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7章习题_流域产汇流计算.doc

上传人:fcgy86390 文档编号:588647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习题_流域产汇流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7章习题_流域产汇流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7章习题_流域产汇流计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7章习题_流域产汇流计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7章习题_流域产汇流计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七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本章学习的内容和意义:本章从定量上研究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流域的产流计算和汇流计算。产流计算主要研究流域上降雨扣除植物截留、补充土壤缺水量、填洼、蒸发等损失,转化为净雨过程的计算方法。汇流计算主要研究净雨沿地表和地下汇入河网,并经河网汇集形成流域出口断面径流过程的计算方法。本章研究的流域产汇流计算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之一,是以后学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预报等内容的基础。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及: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前期流域蓄水量及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降雨径流相关图法推求净雨; 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过程;流域汇流分析;单

2、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瞬时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综合单位线法计算流域出口洪水过程。一、概 念 题(一) 填空题1. 流域产汇流计算所需要的基本资料一般包括_,_,_, 三大套资料。2. 图 1-7-1 是一次实测洪水过程,ac 为分割线,ad 为水平线,请指出下列各面积的含义:abca 代表_; acdefa 代表_; abcdefa 代表_。图 1-7-1 一次实测洪水过程3. 常用的地面地下径流分割方法有_和_。4. 蒸发能力 Em,它反映了_等气象因素的作用。5. 蓄满产流是以_为产流的控制条件。6. 按蓄满产流模式,当降雨使土壤未达到田间持水量时,降雨全部用以补充_。7.

3、 按蓄满产流模式,当流域蓄满时,以后的降雨减去雨期蒸发后,剩余的雨水全部转化为2_。8. 按蓄满产流模式,当流域蓄满以后,下渗的水量将成为_径流。9. 按蓄满产流模式,当流域蓄满后,超过下渗雨水的部分将成为_径流。10. 前期影响雨量 Pa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_。11. 我国常用的流域前期影响雨量 Pa 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为_;)P(KPtt,a1t,a 1t,a为_; 为第 t 天的降雨量; 为蓄水的日消退系数,并必须控制_。t,aPt K12. 我国常用的流域前期影响雨量 Pa 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 分别为第)(tt,a1t,a 1t,at,aPt+1 天和第 t 天开始时的前期影

4、响雨量; 为_; 为 _,并必须控制t_。13. 超渗产流是以_为产流控制条件。14. 按超渗产流原理,当满足初期损失后,若雨强大于下渗率,则超渗部分产生_径流。15. 流域上一次降雨的最大损失量一般_流域上土壤蓄水容量 。mW16. 初损后损法将下渗损失简化为_和_两个阶段。17. 初损后损法中的初损是指_的损失,后损则是_的损失。18. 对同一流域来讲,影响产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为_, _, _。19. 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主要靠_补充,土壤含水量的亏耗取决于流域的_。20. 推求后损率的公式 = 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分别是: 为_, P 为fRc0stPIf_, 为_, I 0 为_, 为_

5、,t R 为_。sRc21. 净雨从流域最远点流到流域出口的时间称为_。22. 等流时线是_。等流时面积是_。23. 流域汇流时间是指_。24. 根据等流时线汇流原理, 地面径流总历时 T 与净雨历时 TS 及流域汇流时间 tm 的关系为_。25. 按等流时线汇流原理,当净雨历时 TS b、 = fi fc、 = d、 d、 b、 b、 = = 5q1025q102c、 d、 22. 从流域洪水过程的流量起涨点,用斜直线法或水平线法分别分割得到的地面径流过程线,分析其地面经验单位线。用斜直线分割法分析的单位线比水平线分割法分析的单位线 。a. 洪峰流量大,流量过程历时短,总水量相等b. 洪峰流

