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纺纱工艺与设备(上) 课程习题一、填空题:1. 纺织品按其用途可以分为服饰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称为纺织行业三大支柱。2. 纺纱生产过程中的回花、回条、粗纱头、皮辊花等称回花3. 为了获得较好的织物综合质量,化学短纤维的长度 L(mm)和线密度(dtex)的比值一般为 23 左右。4. 棉包的排列原则是避免同一成分原料重复抓取,既排包时做到轴向错开,周向分散,打手轴向不同位置各成分的平均等级差异尽量减小,使平均等级接近。5. FA022 型多仓混棉机采取逐仓喂入原料,梯度储棉,同步输出,多仓混棉,在混棉通道内不同时间喂入的原料获得混和,即“时差混和” 。6. 开棉机根据开
2、松打击状态,分为自由打击开棉机和握持打击开棉机两种。在工艺上一般先安排自由打击开松,再安排握持打击开松。自由打击的作用特点是:开松作用缓和,纤维损伤少,大杂质不易击碎,但除杂效果稍差。7.梳棉工序的任务是分梳、除杂、均匀混和 、成条8. 刺辊部分落杂区的划分:给棉板至第一附件间的空挡为第一落杂区,第一附件至第二附件间的空档为第二落杂区,第二附件至第三附件间的空档为第三落杂区。9.梳棉机后固定盖板的作用是对进入锡林盖板工作区的纤维进行预分梳,减轻锡林针布和回转盖板针布的梳理负荷。前固定盖板的作用是使纤维层由锡林向道夫转移前,再次受到分梳,以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和改善生条质量,即整理分梳。10. 为
3、了便于纤维的分梳和转移,盖板针布针齿较深且稀,锡林针布针齿密而矮,道夫针布高而稀工作角小。1. 牵伸区内,纤维由慢速变为快速时头端所处的位置称为变速点。对纤维变速点的要求是靠前、集中、稳定。2. 皮辊的压力增加,钳口内摩擦力界长度扩展,且摩擦力界强度分布峰值增大 。3. 并条机新型牵伸型式目前常见的有压力棒曲线牵伸、多皮辊曲线牵伸。4. 在由两个牵伸区组成的牵伸装置中,一般牵伸倍数主要由前区承担,称为主牵伸区;后区承担较小的牵伸倍数,主要为主牵伸区的高倍牵伸做准备,称为准备区。5. 并条机的主要牵伸型式为三上三下压力棒曲线牵伸;粗纱机的牵伸型式为三(四)罗拉双短皮圈牵伸;细纱机的牵伸型式为三罗
4、拉长短皮圈牵伸。6. 目前,牵伸装置的加压机构类型主要有弹簧摇架加压、气动摇架加压等。7. 精梳机上,有两种给棉方式:一种是钳板在前摆过程中给棉,称为前进给棉;一种是后摆过程中给棉,称为后退给棉。8.粗纱捻系数的选用,主要依据原棉品质和粗纱定量,同时参照细纱机牵伸型式、细纱用途及车间温湿度等条件而定。9. 粗纱卷绕的条件:管纱的卷绕速度与卷绕直径成反比 、筒管与锭翼有相对运动 、 筒管的升降速度与管纱的卷绕直径成反比 、升降龙筋的升降动程逐层缩短 。10. 细纱工序的任务是牵伸、加捻、卷绕成形 。11.细纱后区采用较小的牵伸倍数,适当提高粗纱捻系数,对降低细纱断头,提高成纱均匀度是有利的。12
5、.平面钢领主要有三种,纺超细特纱和细特纱常用高速平面钢领 PGl2 型;纺细特、中特纱常用高速平面钢领 PGl 型;纺粗特纱用普通平面钢领 PG2 型。13.钢丝圈重量用钢丝圈号数表示,以每 100 只钢丝圈的重量克数为标准。14. 细纱管纱采用圆锥形交叉卷绕形式。细纱的卷绕成形是通过钢领板升降运动来完成的,钢领板上升慢,下降快,钢领板上升时卷绕密度大,称为卷绕层,下降时卷绕密度小,称为束缚层。1. 后加工工序的任务: 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 、改善产品的内在性能 、 稳定产品结构状态 、 制成适当的卷装形式 。2.捻线的实质是通过改善纱线中纤维的受力状况来提高纱线的品质。3.转杯纱的结构由芯纱和
