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上官体:上官体是 唐 代 诗 歌 史 上 第 一 个 以 个 人 命 名 的 诗 歌 风 格 称 号 。 上官仪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形式上“以绮错婉媚为本” ,内 容 空 泛 , 重 视 诗 的 形 式 技 巧 、 追 求 诗的 声 辞 之 美 , 典例工整,成为初唐官方诗风的代表,时人效仿,称为“上官体” 。2. 文章四友:在初唐诗坛上,杜审言、李峤与苏味道、崔融并称为“文章四友“ 。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 因此得名。四人中,
2、以杜审言成就最高。3. 近体诗:近体诗,形成并盛极于唐,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对仗、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4. 孤篇横绝:清王凯运王志卷二论唐诗诸家源流:“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 ,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5. 平水韵:近体诗用韵根据“平水韵”,即后人所称“诗韵” ,南宋末年,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为实用需要,将切
3、韵 、 唐韵中规定可以“同用”的韵部合并起来,共得 106 韵。6、诗史:出自于晚唐诗人孟启的本事诗 “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7、新题乐府:“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另有朱哲琴的新乐府音
4、乐专辑。8、三吏三别:三吏为新安吏 、 石壕吏 、 潼关吏 ,三别指新婚别 、 垂老别 、无家别 。三吏三别也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9、 “五言长城” 出 自 新 唐 书 隐 逸 传 秦 系 : “长 卿 自 以 为 五 言 长 城 , 系 用 偏 师攻 之 , 虽 老 益 壮 。 ”刘长卿擅长近体,尤工五律,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自称为“五言长城” 。10、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 10 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
5、、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做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11、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与中唐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诗派。代表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姚合、卢仝、刘叉等人。他们主张“不平则鸣” “笔补造化” ,通过个人遭遇揭示社会的不合理,深险怪僻。其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12、郊寒岛瘦:指的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和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出自宋.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寒”指清寒枯槁, “瘦”指孤峭瘦硬。13、新乐府运
6、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其目的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体现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14、古文运动:是一次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多方面都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以韩愈、柳宗元为最主要代表,提出了“文以载道” “鸣不平”等主张,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15、三十六体:唐代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诗歌华丽工整,世称:“三十六体” 。最早出自新唐书.文艺传下.李商隐 。16 传奇:是唐宋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往往用夸张手法布置偶然性,戏剧性情节,或加神怪色彩。 “传奇”之名似起于
7、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宋人尹师鲁也将“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的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 。作品如元稹莺莺传 、白行简李娃传 、陈鸿长恨歌 。32017 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如敦煌石窟里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 伍子胥变文等。唐五代时与俗讲同时流行的民间说唱伎艺尚有“转变” 。 “转变”就是说唱变文。变文,或简称变,乃转变的本体。33018 敦煌曲子词:是 1900 年敦煌石室中发现的,约 160 多首,绝大多数是民间的作品。现存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大体作于玄宗至五代。表现女性生活的艺术性较高。朱祖谋跋云谣集杂曲子:“其为词拙朴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 lu4