6、量小,流量过程历时短,总水量大c. 洪峰流量大,流量过程历时长,总水量相等d. 洪峰流量小,流量过程历时长,总水量小23.若 、 分别为原单位线和所求单位线的时段长, 表示 曲线, 为相对 移后tT )t(S)Tt(S)t(S的 曲线,则所求时段单位线 的数学表达式 。TS)t,T(qa、 tS)(t),(qb、 )t(tT,c、 tS)(),(qd、 )t(Ttt,T24.纳希瞬时单位线 的参数 减小时,对单位线形状的影响是 。,0(una、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推迟 b、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提前c、洪峰减小,峰现时间提前 d、洪峰减小,峰现时间推迟25.纳希瞬时单位线 的参数 减小时,对单位线形

7、状的影响是 。)t,0(uka、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提前 b、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推迟c、洪峰减小,峰现时间提前 d、洪峰减小,峰现时间推迟26.纳希瞬时单位线的两个参数 减小时,则瞬时单位线 。k,n)t,0(ua、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提前 b、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推后c、洪峰减低,峰现时间提前 d、洪峰减低,峰现时间推后27.纳希瞬时单位线 的一阶原点矩 与其参数 的关系是 。)t,0(u1mk,na、 b、 n/km1c、 d、 n17(三) 判断题. 对同一流域,因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场洪水的消退都不一致。 . 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流域日蒸发量基本上与土壤含水量成正比。 3. 对同一流域

8、,降雨一定时,雨前流域蓄水量大,损失小,则净雨多,产流大。 4. 流域蓄水量是指流域土壤含蓄的吸着水、薄膜水、悬着毛管水和重力水。 5. 流域最大蓄水量 近似为前期十分干旱,本次降水相当大(能够产流)的洪水的损失量的最大mW值。 6. 流域最大蓄水量 与流域土壤最大缺水量 在数值上相等,概念相同。 mI7. 流域蓄水容量 是流域上各点最大蓄水量 的算术平均值。 mW8.蓄满产流模型认为,在湿润地区,降雨使包气带未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前不产流。 9.按蓄满产流的概念,仅在蓄满的面积上产生净雨。 10.按蓄满产流的概念,当流域蓄满后,只有超渗的部分形成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11.对流域中某点而言,按蓄

9、满产流概念,蓄满前的降雨不产流,净雨量为零。 12.净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的部分形成地下径流,小于的部分形成地面径流。 13.应用降雨径流相关图查算降雨过程形成净雨过程的计算中,都必须且只能采用将累积时段降雨,从相关图座标原点查算出相应累积时段净雨的方法。 14.在干旱地区,当降雨满足初损后,若雨强 i 大于下渗率 f 则开始产生地面径流。 15.产流历时 内的地表平均入渗能力 与稳渗率 相同。 ct c16.净雨从流域上某点流至出水断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流域汇流时间。 17.按等流时线原理,当净雨历时 小于流域汇流时间 时,流域上全部面积及全部净雨参与形成ctm最大洪峰流量。 18.按等流时线

10、原理,当净雨历时 大于流域汇流时间 时,流域上全部面积的部分净雨参与形成ct最大洪峰流量。 19.单纯用等流时线的概念进行汇流计算时,考虑了河槽的调蓄作用。 20.按等流时线原理,当净雨历时 (流域汇流时间)时,全部流域面积与部分净雨参与形成mct最大洪峰流量。 21.流域汇流经历坡面、河槽汇流两个阶段,两者汇流速度不同,但可采取流域平均汇流速度计算。 822.对同一流域而言,不管净雨历时是否相同,但只要是 10mm 净雨,则形成的单位线的径流量是相等的。 23.对同一流域而言,不管净雨历时是否相同,但只要是 10mm 净雨,则形成的单位线的形状相同。 24.根据单位线的基本假定,考虑了净雨强

11、度对其形状的影响。 25.单位线假定考虑了净雨地区分布不均匀对其形状的影响。 26.若单位线的时段缩短为瞬时,则单位线即为瞬时单位线。 27.纳希瞬时单位线 u(0,t)的参数 n 减小时,u(0,t)峰现时间提前。 28.纳希瞬时单位线 u(0,t)的参数 k 增大时,u(0,t)峰现时间提前。 29.纳希瞬时单位线 u(0,t)的参数 n 增大时,u(0,t)的洪峰增高。 30.纳希瞬时单位线 u(0,t)的参数 k 减小时,u(0,t)的洪峰减小。 31.瞬时单位线的一阶原点矩 与参数 n、k 的关系为 。 1mknm132.根据流域特征和降雨特征,由综合单位线公式求得单位线的要素或瞬时

