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路勘测设计习题集一、填空题1.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_高速_、_一级_、_二级_、_三级_、_四级_五个等级。6.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_铁路_、_道路_、_水路_、航空及管道等。7.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_小客车_、_载重汽车_、 和_鞍式列车_三种。8.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_几何形状_的基本依据。9.设计速度与行车速度是不同的,行车速度是指汽车在公路上的_实际_行驶速度。11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20 年_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15 年_预测;四
2、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2公路勘测设计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繁简程度不同可分为_一阶段设计_、_两阶段设计_和_三阶段设计_三种。14.公路平面线形是由_直线_、_圆曲线_和_缓和曲线_三要素组合而成。20.平面线形中,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称为_同向_曲线, 而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称为_反向_曲线。21.在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 6v 行车距离_。22在两相邻反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2v 行车距离_。23 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极限最小半径_、_一般最小半径_和_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_三种。24当圆曲线半径_不大于 250M_时要
3、进行加宽。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_1_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_3_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_2_类加宽值。25平面线形组合共有基本型、_基本型 S型_、_卵型_、_凸型_、_复合型_和 C型等六种形式。26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还增加了_燃料_消耗和_轮胎_磨损。27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1。2_,物高_0.1_。28我国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_回旋曲线_。30平原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_路堤_;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_半填半挖_;越岭线中,路基型式一般为_路堑_。31
4、 设计规范按计算行车速度的_6S_行程规定了平曲线最小长度。32停车视距应包括_反应距离_、_制动距离_和_安全距离_三部分距离。33根据测定,在转角小于_70_时,司机容易产生错觉,即曲线长将被看成比实际的_小_,公路产生急转弯。34 技术标准规定:当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_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_时,应设缓和曲线。但_四级_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35平曲线上的视距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_最大横坡净距法_;另一是_视距包络图法_。36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_地面线_;另一条是_设计线_。48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_9S 到 15S_的行程来作规定。49设置爬
5、坡车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_通行能力_,以免影响_较高车速_的车辆行驶。 51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指的是_路肩边缘_的设计标高。52变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_交点_,两变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_坡长_。61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_小半径_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_转向点_。62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_纵断面图_和_路基设计表_上。78若平均运距_不大于_免费运距时,可不计运费。79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_填方_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84一般情况下,_挖方_路基和填方高度小于_0。5_m 的矮路堤均应设置边沟。8
6、5中间带由_中央分隔带_及两条左侧_路缘带_方93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全面布局_、_逐段安排_、_具体定线_。94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_自然展线_、_回头展线_、_螺旋展线_。95在丘陵地区,当控制点确定后,根据实践经验可概括为三类地形地带和相应的三种布线方式:平坦地带_走直连线_,具有较陡的横坡地带_沿匀坡线布线_,起伏地带_走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_。98影响公路选线的自然因素很多,主要有:_地形_、_地质_、_水质_气候、_水文_土壤及植物覆盖等因素。99选线就是将一条带状的空间结构物合理的_中心线_位置_具体落实_。100通过名胜、古迹和风景区的公路,应与周围环境、_景观_相协调,
