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台湾文学1-4节.ppt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5865421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湾文学1-4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台湾文学1-4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台湾文学1-4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台湾文学1-4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台湾文学1-4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港台文學 之 香港文學,借文学的慧眼看人生百态,用文学的心灵悟人性善恶! 何老師,第二章 台湾文学 第一节 台湾文学的性质及特点 一、台湾文学的基本性质,台湾新文学史家陈少廷在他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简史一书的第七章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就这样论述道:“很明显的,台湾新文学运动因台湾光复,重归祖国怀抱而永远结束了。台湾新文学本就源自中国的文学,台湾回归祖国,自然就再没有台湾文学可言了。”(参见古继堂: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台湾文学的中国属性都是确定无疑的。 从地缘上讲:在远古时代,台湾位于东海的大陆架上,本与大陆连为一体。 从人种血统上看:

2、旧石器时代的长滨人和左镇人,新石器时代的山地土著种族或平地土著种族,属于中国南部大陆的古越族。,从历史上讲:关于台湾的记载最早见诸文字的是三国志。吴志:“黄龙二年(230 年),(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即台湾)” 从文学本身来看:台湾文学有两个渊源,一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一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台湾评论家林曙光在评述台湾新文学时说:“本质上它始终追求着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倾向,也可以说,它是发源于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主流的一个光荣传统与灿烂历史的支流。”(台湾的作家,载文艺春秋第七卷第四期。)台湾著名文学评论家叶石涛在论台湾文学应走的方向一文中写道:“拥有几达六十

3、年历史的台湾文学,一直属于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从来没有脱离过民族文学的立场,所有台湾作家都因台湾文学是构成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觉得骄傲自负。 我们在台湾文学里看到的是中国文学不灭的延续”。(叶石涛:论台湾文学应走的方向,中国论坛,1981年第5期。)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指出:“台湾新文学,受影响于和中国五四启蒙运动有密切关联的白话文学运动,并且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和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文学运动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是以中国为民族归属取向的政治、文化、社会运动之一环。” (陈映真:“乡土文学”的盲点,乡土文学论集,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78年版,第96页。),二、台湾文学的特点 台湾文学具有某些与大

4、陆文学稍异的个性,显出其鲜明的民族性,突出的地域性和强烈的兼蓄性等特点。,(一)鲜明的民族性。中国文学自诗经、楚辞开始至”五四“、三十年代乃至当代文学,都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学传统。 (二)突出的地域性。台湾著名评论家叶石涛在论台湾文学应走的方向一文中指出:台湾虽然保持着我国的民族传统,但外来的文化,也在建筑、村落、语言、音乐、宗教、风俗等方面留下了它的痕迹,这些特殊的历史和自然环境,都使台湾文学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 (三)强烈的兼蓄性。在台湾文学中,中西文学表现艺术熔为一炉,许多作家在文学创作上都有中西合璧的风格特征。,第二节 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 台湾文学的发展历程

5、,从台湾新文学运动开始算起至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台湾新文学的发生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是台湾文学的第一阶段现代文学阶段,因其全程都在日据时期内,故又称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以光复作为界碑往后为第二阶段,称当代台湾文学。 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又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五四运动前后的孕育期;1923至1926年的摇篮期;1926至1937年的成熟期;1937至1945年的低潮期。 当代台湾文学大致可分为:光复到1949年国民党迁台的过渡期;五十年代前期;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一、台湾文学的孕育期(五四运动前后) 1922年

6、在台湾出现了最早的白话文学作品。诗歌方面最早出现的是追风用日文创作的诗的模仿四首,这是新诗最早的尝试。小说方面有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给苦恼的姐妹们、无知的神秘的自治岛、柳裳君的犬羊祸、施文杞的台娘悲史、杨云萍的月下等不多的几篇。其中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引人注目,这是台湾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二、台湾文学的摇篮期 (1923-1926),最早显出实绩的是新诗。1924年8月,杨云萍发表这是什么声,1925年赖和发表觉悟下的牺牲。新文学创作中小说的成绩最为突出。具有纪念性的作品有:赖和的斗闹热、一杆“称仔”;杨云萍的光临、黄昏的庶园;张我军的买彩票、白太太的哀史等。这些小说被认为是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7、。有“台湾新文学之父”之称的赖和的小说拉开了新小说创作的序幕。赖和与张我军,杨云萍并称为台湾新文学初期的“三杰”。赖和是台湾新文学的奠基人,也是台湾沦为殖民地时期的抗日志士,在台湾文坛和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被誉为台湾的“鲁迅”。赖和的白话文作品主要有小说十四篇,如:斗闹热、一杆“称仔”、不如意的过年、善讼人的故事、赴了春宴回来等,新诗觉悟下的牺牲等十一首,另外还有散文随笔、杂感等十三篇。,这一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作家除部分前期作家如赖和、杨守愚、虚谷、杨华等;新的作家又相继涌现,有杨逵、朱点人、王锦江、愁洞、秋生、毓文、林克夫、马木枥、张庆堂、赖贤颖、吴天尝、巫永福等。在新诗方面较有影响的是杨华