12、单位线的参数,而后求得单位线,称综合单位线法。 33.当瞬时单位线与净雨强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时,则需选择同一净雨强度的单位线参数 进行1m地区综合。 34.综合瞬时单位线(或称瞬时综合单位线),实质上就是一个地区平均的瞬时单位线。 (四) 问答题1在进行流域产汇流分析计算时,为什么还要将总净雨过程分为地面、地下净雨过程?简述蓄满产流模型法如何划分地面、地下净雨?2 目前常用分割基流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其优缺点? 3 何为前期影响雨量?简述其计算方法与步骤4 简述流域土壤前期影响雨量折减系数的确定方法和步骤?5 土壤前期影响雨量 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其原理和步骤? aP6 何谓超渗产流,何谓蓄

13、满产流,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7 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的地面径流形成条件是否相同,为什么?8 试述绘制降雨径流相关图(P R)的方法步骤?aP9 简述流域蓄水容量 的确定方法?mW910当一次降雨使流域蓄满后,按蓄满产流模型,写出一次降雨的水量平衡方程,并标明各项符号的物理意义?11简述蓄满产流模型法由实测雨洪资料确定稳渗率 的方法步骤?cf12用流域平均降雨过程及流量资料分析稳渗率 时,常会遇到各场洪水计算的 变化较大,其原cf因何在?如何处理?13初损后损法的基本假定是什么?14用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时,需首先确定初损 ,试问:影响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0I0I15按初损后损法,写出流域一次

14、降雨产流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并标明各项符号的物理意义?16用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时,需确定平均后损率 ,试述影响 的主要因素是什么?ff17常用的地下净雨汇流计算方法有哪几种?18何谓等流时线,简述等流时线法汇流计算的方法步骤?19简述时段单位线的定义及基本假定?20简述由实测雨洪资料分析时段单位线的基本步骤?21为什么对一个流域各次暴雨洪水分析得到的单位线并不完全相同?22对于一个流域,影响时段单位线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3等流时线法和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两者有何区别?24与等流时线法相比,用时段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有何优缺点?25简述纳希瞬时单位线的定义及其基本假定?26什么叫 S 曲

15、线,如何用 S 曲线进行单位线的时段转换?27简述由实测雨洪资料推求纳希瞬时单位线的步骤?28简述纳希瞬时单位线中的参数 对瞬时单位线形状的影响?k,n29简述纳希瞬时单位线与时段单位线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30. 蓄满产流模型中 与超渗产流模型的初损后损法中的 ,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计算方法上有cf f何异同?二、计 算 题1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 ,某次洪水过程线如表 1-7-1,试推求该次洪水的径流总量20F2km10W 和总径流深 R。表 1-7-1 某水文站一次洪水过程时间 t(月.日.时) 5.2.2 5.2.8 5.2.14 5.2.20 5.3.2 5.3.8 5.3.14 5.3

16、.20 5.4.2 5.4.8流量 s/mQ3120 110 100 210 230 1600 1450 1020 800 530时间 t(月.日.时) 5.4.14 5.4.20 5.5.2 5.5.8 5.5.14 5.5.20 5.6.2 5.6.8 5.6.14 5.6.20流量 s/3410 360 330 300 270 250 160 100 80 1302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 ,某次洪水过程线如表 1-7-2 所示,已计算得该次洪水的总20F2Km径流深 R=86.6 。试推求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总量 Ws 和地面径流深 Rs 以及地下径流深 Rg(用水平m分割法分割地下径流)。

17、表 1-7-2 某水文站一次洪水过程时间 t(月.日.时) 5.2.2 5.2.8 5.2.14 5.2.20 5.3.2 5.3.8 5.3.14 5.3.20 5.4.2 5.4.8流量 s/mQ3120 110 100 210 230 1600 1450 1020 800 530时间 t(月.日.时) 5.4.14 5.4.20 5.5.2 5.5.8 5.5.14 5.5.20 5.6.2 5.6.8 5.6.14 5.6.20流量 s/3410 360 330 300 270 250 160 100 80 1303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 271 ,地下径流退水曲线中的蓄泄系数 ,退水起