7、并适当照顾_美观_。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和重要_历史文物遗址_。101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择_垭口_,确定_越岭标高_和拟定垭口两侧_路线的展线方案_。102对窄而陡的垭口,宜_深挖_,一般挖深不超过_20_m。103沿河线选线,路线应优先考虑布置在具有_较宽台地_,且无地质不良现象,而且_支谷小而少_,以及_阳坡迎风_的河岸上。105公路定线有_纸上_定线、_实地_定线和_航测_定线三种方法。140相交路线在_同一_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_不同_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141设计交叉口时,应尽量_消除_、_减少_冲突点或采用_渠化交通_等方法,把冲突点限制在较
8、小的范围内。146当来向不同而汇驶同一方向(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_小于_45。),两车可能发生挤撞,这些地点称_交织点_。147为了交通安全,交叉口处应有足够的_视距_,使驾驶员能看到_各_方向来车情况。151高速公路与任何铁路、公路相交时,均应设置_立体交叉_。152公路绿化具有减轻污染、净化_空气_、美化_环境_、诱导_视线_、和减轻眩光的作用,并且可舒畅人们的心情,增加行车的舒适感和安全感。二、选择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A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 C混合交通行驶 D.以上均可2 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A年平均昼夜交通
9、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日交通量 D.以上均可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C )。A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D.以上均可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B )。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设计速度 D.以上均可6公路的设计速度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 C )行车速度。A最小;B最大;C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D.以上均可7在设计速度较高的公路上,平均实际行车速度( C )设计速度。A大于;B等于;C小于 D.以上均可8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BA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运9设计速度是决定公路( D )的基本要素。A平面线形;B纵
10、面线形; C横面线形;D几何线形10横向力系数的定义为( C )A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 B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C横向力与垂向力的比值 D.以上均可1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 B )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A路基未加宽时;B路面未加宽时; C路面加宽后 D.以上均可15汽车停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 为( B )。A=0; B0; C0; CO; B=0; C037缓和曲线满足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是( C )。A.A3RA; BRA3R; CR9 L hR; DL h9RL h38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为( D )。A15;
11、 B2; C3; D路拱横坡度39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 B )。A4; B6; C8: D10 。40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A路基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C路肩边缘标高;D路基坡脚标高41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D )。A路面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C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 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42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 C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 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C行程时间和视距; D视距和离心加速度43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C )。A切线长;B切曲
12、差; C曲线长44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 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 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A )。AO; B03; C2; D34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D )行驶。A加速; B等速; C减速; D无法确定46牵引平衡方程式 P=Pw + Pi + Pf + Pj中的各种阻力,坡度阻力 Pi与车速( C )关系。A有直接;B有间接;C完全无47当某一排档的 =D max时,说明该排档不能( A )。A加速;B等速;C减速48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 B )时汽车行驶的安全。A上坡;B下坡;C平