8、。 ”36819 花间词人:后蜀赵崇祚选编花间集 ,选录了 18 位词人的词作,为西蜀代表, “花间词人”由此得名。其中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和凝外,其他韦庄等都在蜀地。其中主要内容写男女情爱,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花间词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37120 秦妇吟秀才:对 前 蜀 诗 人 韦 庄 的 雅 称 。 韦 庄 在 长 安 应 举 时 , 遭 黄 巢 君 攻 占 京 城 , 做长 诗 秦 妇 吟 , 借 妇 人 之 口 述 乱 离 之 景 。 庄 弟 韦 蔼 谓 其 : “流 离 漂 泛 , 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
9、,或离群轸虑,或反袂兴悲。 (浣花集序 )时人称韦庄为“秦妇吟秀才” 。34821 西昆体. 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22 半山体. 北宋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后的抒情写景小诗,描写寻常景物意境新颖,大多为绝句。雅丽清绝,脱去流俗,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23 江西诗派. 宋徽
10、宗初年,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 、 “点铁成金” ,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24 一祖三宗. 江西诗派由于黄庭坚的深远影响,一直沿续到南宋。到了宋末,方回因为江西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 ,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 ,提出了江西师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此时江西诗派正式定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25 辛派词人. 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
11、、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26、永嘉四灵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永嘉四灵指永嘉地区的 4 位诗人徐照(字灵晖) 、徐玑(字灵渊) 、赵师秀(号灵秀) 、翁卷(字灵舒) 。因他们同出叶适之门,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四灵”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只注重字句的锤炼,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在艺术上,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27、江湖诗人南宋后期,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诗人统称江湖诗人
12、。江湖诗人之名出自杭州书商陈起的江湖集 ,代表诗人刘克庄、戴复古。江湖诗派成员众多,人品流杂而相对孤立,诗多以应酬为主,反对江西诗派的才学为诗,学贾岛姚合写生感受,格调纤弱,诗歌体裁来源广泛,但受“四灵”影响,题材多位为写景抒情。28、诚斋体杨万里写自然生活的清新活泼的绝句小诗,因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善于捕捉普通场景,赋予生机情趣,想象丰富奇特,构思新颖巧妙,语言清新活泼。29、话本 “话本”的称谓,可能在唐代已经出现了。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为三类:一是叙事粗略文字粗略的说话一人的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
13、;一是以说话艺人口述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顺畅,描写细致,叙事周详,可能出自当时的读书人或书会先生之手,如错斩崔宁 碾玉观音等;一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变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和遗事等。30、储宫调 储宫调是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的一种说唱文学,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期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歌搭配,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储宫调又称“话本” 。31、丧乱体 又叫“纪乱体” ,以元好问为主要代表的描写金亡前后的丧乱现实,表现人民疾苦和历史反思的诗歌。特点是把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雄阔的意境之中,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能够
14、选择表现时代本质的事件,细节入诗,融入真挚情感,组合为阔大的意境。类似于杜甫的以小见大。32. 董西厢: “董西厢”,即西厢记诸宫调又名西厢诌弹词或弦索西厢,是金董解元写的。由传奇本事的三千字扩展为五万余言、14 种宫调 193 套组曲。增加诸多情节,组织戏剧冲突,使故事曲折充实引人入胜。用渲染烘托造成浓烈的抒情气氛,心理刻画细致,语言优美生动1举例说明沈宋对唐诗发展的贡献。沈、宋的贡献主要在唐律的形成,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沈宋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说:“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这是最早有关“律诗”
