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五章-幼儿的情绪情感.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588620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幼儿的情绪情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五章-幼儿的情绪情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五章-幼儿的情绪情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五章-幼儿的情绪情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五章-幼儿的情绪情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幼儿的情绪情感,学习目标,认识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趋势及特点。了解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和高级情感的发展,掌握幼儿依恋的特点。,基础知识,1、情绪和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如幼儿见到妈妈高兴,见到医生恐惧。,基础知识,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只有(人类)才有。,动物也有情绪,动物也有情绪,(2)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 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 情感是(内隐的、稳定的)。 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思考,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分兴奋,这属于什么?情绪,是外现的、暂时

2、的,人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尊严感,这又属于什么?情感,内隐的、稳定的,第一节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的激发者。如:情绪愉快,儿童愿意学习。,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2)情绪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推动幼儿的认知活动。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如: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观察猴子。,幼儿喜欢猴子,

3、不喜欢河马。喜欢观察研究猴子,1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2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愉快情绪有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3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能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不同情绪状态对智力操作的影响(孟昭兰,1984,1985):,4 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强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5 强烈的激情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活动,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3) 情绪对意识产生的作用

4、-情绪促进了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复杂组织的形成。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4)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是儿童交往的重要手段。如:用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与人交往。,用表情交往,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中占特殊、重要的地位。婴幼儿掌握语言之后,表情仍然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的人际交往。,(5)情绪对幼儿个性的作用-影响个性的形成。得到父母关心、爱抚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反之则孤僻胆怯。,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态度。儿童经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反复体验同

5、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就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性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初步发展,一、情绪的发生1 原始情绪反应本能的情绪反应 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这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华生认为原始的情绪反应有三种:怕、怒、爱。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原始的情绪反应是笼统的,还没有分化。,新生儿游泳,二 情绪的分化,(一)布里奇斯的理论 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3个月后,分化为快乐和痛苦6个月后,分化为忿怒、厌恶和恐惧12个月后,快乐分化为高兴和喜爱18个月后,分化出喜悦和嫉妒。,(二)林传鼎的研究

6、初生婴儿的情绪已经分化。 新生儿已具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一种是愉快情绪反应,一种是不愉快的情绪反应。第一个月的后半月-第三个月末,相继出现6种情绪:欲求、喜悦、厌恶、忿急、烦闷、惊骇。4-6个月出现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情感。3岁到入学前,陆续产生了20多种情感。,(三)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制订了面部肌肉运动和面部表情模式的测查、分析工具。婴儿出生时具有五大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46周时,出现社会性微笑;34个月时,出现愤怒、悲伤;57个月时,出现惧怕;68个月时,出现害羞;半岁1岁,出现依恋,分离伤心、陌生人恐惧;1.5岁左右,出现羞愧、自豪、骄傲、操作焦

7、虑、内疚和同情等。,总结:,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1岁以后逐渐分化,2岁左右,已出现各种基本情绪。,第三节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的一般趋势,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幼儿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1岁半和3岁儿童三类微笑的比较,其他研究也表明: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幼儿同老师的情感交往多于同小朋友的情感交往。,(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在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其主要动因。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

8、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不仅与成人的交往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且,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原因。,3岁前幼儿情绪产生主要原因:生理需要是否满足,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都不和我玩!为什么哭?社会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思考:为什么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1)小班儿童喜欢身体接触,希望老师摸一摸、亲一亲、牵着手。(2)大中班的幼儿希望老师重视、注意、表扬。 幼儿最高兴的:老师表扬、喜欢 幼儿最难过的:老师批评、不喜欢,(三)表情的社会化,理解

9、(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一般而言,辨别表情的能力一般高于制造表情的能力,二、情绪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化,情绪情感的丰富化1 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2 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绪情感的深刻化 情感的深刻化是指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幼儿情感的深刻化,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有的研究认为,是幼儿产生愤怒的动因有三种:生理习惯的问题与权威的矛盾问题与人的关系问题,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1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小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随着幼儿脑的发育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

10、渐减少。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即在成人要求下,由于服从成人的指示而控制自己的情绪。到幼儿晚期,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2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短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但是,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仍然是不稳定、易变化的。婴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与其情绪情感具有情境性有关。婴幼儿情绪的不稳定还与情绪的受感染性有关。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婴儿期和幼儿初期的儿童的情绪完全表露于外。随着言语和幼儿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儿童调节情绪的外部表现的能力的发展

11、比调节情绪本身的能力发展得早。,幼儿晚期,情绪从外露到内隐,具有内隐性。,大班幼儿能控制不愉快情绪,哭减少了。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表达情感。如:摔倒。幼儿在幼儿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努力控制不哭,但家长接出幼儿园立即大哭。,小班幼儿情绪外露,判断:只要幼儿在幼儿园不哭、不闹,就说明他情绪没问题。,错误,大班幼儿情绪具有内隐性能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表达情感。,第四节 幼儿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哭笑 恐惧 依恋,一、哭,儿童出生后,最明显的情绪表现就是哭。 哭最初是生理性的,以后逐渐带有社会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啼哭会减少。,二、笑(一)自发性的笑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或称内源性的笑,这是一种

12、生理表现,而不是交往的表情手段。,(二)诱发性的笑1 反射性的诱发笑 2 社会性的诱发笑 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差别的微笑。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最初的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三、恐惧1 本能的恐惧 2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3 怕生 4 预测性的恐惧,怕生,四、依恋(一)定义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这个人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依恋,(二)婴幼儿依恋的特点1婴幼儿最愿意同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儿童能得到最大的舒适、安慰和满足;2在儿童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比任何他人都更能抚慰孩子;3依恋

13、对象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当在依恋对象身边时,孩子较少害怕;当其害怕时,最容易出现依恋行为,寻找依恋对象。,(三)婴幼儿依恋的发展1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3个月前:喜欢看所有人的脸。,2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3-6个月:偏爱母亲,不反感他人。,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6个月:依恋母亲,别人一抱就哭,害怕陌生人。4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7个月后:依恋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老师。,四、依恋类型(性质)1 安全性依恋:母亲离开时苦恼,回来后平静,占70%。2 回避性依恋:母亲在不在无所谓。“无依恋”,占20%3 反抗性依恋:母亲离开大哭大闹,回来后又拒绝亲

14、近。“矛盾型依恋”,占10%,判断:幼儿与人形成依恋的性质是一样的。,错误性质不同,分为安全性、回避性、反抗性三种类型,第五节 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道德感: 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美感: 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理智感: 是由于是否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3岁后出现高级情感,高级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一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而引起的情感。 幼儿3岁后出现道德感。,站台前工作人员追打老人,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在集体生活中,随着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发展起来.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

15、指向个别行为的,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他们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产生了鲜明的道德情感.,二 美感,幼儿初期主要是对颜色鲜明的东西,新的衣服鞋袜等等产生美感.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了审美的标准.同时,他们也能够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中体验到美.,三 理智感,5岁左右,理智感以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6岁幼儿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第六节 幼儿情绪的培养,一 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保持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二 成人的情绪自控三 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耐心倾听孩子说话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四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五 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象法,判断题,婴儿6个月前喜欢所有的人大班幼儿情绪具有内隐性3岁后出现高级情感。中班幼儿好告状是由于逐渐形成道德感初生婴儿没有情绪反应情绪是内隐的、稳定的动物也有情感幼儿情绪产生主要原因:生理需要是否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贸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