13、坡49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D )。A汽车动力性能; B公路等级; C自然因素; D排水要求50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以( C )标高为准。A路基中心; B加宽后的路基内侧边缘; C未加宽前的路肩外侧边缘51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A )为正值。?A空气阻力与滚动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空气阻力与坡度阻力52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C )为负值。A空气阻力与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惯性阻力与坡度阻力53汽车上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A )为负值。A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 C坡度阻力54汽车下坡加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C )为正值
14、。A惯性阻力; B空气阻力; C坡度阻力55公路纵坡越大越长,则汽车越需要(C )。A较高排档; B较高车速; C较大 D值56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速度行驶( C )的行程来规定的。A36s;B.69s;C915s; D1520s57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土石方填挖平衡;C最大纵坡和坡长; D路基设计洪水频率58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 B )的整数倍桩号处。A5m;B10m;C20m;D50m59 设计规范中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 4时,可沿上坡方向车道右侧设置( A )。A爬坡车道;B变速车道;C错车道;D辅道
15、60 设计规范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A )。A二次抛物线;B三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 D双纽线61对于海拔高度在 4500m的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其最大纵坡值应为( B )。A3; B4; C5; D662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A平面; B纵断面; C横断面; D平、纵、横63各级公路在积雪冰冻地区,合成坡度值不应大于( C )。A4; B6; C8: D1064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C )。AO3; B04; C05: D1065动力因数是用来( A )。A评价汽车的动力性能; B克服离心力保证行车安全;C评价燃料消耗经济性; D确定汽车爬坡采用哪一排档66
16、( B )的横断面称为典型横断面。A特殊设计;B经常采用;C不常采用67一般路堤是指( B )。A填土高度在 12m以下的路堤; B填土高度在 20m以内的路堤;C.边坡采用 1:1.5 的路堤68一般路堑是指( A )。A一般地质条件下,挖方深度小于 20m的路基;B一般地质条件下,挖方深度在 lOm左右的路基;C挖方深度小于 20m的路基69路基土石方体积数量( C )。A应扣除桥涵、挡土墙体积; B不扣除桥涵体积;C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70人工运输土石方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A )。A20m; B10m; C50m71人工运输超运运距单位为 lOm,尾数不足 lOm者
17、( C )。A不计;B按 lOm计;C不足 5m不计,满 5m按 lOm计72中央分隔带不应从头至尾是封闭的,而应每隔( B )设置一处开口。A1km; B2kin; C3km; D4km73路基填方用土采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D )。A免费运距;B平均运距;C超运运距;D经济运距7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 D )时,应设应急停车带。A1.50m; B2.OOm; C2.25m; D2.50m75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当地面横坡不大时,填挖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B当地面横坡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C当地面横坡很陡时
18、,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D纵断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76护坡道的作用是( A )。A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 B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C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 D设置弃土堆的理想位置77公路中间带的主要作用是( C )。A埋设路用设施; B绿化美化路容; C分隔对向车流;D诱导行车视线78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A1:100; B1:200; C1:500; D1:1 00079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A平面与纵面;B纵坡;C地质土质80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A穿过城镇;B离开城镇;C靠近城镇81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
19、胁,其选线的要点首先在于( A )。A横断面;B平面与纵面; C地质与土质82已知越岭垭口两侧的纵坡均为 5,当垭口两侧的纵坡不变,过岭标高降低 5m时,路线可缩短( C )。? A.50m; B.100m; C.200m83沿溪线低线位的优点,其中有( A )。A平纵面比较顺直平缓,路线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B路基防护工程少; C在狭窄河谷地段,路基废方处理容易84为在地形图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等高距为 2m,比例尺 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 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C )。A5cm; B2cm; C2.5cm; D4cm85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
