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课复习——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穿越我的天空 文档编号:5865529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课复习——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课复习——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课复习——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课复习——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课复习——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9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课诗歌鉴赏一、古代诗歌 7 大类意象集释(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主要意象有: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2、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自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主要意象有: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2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

4、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 ,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表达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的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这首诗使多少思乡思亲的人洒下行行热泪。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

5、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赵令畤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 ,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主要意象有: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代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

6、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刘禹锡的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

7、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的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代杜甫的3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赵嘏的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的蜀道难:

8、“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宋代秦观的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主要意象有: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9、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 “分外香”三个字凸显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

10、,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香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3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

11、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也以松柏来象征孤4直坚强的品格。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

12、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5黍离。 “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

13、王风黍离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的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名句:“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

14、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主要意象有: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

15、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诗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5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主要意象有:1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莫

16、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

17、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的治军有方。后代则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如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8、。 ”范仲淹的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主要意象有: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62东篱。陶渊明的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

19、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二、古代诗歌 14 类语言特色简释1冲淡。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几句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的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 “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

20、画面。3绚丽。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诗歌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4真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如诗经国风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反映了农夫对沉重的剥削的怨恨和控诉。5委婉。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并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

21、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清新。比喻新颖,用语通俗。山水田园诗人所作诗歌大多清新脱俗。如杜甫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7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的。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 “穿” “便” “向”四个字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自禁的心情跃然纸上。8自然。语言不留雕琢的痕迹,真率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7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古朗月

22、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9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写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中幽暗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10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此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如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两句诗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

23、小得像杯中之水被打翻了一样。11豪放。直率而有气势。其特点是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12悲慨。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语气高昂,感情悲壮,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

24、,慷慨激昂。13凝练。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张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高洁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颖而出。14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使所描绘的生活画面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之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四联八句

25、统统对仗,顿挫铿锵,回环曲折,显示出一唱三叹的情韵之美。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具有一种悲壮雄浑之美。三、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术语集释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8修 辞 手 法 : 比 喻 、 比 拟 、 夸 张 、 借 代 、 对 偶 、 设 问 、 反 问 、 双 关 、 顶 真 、 比 兴 、反 复 、 互 文 、 通 感 、 排 比 、 列 锦表 达 方 式抒 情 方 式直 接 抒 情 ( 直 抒 胸 臆 )间 接 抒 情借 景 抒 情 ( 或 借 物

26、抒 情 )寓 情 于 景 、 情 景 交 融用 典 抒 情触 景 生 情以 景 结 情托 物 言 志借 古 讽 今 )描 写 方 式正 面 描 写 、 侧 面 描 写白 描 、 细 描虚 实 结 合动 静 结 合描 写 角 度 视 觉 、 听 觉 、 嗅 觉 、 触 觉形 、 声 、 色 、 态远 、 近 、 高 、 低 、 俯 、 仰动 、 静 、 明 、 暗 )表 现 手 法 : 对 比 和 衬 托 、 渲 染 和 烘 托 、 象 征 、 用 典 、 联 想 和 想 象 、抑 扬 结 合 、 以 小 见 大 、 点 面 结 合 、 主 客 移 位构 思 立 意 技 巧 : 起 承 转 合

27、、 卒 章 显 志 、 伏 笔 照 应 、 铺 垫 、 总 领 下 文 、开 门 见 山 、 层 层 深 入 、 重 章 叠 句)(一)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即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即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8、。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等。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对偶(对仗):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的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

29、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6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怀古:“问人间9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7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如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8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际上是说另外一个意思,这另外一个意思才是语句的真

30、意所在。双关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大类,在诗歌中常见的是谐音双关。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9顶真: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句作下文的开头。这种环环相扣的句式,主要作用是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

31、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10比兴:朱熹诗集传中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比” ,就是打比方;“兴” ,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如诗经中第一首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1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气或语势,增强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同时,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如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2互文:是指在古诗文中相邻的句子所用

32、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内容丰富、相互补充,可以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3通感:就是通过联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可以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

33、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14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10起而构成。可以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木兰辞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15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列锦修辞可达到凝练美、简约美、含蓄美的艺术效果。如邵康节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

34、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即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3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以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的登高 ,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以哀景写乐情。这一类比较少见,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中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

36、士的欢喜之情。以上四种情与景的关系,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类,前两种可以看作是正衬,后两种可以看作是反衬。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的踏莎行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5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见景生情,通常前句写景,后句生情。古诗词中有许多传统审美习惯就是触景生情的典

37、范,如望月思乡、伤春悲秋、折柳送别、闻雁思归、见流水而思年华等。如寇准的书河上亭壁四首(其三):“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6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收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 ,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7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

38、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8借古讽今:指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9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对象本身,如直接描绘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和行动,所以又叫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映衬、烘托所写对象,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所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所以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如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39、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10白描、细描: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细描即“细节描写” ,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前两句为白描,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后两句为细描,表现衔泥飞燕、静睡鸳鸯的景象。11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

40、、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12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是写实, “共剪西窗烛”是拟虚。12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

41、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3多种感官结合:描摹事物离不开视听味嗅触等感官的感受形色、声音、味道、气味、触感。古诗词在描写中,经常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摹事物的特征,使景、物具体可感,从而达到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如王维的过香积寺:“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14多种观察角度结合: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面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使描绘的画面井然有序

42、,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三)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1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

43、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 “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3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

44、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13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暗用就是间接援

45、用,又称化用,如欧阳修的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5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关联性地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里“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已经客观存在的。如温庭筠的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想象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创造性地想出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这里“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原本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主观的创想。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6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

46、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两种。欲扬先抑如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欲抑先扬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以小见大:就是以细小的内容和景物来表现重大的思想和寓意。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8点面结合: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主客移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不直接

47、从自身来写,而是通过想象从对方入笔,通过客体对主体的情感来表达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从而显得委婉含蓄,更具深意。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四)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1起承转合:“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作用一般有三点: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起”而续“承”:“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

48、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由面到点、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由整体到细节),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 “承”的作用主要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为下14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转”开生面:“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它是思路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是由写实转向写虚,或是情感由淡到浓、由弱到强,或是由此及彼、由正到反,等等。无论怎样“转” ,都显现着诗人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单面到多面、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轨迹。 “转”在诗词结构对应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和曲中的“过片” 。 “转”往往还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转”在诗中作用相当重要:是作者思维脉络转换或深化的重要标志,是体现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妙“合”主旨:“合”是指诗的收束句,往往是作者情感和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师资格考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