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B 牛顿第二定律(第一课时)奉贤区景秀高级中学 赵娣霞一、 教学任务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继牛顿第一定律后定量研究物体的加速度、物体受到的外力、物体的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核心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不仅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为以后学习周期运动、热学、电学等其他知识奠定基础。学习牛顿第二定律需要以牛顿第一定律、受力分析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为基础。二、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中物体的加速度 a 与外力 F 及与质量间的定量关系;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2通过 DIS 实验对 a 与 F、 a 与 m 关系的研究,感受控制变量实验探究方法,学会“画曲为
2、直”处理数据方法,养成合作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得出牛顿第二定律难点:应用 DIS 进行实验设计以及数据处理四、教学资源演示实验:定性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间关系:乒乓球(两只) 、DIS 实验器材(包括:力传感器、计算机、数据采集器等) 。定量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间关系:小车、带滑轮的轨道、小桶、砝码、细线五设计思路:本设计包括小实验引入(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性关系) 、DIS 实验探究(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和规律的简化(包括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规律的描述、表达式)三部分内容。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控制变量a 与物体的 m有关a 与 F的大小有关问题设问
3、2情景乒乓球设问 12流程图说明情景 乒乓球 设问 12 个不同的学生两次吹外表相同的乒乓球(2 个普通的,1 个改装过的较重的) ,第1 次 2 位同学尽最大力吹相同的乒乓球;第 2 次力大的吹改装过的乒乓球,力小吹普通的乒乓球,用力吹后,两球运动距离不同。其目的设置悬念,激发思维。分析其得出加速度 a 与质量 m 的定性关系。设问 2: 多个变量如何研究它们的关系呢?目的是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活动 I 演示探究实验 1DIS 实验,控制变量物体质量 m 一定,定量研究加速度 a 与力 F 间关系。活动 II 演示探究实验 2DIS 实验,控制变量力 F 一定,定量研究加速度 a 与物体质量
4、m 间关系。3教学主要环节 本设计采用情景问题活动归纳应用的模式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创设。通过学生参与的小实验演示,定性得到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第二环节,DIS 实验探究。定量得到 a 与 m、F 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F=kma。第三环节,规律简化。通过牛顿单位的定义,简化得到 F=ma。七:教学示例(简):(一) 引入:两同学比赛吹乒乓球,得出加速度与质量与外力有关。 (二) 猜测加速度与质量,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采取的实验方法: (三)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1 实验器材介绍:2 控制变量法
5、探究 a 与 F 的关系,a 与 m 的关系 (四) 总结归纳:活动 I实验探究实验 1活动 II实验探究实验 2牛顿第二定律活动 III规律简化作业布置:练习册 2,4,6板书设计:略八:教学反思:上了这节课,成功之处:对于借班级上课,达到这样的效果我本人还是觉得满意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说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通过吹乒乓球的引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头自然而然使课堂教学得到非常顺利的进行;学生的猜测也增加了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实验仪器介绍中穿插着如何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研究,具体落实到实验中,使学生能对实验有清晰的把握。实验数据的处理,也采用启发式教学,如何形象直观的得到 a 与 F 的关系,a 与 m 的关系,通过学生之口自然过渡到图像表示法中,a 与 m 的关系是曲线,如何又能看出 a 与 m 的关系,化曲为直的思想。在成功实验的基础上,能自然的总结出 a 正比于 F 的关系,a 反比于 m 的关系,统一单位之后,能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说本节课比较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不足之处:在学生猜测的 a 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环节中:学生猜与摩擦力有关,与空气阻力有关,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解释,可能与自己的问题问的不好,观察球的运动位移不准确。应该设计成吹的瞬间,球的运动状态变化大的是什么?课堂上的语言还不够精练,以后要多锻炼,平时教学中就要注意,要使课堂教学的语言简洁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