20、要为了控制( B )。A路基设计标高;B经济点最佳位置;C路线的纵坡度86越岭线在实地定线前的试坡一般( A )进行。A从上而下;B从下而上;C从中分开87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B )来确定。A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88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89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B )。A自由型路线; B均坡线; C导向线90根据地形地物,以及工程艰巨性和地质不良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点,调整控制点前、后纵坡,在等高线上截取的各点连线为( )。A自由型路线;B均坡线;C导向线
21、91在垂直路线方向有特殊地形或填挖影响的位置上定出经济点、活动点和中线最佳的位置,插上标志,供穿线使用,称为( )控制。 A纵断面;B横断面; C地形;D平面92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 )。A第一个曲线半径;B受地形控制较严的那个半径;C第二个曲线半径93视察时,在路线长、任务急的情况下,可分段分组视察,各段分组可按( )来划分。A里程; B分水岭或界河; C不存在比较方案的控制点94路线水平角的测量采用( )。A测回法; B全圆测回法; C复测法95定线测量阶段,测角是观测路线( )。A左角;B右角;C转角96路线起终点的固定至少应选择( )固定点作护桩。A两个;B三个;C四个97进行路线
22、固定时,一定要量出护桩至固定桩的( )。A水平距离;B垂直距离;C空间距离98初步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 )。A竣工决算; B施工预算; C设计概算99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 K1+380,终点桩号为 K27+39458,中间有两处断链,一处长链 43.36m,一处短链 57.94m,则该段路线总长为( )。A2602916m; B27380m; C26OOOm100某单交点曲线转角 =728,圆曲线半径 R=300m,选用缓和曲线长 Lh=60m,该缓和曲线能否设置:答:( )。101已知 JD4桩号为 K3+02468,该曲线长 L4=10296m,切线长 T4=5217m,又已知 JD5桩号为
23、K3+16836,该曲线长 L5=7519m,切线长 T5=3862m,JD 4至 JD5视距为 145m。该段链距符合精度要求吗?答:( )。(视距与链距之差不应大于长度的1200)A符合;B不符合;C无法判定102改建公路中,对技术指标较低的路段,如工程量增加不大而能显著提高技术指标时,应以( )为主。A改善提高;B利用;C废弃重建103改建公路中,对技术指标较低的路段,如工程量增加很大而技术指标提高有限时,应以( )为主。A改善提高;B利用; C废弃重建104改建公路中,如现有公路远不能适应改建技术等级的需要,应以( )为主。A改善利用;B大段改线或另勘新线;C利用105改建公路初测时,
24、对平原微丘区和线形较好的路段,一般( )测定其转角和曲线半径。A应逐一;B可不必逐一;C可取一至两个转点107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交叉点一般应设在( )。A原公路的路基边缘线或其延长线上; B原公路的路面边缘线或其延长线上; C原公路的中心线或其延长线上108交织角是指进、出环道车辆的( )线相交的交角。A环道中心;B行车轨迹;C环道外边缘109公路与公路立交时的交叉角应不小于( )。A45; B60; C90110匝道是用来连接( )的通道。A十字平面交叉;B分离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C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111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 )车辆。A直行;B左转弯
25、;C右转弯112平面交叉口上路线交叉角最小不得小于( )。A90; B60; C45113在交通量不大,车速不高且转弯车辆少的交叉口宜采用( )。A加宽路口式;B加铺转角式;C分道转弯式114平面交叉的环式交叉口,环道进出口曲线半径通常采用( )。AR 进 =R 出 ; BR 进 稍小于 R 出 ; CR 进 稍大于 R 出115公路在急转弯路段前应设置( )。A警告标志;B禁令标志;C指示标志;D指路标志116公路的某一路段不允许车辆通行,则在该路段前应设置( )。A警告标志;B指路标志;C禁令标志;D指示标志117公路上的里程碑为( )。A指示标志;B指路标志;C禁令标志;D警告标志118
26、( )是公路沿线设施中的附属设施。A交通标线;B公路情报板;C停车场;D护墙119在公路的交叉口,为了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等信息,应设置( )。A指示标志;B指路标志;C警告标志;D禁令标志120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以上。A7 500 辆; B10 000 辆; C15 000 辆; D25 000 辆121我国大陆最早开始修建的高速公路是( )高速公路。A京津塘; B沈大; C成渝; D沪嘉122高速公路停车场的间距一般为( )。A510km; B1015km; C1525km; D2535km123高速公路普遍采用的交通控制方
27、法是( )。A主线控制;B出入口控制;C区域性控制124高速公路设置紧急电话的间距一般为( )。A05lkm; B12km; C23km; D34km三、问答题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2简答“两阶段设计”的程序步骤。3简答公路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4何谓高速公路?有何特点?5何谓设计速度?6为什么要限制最大超高横坡度?7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8简答圆曲线设置加宽的原因及条件。9简答超高缓和段绕路面内边轴旋转的形成过程。10什么是行车视距?哪些场合下行车视距会受到限制?11可采取哪些技术措施来保证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安全和稳定?12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对直
