、亲;能稳定遗传。1. 自交系间的杂交种比品种间的杂交种在 F2 代基因分离的更严重,因此杂种优势衰退的也就更严重。5自花授粉植物由于长期自交,隐性性状得以表现。有害的性状已被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淘汰。6(1-1/2 r)n (1/2) n = (1-1/23)2 (1/2) 2 = 49/256 = 19%第十四章遗传与进化参考答案:一、回答问题1群体大;个体间能自由交配;无外界因素干扰。2由于在有限的群体内取样的误差而产生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为遗传漂移。这种作用可将群体中一些中性或无任何适应价值的性状保留下来。3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干扰,则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各代不变,这就是群体遗传平衡定律。其要点是:第一,这个群体必须是随机交配的;第二,无其它因素干扰;第三,达到平衡状态时,这个群体的基因频遗传学学复习资料各章复习题答案版本号 1.0 第 10 页( 共 10 页 ) June 7st 2010Dormitory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D=P 2,H=2 Pq,R=q 2。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