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益生菌用于水产.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5883006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益生菌用于水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益生菌用于水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益生菌用于水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益生菌用于水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益生菌用于水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调水作用快速发展的水产业集约化生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养殖水体自身污染非常严重,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养殖过程中饵料利用率较低,养殖过程中大量的残饵、生物代谢物、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积累于养殖池底,这些有机物在嫌气细菌的作用下会腐败分解产生大量对水产养殖动物有毒的物质,导致养殖水体的理化环境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另一方面,人类生活污水、各种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等的超量排放,污染了养殖用水水源,造成养殖水质下降,养殖环境恶化。病原微生物种类增多和传播速度加快,养殖生物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发生中等

2、程度以上的养殖病害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 20以上,年损失产量超过 146 多万吨。在海水养殖业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养殖上尤为严重。随着 水 产 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池的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高。有机物的大量投放使残饵、鱼虾的排泄物等富营养因子共存于一个水体,加上池塘自净与调节能力的降低养殖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氨氮、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指标严重超标,池塘水质恶化,鱼虾病害频频发生有机物污染、氨氮、亚硝态氮积累是池塘养殖水体恶化,鱼虾病害发生和品质下降的主要诱因。利用水体有益微生物实施生物修复是目前研究与开发的热点,筛选获得净水功能和

3、制剂生产性能优良的优势芽孢杆菌菌株或其组合是创制高效微生态净水产品的关键。益生菌复合水产微生态制剂是指由许多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构成、可以直接使用的活菌制剂,它具有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低成本、效果显著等特点,有效地克服抗生素、激素、防腐剂、农药、化肥等化学农业所产生的种种副作用。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大部份养殖用户已逐步由过去,等养殖对象生病滥用鱼药(受到鱼病高峰期爆发性死亡等突发性事件影响),转变为:预防为主导的新型养殖模式水体环境修复。在养殖水体中有益菌与有害菌同时存在,当水体恶化时,实际是有害菌占有绝对优势,从而导致不适合养殖对象的生存。水质的恶化是引起养殖对象发病的主要

4、原因之一,导致水体恶化,水体菌相藻相的不平衡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较长时间各种综合因素引发的。我们平时如能做到利用微生态制剂(即有益菌)定期调节水质、改良底质,就能防止养殖对象水体环境的恶化,从而让养殖对象少生病或不生病。在生产上各类养殖业主使用水产微生态制剂时却会发现:有的使用效果明显;有的客户初期效果明显,但反弹快;另一部份客户使用效果却没有。根据我们现场调查和与养殖业主交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生产厂家生产水平莨莠不齐。益生菌无论内服还是外用的确有确定的效果。从 2007 年全国第一次水产微生态协作会议统计,全国生产销售水产微生态制剂的厂家有上百家,其中具有正规的生产设备及

5、发酵工艺厂家并不太多。加上目前国家对微生态制剂缺少统一的标准,从而造成一种门槛低易进入的观念。一个小作坊就可生产水产微生态制剂。另一方面养殖用户普通对于兽药认证 GMP 标志较为熟悉,但实际兽药 GMP 生产与微生态制剂生产工艺截然不同。往往在购买时,误认为具有此认证的也具有生产微生态制剂资格,其实不然。微生态制剂的生产需要菌种培养设备、多个菌种种子罐、复合发酵罐等设备构成。不具备此设备的生产厂家有可能是通过购买源液、稀释、勾兑简单生产,从而导致各类客户购买、使用效果不明显甚至由于生产工艺简单杂菌含量较多反而起到反作用等等。 。二、科学使用益生菌制剂是第二个重点环节。复合微有益菌的使用,需要科

6、学的使用,否则会造成效果不明显或是反作用。如肉眼观看水体浑浊、不良时,某种意义上来分析水体中含有悬浮物、有害有机质、饵料残物、粪便等过多,因用以芽孢为主导菌进行分解。但生产上会出现,养殖对象三到五天左右时间却出现浮头等现象产生,从而让客户感到不满意。产生的原因有可能是没有进行事先的水体常规检测,实际此水体中溶解氧偏低。而芽孢每三十秒繁殖一次,耗氧量较大。同时氧气不足只能降低氨氮,不能降亚硝酸盐。如:使用单一光合细菌需要光照,有机物丰富,在光照不充足、水质偏酸性的环境中使用,效果肯定不明显。又如:对于水体明显发生发黑、池底老化状况的水体,必先用生物底改,再辅以乳酸菌、放线菌为主导菌种进行调水。在

