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产养殖的水质管理水体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产的养殖效益和质量。俗话说养鱼就是养水。水质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点:水温、水的 ph 值、溶解氧、氨氮、亚硝氨、水中硫化氢含量。1.水温,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水温高时,鱼类摄食增加,生长旺盛。最适的生长范围在 1826 摄氏度。2.ph 值:淡水养殖 ph 值范围在 6.58.5, 鱼虾适合在弱碱性的水环境生存,最适宜在 78.5。当 ph 小于 6.5 时,可造成鱼缺氧,ph 大于 8 时,水中的离子态氨转化为分子氨,而分子氨是有毒性的。Ph 值过低时的措施:( 1)清塘,用生石灰每亩*米用量 100150kg,提升 ph。 (2)对于水体呈酸性的池塘,
2、定期用生石灰每亩*米 1020kg.(3)定期检测 ph,用 ph 试纸或 ph 测试仪。Ph 值过高时措施:( 1)用漂白粉每亩*3 米用 1013.5kg 或用醋酸。(2)加注新水,过高的要经常加注新水。(3)要定期测试水质。3.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应在 58mg/升,若不足,水中的 NH3 和 H2S 难以转化,但氧过高会引起气泡病尤其是苗种。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约占一昼夜水体需氧量的90%,空气扩散到水中氧占 9.5%,水中耗氧最多的是晚上的浮游生物、细菌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占到 70%多,鱼耗氧约 16%,上层过饱和氧逸出占 10%,所以晴天光合作用强时开
3、增氧机(午后 1-2 时) ,将上层氧送入底层。溶解氧对鱼虾的影响,当含氧量小于 4mg/l 时摄食下降。对溶解氧的管理:(1)放养密度要合理, (2)每年冬春要清淤(3)容氧过饱和时洒粗盐、换水,逸散过饱和的氧, (4)合理使用增氧机,在晴天中午将上层水压入底层。 (5)制定合理投饲计划减少残饵有机质耗氧(6)适时施肥促使浮游植物生长增加容氧水平(7)采用水质改良剂增加溶氧4.分子氨水中的氨有分子和离子氨两种,离子态的氨有益于水中植物生长,而分子氨是有毒性的,可渗透进鱼类体内造成危害。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水中分子氨含量应小于 0.2mg/l,当大于 0.5 时会致鱼类死亡。分子氨的来源:水中
4、残饵、鱼类排泄物、所施肥料、动植物遗骸。其中鱼虾所排泄的含氮物有八九为分子氨。控制分子氨(氨氮)的措施:(1)增氧;a.开增氧机根据不同天气使用,增氧同时可散发氨和有毒气体,b.抽出底层水 2030cm 后注入新水,c.使用增氧剂(2)使用氧化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3)洒沸石、活性炭吸附氨;(4)使用微生态制剂分解利用氨。5.亚硝氨亚硝铵是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中间产物,当水中氧充足时可转化为无害的硝酸铵,氧缺乏时又变为分子氨。亚硝酸根可氧化鱼血红蛋白使之失去携氧功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亚硝态氨含量不大于 0.1mg/l.控制措施:(1)开增氧机增氧。 (2)密度、投饲合理,减少排泄,减少残饵, (3)适时换水(4)施水质改良剂,如微生物剂,降低亚硝氨。6.水中 H2S水中硫化物在缺氧时产生 H2S,破坏血红蛋白,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鱼机体缺氧、坏死。水质标准规定不大于 0.2mg/l.控制措施:提高水中含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