28、线段长度有何限制要求?13应用圆曲线三个最小半径应遵循怎样的原则?14何谓超高?简答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15 设计规范对各级公路的行车视距有何规定?16简答视距包络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17决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18动力特性图的作用是什么?19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20简述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控制的主要因素。21简述丘陵区纵断面设计标高控制的主要因素。22简述山岭区纵断面设计标高控制的主要因素。23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4从汽车行驶的动力特性出发,对道路纵坡有何要求?25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哪些主要标高控制点?26。汽车行驶的条件是什么?27何为汽车的动力因数?请写出计
29、算公式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含义。28道路纵坡设计应考虑哪些技术指标的限定要求?29相邻竖曲线在衔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0简答纵坡设计的步骤。31纵坡大于 5的坡段长度为什么要加以限制?32为什么要控制平均纵坡?33合成坡度过大对汽车行驶有什么不利?34对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设计有何要求?35什么是免费运距、平均运距和超运运距?36远距离调运土石方时,为什么要计算经济运距?37简答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38路基边坡起何作用?影响路基边坡坡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9公路设计中为何要进行土石方调配?40路基土石方计算和调配时,怎样进行核算?41简答绘制横断面图的步骤。42简答技术标准对公路用地范围的基
30、本规定。43公路平、纵、横三个面为什么要进行综合设计?44在平原区选线的路线布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45叙述沿溪线选线的路线布局。46通过放坡,垭口到山脚的路线轮廓已初步形成,为了最后定线时作必要修改,应考虑哪些方面?47简述一般丘陵地区公路选线的特点。48简述自然展线有何特点?49简述回头曲线有何特点?50何谓沿河路线布线的低线?有何特点?51简述纸上定线的步骤。52简述实地定线的步骤。53平原微丘区的定线工作主要考虑哪些问题?54山岭重丘区的定线工作主要考虑哪些问题?55越岭线放坡时,应考虑哪些问题?56纸上移线的具体作法是什么?57远景交通量的推算方法有哪几种?58简述带有缓
31、和曲线的平曲线上主点桩的测设方法和步骤。59为什么要进行路线桩志的固定?60定测阶段工程地质勘探的目的是什么?61料场蕴藏量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料场?62定测阶段小桥涵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63简述桥址测量的要求有哪几个方面?64对涵址测量有哪几方面的要求?65小桥涵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什么?66内业组对测角方面需检查复核哪些资料?67内业组对中桩方面需检查复核哪些资料?68内业组对水准方面需检查复核哪些资料?69一次定测的任务是什么?70横断面测量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71测角组观测磁方位角与视距的目的是什么?72改建公路定测时,其路基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73改建公路在处理改
32、造与利用的关系时,须防止哪两种偏向?74改建公路时,什么情况下需局部改坡?75改建公路时,对原有桥梁的加宽应如何考虑?76改建公路时,涵洞接长应注意什么问题?77公路改建的原则是什么?78改建公路设计时,对纵坡基本符合要求且填挖高度又不大,只是坡段较为零碎的路段,设计时应如何考虑?79交叉口设计的任务是什么?80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测量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1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的基本资料有哪些?82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测量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83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的基本设计资料有哪些? 84公路与铁路交叉时,哪些情况下应采用立体交叉?85绘图并说明平面交叉的冲突点和交织点(以三叉路口、十字路口
33、为例)。四、计算题1试计算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的圆曲线三个最小半径值。2某一公路弯道半径为 80m,超高横坡度为 6,最大横向力系数为 O.10。试计算通过该弯道允许的最大安全行驶车速。3黑龙江省某平原微丘区新建二级公路,有一处弯道半径 R=250m,试求该弯道可采用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4下面给出一组路线平面设计资料:JDl=K4+650.56 JD2=K5+321.21ZHl=K4+525.82 ZH2=K5+238.27HY1=K4+585.82 HY2=K5+298.27YHl=K4+709.82 YH2=K5+339.50HZl=K4+769.08 HZ2=K5+399.50试求:(1)
34、两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2)两曲线间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5某山岭积雪冰冻地区新建二级公路,路面宽 70m,路肩宽 O75m路拱横坡度 il=1.5,路肩横坡度 i0=3。有一平曲线其半径 R=200m,超高缓和段长度Lc=50m,加宽按正比例过渡。试完成表 1关于该平曲线路基顶面的超高与加宽计算。平曲线超高与加宽计算表 表 1超高值(m) 各点实际高程(m)桩 号 路基设计标高(m)加宽值(m) 外 中 内 外 中 内ZH K2+487.21 89.07+500 89.32+520 89.72HY +537.21 90.07+540 90.12+560 90.
35、52QZ+571.02 90.75+580 90.92+600 91.32YH +604.84 91.42+620 91.72+640 92.12HZ K2+654.84 92.426某平原区三级公路,有一弯道处于土质路堑地段,已知转角=244750(左偏),圆曲线半径 R=500m,缓和曲线长Lh=50m,其横断面及其几何尺寸如图 1所示(图中尺寸以 m计)。请用最大横净距法检查该弯道是否满足设计视距的要求;若不满 图 1足,则路堑内侧边坡至少应向外切割多宽?并绘出清除障碍草图。7某改建二级公路,路面宽 9m,路肩宽 1.5m,路拱横坡度采用 1.5%,路肩横坡度为 3%。有一弯道超高横坡度