7、实际使用如不先进行最大限度的改底,就算有效果。由于底部有害机质及饵料残物、养殖对象粪便等长期在底部,调水时没有以分机能力较强的芽孢为主导复合菌种进行最大限底的分解从而导致一但出现下雨等天气影响,水体的搅拌动,底部有害物质又渗入到水体中部及上部。促使水体环境变恶劣(如 PH 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及摄食。三、正确认识水产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调水作用 (一)水产养殖中的调水包括肥水和净水。肥水的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 A、营养盐类含量高 B、有机物含量高 C、可消化有益藻类含量高 我们所说的肥水的要求实际上指水体中可消化利用的浮游植物含量高,即水色浓。 距检测,浮游植物量50cm

8、),1020mg/L 时水色较浓,大于 20mg/L 时,水色很浓,透明度兼性厌氧菌厌氧菌。有机物如果氧化不彻底,就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的代谢产物。因此自然条件下水体中的微生物菌群不能担负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方式。即使采用充氧曝气方式,但因水中菌群好氧分解能力不足,而使这种水体自净方式显得非常脆弱。 水生动物的粪便中有大量的肠道厌氧细菌(可占粪便总体积的1312),他们降解水中有机物的能力不强。但可作为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的食物,营养价值却比水中的有机颗粒高很多。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实验证明一些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对于轮虫和原生动物具有非常重要的营养价值。于建平(1989、1990)研究发现在无

9、菌状态下,面包酵母对于轮虫没有饵料价值,而当添加了由轮虫培养池外分离的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以后大大增强了面包酵母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实验表明,用枯草芽孢杆菌的菌体与发酵鸡粪和氨基酸发酵液按一定的比例饲喂臂尾轮虫,轮虫的生长效果很好,繁殖速度快。这是因为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B12。据推算每个轮虫每小时至少可从细菌体内摄取 2.710-13 维生素 B12 克。因此,自 开始喂料起,浮游动物数量的上升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趋势。 为了尽量维持 1:100 万这一平衡关系,我们就需要对水域中的微生物菌群进行控制,投入分解粪便、残饵能力强的需氧菌芽孢杆菌,对水中有机物进行彻底、及时的

10、降解,以满足藻群生长的物质需求。枯草芽孢杆菌是理想的选择之一。枯草芽孢杆菌的调水作用主要发生在藻类生长的平衡期。在这段时间,新生长的藻类和死亡的藻类基本是平衡的。此时投入枯草芽孢杆菌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分解死亡藻类、残饵、粪便,及时促进新生藻类的出现。这时芽孢杆菌制剂的投放有几个应该引起关注的点:A、芽孢杆菌的数量。投放量要比肥水时大得多。原因有(1)此时水中有机物的含量非常高,量少了效果不好。(2)此时水质较肥,浮游动物非常多,特别是轮虫和枝角类,对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滤食作用非常强。B、载体类型。一般选用漂浮或悬浮的颗粒性载体比较好。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增殖。一般

11、不选用沸石粉、麦饭石粉等沉淀性载体。(3)投放时间。选在有阳光的上午作用效果比较好。在白天,水中的溶解氧过饱和,有利于芽孢杆菌发挥作用。此时,水的 PH 值水面和水底差别比较大,上层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对于水中二氧化碳的消耗,PH 值有可能超过 9,轮虫等浮游动物基本在水底活动,此时如果使用漂浮性或悬浮性的载体可以避开轮虫对芽孢杆菌的采食。提高作用效果。还有就是水面的温度比较高,也利于芽孢杆菌充分分解水中有机物。上午投放是保证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作用时间会长一些,提高作用效果。(4)投放的频率。一般的观点认为天投一次,但根据我们的实验,要防止藻群的突然死亡,天投放一次,会获得更大的保证。 枯草芽孢

12、杆菌的调水作用实际上就是促进藻相的更新,及时分解水中有机物,防止藻类的突然死亡。另外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浮游动物的优良饵料也会促进轮虫等浮游动物的增长,增强浮游动物对于藻类特别增殖速度很快的单胞藻的滤食作用,降低藻类的过度增长。枯草芽孢杆菌可防止粪便、死藻、残饵的过度积累,导致水质完全恶化。 (四)、枯草芽孢杆菌的净水作用水体中的有益细菌和有益单细胞藻类,是水体净化最普通而又最有效微生物,对池塘水质、底质的改良与修复效果十分明显。如果人为加入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或者大量促进水体原有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就有可能对养殖多年的老化池塘进行有效的修复,以恢复到水产养殖的理想生态环境。池塘底质多以胶凝粒子存在,各