18、算流量2km)h3(8.2k。1982 年 6 月 1416 日实测流量资料见表 1-7-3,试推求该次洪水的径流总量 W 和总s/m40Q,g径流深 R。表 1-7-3 某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时间(月.日.时)流量 )s/(Q3时间(月.日.时)流量 )s/m(Q3时间(月.日.时)流量 )s/m(Q3时间(月.日.时)流量 )s/m(Q36.14.8 24 6.15.5 43.5 6.16.2 96 6.16.23 426.14.11 21 6.15.8 265 6.16.5 70 6.17.2 386.14.14 23 6.15.11 396 6.16.8 72.8 6.17.5 376.

19、14.17 34 6.15.14 313 6.16.11 70 6.17.8 456.14.20 42 6.15.17 323 6.16.14 506.14.23 33 6.15.20 186 6.16.17 526.15.2 31.8 6.15.23 140 6.16.20 464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 271 ,1982 年 6 月 1416 日实测流量资料见表 1-7-4,已计算出该次2km洪水的径流深 R=116.4mm。试用斜直线分割地下径流,推求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总量 Ws 和地面径流深Rs 以及地下径流深 Rg(提示: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终止点为 6 月 17 日 2 时)。表 1-

20、7-4 某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11时间(月.日.时)流量 )s/m(Q3时间(月.日.时)流量 )s/m(Q3时间(月.日.时)流量 )s/m(Q3时间(月.日.时)流量 )s/m(Q36.14.8 24 6.15.5 43.5 6.16.2 96 6.16.23 426.14.11 21 6.15.8 265 6.16.5 70 6.17.2 386.14.14 23 6.15.11 396 6.16.8 72.8 6.17.5 376.14.17 34 6.15.14 313 6.16.11 70 6.17.8 456.14.20 42 6.15.17 323 6.16.14 506.14.

21、23 33 6.15.20 186 6.16.17 526.15.2 31.8 6.15.23 140 6.16.20 465按表 1-7-5 所给资料,推求某水文站 6 月 22 日25 日的前期影响雨量 .aP表 1-7-5 某水文站实测雨量与蒸发能力资料时间 t(月.日)雨量 P(mm)蒸发能力 Em(mm/d)Pa(mm) 备注6 20 90 5.0 8021 100 5.0 10022 10 5.023 1.5 5.024 5.025 5.9Im=100mm6试用表 1-7-6 所给某流域降雨资料推求流域的逐日前期影响雨量 ,该流域的最大土壤平均蓄水aP量 ,这段时期的流域蒸发能力

22、近似取为常量 =7.0mm/d。7 月 10 日前曾发生大暴雨,故m90ImEmE取 7 月 10 日 = 。aPI表 1-7-6 某流域降雨资料日期(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雨量(mm) 2.1 0.3 3.2 24.3 25.1 17.2 5.4(mm)aP90.07某流域最大土壤蓄水量 ,流域蓄水的日消退系数 ,试根据表 1-7-7 所列数据计m10I 8.0K算 5 月 16 日19 日各日的前期影响雨量 值。aP表 1-7-7 某流域 5 月 15 日19 日雨量过程5 月 日期雨量 15 日 16 日 17 日 18 日 19 日降雨量

23、(mm) 0 5 150 10 0(mm)aP108某流域最大土壤含水量为 ,6 月份流域日蒸发能力为 。试根据表 1-7-8m10W d/m0.5E所列数据计算 6 月 2123 日的各日前期影响雨量 值。aP12表 1-7-8 某流域 6 月 18 日23 日雨量过程月 日 降雨量(mm) (mm)aP备注6.18 78.26.19 35.66.20 10.1 1006.21 1.26.226.23经 18、19日大雨,6月 20 日 maWP9图 1-7-2 为某流域按蓄满产流模型建立的降雨径流相关图,已知该流域一次降雨如表 1-7-9 所示,5 月 10 日 8 时流域前期影响雨量 ,