6、缠绕纤维两部分组成。转杯纱的捻度比环锭纱多 20%左右二、名词解释:1. 配棉:根据纺纱实际要求,合理选择多种原棉搭配使用,充分发挥不同原棉的特点,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降低成本的作用。这种搭配使用原棉的技术工作称为配棉。2. 安装角:尘棒工作面与过顶点至打手中心连线的夹角 称为尘棒的安装角。3. 除杂效率:落棉中杂质的重量与喂入原料中杂质重量之比的百分率,反映单机或工序的除杂效果。4. 落棉含杂率:落棉中杂质的重量与落棉重量之比的百分率,反映单机或工序落物内容。5. 给棉分梳工艺长度:指给棉罗拉与给棉板握持点到给棉罗拉(或给棉板)与刺辊最小隔距点间的距离。6踵趾差:每根盖板与锡林两针面
7、间的隔距入口大于出口,踵趾面与盖板针面不平行,扁平部截面的入口一侧(趾部)较厚,而出口一侧(踵部)较薄,这种厚度差叫踵趾差。7. 四快(锋)一准一光洁:梳棉机的主要机件刺辊、锡林、盖板、道夫的针布要锋利,各主要机件之间的隔距要准确,针布、纤维通道要光洁。8. 凝聚作用:道夫单位面积上的纤维取自于锡林许多个单位面积称为凝聚作用9.清梳联:将开清棉联合机输出的散棉,直接均匀地输配给多台梳棉机,由此组成的联合机称为清梳联合机,简称“清梳联” 。1. 实际牵伸倍数:牵伸前后须条的线密度或定量之比 机械牵伸:输出罗拉与喂入罗拉线速度之比2. 牵伸效率:实际牵伸倍数与机械牵伸倍数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牵伸效率
8、。3. 浮游区长度:指皮圈钳口到前罗拉钳口间的距离,常以皮圈销前缘到前罗拉中心线的距离表示。原始钳口: 是弹性钳口上、下销之间的最小距离,其大小依据粗纱定量以不同规格的隔距块来确定。4. 奇数原则:细纱机牵伸倍数最大,有利于消除后弯钩,为了使喂入细纱机的粗纱中后弯钩纤维为主,在普梳纺纱工艺中,梳棉与细纱之间的工艺道数应按奇数道配置,有利于弯钩伸直。 5. 偶数原则:梳棉生条中,纤维以后弯钩状态居多,而精梳机对于伸直纤维前弯钩有利,为了提高纤维伸直效果,减少精梳时纤维的损失,梳棉与精梳之间准备工序按偶数配置,使喂入精梳机的多数纤维呈前弯钩状。 6. 钳次:精梳机的钳板前后往复运动一次(或锡林转一
9、转) ,称为一个运动周期或称为一钳次。7. 捻陷:如果在须条的喂入点和加捻点之间有一物体与纱条接触,由于该物体对纱条有摩擦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捻回自加捻点向握持点的正常传递,结果使位于握持点与物体间纱条的捻度小于正常捻度,这种现象称为捻陷,摩擦物体与纱线的接触点为捻陷点。8.假捻效应:在运动的纱条上设加捻点,使输入端有捻,而输出端无捻,这种现象称为假捻效应。9. 管导:筒管回转速度大于锭翼回转速度的称为管导。10. 细纱断头率:一千个锭子每小时的断头根数。11.落棉隔距:在精梳机上,当钳板摆动到最前位置时,下钳板钳唇前缘与后分离罗拉表面间的距离称为落棉隔距。12.梳理隔距:在精梳锡林梳理过
10、程中,锡林针尖与上钳板钳唇下缘的距离称为梳理隔距。13.锡林定位:也称弓形板定位,其实质是锡林末排梳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最紧隔距点时间早晚。14.顶梳的高低隔距:顶梳在最前位置时,顶梳针尖到分离罗拉上表面的垂直距离。顶梳的进出隔距:顶梳的进出隔距是指顶梳在最前位置时,顶梳针尖与分离罗拉表面的隔距。15.有效输出长度:每一个工作循环分离罗拉实际输出长度为总顺转量与总倒转量的绝对值之差,此长度称为分离罗拉的有效输出长度。1. 捻比:单纱合股加捻时,股线与单纱的捻度比,简称捻比。2. 倍捻:锭子转一转使纱线加上两个捻回,称为“倍捻” 。三、选择题:1. 配棉时选择若干队性质相近的原棉为主体成分,一般