13、种有机物、营养盐、微量元素大多以络合体凝集在一起,不易释放到水体中。结果一方面池塘底质不能被分解越积越多,而另一方面水体有益菌、藻类没有足够的养分而不能大量繁殖,水体无法进行有效净化和生态循环。如果人为的投入一定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或其它的生物制剂 来修复池塘水质底质, 使水体缓慢释放各种营养物质,添加进去的有益菌和池塘原有的有益细菌和藻类就有足够的营养生长繁殖,以达到净化水质和分解底质修复水体环境的目的。由于养分的释放缓慢而不会过量,水体没有过多的养分,有害菌、藻无法与有益菌、藻类竞争而受到抑制,不会过度滋生而使水质恶化。国内目前有益微生物在水产的应用日益被接受和重视,但研究仅于起步阶段。在

14、应用方面,国内独立开发的主要是一些单一菌株,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蛭弧菌等;复合制剂主要是仿制或引进国外的商品,且多数是对生长速率、饵料转化率、存活率等方面的数据,在水产养殖方面和养殖水质处理以用活菌处理污染方面还没有更科学的研究手段和内容评价作用机理和使用效果,应用于研究的报道也不多。枯草芽孢杆菌迅速降解水体中的残存饲料、鱼类的粪便及其它有机物,特别是清除池塘底部积累的残余饲料、排泄废物、动植物残体;同时,还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能有效避免固体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积累。这些藻类为主的浮游植物所产生的光合作用,又为池塘底栖动物,水产动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提供氧气,

15、从而形成池塘良性的生态循环。促使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在池塘内形成优势种群,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减少疾病发生。水域污染治理成为人们头疼的一大难题。人们采用加注新水,曝气、臭氧氧化、使用斜发沸石进行离子交换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脱氨效果并不理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氨氮、亚硝酸盐等化学污染物以及禽畜粪便等的处理难以奏效,用化学的方法投入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以菌制菌、生物治污技术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污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美国、日本和欧洲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水质处理问题。在这些国家各行各业的水质处理均采用微生物制剂,并已达到预期效果。微生物制剂对环境没有危害,同时还

16、能促进生物链的良性循环。因此,改善水产养殖水域环境实施生态养殖已成为养殖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水产微生态制剂是根据水体微生态平衡原理,将从自然界选育的有益菌株经过定向筛选的正常微生物菌群中的有益菌株配合而成的。它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节机体内微生态平衡,拮抗病原微生物,降解养殖过程中的有机废物等 来达到提高免疫力、抗病促生长和净化水质等作用。水体微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一般的变化规律是此消彼长。微生态失调与微生态平衡相反,是指微生态系统处于不良条件下时,出现的微生物种类、生理功能和各种相互关系的紊乱。水环境 中微生物生态平衡失调影响水生动物的微生态平衡,就会导致鱼虾蟹疾病。

17、养殖动物体内或体外菌群失调,可能会发生疾病.过量使用抗菌素、消毒剂会一些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导致某些致病菌由对某些抗生素敏感而转变为不敏感,用药量不断的增加。一些病症而发展成为疑难杂症。水体微生态的平衡可分为:自动调节:在养殖初期,池塘里生物量小,有机质不多,溶氧充足,有机物在好氧性微生物分解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亚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无机盐类为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提供营养盐,又为养殖动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提供溶氧,并为养殖动物的生长营造良好的水色。这时池塘处于相对的良性生态平衡状态。这是我们称做水体的自净作用或自净功能。被动调节:在养殖期的中后期,池塘中的有机质越来越多,在池塘的中上层由于单细

18、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可以维持足够的氧气供给好氧微生物活动,而在池塘的下层和底层光合作用微弱,有机物的分解很快就消耗掉了水中的氧气,使得厌氧性或兼性厌氧的微生物大辐生长而成优势种群,有机物的厌氧取代了氧化分解,厌氧硝化速度慢,分解有机物不彻底,易产生氨、有机酸、硫化氢、胺类、低级脂肪酸、醇类、甲烷等中间产物,这些产物对动物有毒害作用,能使养殖动物中毒,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引起致病死亡。由于分解有机质速度慢,进入养殖池中的有机物得不到及时分解,从而造成池底老化或恶化。人为的添加有益生菌后,由于需氧菌与厌氧菌共栖,当需氧菌消耗掉了周围小环境中的氧,便为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即使大环境有氧,