15、的记载,故沈、宋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以遵守黏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实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它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度,有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之便;而且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此外,在五言律趋于定型后,沈宋等成功地把五言律诗的黏对法则应用于七言体诗歌,于中宗景龙年间完成了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各种律诗体式的定型,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立了有利条件。沈宋磨练出了一套律诗的声律技巧,写出了较好的作品。宋之问的五律度大庾岭见不到任何着意文饰的痕迹,而律诗和对仗却十分工整;沈佺期的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16、无意修饰,却写得有情有景,声律调谐流畅而蕴含深厚,是早期七言律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2. 简述卢骆歌行对同体诗的发展及其影响。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的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3.四杰诗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及其地位。首先,扩大了题材、内容。四杰突破齐梁体台阁闺房的狭小范围,把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转为走向市井,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寒漠,如杨炯从军行。并且诗中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格调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有的诗篇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这主要反
17、映在他们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其次,四杰对诗的格律形式作了有益探索。首先,五言八句的律诗开始初步定型,尤其是王勃、杨炯的五律,追求对偶的整齐和声律的协调,感情相对稳定,具有一种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杨炯的五言律已完全符合近体的粘式律,对五言律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其次古体和歌行体特别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已趋向完备化,气势宏大,视野开阔,有刚健之气。如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再次,四杰主张刚健的骨气,开启了唐诗内容丰富,骨力充沛的健康方向,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4. 简述并评价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陈子昂重于革新,用理论和实践开唐诗健康风气。
18、首先,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 38 首感遇诗: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即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陈子昂提倡使用兴寄方式,突破古诗美刺比兴的传统局限,直接建安诗人的梗概多气;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色彩,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陈子昂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寄兴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
19、底地划清了界限。再次,陈子昂提出了一种“骨气端详,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5、 举例说明王维山水诗的意境创造特色。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王维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的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
20、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王维的意境创造具有王昌龄诗格所言的特点,“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 。如王维的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以禅趣为主而超入禅境,禅境通过诗境来表现。诗人着重于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对镜观心而道契玄微,静极生动,动极归静,动静不二的禅意,渗入到山情水态之中,化作天光云影,空灵而自然。这里的意境法是有我及物的主动法,创造了有我之境,贵在人物互动。6、浩然诗歌的艺术特色淳淡为主要风格。学陶渊明诗歌的白描手法,把握总体印象,创造天然浑成的意境。胡应麟诗薮:“浩然清而旷。 ”例如:“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