36、 ib=0.05,加宽值为 0.8m,缓和曲线长度为 70m,根据实际情况拟采用中轴旋转方式,按正比例加宽。试计算终点断面处、X 1=30m处、X 2=50m处断面的超高值。8如图 2所示,A 点里程桩号为 K3+040,其设计标高为 47800m,变坡点 B(K3+240)处竖曲线的切线长用 25m。求:K3+215,K3+240,K3+260 及 C点(K3+390)的设计标高。 9某竖曲线半径 R=3 000m,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度分别为:i 1=3%,i 2=1%,转坡点桩号为K6+770,高程为 39667m。要求完成:(1)竖曲线各要素计算;(2)如果曲线上每隔 10m设置一桩,请按
37、表 2完成竖曲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计算。竖曲线高程计算表 表 2桩 号 至曲线起、终点距离 (m) 标高改正值 (m) 坡道高程 (m) 竖曲线高程 (m)10如图 3所示,立交桥下有一转坡点,其桩号为 K2+230,立交桥下净空要求为 5.00m,设 K2十 230高程为 180.40m。问该转坡点处最大能设多大的竖曲线半径(取 5m整倍数)?根据所设半径求 A、B 和 K2+230处的路线设计高程。11某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所经地区积雪季节较长。试问在纵坡设计时,平曲线半径为lOOm的弯道上,其最大纵坡不应超过何值?(=0.05,i 合 =0.08)12路段中某一转坡点的标高为 50.OOm,
38、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分别为一 6%和 4%,根据实际情况,转坡点处的设计标高不得低于 52.OOm。问:竖曲线半径最小应为多少米(取百米的整倍数)?13某路段两相邻桩号分别为 Kl+253和 K1+300,计算出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 t1=38.2m2,A w1=12.1m2和At2=3.2m2,A w2=47.5m2。求此路段的土石方体积。14某路段填方重心桩号为 K0+487,挖方重心桩号为 K0+650,用人工挑抬移挖作填时,查预算定额 ,每 100m3每增运 l0m需 4.1工日。如路旁取土填筑,量得取土坑中心到填方重心距离为 35m,由定额知,第一个 20m挖运 100m3需 35.7工
39、日,每增运 lOm需 4.1工日。按每工日 2.7元计,试确定调配方式。图 2图 315.完成如下表 3的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表 3横断面积(m 2) 平均横断面积 (m2)桩号挖 填 挖 填距离(m) 挖方体积(m 3)填方体积( m 3)本桩利用(m 3)填缺(m3)挖余(m3)+050 34.1+064 40.5+072 18.6 21.4+090 65.2+100 53.7 24.8+120 10.5+140 2.2 32.0总计16如图 4所示双交点曲线,已知: A=60, B=30,AB=50m,JD A桩号为K3+810.84。试计算曲线要素和 ZY、YZ、
40、GQ 点桩号。17已知山岭区三级公路某段施测到平缓山坡时,拟设一回头曲线。如图 6所示(辅助曲线对称布置,其半径 R=lOOm,辅角 =30),在 MN方向上的路线上、下线路基横断面如图5所示,路基宽 B=7.5m,C=1.2m。求两辅助线曲线交点间所需的最小距离 MN。18已知山岭区三级公路某段,拟在平缓山坡处设一回头曲线。如图 6所示,辅助曲线对称图 4 图 5图 6设置,其交点间距离为 10m,转角 =30。 ,已知路线上、下线所需的最小距离为 17.2m,求两辅助曲线的最小半径。19公路平曲线要绕过一建筑物,选定路线导线如图 7所示。已知偏角 =171713,缓和曲线长度 Lh=70m
41、,控制外距 E不得大于 7m,求平曲线最大半径值应为多少米(取 10m的整倍数值)?图 720公路平曲线的偏角 =61532,为了使曲线长度超过 300m,平曲线半径最小选多少米(取 100m的整倍数值)?21某桥头引道有一段平曲线,已知平曲线的偏角 =111735,为使平曲线起点至桥头保留一定直线长度故控制切线长度 T不大于 l00m。求该平曲线半径值不得大于多少米(取 100m的整倍数值)?22有一虚交曲线,如图 8所示,已知 A=45, B=75,AB=4000m,R=70m,请计算敷设单圆曲线起终点所需要的数据。23已知某交点资料如下:交点桩号 K1+560,=60,R=150m,试求
42、单圆曲线各要素及各主点桩号。24已知某段路线如图 9所示,JD l桩号为 K3+235,切线长 Thl=35m,曲线全长 Lhl=6980m,JD 1JD2的距离为 400m,JD 2处设置 R=l00m,其缓和曲线长度Lh=30m,切线长 Th2=7294m,曲线全长Lh2=13471m。求 JD2及其各主点桩号。25已知某单圆曲线 R=60m,见图 10所示路线偏角 =90,交点桩号为 K+345.80,P 点桩号为 K5+420。由于发现该曲线与地形不相适应,把半径改为 R=80m。请在 P点设断链。26已知某弯道 R=200m,缓和曲线长Lh=50m,p=052m,q=2499m,ZH
43、 点桩号为K1+200,主曲线上有一加桩,其桩号为K1+270。请用切线支距法求该桩的 X、Y 坐标(以 ZH点为原点)。27已知某弯道 R=200m,缓和曲线长Lh=50m,p=0.52m,q=24.99m,ZH 点桩号为K1+200,缓和曲线上有一加桩,其桩号为K1+235。请用偏角法求该桩的偏角值(仪器设在 ZH点上,偏角值以度、分、秒表示)。图 8图 9图 10习题集答案一、填空题1.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6.公路 铁路 水运7.小客车 载重汽车 鞍式列车8.几何线形9.实际11.20年 15 年12.一阶段设计 两阶段设计 三阶段设计14.直线 圆曲线 缓和
44、曲线20.同向 反向21.6v行车距离 22.2v行车距离23.极限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4.250m 1 3 225.S型 卵型 凸型 复合型26.燃料 轮胎27.1.2m 0.1m28.回旋曲线 S=A 230路堤 半填半挖 路堑316s32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 安全距离337 小34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四级35最大横净距法 视距包络图法36.地面线 设计线489s15s49通行能力 较高车速51路肩边缘(有超高、加宽则为未超高、加宽前的路肩边缘)52交点 坡长61小半径 转向点62纵断面图 路基设计表7879挖方 填方84挖方 0585中央分隔带 路缘带93全面布局 逐段安排 具体定线94自然展线 回头展线 螺旋展线95走直连线 沿匀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