19、而在某些小环境中由于好氧菌的作用造成厌氧条件下就能使厌氧菌良好的生长,好氧菌与厌氧菌的协同作用大大加快了有机物的分解速度,能把进入水体中的大量有机物快速而彻底地分解掉,减少或避免了有机物的沉积而保持底质的清洁,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水产上应用的益生菌制剂类、 (1)益生菌水质调控剂 水域中不仅有害微生物,还存在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直接影响水质和水体环境,一些微生物可以直接改善水质、底质如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噬菌蛭弧菌等用于水产废弃物的分解。如利用噬菌蛭弧菌净化湖水,清除致病性弧菌和大肠杆菌有显著的作用。光合细菌能吸收分解水中的氮氮硫化氢等 有害物质

20、,具有很高的水持净化能力。 在鱼虾养殖池中加入 510mg/kg的光合细菌可使因饵料或鱼类排泄物过多而恶化的水质得改善和恢复。芽枯杆菌可分泌多种酶和类抗生素物质。 (2)益生菌饲料添加剂 在饲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用于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增强免疫力和提高产量方面的研究也很广泛。研究发现:水产养殖动物幼体肠道菌群较少,此时施加益生菌,可优先占据吸附点,形成良好的肠内环境。由于益生菌制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抗 菌药物的使用,不仅使鱼虾等养殖动物生长快,而且体内大量有益菌的活化作用改善了肉质,减少了内脏脂肪沉积,使鱼体形好,肉质好、耐运输,抗应激能力大加强。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有两大功能:一是改良水质。微

21、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进入水体后,发挥其氧化、氨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迅速分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植物残骸等有机物,有效降低了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有机物分解后的盐类为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了营养,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补充提高了水体的溶氧,构筑、维持了良好的生态水环境。二是防病。养殖水体中施放了益生制剂,其不仅竞争性排斥病原菌,维护水中微生物菌群的生态平衡,避免水生生物遭受致病菌的侵袭而发病,而且还可产生含有抗菌物质和多种免疫促进因子,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强化机体的应激反应,增强抵抗疾病能力和提高存活率。水产益生菌剂1、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业中研究得较多、应用较广泛的微

22、生态制剂是光合细菌(pBS) 。光合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原始光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 (第九版)可分为 6 个类群,即着色菌科、外硫红螺菌科、红色非硫细菌、绿硫细菌、多细胞绿丝菌和盐杆菌。 目前,养殖水质污染较为严重的指标是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PH 值不适、化学耗氧量(COD)过高、溶解氧含量过低。在水产养殖系统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系统中,残饵、粪便及动植物尸体等有机污染物沉积量较大,外加药物残留和外源污染物过多等。这些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氨态氮、亚硝酸、硫化氢等,直接危害水产养殖动物。轻度

23、污染可导致养殖动物的生活不适、生长缓慢、饲料系数升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污染时可导致养殖动物的缺氧死亡,甚至引发疾病。对上述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采取机械或化学增氧及大换水措施,从而造成养殖成本增加及需水量加大等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合细菌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如固氮、固碳、氧化硫化物和促进有机物充分分解等,能将嫌气细菌分解出的有毒物质如氨态氮、亚硝酸等吸收利用,并吸收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促进有机物的循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光合细菌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消耗氧气,也不释放氧气,而是通过吸收水体中的耗氧因子,如有机质和硫化氢等物质,从而使好氧微生物因缺乏营养而转为弱势,降低氧气的消耗而直接

24、起到增氧作用。另外,通过上述作用,可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大放氧量,也可间接起到增氧作用。光合细菌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其所含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较多,能起到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养殖对象健康生长的作用;因其个体较小,施用于养殖水体中的群体可以被滤食性鱼类摄取利用和为浮游动物提供饵料来源,起到增加天然饵料的作用。在养鱼池塘中施用光合细菌后,水中的氨态氮平均降低 0.077 毫克/升,溶解氧提高 1.64 毫克/升减少换水量达 30%。 利用光合细菌净化养虾池水质的试验表明,氨、氮下降 77.8%,溶解氧提高 84.8%。还可降低 C

25、OD 的含量,减轻水体中 PH 值的变化,如果与芽孢杆菌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2、芽孢杆菌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好气性细菌。该菌无毒性,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类抗生素物质。在水产上运用的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其呈杆状,宽度 0.50.8um,长度1.64.0um,利用芽孢繁殖,芽孢位于菌体中央,由于其芽孢繁殖的特性,芽孢对高温、干燥、化学物质有强大的抵抗性,因此十分便于生产、加工及保存。枯草芽孢杆菌菌群进入养殖水体后,能分泌丰富的胞外酶系,及时降解水体有机物如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体及有机碎屑等,使之矿化成单细胞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类,避免有机废物在池中的累积。同时有效减少池塘内的有