11、主体成分占 70%。一般以( A、B 、D )为主体。A 产地 B 线密度 C 含杂 D 长度 E 短绒率2. 不同纤维原料混纺的混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当涤纶与棉混纺时,采用的是( B ) 。A 棉包混和 B 棉条混和 C 称重混和3. 原棉中所含杂质的去除,由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合理分担,开清棉工序主要去除( C、D、E ) 。A 细小杂质 B 与纤维粘附性强的杂质 C 体积较大的杂质 D 金属等硬杂 E 容易碎裂的杂质4. 尘棒( B )小,尘棒间隔距增大,落棉率增加,落棉含杂率降低。A 工作角 B 安装角 C 清除角5. 棉箱给棉机(FA046、A092AST 等)的主要作用是( C )
12、。A 开松 B 除杂 C 均匀给棉 D 混和6. 加工含杂率中等的细绒棉的开清棉联合机组,现改加工含杂率低的长绒棉,打手速度应( C ) ;打手至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应( A ) ;尘棒间距应( B ) ;打手至尘棒间距应( B ) 。A 增大 B 减小 C 提高 D 降低7. 如图所示的给棉罗拉与给棉板配置属于( A )A 顺向喂入 B 逆向喂入8. 梳棉机上,最主要的除杂区域是( A ) 。A 后车肚落杂 B 盖板花除杂 C 锡林大漏底落杂9. 当盖板速度较快时,每块盖板的盖板花量( A ) ,盖板花的含杂率( A ) ,总的盖板花重量( B ) ,除杂效率( B ) 。A 减少 B 增加1
13、0. 生产实际中, ( B )是调整盖板花量的主要工艺参数。A 盖板速度 B 前上罩板上口与锡林针面间隔距 C 前上罩板的高低位置11. 目前新型梳棉机采用的剥棉装置一般为( B )A 斩刀剥棉 B 三罗拉剥棉 C 四罗拉剥棉12. 梳棉生条圈条时一般采用( B ) ;并条圈条一般采用( A ) 。A 大圈条 B 小圈条13. 梳棉机上,为了纤维转移的顺利进行, ( A )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速比关系,并应根据所纺纤维长度不同而进行调整。A 锡林刺辊 B 锡林道夫 C 锡林道夫14. 梳棉生条中,纤维以( B )形态为主。A 前弯钩 B 后弯钩 C 伸直状态 D 两端弯钩1. 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大
14、,对于同一牵伸装置而言,牵伸后纱条的附加不匀会( A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2. 当引导力( A )控制力时,浮游纤维由慢速变为快速。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3. 假设两道并条的并合数相同,若头道并条牵伸倍数小于二道并条的牵伸倍数,称该工艺为( B ) 。这种工艺有利于( C )A 倒牵伸 B 顺牵伸 C 纤维弯钩的伸直 D 纱条条干均匀度的改善4. 牵伸倍数越大,对( B )的伸直效果越好。A 前弯钩 B 后弯钩5. 罗拉握持距应主要依据( C )来确定,并根据喂入纱条定量及结构综合考虑。A 纱条中纤维的最长纤维长度 B 纱条中纤维的最短纤维长度 C 纱条中纤维的品质长度 D
15、 纱条中纤维的主体长度 6. 精梳前准备工艺流程有以下三种,其中,( B )工艺流程适于纺特细特纱。A 预并条机条卷机 B 条卷机并卷机 C 预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7. 下列精梳机的作用中,最重要的是( A )A 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 B 排除杂质和棉结 C 平行伸直纤维 8. 钳板是在( D )开始闭合的。A 锡林梳理阶段 B 分离前准备阶段 C 分离接合与顶梳梳理阶段 D 梳理前准备阶段1. 与纺中特纱相比,纺高特纱时钢丝圈的重量应( C ) 。A 减轻 B 可不变 C 加重2. 细纱卷绕管底成形时,从空管卷绕开始,绕纱高度和级升( A ) ,直至管底卷绕完成。A 由小逐层增大 B 由大
