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外文言练习题.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88556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文言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外文言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外文言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外文言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外文言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外文言文练习题(一)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 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 善哉!” (师旷论学)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活用现象。师旷曰:“何不炳烛乎?”_2识别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并领悟其作用。(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_ (2)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_3根据这则短文,能概括出一个成语:_。4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发?_(二)近腊月下,夜登华

2、子冈,辋水 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 ,携手 赋诗,步仄迳 ,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轻儵 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斯之不远, 傥 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王维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注: 辋(wn )水:车轮状的湖水。曩(nn)者:从前。 仄(z )迳:狭窄的小路。 鯈(tio):一种条状的鱼。皋(o):水边的高地。 雊(u):雉鸡叫。 傥(tn):同“倘”,假使,如果。1给加粗字注音。村墟( ) 夜舂( )僮仆( ) 吠声(

3、)2解释加粗的词。当待春中: 白鸥矫翼: 斯之不远: 从我游乎: 3翻译下列句子。(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4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5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_,_;_,_。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三)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

4、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 说服。1.本文节选自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_ 。2.解释下列加点字。我所以有天下者何?( )因以与之。 ( )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 ( )群臣说服。 ( )3.翻译句子。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4.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刘邦、项羽得、失

5、天下的原因。(四)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 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也。”1给下面句中加粗的字注音并释义。啖粥而读 音:_ 义:_辄以水沃面 音:_ 义:_食不给 音:_ 义:_乃至被谗受贬 音:_ 义:_2翻译文中画线句。译:_ 3选文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_ _ _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_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

6、文中起了_的作用。(五)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1选出加粗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安此丰年之乐 安于畎亩衣食B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朝而往,暮而归C幸生无事之时也 又

7、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D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翻译句子。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_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子游也。_ 3文段中点明了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 4文段中所写景物与醉翁亭记中描写的景物相类似的句子是_ 。5本文段选自欧阳修的丰乐亭记,结合文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要以“丰乐亭”来命名。_ 6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就是:_(不超过 5 个字)。(六)西湖游记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 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 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 时欲下一语描写不

8、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从武林门而西( ) 突兀层崖中( ) 即棹小舟入湖( )2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向往已久,亟欲一览的迫切心情?_3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主要用了哪种修辞?_(七)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问其姓

9、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更定:初更开始的时候。毳衣:用鸟兽细毛编织的衣服。雾凇沆砀:雾气弥漫,大雪覆盖湖山。白:酒杯。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挐一小舟( ) 毳衣( ) 沆砀( ) 一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人鸟声俱绝( ) 是日( ) 挐一小舟( ) 余舟一芥( )3本文的叙述和描写与记承天寺夜游有何相同的特点?_4由于描写的对象不同,这篇文章与记承天寺夜游表现的意境和手法的运用有何不同?(八)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 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 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

10、,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 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 视之,惊曰:“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 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 ,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 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 ,而 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注握:四寸

11、为一握。膂:脊骨。瘳:病愈。肝膈:泛指人体内脏。傅:涂。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以: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B、且: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虽: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D、而: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

12、(指代“各种疾病”)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九)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 风 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 曰:“黔娄之妻有言:

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 亦不详其姓字 详:_ 2 既醉而退 既: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不详其姓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因以为号焉 以乐其志C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 D或置酒而招之 既醉而退3“传文”中的“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 ,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4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5翻译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十

14、)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 祎 、允之任也。1解释下列加粗词。(1)先帝不以臣卑鄙_(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3)深入不毛_ (4)庶竭驽钝_2下列每组

15、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 奉命于危难之间B先帝不以臣卑鄙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先汉之所以兴隆也3选文中“由是感激”的“是”指代是什么?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_4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A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C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简述选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_ 6下面是关于诸葛亮的一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照示例,写出另外列出来的六项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

16、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例:三顾:三顾茅庐。(1)六出_ (2)七擒_ (3)东和_(4)北拒_ (5)收二川_ (6)排八阵_课外文言文参考答案(一)1炳,点燃。炳烛,这里是使动用法,把蜡烛点燃的意思。2 (1)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作用:叙事透辟,讲出一个人应终身向学,并且条分缕析;内容集中,不枝不蔓,增强气势;节奏鲜明,长于抒情,富有感染力,不能不打动晋平公。(2)此两句运用了顶针和反问的修辞方法。前一句的句末短语“炳烛之明”作下句的开头,构成顶针辞格,具有蝉联续接的特点。增强了语气语势,更

17、加有说服力。后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表示确定的意思,加强了语气,对说服、打动晋平公更具有作用,更显得情真辞切。3 “炳烛之明” “举烛之明” 。4刘向的这篇文章,勉励人们要终身向学,活到老学到老。这则故事概括为成语“炳烛之明”或“举烛之明” ,告诫人们即使到了老年,也要努力学习。现在用此成语形容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或用于自谦。(二)1x chn tn fi2春天里 强壮的羽翼 这样的时间 跟随3 (1)寒冷的山间那远处的火光,在山林处忽隐忽现。(2)村落那夜间舂米的声音,又同稀疏的钟声相间。4作者游华子冈虽然是在深冬寒夜,却描绘了众多的景物,而且这些景物动静相映,音响和谐,极具活力,并引起作

18、者对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因此,可以推断王维当时是充满激情而富于朝气的。5示例:见了大海的浩瀚而没有领略平原的广阔 依旧遗憾 见了平原的广阔而没有领略小溪的涓涓细流 还是遗憾(三)1.资治通鉴2.的原因 于是,就 这样 同“悦”3.在军帐之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粮道不断,我比不上萧何。4.知人善任(善于用人) ;嫉贤妒能。(四)1dn 吃 zh 就,总是j 供应 chn 说别人坏话 2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3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刻苦自立而心忧天下 4岳阳楼记;揭示主题(五)1D 2喜欢滁州地方偏僻而政

19、事简略,又爱这里的人习惯于安适清闲。又幸好当地百姓为他们获得丰收的年景而高兴,因而爱和我一同游玩。 3夫宣上因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4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5因为当地百姓获得丰收,生活和美快乐,作者又与民同乐,所以以此命名。 6与民同乐(六)1向西 高耸的样子 划船 2心飞湖上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3文中写了山色、花光、温风、波纹四种景物,主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七)1n cu hng dng ji 2停,止 这 牵引 小草 3提示:不必面面俱到,列举其一即可。如都是写景散文,但都不先点景,一个写解衣又起,一个写乘舟下湖,使读者随作者自然地步入景中;

20、文字都十分简练;二者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4提示:此题有一定难度,不必作过高的要求,可侧重于一个方面。如苏轼的文章突出了闲适、恬静,张岱的文章突出了广漠、辽阔;苏文借用多种形象作喻体,表现月色空明,张文则直写雪色之白。(八)1、A C 2、A B 3、C 4、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九)1、知道,详细地知道 已经 2、D 3、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 性嗜酒 环境箫然 不蔽风日 4、 “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

21、流合污。 5、爱好读书, (只求领会要旨)不要求理解(一字一句的意思)(十)1(1)见识浅陋,出身鄙野 (2)拜访 (3)长草木 (4)比喻才能平庸 2A 3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今的大事。 4C5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身份低微,生活淡泊,且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6(1)六出:六出祁山。 (2)七擒:七擒孟获。 (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