21、游)观其全诗,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雕琢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壮逸之气。即浑健,情景交融的“高唱” 。如临洞庭湖寄张丞相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诗写得境界宏阔、气势壮大,尤其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山水诗遇景入咏时,他常常从高处落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燃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宿州德江山水田园诗贴近自己的生活, “余” “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如过故人庄7、高适、岑参边塞诗个人风格比较。首先,内容方面,高诗比较广泛深刻,将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有长篇永怀式五言古诗。岑诗
22、比较单一,多为军旅生活、边塞风情、异域风情。再者是语言风格上,高诗直抒胸臆,主观感情强烈。殷璠在河岳英灵集称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岑诗瑰丽多彩,富于想象夸张。殷璠在河岳英灵集称岑参:“岑诗语奇体俊,意迹奇造。 ”最后是在意象上,高诗浑厚概括,着重渲染;岑诗则奇丽细致,富有生活实感。 “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 ”王士祯8、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塑造了一个豪放飘逸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严羽评点李集: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极度的想象、夸张、表现强烈的主观感情。 蜀道难再三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想象纯真动情。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
23、随风直到夜郎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想象力丰富奇特,想象往往与夸张融为一体。多用动态表现出壮美。笔下景物多出之以粗犷的动态。例如:“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超时空的意象跳跃。但功业之心及其幻灭感的意脉一贯。笔走群像,视通神明,龙章柄然,可得其见。豪逸清丽的语言风格而创新的题材格律。受六朝诗、庄子、屈原的影响,豪放俊逸,清新明丽。乐府在七言中杂用骚体诗等,集中运用民歌手法。如望庐山瀑布 、 早发白帝城 。9、杜诗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出处: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沉郁解释,吴瞻泰评杜诗例外:“其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沉雄高远之志,积郁难畅之
24、愤。屈原九章思美人:“志沉苑而莫达。 ”顿挫的原因之一,跌宕起伏而一气贯注的章法句法;虚词转折,况、复、旦、岂、反等;停顿之奇,词语节奏点不寻常;情感意思上的顿挫,先扬后抑的丽词悲情法。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郁,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穷困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的低回起伏。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先叙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10、李杜诗歌艺
25、术特色比较。李白艺术特色:塑造了一个豪放飘逸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极度的想象、夸张、表现强烈的主观感情。多用动态表现出壮美。笔下景物多出之以粗犷的动态。超时空的意象跳跃。豪逸清丽的语言风格而创新的题材格律。 (参考上文)杜甫的艺术特色:以赋为主,间用比兴的写实手法,杜诗写实手法,得力于“显陈时事”体多直赋。以小见大的艺术概括手法:概括性意象的使用,以小见大的反求法,选择生活典型,捕捉眼前景事以移宏大之情,用以小代大的指代法。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参考上文) 。1、抒情的出发点不同李白诗,主观色彩极浓;杜甫诗,却从客观出发。李白诗有很多是感情冲动,情绪激昂,主观色彩极浓,自我形象非常鲜明。突出的特点是
26、奇突不平,突然爆发,突然袭击,突然收煞,起落无常,常给人以来无影去无踪之感。感情发展的跳跃性极强,跌宕的幅度也很大。例如, 蜀到难 。 “噫吁,危于平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从现实出发并忠实于现实,用精密的文体对现实作真实的客观的描写,而不作或很少作抽象的主观的叙述或论断,这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杜诗的一个最大成就和最大特征。例如,石壕吏 。2、抒情的艺术手段不同,艺术风格也不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大量引用,借题发挥,曲尽形容,张大其事等都是李白在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段。而杜甫的诗歌则更接近现实生活,有不少作品使用对话或任务独白的方式,并且大量采用人民的口
27、头语。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十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种大胆的艺术夸张,一开始就以先声夺人的气魄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而杜诗中, 新婚别通篇是新娘子的话, 垂老别又都是老人的口气。不同的艺术风格,李白的诗,豪放飘逸,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变幻莫测的神奇想象,以及“清水出芙蓉”的天然秀美,达到了浪漫主义的巅峰。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积淀着深沉苍凉的情感,雄浑开阔的意境,刚健遒劲的语言,铿锵有力的言调,以及曲折有致的章法,集现实主义古今之大成。 (例子见上)