16、逐层减小 C 均保持不变3. 细纱断头主要发生在( B )A 成纱前 B 纺纱段 C 气圈段 D 卷绕段4. 两根纱线合股加捻,股线的强力( A )单纱强力的总和。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四、简答题:1. 写出精梳纯棉股线加工工艺流程,可选择成卷和不成卷工艺,要求:(1)写出各工序的名称,工序之间用连接;(2)写出各工序所用设备名称;(3)写出各工序半制品的名称。工序:原料选配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并纱捻线线筒设备名称:开清棉联合机梳棉机并条机条卷机(或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或条卷机并卷机)精梳机头道并条机二道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络筒机并纱机捻线机络筒机(或倍捻机)
17、半制品及其卷绕类型:棉包棉卷生条精梳小卷精梳条半熟条熟条粗纱细纱管纱筒子并纱筒子管线线筒2. 配棉的目的是什么?简述常用的配棉方法及配棉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配棉的目的(一)合理使用原棉,满足纱线产品的实际要求(二)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三)节约用棉,降低原棉成本配棉方法分类就是根据原棉的性质和各种成纱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类纱的原棉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应注意以下问题:1、原棉资源 2、气候条件 3、机械性能 4、原棉性质差异排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个队,把地区、性质相近的原棉排在一个队内,当一批原棉用完时,将同一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去。排队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
18、 主体成分 2、队数与混用百分率 3、交叉抵补 4、勤调少调3. 简述影响豪猪开棉机开松除杂作用的主要因素,并说明怎样影响。(1)打手速度 当给棉量一定时,打手速度高,开松除杂作用强,落棉率增加。但打手速度过高,易损伤纤维,杂质易破碎,落棉含杂率降低,甚至出现束丝。当纤维长度长、成熟度差、强力低时,打手速度应偏低配置。反之,可偏高配置。(2)尘棒间隔距 此隔距设置是入口部分隔距大,便于补入气流,大杂先落。此后逐渐缩小尘棒间隔距,落小杂。出口部分又放大尘棒间隔距或反装尘棒,可回收纤维节约用棉。即尘棒间隔距应根据原棉含杂多少、杂质性质和加工要求来配置。(3)打手与给棉罗拉间隔距 该隔距小,刀片深入
19、棉层深,开松作用强。过小,易损伤纤维;过大,开松效果差。该隔距应根据纤维长度而定。(4)打手与尘棒间隔距 该隔距小,棉块受尘棒阻刮作用强,开松作用强,落棉率也高。由于纤维逐渐松懈,体积逐渐增大,此隔距的配置是从进口至出口逐渐增大。产量高通过纤维量多,隔距也适当放大。(5)打手与剥棉刀的隔距 为防止打手返花,隔距以小为宜。一般小于 2mm。(6)气流控制 与外界隔绝的落棉箱部分称“死箱” ,主要是落杂作用,而与外界连通的落棉箱部分称“活箱”,主要是回收作用。当原棉含大杂较多时,采用后“死箱” ,在增加尘棒间隔距加强落杂的同时,通过前活箱可回收落下的可纺纤维。4. 简述清棉机天平调节装置的作用原理
20、。通过天平罗拉与天平曲杆的棉层变厚时,天平罗拉转速对应的变慢;反之,天平罗拉转速变快,使单位时间内的喂棉量保持一致,减少变化。5. 开清棉联合机组合的工艺原则是什么?工艺原则:“多包细抓、混和充分、成份准确、打梳结合、多松少返、早落少碎、防火防爆、棉卷均匀、结构良好”(1)下列是一开清棉联合机机组排列组合实例,根据机台的性质,将所给候选机台填入合适空缺位置。FA0022( D )( A ) (附 A045B 凝棉器)( B )( C ) (附 A045B 凝棉器)FA107(附 A045B 凝棉器)A062A092AST (附 A045B 凝棉器)2+FA1412 A 六辊筒开棉机 FA104