26、机物耗氧,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保证有机物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环,保持良好的水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此外枯草芽孢杆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一种具有抑制或杀死其它种微生物的枯草杆菌素,此类抗生素为一种多肽类物质,可将养殖池底沉积物中发光弧菌的比例降低,抑制水体中致病菌的繁殖。芽孢杆菌 ,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 可直接利用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外还能分泌抗生素类物质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进而减少甚至消灭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原体。芽孢杆菌不能分解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物一般与光合细菌一起使用使两者的功能互补。生产上枯草芽孢杆菌常中与酵母菌复配对氨氮的去除却有明显作用

27、。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净化剂后,前期水质的氨氮下降 52.5%,养成期下降 50%,减少换水量 60%;3、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系指利用氨或亚硝酸盐作为主要生存能源,以及能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一类细菌,为化能自养菌,专性好氧,大多为专性无机型。硝化细菌可分为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两大类群。硝化细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水体中是降解氨和亚硝酸盐的主要细菌之一。硝化细菌有两个属,其中一个属是把氨氧化成亚硝酸盐,从而获得能量,另一种则是把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而获得能量,在 pH、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较强,而硝酸盐对水生生物无毒害,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由于亚硝化菌

28、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且光合细菌也具有降解氨氮的作用,因此现代水产养殖已能成功地将氨氮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对于亚硝酸盐积累问题的处理,一直成为一个难题,由于自然界中的硝化菌生长极慢(约20 小时一个繁殖周期)且还没有发现有其它的任何微生物可代替硝化菌的功能,当水体内没有足量的硝化细菌存在就限制了亚硝酸盐的降解,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池塘方面水产动物普遍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症” ,所以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就成为阻碍养殖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市场上一些宣称具有硝化作用的一些异养菌及真菌,虽然也能将氨氧化成硝酸盐,但通常只能利用有机碳源获取能量,不能利用无机碳源,其对氨的氧化作用十分微弱,反应速率远比自养性硝化

29、细菌慢,不能被视为真正的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必须依赖于自养性硝化细菌来完成。 4、噬菌蛭弧菌蛭弧菌: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一般呈弧、杆状,有时呈螺旋状;(2)菌体狭小,宽约 0.3-0.45m;端生鞭毛,很少多于 1 根,鞭毛带鞘,并着生于一端;革兰染色呈阴性;严格好气;化能有机型;含有 DNA,并具有高度同源性,G+C 含量为 42%-51%;明显而稳定地分解蛋白质; 通过 TCA 循环进行代谢;一般不能分解利用碳水化合物,而利用肽、氨基酸作为碳源和能源。不能利用环境提供的营养而生长,必须在宿主菌细胞内或其抽提物中才能生长、发育、繁殖,最后使宿主菌裂解;具有双形性的发育史,有鞭毛交替,捕食性

30、的类弧菌游动子(能用鞭毛尖端附着寄生细胞) ,无鞭毛螺旋状营养阶段(通常在寄生细胞内) ;能够进入到宿主细菌内,并在那里发育、繁殖或具有某种遗传力。其中寄生性和溶菌性是弧菌一个重要的标志。 蛭弧菌的理化特性 是寄生在某些细菌上并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目前国内应用于比较普遍的是噬菌蛭弧菌,其泼洒养殖水体后,可迅速裂解养殖水体主要的条件致病菌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减少水体致病微生物数量,能防止或减少鱼、虾、蟹病害的发展和蔓延,同时对于氨氮等有一定有去除作用。可改善水产动物体内外环境,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力。将蛭弧菌用于河蟹养殖,施用后水体中的 COD、氨氮、硫化氢等含量明显降低。蛭弧菌对水体中的大肠杆

31、菌和其他致病菌有明显去除作用,并对氨氮等有去除作用。将蛭弧菌和与光合细菌混合使用来改善养殖水质环境,25 天后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的细菌数减少了 3 个数量级,COD、氨氮、硫化氢等都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此类产品比较多,在海水产品育苗、成品养殖应用较多,用于防治细菌性疾病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厂家蛭弧菌产品也存在一些漏洞。过大的夸大了噬菌蛭弧菌的功效,甚至用一些普通的净水剂冒充生物菌剂,给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阴影。5、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蛋白(SCP) ,为真核生物,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酵母菌中维生素含量比鱼粉高 30 倍以上,尤其是富含 B 簇维生素。氨基酸含量也很高,且比

