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答谢中书书》学案.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5873400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谢中书书》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答谢中书书》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答谢中书书》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答谢中书书》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答谢中书书学案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山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可听到)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学案(一)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

2、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3、晓物将歇 歇:散尽。乱,此起彼伏。4、夕日欲颓 颓,坠落。5、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竞,争着。5、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7、自康乐以来 康乐:指南朝时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8、未复能有与其奇者。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奇:指奇山异水。 (二)回答问题: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

3、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答: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 、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6、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答: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

4、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7、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 答、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8、按要求回答问题。“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 两种视角,写 ,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 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 流露于笔端。 答案: 9、仰观俯察 山之高、水之净。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 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4 分,一空 1 分)10、(1

5、) 甲文 答谢中书书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_” 。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写景的名句是“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 ,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附答案】 (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山川。月色( 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理解性默写1、 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 答谢

6、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3、文中的静景是:,文中的动景是: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实是欲界之仙都。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内容及写法理解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动静结合的手法;优美凝练的笔触,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以及对俗世的鄙弃情怀。(第一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概述从古至今的山水美景人人皆爱。总领全文,点明中心。第二层:高峰入云到沉鳞竞跃详细叙述了山川之美的具体内容。第三层: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