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播学原理,范 龙Tel: 87559980 13971170163 E-mail: fan_,第一讲 绪论:学习传播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什么是传播学:从“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名称谈起 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报学、新闻学、传播学 传播学是关于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总的规律的科学,相对于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告学,它是“上位学科”。,学习传播学的目的:通过认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了解传播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状况,系统掌握传播学的理论知识,总体把握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初步运用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一些实际问题。,学习传播学的意义:第一,通过学习传播学,我们可以更加
2、系统和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传播”这一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活动。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第二,通过学习传播学,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培养和提高传播意识。马克思: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恩格斯:两个人比一个人更人性一些。吴廷俊:传播素质、作为一种通识教育的传播教育(新闻、广电和广告是专业教育),第三,通过学习传播学,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思维水平。传播学是当代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典范,是我们从事跨学科研究的重要阵地。人文社会科学归根结底不是技术性学科,因此应该最终着眼于思维训练。,学习传播学的方法:第一,历史的、辩证的方法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三,以发展的眼
3、光看待事物的方法,几点说明: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期中作业 课堂纪律:不记考勤,不许说话 教材:当代传播学(申凡、戚海龙) 参考书:传播学是什么(陈力丹)、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传播学概论(施拉姆)、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第二讲 传播及其类型,“传播”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 “传播”定义大致分为四类:影响说(霍夫兰、米勒)、反应说(史蒂文斯)、互动说(米德、格伯纳)、共享说(戈德、施拉姆) 四类定义各有缺陷,都属于“功能定义”。,Communication与“传播”的含义比较:从词源说起将Communication翻译成“传播”已经约定俗成,
4、只能沿用下去。“传播”的学科定义:传播是人类传递和交流信息的活动。,从三个方面把握“传播”概念: 一、“传播”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传播”是“信息”的传播。 三、“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播”的四种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三种“社会传播”类型的比较: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手段 亲身媒介 亲身媒介大众媒介 大众媒介 规模 少数人 特定的较多数人 不特定的多数人 空间 小 中 大 周期 不规则 较规则 规则 角色 随时转换 有所规定 基本固定 反馈 灵活及时 略有困难 十分困难 符号 不规范 较规范 规范,第三讲 传播学及其来源,两个相关概念:“传播研究”
5、和“传播学” 一门独立学科的必备条件: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 古代的传播研究不可能上升为传播学的原因:主观上人类的认识水平低下,客观上传播活动的社会影响不够显著。,传播学诞生的背景:一、知识背景: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社会科学五大学科形成 二、媒介背景:大众媒介的出现和普及 三、社会背景: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奠基人):拉斯韦尔:政治学家;宣传研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三项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民意研究;人民的选择;“两级传播”模式;实地调查法 勒温:心理学家;行为动力研究;群体动力与个体行为;“把关人”理
6、论;控制实验法 霍夫兰:心理学家;劝服研究;传播与说服;“一面理”和“两面理”假说;控制实验法,施拉姆:集四大先驱之大成而成为传播学的创始人,代表作为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诞生过程的特点:一、传播学的诞生建立在人类知识长期积累的基础上。二、传播学的诞生受到美国政府的直接推动。三、传播学的诞生是多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四讲 传播学的流派,两大流派:实证学派(经验学派、传统学派)、批判学派 实证学派发源于美国,批判学派产生于欧洲。 两大学派独立起源,平行发展,时有交叉。,实证学派在美国形成的背景:首先,从纵向上看,美国传播学研究沿袭了社会科学的传统特点。其次,从横向上看,美国传播学研究得到了利益集
7、团的现实推动。 批判学派在欧洲形成的背景:首先,从纵向上看,欧洲传播学研究植根于积淀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次,从横向上看,欧洲传播学研究得益于一度复兴的马克思主义思潮。,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哈贝马斯 主要概念:文化工业、肯定文化、单向度 主要作品:启蒙辩证法、否定的辩证法、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意识形态学派主要人物:葛兰西、阿尔都塞 主要概念: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强制性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主要作品:狱中札记、读资本论、保卫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派