32、例适当,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近年来也有人用作水质调节剂,并取得了较好效果。酵母菌是喜生长于偏酸性环境中的需氧菌,可以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使其在与有害菌生存竞争中成为优势种群,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目前,在水产养殖业中大量使用的有隐球菌属、酿酒酵母、面包酵母、假丝酵母和脂肪酵母等。 酵母菌将溶于水中的糖类(单糖和双糖) 、有机酸作为酵母菌所需的碳源,供合成新的原生质及酵母菌生命活动能量之用,对糖类的分解,可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利用糖类(单糖和双糖)作为碳源,进行发酵和繁殖酵母菌体。因此酵母菌能有效分解溶于池水中的糖类,迅速降低水中生物耗氧量,在池内繁

33、殖出来的酵母菌又可作为鱼虾的饲料蛋白利用。一、 营养价值酵母含有水分、矿物质和有机物。矿物质占干含量的 6.0-10.0,包含钾、镁、钙、铁、硅、硫、磷等元素。有机物占干酵母的 90-94,蛋白质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一般占细胞干物质的 30-50,蛋白质中含有鱼类、甲壳类等所需的 10 种必需氨基酸,脂类中含有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此外,有机物中还包括生长刺激素、维生素、助消化的酶类等,因而酵母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活饵料。二、 酵母菌在水产上的应用酵母中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苗种上,个体为 4x5 微米,粒径大小适合于各类育苗幼体作为早期开口饵料或整个幼体时期的饵料。此外,其营养丰富,运输

34、、保藏和使用都比较方便,无毒副作用。目前已在河蟹、海参、对虾、海湾扇贝等育苗生产中得到了应用。从使用效果来看,酵母主要有如下四大功效:(一) 强化营养酵母菌体内各种营养成份非常丰富,其蛋白质除色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略低外,其它氨基酸都非常丰富,为鱼类和甲壳类所必需。它还含有一般饵料所缺少的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也较为丰富。酵母所具有的这些营养成分弥补了其它常规饵料的不足,对鱼、虾、蟹早期幼体和贝类、海参等浮游期幼体起到重要的营养强化作用。(二) 净化水质酵母是活的菌体,投入水体中可继续进行新陈代谢活动,能充分利用水体中的糖类、有机酸。育苗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态氮、硫化氢等对幼体有害的物质

35、能够被迅速降解利用,从而保证了育苗水体水质理化指标的稳定。(三) 抑制病害酵母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幼体必须的不饱和脂肪酸。它在育苗水体中是占有绝对优势的种群,致使其它微生物被排斥和抑制,防止了有害细菌的繁殖,起到生物抑制作用。除此以外,酵母体内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幼体摄食酵母后,能够增强对外界恶劣条件和病害的抵抗力,有利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四) 培养饵料生物轮虫、丰年虫、水 等是水产动物苗种培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活饵料。因大小适宜,又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在培养这些活的饵料生物过程中投喂,对这些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或嫌气菌,

36、属动物体内的正常菌群。能在 PH3.04.5 条件下生长的无芽孢革兰氏阴性菌。他们通过降解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和其他有机酸,使动物肠道内的 PH值下降,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对动物的免疫和抗病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乳酸菌合成的 B 族维生素和短链脂肪酸能中和动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毒性,如抑制胺的合成等。乳酸菌是益生菌中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微生物,是食品发酵工程中应用的主要微生物。其主要种类有乳酸杆菌、链球菌、嗜柠檬酸串球菌等。同时 乳酸菌属可分泌类抗生素(抗菌肽)物质,能同时起到抗生素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是替代抗生素的理想微生物制剂。乳酸菌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定植状况乳酸菌作为水产动物的益生菌,在

37、肠道内具有较好的定植能力,而且在水产动物中,这种定植无明显的宿主特异性。 水产养殖环境对乳酸菌的影响一般水产养殖在养成期间环境的温度、盐度和 pH 值的变动范围分别为 20-35和 0-38、6.9-8.7。有研究表明,通过环境因子对菌株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pp)对水产养殖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乳酸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30-40,在溶解氧高或低的条件下都能很好生长。在池塘养殖水体中,中下层水的溶解氧一般较低,病原菌容易滋生,如在其中投入乳酸杆菌使其成为优势菌,可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水产养殖常用抗菌药物和消毒剂对乳酸菌的影响利用有益菌来抑制病原菌,预防病害发

38、生现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在生产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目前利用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仍是最主要的手段。各种有益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一,同一种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常存有差异,因此在应用上要考虑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乳酸菌在水产中的应用 抑制病原菌,抗病害乳酸菌能有效调整水产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通过营养竞争、附着位点竞争或分泌抗生素、细菌素等毒素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增强抗感染能力,调节机体肠粘膜的免疫活性,提高动物在遭受病害侵袭时的存活率。近年来,一些乳酸菌开始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实践证明应用乳酸菌防治水生动物疾病是可行的。 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力 乳酸菌