28、3、李杜诗歌的意象群李白诗歌的意象群由大鹏、凤凰、猛虎、天马、黄河、长江、明月、仙与酒、剑与侠等等构成。 杜甫的诗歌意向群,桔树、瘦马、秋风、古塞、病桔甚至高江、急峡、危城等,无不浸透着诗人忧国伤时,爱国悯生的感情,带有浓厚的忧郁色彩。11 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的不同:韩孟诗派是与中唐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诗派。代表是韩愈、孟郊,贾岛等人。他们主张“不平则鸣” “笔补造化” ,通过个人遭遇揭示社会不合理,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诗风深险怪僻。元白诗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的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上则力求通俗易解。两个诗派在理论主
29、张与诗歌创作上有不同,元白诗派注重诗歌形象,描写细腻,韩孟诗派则继承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以奇崛险怪为美。12、刘禹锡民歌体诗的手法:(1)取材的突破,学习了屈原九歌的精神,描写了劳动人民的劳作场面以及爱情生活。反映了下层社会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 (2)继承了诗经的优良传统,比兴手法的圆熟运用, “比”兼“兴”或谐音双关等,使格调明快诙谐,富有生活气息。 (3)音乐美,多用韵律,平声宽韵,文字流畅悠扬,选字回环造成了音乐美。(4)风景画与风俗画的融合。以景入诗,辅之优美的景语,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 (5)民歌的清新开朗,文人诗的细腻精美。13、简评白居易诗歌创作主张: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
30、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1) “救济病人” ,反映生活的写实原则。 与元九书:“文章何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2) “裨补时阙”“导泻人情”的社会政治功能,即强调诗歌的美刺功能。 策林:“辞赋合炯诚讽喻。 ”(3)质朴通俗的形质主张。 寄唐诗:“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4)补察时政。14、李贺诗歌个人风格:(1)具体可感。为了充分表现强烈的主观感受,发挥诗语的曲尽精妙之优,写得具体细致。使意象可感,善于在观察中缘情设色,使之传神传情,鲜活可感。 (2)善用跳脱、叠加手法。跳脱指的是时空上的变换。李贺的诗跳跃在人
31、间、冥界以及仙界三个不同的世界。同时也经常省略意象熟义的引申。 (3)造语奇特、想象怪异、诗境幽奇冷艳。 (4)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夸张的言语,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15、李商隐无题诗的表现手法:(1)深于寄托,工于比兴。无题诗的比兴寄托较为朦胧隐微,往往超时空地组合概括性意象,表现心境。 (2)婉曲的情境表现。反面道来。“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思”故作抑扬。 贾生心理表现上的婉曲深细。“善裁月破女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3)典丽精工的语言风格。 “好对切事” ,白描见长的作品抒情状物清丽含蓄。 夜雨寄北 。16 韩愈的古文主张:1 在内容方面:
32、“文以载道” ,出于原道 、 题哀词后 。韩愈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在于“载道”,主张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用古文宣传儒家之道,也就是圣人道德教化之道。鸣不平,出于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2 形式方面:文贵创新。立意,借题发挥常有新意;章法,因人而异,虽事而别,各当其用;语言“惟古之词必己出,反因袭,贵独创,文从字顺各识职” ,规范自然。3 诗的散文化。韩愈主张复古,以矫正当时文坛那种内容空洞、华而不实的风尚。他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不拘于格律的束缚,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写出了不少“既有诗之优美,复有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的佳作,如山石 。26417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33、:1 把握景物的主要特征,以景寓情,精巧有意境。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借石之底、鱼之游、日光之影来表现水之清。篇末对清冷寂寥之境描摹和气氛的渲染展示北边者的悲苦。2 语言清新秀美峻峭,词的义丰。他善于选取深奥幽深美型的小景物,精心刻画,展现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如“流沫成轮,峻者沸白” (钴鉧有游记 ) ,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袁家渴记 )等。文势严整劲峭而不乏岑参舒缓。31618 唐代传奇对于六朝志怪的发展:1 内容方面:志怪小说主要记鬼神志怪异事,唐传奇主要多取材现实小说。唐传奇是在六