21、 B 多仓混棉机 FA022 C 豪猪开棉机 FA106 D 除金属杂质装置 FA121(2)下列是一加工棉用清梳联机组排列组合实例,根据机台的性质,将所给候选机台填入合适空缺位置。FA006 型往复式抓棉机TF27 型桥式磁铁( A )( B )FA028 型六仓混棉机( C )FA151 型除微尘器( D )10FA225 型梳棉机10A 火星探测器 AMP2000 型 B 双轴流开棉机 FA103 型 C 三辊筒开棉机 FA109 型 D 喂棉箱 FA177A型6. 下图为梳棉机结构简图,标出各主要机件名称、回转方向、针齿配置方向,写出各主要机件之间针齿配置作用类型,并标出纤维运动路线图
22、。各主要机件名称: 1 给棉板 2 给棉罗拉 3 刺辊 4 锡林 5 盖板 6 道夫 7 剥棉罗拉 8、9 上下轧辊 10 喇叭口 11 大压辊各主要机件回转方向和针齿配置方向如下所示图。各主要机件间针齿配置作用类型:刺辊-锡林:剥取作用锡林-盖板:分梳作用锡林-道夫:分梳作用7. 简述梳棉机均匀混和作用如何实现的?通过纤维在锡林与盖板间的分梳与转移,使锡林在走出盖板工作区时,针面上的纤维分布较进入盖板工作区时均匀的多。另外,在道夫凝聚时,单位针面纤维取自于 2030 倍的锡林针面,通过这个凝聚、并合使输出棉网在短片段上更加均匀。在棉网汇合成条时,棉网的横向和纵向不匀又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产生混
23、合作用的原因在于纤维在两针面间的分梳与转移,尤其是在锡林盖板工作区,同一时间喂入的纤维在锡林盖板上停留的时间不同,则输出的时间也不相同,即同一时间喂入的纤维在不同时间输出,不同时间喂入的纤维,有可能在同一时间输出。8. 当 n 根条子并合时,并合后的不匀率为 ,其中 C0为并合前各根喂入条子的不匀率() ;Cn0为并合后条子的不匀率() 。该公式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内不匀、外不匀、总不匀?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1)并合根数越多,并合后须条不匀率越低。 (2)当并合根数较小时,增加根数,不匀率降低程度大;当并合根数较多时,不匀率降低程度小。而且当根数达到一定数值后,不匀率的降低已很小,均匀效果使
24、不显著。(3)同一眼(或同一卷装)内单位长度重量(5 米长度重量)之间的不匀率称为内不匀;而眼与眼(或不同卷装)单位长度重量之间的不匀率称为外不匀;总不匀是某一品种所有产品之间的重量差异,内不匀和外不匀的平方和即为总不匀的平方。要控制每眼生产棉条的不匀率即内不匀,又要加强对眼与眼或台与台之间的不匀即外不匀的控制,使生产的棉条总不匀得到控制。9. 自调匀整装置的作用是什么?下图所示是那一种类型的自调匀整装置?简述其原理及特点。1牵伸装置 2出棉凹凸罗拉 3给棉罗拉 4、6、8速度感测器 5、7棉层、棉条重量感测器 自调匀整装置的作用原理:当输出的生条定量或厚度发生较大波动时,利用自调匀整装置可自
25、动改变原料的喂入速度或生条的输出速度,通过调节牵伸倍数,使输出产品定量或厚度的波动大为降低,使产品获得匀整效果。如图所示为混合环型自调匀整装置。梳棉机输出方设计有预牵伸装置,可在后罗拉一处检测,分别控制前牵伸罗拉和后给棉罗拉变速,从而组成混合环型式的自调匀整装置。混合环将开环和闭环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能修正由于各种因素变化造成的波动,提高匀整效果。它不仅能匀整中、短片段不匀,而且也能匀整长片段不匀,这对于缩短工艺流程、省去粗纱工序、减少并条工序是有利的,可应用于转杯纺或其它棉条直接纺纱的生产。 1. 什么是牵伸力、握持力?牵伸过程中,牵伸不开, “出硬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影响牵伸力的因素有哪些