39、能分泌乳酸,产生多种消化酶,可帮助鱼类消化吸收,促进生长。 净化养殖水体向养殖水体投放有益菌(光合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及有益酶(蛋白分解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的复合制剂,不仅促进饵料生物大量繁殖、生长,而且可分解鱼类残饵、粪便及水中有机质,改良水体环境,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繁殖生长,调节藻相平衡,控制有害菌藻。使用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而芽孢杆菌对于水体中氨态氮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比较明显,可降低水体中氨态氮、亚硝酸盐的含量,避免了传统肥料高耗氧、破坏和污染水质、高发病率的缺点。所以乳酸菌可与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反硝化菌等有益菌混合使用,作为养殖

40、水体的水质调控剂,改善水中生态环境,净化水质,促进鱼虾类健康生长。 7、酪酸菌(梭状芽孢杆菌) 具有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的双重特性,可外用,可内服。在养殖水体中繁殖过程中,能利用氨氮、亚硝酸盐,并产生生物酸性物质,从而改善水色降低 PH 值,维持养殖水体微生态平衡;内服在水产动物肠道内繁殖过程中分泌合成大量的酪酸、丁酸等生物酸性物质,是肠上皮细胞再生修复的营养物质,可使受损肠道粘膜迅速修复,有效消除肠道的炎症。酪酸菌高度选择性的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鳗弧菌等常见水产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外用抑制上述细菌在水体中的繁殖,内服促进肠道内有益菌属双歧杆菌的迅速生长,减少肠道内的毒源性物质产生,纠

41、正菌群紊乱,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 酪酸菌可形成芽孢,具有耐热、耐酸、耐抗生素(可与临床上常用的 30 多种抗生素合用,符合当前多途径治疗疾病的原则) ,稳定性好,在体外室温下保存三年不变质。本品成孢率高达 95以上,在养殖水体和水产动物肠道中能迅速繁殖,萌发率高达 8595。酪酸菌在肠道内产生维生素 B 族类(B1,B2,B12,尼克酰胺) ,维生素 K,淀粉酶,对水产动物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保健作用8、复合菌剂复合菌剂是一类多菌种的微生物制剂如:EM 菌、复合芽孢杆菌、利生素、渔家乐、水产合生元、水产产酶益生)等。是在光合细菌研究开发的基础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开发出许多优于光合细菌的产品应用于

42、水产养殖业。水产益生素 益生素是一种能全面改善养殖动物体内外环境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其主要成分有芽孢杆菌、乳酸菌、硫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内服可调节体内 微生态平衡;防治疾病;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吞噬细胞活性和抗体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促生长 ;改善体内外生态环境,它能分解水中和池底的有机物,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改善池底的厌氧环境,抑制养殖水体中藻类的过量繁殖,保持养殖环境的微生态平衡。益生素除含有大量的光合细菌外,还含有大量的非光合细菌。其除具有光合细菌的功效外,还利用非光合细菌如硫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将水体中有毒的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反硝化细菌还利用池底的

43、有机物为碳源,使池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毒的挥发性气体释放于大气中,减少池中的有机物和硝酸盐,防止水质的剧烈变化,减轻对养殖动物的影响。此产品多为粉剂型活性菌,贮存和使用较方便。EM 菌EM 菌为一类有效微生物菌群。其主要成分有光合细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及发酵性丝状真菌等 5 属 80 多个菌种。光合细菌可与 EM 菌中的其他菌起到协同作用。EM 菌外喷涂于全熟化的颗粒饲料上,被水产养殖动物摄食后,能有效地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主要功能: 1、迅速分解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水体中多余有机质,降低 NH4+-N、NO2-N、H2S 等有毒物质含量。 2、能促进有益藻类生长,让水色变成黄绿色,活

44、、嫩、清、爽,透明度能长时间稳定在 2540cm。 3、施放水体后,迅速形成有益微生物优势菌群,能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与繁殖,创造良好生长环境。 4、本品亦能去除养殖池塘底部淤泥的恶臭,防止底部缺氧,防止底质恶化。 5、本品内服,可增强鱼虾蟹贝抵抗力,促进生长。虾类使用,可提前出塘;鱼类使用,能提高亩产量;河蟹使用,能提高规格,改善品质。特别是在海参、鲍鱼、鱼类、虾蟹、贝类育苗池配合噬菌蛭弧菌、免疫多糖、枯草芽孢杆菌使用可大大提高育苗保苗的成活率,3、生物肥生物肥(微生物菌肥)是一种复合活菌肥,是针对养殖环境的特点,将有机肥通过接种有益菌株后培养、发酵制得的产品,主要菌群为光合细菌、芽孢杆菌,