24、试求该次降雨的净雨过程。m60Pa图 1-7-2 为某流域降雨径流相关图表 1-7-9 某流域 5 月一次降雨过程月.日.时 雨量(mm)5.10.8 405.10.14 805.10.20 205.11.8 10合计 15010图 1-7-3 为某流域按蓄满产流模型建立的降雨径流相关图,已知该流域一次降雨如表 1-7-10 所示,6 月 12 日 8 时流域前期影响雨量 ,试求该次降雨的产流的净雨过程。m60Pa图 1-7-3 为某流域降雨径流相关图13表 1-7-10 某流域 6 月一次降雨过程时间(月.日.时)雨量(mm)6.12.8 406.12.14 806.12.20 06.13.

25、8 10合计 13011某流域由实测雨洪资料绘制 相关图,如图 1-7-4 所示,该流域有一场降雨如下表 1-7-RPa11,降雨初期流域前期影响雨量 ,求各时段净雨深。m20a表 1-7-11 某流域实测雨量过程时间(日、时) 5.6 5.12 5.18降雨量(mm) 30 50图 1-7-4 某流域 相关图RPa12某流域面积为 402km2,产流方式属于蓄满产流,流域蓄水容量曲线采用 b 次抛物线。已知100mm,其中 20mm, 80mm ;b=0.3。6 月 27 日 17 时23 时的逐时段降雨量及mWmUmWL蒸散发能力如表 1-7-12。本次降雨开始时 W。=61.83mm ,

26、其中 0, =61.83mm。流域蒸散发U0WL计算采用二层计算模型。计算该次降雨的净雨 R 和 W 的逐时变化过程。表 1-7-12 某流域 6 月 27 日逐时段降雨量及蒸散发能力月.日.时 ( mmP)(mEm)(mmE)( mm)(mm)(mm)W( mm)6.27.17 0 0 0 61.83 61.836.27.20 0.5 06.27.23 38.1 01413某流域一次降雨洪水过程,已求得各时段雨量 P、蒸发量 E 及产流量 R,如表 1-7-13,经洪水过程资料分析,该次洪水的径流深为 71.8 mm,其中地下径流深为 28.0 mm。试推求稳定下渗率 。cf表 1-7-13

27、 某流域 4 月一次洪水相应的 P-E、R 过程14某流域一次降雨洪水过程,已求得各时段雨量 、蒸发量 及产流量 ,如表 1-7-14,经洪水iPiEiR过程资料分析,该次洪水的径流深为 118.1 mm,其中地下径流深为 38.1 mm。试推求稳定下渗率 。cf表 1-7-14 某流域一次洪水相应的 - 、 过程iiR时段序号 降雨历时 hiEPmimiEP1 6 14.5 7.6 0.5242 4 4.6 3.7 0.8043 6 44.4 44.4 1.0004 6 46.5 46.5 1.0005 6 14.8 14.8 1.0006 1 1.1 1.1 1.000118.115已求得

28、某流域各日雨量 P、蒸发能力 EP 及产流量 R,如表 1-7-15 所示。流域蓄水容量=80mm,本次降雨开始时 W。=54.4mm ,流域蒸散发采用一层计算模型。计算该次降雨 W 的逐日变mW化过程。表 1-7-15 某流域 8 月 29 日9 月 2 日的逐时段降雨量及蒸散发能力PpEEEPW R年.月.日(1) (2) (3) (4) (5) (6)70.8.29 0.7 4.5 3.1 54.470.8.30 4.670.8.31 1.5 4.070.9.1 5.570.9.2 5.816资料情况如表 1-7-16 所示。流域蒸散发采用二层计算模型,流域蓄水容量 =80mm,其中mW