26、?牵伸过程中,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快速纤维从周围的慢速纤维中抽出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的总和,称为牵伸力;握持力是指罗拉钳口对须条的摩擦力。如果罗拉握持力不足以克服须条上的牵伸力时,须条就不能正确地按罗拉表面速度运动,而在罗拉钳口下打滑,造成牵伸效率低,输出须条不匀,由于纱条在不断喂入牵伸区,钳口下牵不开的纱条会一起输出来,即 “出硬头”。影响牵伸力的因素()牵伸倍数()罗拉握持距()皮辊加压()附加摩擦力界()喂入棉条的厚度和密度()纤维性质()温湿度2. 什么是摩擦力界分布?为了减少纱条牵伸引起的附加不匀,对牵伸区中摩擦力界分布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常用的附加摩擦力界机构有哪些?摩擦力界分布:
27、牵伸区中,纤维之间各个不同位置摩擦力强度不同所形成的一种分布,称为摩擦力界分布。牵伸区中摩擦力界分布一方面满足作用于个别纤维上的要求,同时又能满足作用于整个牵伸须条上力的要求。对于个别纤维而言,适当加强控制力,并减少引导力,可以使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靠近,并有利于变速点的相对稳定。对于整个须条而言,牵伸力应具有适当数值,并保持稳定。根据适当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力,并减弱其对引导力的要求,在牵伸区纵向,应将后钳口的摩擦力界向前逐渐扩展并逐渐减弱,既加强慢速纤维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又能让比例逐渐增加的快速纤维从须条中顺利抽出,不影响其他纤维的运动。前钳口摩擦力界在纵向分布状态应高而狭,以便稳定地发挥对
28、浮游纤维的引导作用,保证纤维变速点分布向前钳口附近集中且相对稳定。常用的附加摩擦力界机构为皮圈、轻质辊、压力棒、曲线牵伸等形式。3. 什么是分离工作长度和分离纤维丛长度?下图为精梳机分离接合纤维丛形态示意,写出图中各段棉丛的名称,相互关系;说明什么情况下分离纤维丛接合质量和条干均匀度较好。分离丛的第一根和最末根纤维头端距离必然是分离罗拉运动曲线上开始分离和结束分离时的位移差值,这一差值即为分离工作长度。分离工作长度与纤维长度之和称为分离纤维丛长度。图中,L 为分离纤维丛长度(mm);S 为有效输出长度(mm),即每钳次分离罗拉输出的须丛长度;G 为接合长度(mm)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知:L=
29、S+G 或 G=L-S。分离纤维丛长度 L 越长,有效输出长度 S 愈小时,接合长度 G 愈长,纤维网的接合质量和条干均匀度愈好。4. 什么是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如何选择?分离罗拉顺转定时是指分离罗拉由倒转结束开始顺转时,分离盘指针指示的分度数。(1)分离罗拉顺转定时的确定应保证开始分离时分离罗拉的顺转速度大于钳板的前摆速度。(2)分离罗拉顺转定时确定应保证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不被锡林末排梳针抓走。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应根据所纺纤维长度、给棉长度及给棉方式等因素确定。当所纺纤维长度长、采用长给棉、前进给棉时,由于开始分离的时间提早,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应提早。分离罗拉顺转定时早,锡林定位也应早,以防锡