34、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多种文学艺术形式而形成的题材更为广泛的新的小说文体。通俗的说,六朝志怪是中国古代小说雏形,而唐传奇实质上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较高级阶段形式。2 创作动机方面:六朝志怪搜奇猎异,唐人开始有意识创作小说是唐传奇兴起的社会原因。19 温庭筠词的艺术特色:选取特定的景物或动作、表现人物心理。作品风貌大多表现为秾艳细腻,绵密隐约。如菩萨蛮中描写的美人娇慵情态以及闺房中的陈设、气氛,给人以感官与印象的刺激,透露出空虚孤独之感。它的艺术特色首先不表现于抒情性,而是表现于给人的感官刺激,它用诉诸感官的密集而艳丽的辞藻,描写女性极其居处环境,像一幅幅精致的仕女图,具有类似工艺品的装饰性
35、特征。由于诉诸感觉的直觉,温词内在的意蕴情思,主要靠暗示、显得深隐含蓄:37320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1 捕捉典型景事,融赋比兴为一体,情真神秀。如虞美人中“小楼” 、 “故国”的景事,流露故国之思,从而表达亡故之痛。 “朱颜”比作红粉佳人,或过去的美好事物。虽说李煜前后词题材有所不同,但都是真实情感的倾泻而少有理智的节制。2 善表人物内心,虚实对比,刻画深沉。如在菩萨蛮中, “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细致的刻画了人物内心激动与惊惧的内心。李煜对梦的描写中有虚有实,极大地开拓了词境。如浪淘沙 “梦中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子夜歌中“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3 语言晓畅,清丽凝练21 宋初诗
36、坛三个流派。宋初诗坛出现三个流派:“香山派” 、 “晚唐体”和“西昆体” 。“香山派”代表作家有徐铉、王禹偁等,以王禹偁为最有影响。他反对晚唐以来的浮靡文风,同情民瘼关心国事是他诗歌的主要内容。 村行王禹偁。 “晚唐体”诗人除寇准外,多是隐士僧人。他们的作品以写湖山景色,抒发闲情逸致为主,风格淡雅,语言俊美。其中林逋最为出名。 山园小梅林逋。“西昆体”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这派诗人多为馆阁词臣,他们诗中所写的只是他们的闲适生活,内容空虚。也有一些咏史诗还有一定社会意义,但毕竟好作品少。他们以诗为戏,以诗为乐,作品缺乏现实内容;艺术上师承李商隐,喜用故事,语僻难晓,只追求形式技巧。在当时
37、受到革新家们的有力批判。22 柳永词的特色。柳永精通音律,倾一生精力作词。首先,描写内容扩大。他借鉴民间的俗曲新腔,大量创制慢词,部分词作生动地展现了北宋前、中期都市的繁华富庶、节日盛况和民情风俗,也有一些羁旅行役和狎妓行乐之词,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落魄士子和市民阶层的思想情趣。由闺怨走向市井、山水。其次,发展了词林,在小令基础上创制了长调。两宋词坛上,刘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样辉煌的慢词篇
38、章。最后,艺术上以铺叙见长,语言则通俗而不失雅趣,提高了词的表现技巧,善用白描,吸收口语,创制俚词。世称“屯田蹊径 “、“柳氏家法“。其雅词对北宋苏轼、周邦彦影响较大,而俗词则一反潮流,遥接以敦煌词为核心的民间词传统,并下开金元俗曲之先声。著有乐章集 ,存词二百一十二余首(全宋词 ) 。23 秦观词风。首先秦观善用白描,选择景事意象烘托情绪。习惯运用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手法。这类词,几乎没有直接抒情的词句,词人的感情是靠景物描写与气氛的烘托显示出来的,清新隽永,含蓄深厚,耐人咀嚼,如满庭芳 ,刚提“旧事” ,即接以“烟霭纷纷” ,欲吐还吞。 其次,词情凄婉含蓄,音律和美。秦观词的内容并没有超越
39、别恨离愁的藩篱,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及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如阮郎归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其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的体现出婉约词的艺术特征。就婉约词的发展而言,秦观对另外两位婉约词的代表作家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有直接影响。24 黄庭坚的诗歌主张。首先是“点铁成金” , “脱胎换骨” 。唐诗的成就登峰造极,宋代诗人为了摆脱这个窘境,黄庭坚提出:对前代诗歌的语言艺术作积极地借鉴。他自语“虽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其次,黄庭坚在创作中比较成功地运用了“点铁成金
40、”的方法。从而推陈出新,用前人之意而加发挥,用前人词句而换说法。例如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八,是个结构借鉴了杜诗存殁绝句二首 。一句写存者、一句写殁者的方式,但辞意俱新,情韵宛然,仍不失为好诗。在当时发生了较大的影响。最后是翻新出奇,以学问为师。北宋诗人都在诗歌艺术上追求“生新” ,而黄庭坚在这方面表现出更强烈的自觉性。他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廉悍的艺术风貌。他说“文章最忌随人后” ,又说“随人作计终后人” 。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如“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 观王主簿家荼蘼 。25 邦彦词艺术特色。首先周邦彦词多用典故, 清真词描写工巧精于格律,善用
41、前人的典事,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身天成,如从己出。最巧的是西河金陵怀古全词系化用了唐人刘禹锡石头城 、 乌衣巷和古乐府莫愁乐三首诗而成。其次,周词情景交融大气凝重。周词的铺叙,善于增加并交换角度、层次。能够把一丝感触、情绪向四面八方展开,又层层深入的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现。代表作有六丑蔷薇谢后作 。再次,周次善于铺叙,音密声密。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周邦彦词音律严整,格调精工,多创新调。如写离别感伤的少年游选用商调,而写荆州明媚春光的少年游则用黄钟宫。周词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因此他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26 李