29、1520mm, 60mm ;本次降雨开始时 W。=54.4mm ,其中 20 mm, =34.4mm。mWUmL 0U0WL计算该次降雨 W 的逐日变化过程。表 1-7-16 某流域 8 月 29 日9 月 2 日的逐时段降雨量及蒸散发能力年.月.日 PPELW70.8.29 0.7 4.5 20 34.4 54.470.8.30 4.570.8.31 1.5 4.070.9.1 5.570.9.2 5.817已知某流域面积 ,某次暴雨洪水资料如表 1-7-17,采用斜线分割法(地面径流终止2km180F点为 9 日 20 时)割除基流,用初损后损法扣损,试求该流域的后损率 。f表 1-7-1

30、7 某流域一次暴雨洪水资料时间(日.时) 6.20 7. 2 7. 8 7.14 7.20 8. 2 8. 8 8.14 8.20 9. 2 9. 8 9.14 9.20实测流量 )s/m(Q3144 133 1539 1481 962 700 420 309 264 237 202 166 156降雨量(mm) 15.6 68.2 4.218已知某流域面积 ,1975 年 7 月 5 日发生一次暴雨洪水过程,如表 1-7-18,试按水平2km40F分割法求地面径流深,并按初损后损法确定各时段的净雨及损失。表 1-7-18 某流域 1975 年 7 月 5 日发生一次暴雨洪水过程时间(日.时)

31、 5.20 6. 2 6. 8 6.14 6.20 7. 2 7. 8 7.14 7.20 8. 2实测流量 )s/m(Q310 9 30 100 300 180 90 30 9 10降雨量(mm) 18.5 40 14.219某流域降雨过程如表 1-7-19,径流系数 ,后损率 ,试以初损后损法计算雨75.0h/m5.1f量损失过程和地面净雨过程。表 1-7-19 某流域一次降雨过程时 间( 月 日 时)降雨量P(mm)6 10 8 6.56 10 14 5.56 10 20 176.06 11 2 99.46 11 8 06 11 14 82.96 11 20 49.01620某流域降雨过

32、程如表 1-7-20,初损 ,后期平均下渗能力 ,试以初损后损m35I0 h/m0.2f法计算地面净雨过程。表 1-7-20 某流域一次降雨过程时段( )h6t1 2 3 4 合计雨量(mm) 15 60 72 10 15721某流域降雨过程如表 1-7-21,并在该流域的初损 相关图和平均后期下渗能力 相关图上查得0I f该次降雨得 =25mm, =1.0mm/h,试求该次降雨的地面净雨过程。0If表 1-7-21 某流域一次降雨过程时段( )ht61 2 3 4 5 6雨量(mm) 25.0 31.0 39.5 47.0 9.0 3.522某流域的等流时线如图 1-7-5 所示,各等流时面

33、积 、 、 分别为 41、72、65 ,其上1232km一次降雨,它在各等流时面积上各时段的地面净雨如表 1-7-22 所示,其中时段 ,与单元汇流时间ht相等。试求第 3 时段末流域出口的地面径流流量及该次降雨的地面径流总历时各为多少? 表 1-7-22 某流域的等流时面积及一次降雨情况图 1-7-5 某流域的等流时线23某流域的等流时线如图 1-7-6 所示,各等流时面积 、 、 分别为 41、72、65 ,其上1232Km一次降雨,它在各等流时面积上各时段的地面净雨如表 1-7-23 所示,其中时段 ,与单元汇流时间ht相等。试求流域出口断面的地面径流过程。 表 1-7-23 某流域的等

34、流时面积及一次降雨情况图 1-7-6 某流域的等流时线1724某流域等流时线如图 1-7-7 所示,各等流时面积 、 、 、 分别为 20、40、35、101234,时段 。若流域上有一次降雨,净雨在流域上分布均匀,其净雨有两个时段,各时段2kmht2净雨依次为 18mm,36mm,试求该降雨形成的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及总的地面径流历时。(洪峰流量以计,时间以 计)s/3图 1-7-7 某流域的等流时线25某流域的等流时线如图 1-7-8 所示,各等流时面积 、 、 、 分别为 20、40、35、101234,若流域上有一次降雨,其净雨有两个时段( ),各时段净雨依次为 15mm,26mm,试求