30、林末排针抓走纤维。5. 什么是粗纱张力?一般用什么来表示?改善粗纱伸长率和差异过大,除了调整大小纱的张力外还有哪些措施?纺纱段为纱条形成区,捻度小且不稳定,纺纱段张力最小,最易伸长,把该段纱条张力称为粗纱张力。生产中可以用伸长率来间接地反映粗纱张力的大小。改善粗纱伸长率过大其他措施1由锭速提高引起的粗纱伸长率增大增加粗纱捻系数,增大粗纱强力,以使粗纱伸长率减小。2温度偏高、湿度偏大引起的粗纱伸长率增大减少锭翼顶端、压掌处的粗纱卷绕圈数,以减少这两段纱条上的张力。增加粗纱的捻度,增大粗纱强力,以减小粗纱的伸长率减少粗纱伸长率差异的其它措施1台与台间的伸长率差异 各机台的设定参数和变换齿轮的齿数应
31、该统一。在有铁炮无级变速装置的粗纱机上,铁炮皮带的松紧程度应力求一致。2. 前、后排间的伸长率差异 前排伸长率较后排为大为减小这种差异,可采取如下措施:使前排纱条在锭翼顶端绕/圈,或在压掌上绕圈后排纱条在锭翼顶端绕/4 圈,或在压掌上绕圈。采用大棉条筒高架喂入时后排棉条意外牵伸大,供应后排锭子;前排棉条意外牵伸小,供应前排锭子,以减少前后排粗纱的伸长率差异。调整前、后排假捻器规格。 3锭与锭间的伸长率差异 主要是锭子、锭翼、筒管的不正常引起的。应加强锭子、锭翼的检修工作,并使筒管外径一致。6. 降低细纱断头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细纱断头的规律是怎样的?在生产中,如何降低细纱断头?降低断头率的主攻方
32、向是控制和稳定张力,提高纺纱强力、降低强力不匀率,尤其是减少突变张力和强力薄弱环节,以减少张力与强力波峰波谷交叉机率。成纱前的断头较少的,主要是成纱后断头。成纱后断头的规律如下:一落纱中断头分布,一般是小纱断头最多,中纱最少,大纱断头多于中纱;成纱后断头部位较多发生在纺纱段(称为上部断头) ,在钢丝圈至筒管间断头 (称为下部断头)出现较少。断头发生在气圈部分的机会是很少的;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绝大多数锭子在一落纱中没有断头,而在个别锭子上会出现重复断头;随着锭速增加,卷装增大,张力也随着增大,断头一般也随之增加。降低细纱断头 1.钢领和钢丝圈的合理选配 2.合适的钢丝圈重量(号数) 的选择 3.
33、提高钢丝圈抗楔性能 4.改善钢丝圈的散热性能 5.加捻卷绕部分良好的机械状态。7. 合股加捻后,纱线的哪些性质会发生改变?改善条干 捻合成股线后起到并合的效果,纱上的粗节或细节有部分隐藏在纱芯里面。提高强力 股线的强力超过单纱强力的总和,双股线中的单纱平均强力是单纱强力的 1.21.5 倍弹性及伸长率改变 股线的捻回使各单纱相互扭成螺旋线状,在较大张力下能象复式弹簧似的表现出更大的弹性伸长,总伸长率则因为股线的结构较好,滑动纤维减少,比单纱要小一些。耐磨性增加 股线条干均匀,截面比较圆整,股线织物在使用中受到各向摩擦,即使表面纤维局部磨损,而纤维相互间仍有稳定的结构关系,股线仍有一定强度,因此
34、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光泽改变 反向加捻的股线可使表面纤维的轴向平行度提高,得到良好的光泽。股线条干均匀,截面圆整,表面光洁,可使外观和光泽获得改善。手感改变 外松里紧结构的股线,径向弹性较好,轴向刚性较差,手感较柔软,外紧里松结构的股线则相反,手感坚实。8.与传统的环锭纺纱相比,新型纺纱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新型纺纱方法有哪些?新型纺纱与环锭纺纱最大的区别在于将加捻与卷绕分开进行。与传统的环锭纺相比,新型纺纱具有以下特点:产量高 卷装大 流程短 改善了生产环境 自由端纺纱:转杯纺纱,涡流纺纱、摩擦纺纱等;非自由端纺纱:自捻纺纱、喷气纺纱、粘合纺纱等。9. 转杯纱的成纱特点(1)强力低(2)条干好和含杂少(3)耐磨度高(4)弹性好(5)捻度高(6)蓬松性好(7)染色性和吸浆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