42、清照词艺术特色。首先,李清照词长于铺叙白描眼前景、身边事。铺叙景物融入感情。触目所及景语及情语,一己情态直达而传神。如添字丑奴儿“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的动作描写,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次,李清照词委婉含蓄,曲折言情,含蓄蕴藉,委婉曲折。正反跌宕,苦乐熔融。 再次,李清照词语言典雅工巧,平白如话。善用省静的口语,富有表现力,清水芙蓉,本色当行。善用比喻,并列,对仗。如一剪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八字,传达出心里的曲折变化。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短短三句,将内心的忧郁和不堪负载的愁苦量化和具体化,既曲折生动又巧妙自然。27、陆游诗歌艺术特色首先是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
43、抒情性。1.将丰富的社会内容浓缩于高度概括的词句,抒写主观感受。诗句的高度概括性:超越时空的对比, 关山月 ;超越时空的渲染, 书愤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朱门2.常用梦幻和幻想来表达爱国情思,虚处实写,迷离旷放。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次是语言风格兼取前人,沉郁雄放,畅晓精炼。3.七律沉郁雄放浑成似杜甫,七古雄奇瑰丽似李白。但不同于李杜诗歌的雄奇莫测,陆诗语言平易畅晓,章法整饬谨严, 长歌行4.爱国诗雄壮豪放, 游山西村 ;农村诗平淡清新, 关山月 书愤28、稼轩词艺1.鲜明的英雄形象,强烈的主观情感。借事遣怀的赋笔,意气风发的议论。以英雄自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北 ;壮志难酬,英雄失路,
44、水调歌头 ;不满偏安的政策, 破阵子 永遇乐2.善于创造雄奇扩大的意境。意象气势飞动,境界扩大力度美和崇高美。数字夸张法, “倚天万里,千丈长虹” ; 拟人沁园春 西江月3.刚柔并济,豪婉相谐,常有缠绵悱恻之感。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隐现屈原情思摸鱼儿 青玉案元夕 ;意象选择咫尺万里,以小见大词中老杜清平乐4.以文为词,创新丰富了词的语言,夸大了词的表现方法。词牌的运用自如;语言的形散神和、节奏变化;熔铸口语、诗句、史诗诸、骈文入词;用典广博自然。29、苏、辛词艺之不同1.苏词常以旷达的胸襟和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辛词总以炙热情感,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的表现出英雄的豪
45、情与悲愤。2.苏词以诗为词,凡诗文能表现的内容均可如词,洗刷了词的“倚罗香泽之态” ,换以豪放丰富的语言,同时突破了音律的束缚。而辛词在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运用以文为词的方法,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对话等手法移植入词,创新丰富了词的语言,夸大了词的表现方法。3.苏词中的谐虐词都是滑稽调笑,少有严肃的深意,而辛词本富有幽默感,通过改造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会的不满,使谐虐词具有了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卜算子写贤愚的颠倒错位。4.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种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而又忧思悲壮,沉郁苍
46、凉。30、姜夔词的艺术特色以健笔写柔情,追求“清空” “骚雅”的风格。首先,用笔灵动,虚处落墨,烘托陪衬。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生理感受连在一起,表现特定的心理感受,同时善用侧向思维,虚处传神扬州慢 ;讲求比兴寄托,含蓄蕴藉。多将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齐天乐 ,寄托若有若无,含义深广暗香 ;其次,效法周邦彦炼字硺句,有移诗法入词,语风清劲。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创造出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鹧鸪天 ;最后,他的诗格律严密,音节谐婉。姜夔长于自度曲,常先作词后谱曲,更体现他的情感律动。同时在形式上,他的词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
47、小序,既起交代创作缘由的辅助作用,又有自身独立的艺术价值念奴娇 。31、吴文英词的艺术特色首 先 是 在 艺 术 思 维 方 式 上 , 彻 底 改 变 正 常 的 思 维 习 惯 , 将 常 人 眼 中 的 实 景 化 为 虚 幻 , 将常 人 心 中 的 虚 无 化 为 实 有 , 通 过 奇 特 的 艺 术 想 象 和 联 想 , 创 造 也 如 梦 如 幻 的 艺 术 境 界 。梦 窗 词 ( 八 声 甘 州 陪 庚 幕 诸 公 游 灵 岩 )其 次 是 在 章 法 结 构 上 , 吴 文 英 作 词 师 承 温 庭 筠 、 周 邦 彦 , 丽 密 险 涩 。 继 清 真 词 后 进
48、一步 打 破 时 空 变 化 的 通 常 次 序 , 把 不 同 时 空 的 情 事 、 场 景 浓 缩 统 摄 于 同 一 画 面 内 ( 密 ) ;或 者 将 实 有 的 情 事 与 虚 幻 的 情 境 错 综 叠 映 , 使 意 境 扑 朔 迷 离 。 清 真 词 的 结 构 具 跳 跃 性 ,但 起 承 转 合 , 或 用 虚 字 转 折 或 用 实 词 提 示 , 尚 有 线 索 可 寻 。 而 梦 窗 词 的 结 构 往 往 是 突 变性 的 , 时 空 场 景 的 跳 跃 变 化 不 受 理 性 和 逻 辑 次 序 的 约 束 , 且 缺 乏 必 要 过 渡 与 照 应 , 情 思脉 络 隐 约 闪 烁 而 无 迹 可 求 。 强 化 了 词 境 的 模 糊 性 、 多 义 性 莺 啼 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