8、(累斯特学派)主要人物:默多克、戈尔丁 主要概念:经济逻辑、政治逻辑、商品化、垄断、分配控制、经营控制、法律所有权、经济所有权 主要作品:呼唤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大众媒介的政治经济学、税收与再现、超越文化帝国主义、媒介企业与传播,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威廉斯(文化与社会)、霍尔(文化研究:两种范式)、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 社会科学学派和多伦多学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批判学派。 一个误区:将一切非实证学派笼统地称为“批判学派”。 两大学派的分歧与对抗:“典范对话”、阿多诺与拉扎斯菲尔德的合作失败,两大学派的差异比较:一、从研究立场上看,实证学派倾向于对现实加以辩护和改善,批判学派致力于对现
9、实加以反思和批判。 二、从研究对象上看,实证学派关注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批判学派关注宏观层面的根本问题。 三、从研究方法上看,实证学派主要运用科学的经验方法,批判学派主要运用哲学的思辨方法。,第五讲 传者与受众,受众的分类: 一、传播学:广泛型、专门型 二、接受美学:理想型、盲目型、批评型、蹩脚型 三、社会学:传统取向型、内部取向型、他人取向型 大众传播受众的构成特征(张国良):大量、分散、混杂、匿名、流动、隔离、无共同背景、无组织,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特征(张国良):认知心理、好奇心理、从众心理、表现心理、移情心理 受众理论发展的两大阶段:靶子论、四种新受众理论 受众的个体特征(张国良):性别
10、、年龄、阅历、智力、气质、兴趣、预设立场(价值观) 张国良:三种选择行为构成了受众抵御信息冲击的三道“防卫圈”。,第六讲 传播媒介,狭义的“媒介”概念:将“媒介”等同于“大众媒介” 两种不尽完善的广义“媒介”概念:“媒介”是“技术”、“媒介”是“人造工具” 广义的“媒介”概念:人们用以实施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是在传播活动中连接传受双方、居于信源与信宿之间的一切事物,无论它是技术性的还是非技术性的、人造的还是非人造的。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发展的五大阶段: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计算机网络媒介 一个规律性现象:媒介技术的发展呈加速态势。 施拉姆:“最后7分钟” 艾
11、赫尔别格:“最后5米” 托夫勒:“第800代人” 各种媒介不能相互取代,媒介发展史不是新旧媒介的前仆后继,而是一个彼此迭加、不断累积的过程。,媒介的分类:“空间偏向媒介”和“时间偏向媒介”(英尼斯)、“热媒介”和“冷媒介”(麦克卢汉)、“人际传播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教材) 四种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第四媒体”) 三个相近概念:“网络媒介”、“数字媒介”、“新媒介” 网络媒介的若干特性(除教材提及的以外):数字化、海量信息、超文本、虚拟性、星状网络,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古登堡星云印刷人的诞生 麦克卢汉的五条学说:“媒介
12、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热媒介与冷媒介”、“地球村”、“重新部落化” 麦克卢汉的长处:深刻、创新 麦克卢汉的短处:媒介(技术)决定论 参考书: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菲利普马尔尚著,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七讲 传播内容,“信息”的概念: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减少。 陈力丹:信息是一切事物的状态变化的表征或反映,它与物质、能量并列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三大要素。 信息的若干特性(除教材提及的以外):可识别性、可分享性、不完全性、时效性 符号:信息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符号的特点:指代性、约定性、共有性(互通性)、发展性、不完善性(不准确性) “符号互动”理论展示了符号在人类交往活动中
13、的重要意义。 香农的通信模式:信源(传者)信息编码(制作) 信号(讯息)信道(媒介)信号(讯息)译码(理解)信息信宿(受者),第八讲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理论发展的四大阶段:强大效果论(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微弱效果论)、适度效果论、新强大效果论 四种最重要的效果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社会期待”理论 试论课堂中的“信息沟”:“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教育传播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戴维森:“第三人”理论(传播中第三人效应的作用),第九讲 传播的功能,两个相近的概念:“效果”和“功能” 张国良: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和“双向性” 四种经典的传播功能理论:拉斯韦尔的“三
14、功能说”、赖特的“四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的“三功能说”、施拉姆的“五功能说” 有关传播的“负功能”的三种理论: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托马斯的“托马斯公理”、默顿的“自我达成的预言”理论,第十讲 传播的控制,报刊的四种理论:集权主义理论(柏拉图、马基雅弗利、汉 密尔顿)自由主义理论(弥尔顿、洛克、杰斐逊) 社会责任理论(报刊自由委员会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列宁、斯大林) 大众传播的内部控制:“布里德潜网” 大众传播的外部控制:经济控制、政治法律控制、道德控制、受众控制、技术控制,第十一讲 传播学研究方法,“方法”与“方法论”:后者是对前者的理论化的抽象和概括。 方法论的三个层次:具体科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 传播学实证研究的方法论特征:客观性、精简性、经验性 传播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论特征:反省性、宏观性、思辨性,第十二讲 华夏传播与传播学的中国化,传播学研究中国化的代表性成果: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 孙旭培:“传播学研究中国化”的目的,通俗地说,就是通过研究中国的传播历史和现状,为传播学的丰富和发展作出贡献,使传播学不至于只是“西方传播学”。 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引进和推广、消化和吸收、创新和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