35、该2kmht次降雨产生的洪水过程,该次洪水的洪峰流量是全面汇流形成,还是部分汇流形成?图 1-7-8 某流域的等流时线26湿润地区某流域流域面积 F3150km 2,由多次退水过程分析得 =185h。1997 年 5 月该流域发生gk一场洪水,起涨流量 75 ,计算时段 =6h。通过产流计算求得该次暴雨产生的地下净雨过程 如s/m3t gR表 1-7-24。试计算该次洪水地下径流的出流过程。表 1-7-24 某流域一次暴雨产生的地下净雨过程时间( 月 日 时) 5.7.8 5.7.14 5.7.20 5.8.2 5.8.14 5.8.20 5.9.2 5.9.8 地下净雨 (mm)gR7.5

36、6.8 3.4 0地下径流 (m3/s) 7527湿润地区某流域流域面积 F1250km 2,由多次退水过程分析得 =142h。1995 年 7 月该流域发生gk一场洪水,起涨流量 35 ,计算时段 =3h。通过产流计算求得该次暴雨产生的地下净雨过程 如s/m3t gR表 1-7-25。试计算该次洪水地下径流的出流过程。18表 1-7-25 某流域一次暴雨产生的地下净雨过程时间( 月 日 时) 7.7.8 7.7.11 7.7.14 7.7.17 7.7.20 7.7.23 7.8.2 7.8.11 地下净雨 (mm)gR10.5 0 8.2 13.1地下径流 (m3/s) 3528已知某流域

37、面积 ,且有某次暴雨洪水资料如表 1-7-25,采用直斜线分割法(地面径2km180F流终止点为 9 日 20 时)割除基流,用初损后损法扣损,试求该流域的 6h10mm 单位线。表 1-7-26 某流域一次暴雨洪水过程29已知某流域的一次地面径流及其相应的地面净雨过程 、 ,如表 1-7-27 所示。(1)tQstRs求流域面积 ;(2)推求该流域 6h10mm 单位线。表 1-7-27 某流域一次暴雨产生的地下净雨过程时间( 日. 时) 7.8 7.14 7.20 8.2 8.8 8.14 8.20 9.2 9.8 9.14 9.20 10.2地面净雨 (mm) 0 35.0 7.0 0

38、0地面径流 (m3/s) 0 20 94 308 178 104 61 39 21 13 2 030已知某流域面积 100 ,某次实测的降雨径流资料如下表 1-7-28,试分析该场暴雨洪水的2km6h10mm 单位线(采用水平分割法分割基流)。表 1-7-28 某流域一次实测的降雨径流时间( 日. 时) 8.0 8.6 8.12 8.18 9.0 9.6 9.12 9.18降雨 (mm) 0 15 50 0流量 (m3/s) 20 10 23 60 40 20 10 1031已知某流域单位时段 =6h、单位地面净雨深为 10mm 的单位线 ,如表 1-7-29 所示,试t)t,6(q求该流域

39、12h10mm 单位线 。),12(q表 1-7-29 某流域 6h10mm 单位线19时间( )h6t0 1 2 3 4 5 6( )),(qs/m30 30 142 180 90 23 032某流域面积为 75.6 ,两个时段的净雨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如表 1-7-30,分析本次洪水单2k位时段 ,单位净雨深为 10mm 的单位线。t表 1-7-30 某流域一次地面净雨的地面径流过程时间(h) 0 3 6 9 12 15 18地面径流( )s/m30 20 90 130 80 30 0地面净雨(mm) 0 20 3033已知净雨强度为 10mm 的持续降雨形成的流量过程线 如表 1-7-3

40、1,试推 2h10mm 的单位线)t(S。)t,2(q表 1-7-31 某流域 10mm 的持续降雨形成的流量过程线 )t(S时间(h) 0 1 2 3 4 5 6 7 8.)s/m(tS30 16 226 301 341 361 371 376 37634某流域面积 108 ,已知 曲线如表 1-7-32 所列,推求单位时段 h,单位净雨深为F2K)t(S 3t10mm 的单位线 。)t,3(q表 1-7-32 某流域的流量 曲线)t(St(h) 0 3 6 9 12 15 18)s/m(tS30 0.2 0.6 0.8 0.9 0.96 1.035已知某流域 的 10mm 净雨深单位线如表