45、并复配单胞藻所需的氨基酸、植物生长素、维生素、营养肽、常量、微量元素。投放到水体中后,休眠菌能很快复苏和崩解,并以成数倍速度繁殖扩增,很快形成优势种群,迅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消除水体中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海洋微藻类的营养源,促进硅藻、绿藻、金藻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起到肥水、增氧、净化水质和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并间接地控制致病菌。4、复合芽孢杆菌、利生素是一种复合微生物种群,以枯草芽孢杆菌属的种类为主,含有多个共生菌株。成品为粉剂,菌群处于休眠状态,入水后即复活萌发和迅速繁殖。其作用是肥水、净水。5、菌肽主要是由纳豆菌和乳酸菌、酪

46、酸菌、双岐杆菌、活性肽等复合而成的微生物制剂,他通过与有害菌产生拮抗作用来达到抑菌目的。纳豆菌和乳酸菌在动物肠道内繁殖时,能大量分泌“溶菌酶”和“ 抗菌肽”,这两种分泌物能抑制动物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作为水质改良剂使用时,能对水体中的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应用水产微生态菌剂时应注意几点:1 光合细菌 该菌的活菌形态微细、比重小,若采用直接泼洒养殖水体的方法,其活菌主要特点是不易沉降到池塘底部,无法起到良好的改善底部环境的效果 。 适时使用,使用光合细菌的适宜水温为 1540,最适水温为 2836,因而宜掌握在水温 20以上时使用。注意阴雨天勿用; 与有机肥或无机肥混合应用光合细菌效果明

47、显,并可防止藻类老化造成水质变坏;据我们试验用生物菌肥配合光合细菌按每公斤生物肥配 300500 毫升光合细菌全池波洒,维持良好水色,水质 稳定、藻相组成合理。一般前期 15 天,中后期 10 天使用一次。可有效的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含量,防止水色发黑、发臭、水体发红现象。据我们在湖北淡水大水面养殖花白鲢与白鲫混养试验,定期使用光合细菌能有效的控制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其主要作用机理就是有效的的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防止水变对养殖鱼类的影响,避免了应激对养殖动物的影响。 视水质实际状况决定应用方法,水肥时施用光合细菌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转化,避免有害物质积累,改善水体环境和培育天然饵料,保

48、证水体溶氧;水瘦时应首先施肥再使用光合细菌,这样有利于保持光合细菌在水体中的活力和繁殖优势,降低使用成本。此外,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的生长,应先施用生石灰,间隔 3-4 天后,调节 pH 值后再使用光合细菌;这也是一些养殖用户反映光合细菌使用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避免与消毒杀菌剂混合使用,因为作为活菌,药物对它有杀灭作用,水体消毒后须经35 天的一段时间后方可使用,使光合细菌在水体中产生优势竞争性,抑制有害菌生长;2 枯草芽孢杆菌 该菌为好氧菌,当养殖水体溶解氧高时,其繁殖速度加快,分解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的效率提高,因此在泼洒该菌时粉剂要注意活化,须尽量同时开动增氧机,以使

49、其在水体繁殖迅速,短期内形成种群优势; 由于芽孢杆菌系化能异养菌,因此当养殖水体底质环境恶化,藻相不佳时,应尽快应用芽孢杆菌,其可迅速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同时能将有机物质矿化生成无机盐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微生物的呼吸、水产动物的呼吸提供氧气。循此往复,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动态循环,使池塘内的菌相和藻相达到平衡,维持稳定水色,营造良好的底质环境; 使用芽孢杆菌前活化工作为必须的措施,活化方法通常为采用本池水加上少量的可溶性淀粉、 浸泡 4-5 小时后即可泼洒,有的厂家建议加入一些尿素其主要的目的是为芽孢杆菌的扩繁提供氮源 ,这样可最大程度提高芽孢杆菌的使用效率; 作为有益微生物,芽孢杆菌同样要避免与消毒剂同时应用,以免丧失效价; 芽孢杆菌使用的水温应在 15 以上。春季低温季节使用芽孢杆菌可室内用温开水活化 23 小时后再全池泼洒。 (一些特定选育的菌种除外)3 硝化细菌 由于硝化细菌的生物特性与其他活菌不同,使用时不需要经过活化处理,不需用葡萄糖、红糖等来扩大培养,反之则会使硝化细菌失活,因此使用时只需简单的用池塘水溶解泼洒即可; 硝化细菌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水产/渔业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