8、、王白渊、陈奇云、吴坤煌、梦湘、董佑峰、黄衍辉及“盐分地带”的主要成员郭水潭、吴新荣、徐清吉、王登山、庄培初、林精 (林芳年),还有风车诗社的同仁杨炽昌、林永修、李张瑞、张良典等。,杨逵,台湾新文学史上充满昂扬的民族意识和抗争精神的文学斗士。1905年10月18日出生于台湾台南县新化镇农家,原名杨贵,笔名有杨建文等。他的主要小说作品结集为鹅妈妈出嫁,散文作品结集为羊头集出版,戏剧创作有父与子、猪哥仔伯、扑灭天狗等。朱点人,原名朱石峰,1903年生于台北市,有台湾新文学“麒麟儿”之称,他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人物,“台湾文艺协会”的发起人之一,1947年因参加“二二八”起义英勇牺牲。他自幼醉心文

9、学,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共留下十余篇短篇小说。代表作品有岛都、脱颖、纪念树、秋信、蝉、无花果、安息之日等。,三、台湾文学的成熟期(1926-1937),龙瑛宗是日据时期重要作家之一。他在光复前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有:植有木瓜树的小镇、夕影、黑少女、白鬼、赵夫人的戏台、村姑、邂逅等二十四篇,此外还有文学批评集孤独的蠹鱼、随笔集女性的素描。,吴浊流是继赖和、杨逵之后又一位台湾现代文坛不朽的作家。他本名吴建田,号饶,1900年6月2日生,台湾省新竹县新埔镇人。吴浊流早年的文学活动是从写汉诗开始的,而真正登上台湾文坛是以1936年3 月处女作水朋的发表为标志。自此,他创作了为数不少的小说,长篇有:亚细亚的

10、孤儿、无花果、台湾连翘等;中篇和短篇主要有水月、泥沼中的金鲤鱼、功狗陈大人、糖扦仔、先生妈、路迢迢等,此外,还有大量游记、文学评论和杂感。,四、台湾文学的低潮期 (1937-1945),吴浊流选集自序里这样说:“我写的小说带有历史性的性格,所写的各篇都是社会真相的一断面,现在选出十九篇付梓。若将此十九篇连串起来,日据时代及光复后的社会情形之投影,以及政治的影响不消说,同时,社会的歪风畸形怪相也可以窥见的,所以亦可作为本省社会之内幕来看吧。”(吴浊流:吴浊流选集自序,参见公仲、汪义生著台湾新文学史初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9页。,亚细亚的孤儿是吴浊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日据时期台

11、湾新文学所产生的一部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被公认为是现代台湾文学史上“一部雄壮的叙事诗”。,第三节 光复后的台湾文学 本时期,台湾作家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如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一、承前启后的过渡性。 二、创作主题的批判性。 三、作家队伍的复杂性。,本时期比较活跃的作家如:杨逵;吴浊流,他的亚细亚的孤儿发表于这个时期;叶石涛,龙瑛宗。钟理和是台湾乡土文学杰出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的作品共计有:长篇小说一部,中篇小说七部,短篇小说四十一篇,还有部分诗歌和散文等。他的作品绝大部分是身后出版的,就连获“中华文艺奖委员会长篇小说第二奖”的代表作笠山农场,都是在死后才发表的。,第四节 五十年代前期的台湾文学 在国

12、民党反共政治路线的指引下,台湾文艺界也掀起一股反共文学思潮。,“战斗文艺”占据文坛。 军职文人登上文坛。 被台湾文坛称为“三剑客”的朱西宁、司马中原、段彩华就是本时期军旅小说家的代表。 “怀乡思亲”女作家。,苏雪林 苏雪林曾用名瑞奴、瑞庐,字雪林,笔名绿漪、灵芬等,原籍安徽太平县。,1899年生于浙江瑞安。1917年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留校任教。1950年去台湾,1973年退休,专事写作。1999年在台湾去世。在大陆时期的重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绿天,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苏绿漪创作选等。来到台湾后,她陆续发表了天马集、眼泪的海、人生三部曲、文坛话旧、我的生活、我与鲁迅、秀峰夜话等作品集。,

13、苏雪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在散文、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批评等领域,都有相当的成就。 台湾文学界评价她:“她的声誉之著,学养之深,成就之伟和影响之大,恐怕更要以矫然独步,或首屈一指来为她而群相推许的吧。”,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一位署名梦园的作者在1935年第1卷第4期的读书顾问季刊上发表题为苏雪林的词藻的文章说:“她的散文,无论是文言语体,浩瀚处如长江大河,滔滔倾泻,细腻处如潭水湖光,涟漪荡漾,实具有阳刚阴柔两种美。她的批评文字,最多最好,没有一部不是超卓的,笔锋犀利引证确当,论断精严,洋洋洒洒,处处引人入胜,叫人一气读下,不肯放开。”,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省苗

14、栗县人。1919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林海音到台湾后,初期主要撰写散文和杂文,1957年前后开始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南旧事、晓云、孟珠的旅程、春风丽日;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婚姻的故事、烛芯;散文杂文集窗、冬青树、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还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等。作品就题材而言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对儿时居住过的北平城南生活的回忆,一是反映妇女爱情婚姻生活及其悲剧命运。,发表于1960年的城南旧事,是她追忆北平生活的代表作。,小说由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五个既独立又连贯的短篇组成。小说是借一个童稚未消的小女孩的眼睛来观察和审视发生在她周遭的事、生活在她周围的人,使人感到真实又充满情趣。,林海音的小说构思精巧,布局严谨,在继承民族传统写实手法的基础上,吸取西方现代文学的表现技巧,如象征、暗示、意识流等多种手法交替使用,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小说语言流畅自然、质朴清新、富于个性化。,本期阅读推荐: 苏雪林散文 林海音城南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