41、 1-7-33,(1)列表推求 曲线,其最大值是多少?h2t S(2)该流域面积为多少(km )?表 1-7-33 某流域 2 h10mm 单位线时间(h) 0 2 4 6 8 10 12 14 16单位线 q(m3/s) 0 16 210 75 40 20 10 5 036已知某流域单位时段 ,单位净雨深 10mm 的单位线如下表 1-7-34,一场降雨有两个时段h6t净雨,分别为 25mm 和 35mm,推求其地面径流过程线。表 1-7-34 某流域 6h10mm 的单位线时间(6h) 0 1 2 3 4 5 6 7 8单位线 q(m3/s) 0 430 630 400 270 180 1

42、00 40 037某流域面积为 300 ,已知一次暴雨洪水的地面径流过程如表 1-7-35,初损 ,平均后2km m1I损率 ,求该流域 6h10mm 单位线。5.0f表 1-7-35 某流域一次暴雨洪水的地面径流过程时间(日.时) 6.6 6.12 6.18 7.0 7.6 7.12 7.18 8.0 8.6 8.12 8.18地面流量(m 3/s) 0 30 80 100 90 70 50 25 15 5 020降雨量(mm) 10 33 638某流域分析的 6h10mm 单位线如表 1-7-36,试转化成 3h10mm 单位线。表 1-7-36 某流域分析的 6h10mm 单位线时段(

43、)h6t0 1 2 3 4 5 6 7 8 9 10单位线(m 3/s) 0 430 630 400 270 180 118 70 40 16 039某流域面积 ,试根据表 1-7-37 的地面径流过程和地面净雨,分析 6h10mm 单位线。2km5F表 1-7-37 某流域一次地面净雨的地面径流过程时间 (日.时) 5.6 5.12 5.18 6.0 6.6 6.12 6.18 7.0 7.6 7.12 7.18 8.0 8.6 8.12 8.18 9.0地面径流(m3/s) 0 48 606 1515 930 565 372 274 208 156 117 86 84 56 8 0地面净雨

44、(mm) 0 6 1540某流域 6h10mm 单位线如表 1-7-38,该流域 7 月 23 日发生一次降雨,地面净雨过程列于表中,洪水基流为 50m3/s,求该次暴雨在流域出口形成的洪水过程。表 1-7-38 某流域 6h10mm 单位线和一次地面净雨过程时间(日.时) 23.2 23.8 23.14 23.20 24.2 24.8单位线 (m3/s) 0 20 80 50 25 0地面净雨(mm ) 5 2041.已知某流域面积为 2650 ,由暴雨洪水资料优选出纳希瞬时单位线参数 , ,试2km.3nh0.6k以 曲线法计算 6h10mm 单位线( 曲线查用表如表 1-7-39)。SS

45、表 1-7-39 曲线查用表(n=3.0)t/k 0 1.0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S 0 0.080 0.323 0.456 0.577 0.679 0.762 0.837 0.875 0.918 0.938 0.957t/k 7.0 7.5 8.0 9.0 10.0 11.0S 0.970 0.980 0.986 0.994 0.997 0.99942已知某流域面积为 2650 ,由暴雨洪水资料优选出纳希瞬时单位线参数 , 。该2km0.3nh.6k流域一次降雨产生的地面净雨有 2 个时段,分别为 15mm、40mm,求该次降雨产生的

46、地面流量过程( 曲线查用表如表 1-7-40)。S表 1-7-40 曲线查用表(n=3.0)St/k 0 1.0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S 0 0.080 0.323 0.456 0.577 0.679 0.762 0.837 0.875 0.918 0.938 0.957t/k 7.0 7.5 8.0 9.0 10.0 11.0S 0.970 0.980 0.986 0.994 0.997 0.9992143已知某流域面积为 3750 ,由暴雨洪水资料优选出纳希瞬时单位线参数 , ,试2km0.5nh.6k以 曲线法计算 6h10mm 单位线( 曲线查用表如表 1-7-41)。SS表 1-7-41 曲线查用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