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汉族婚服的演变.ppt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5862600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汉族婚服的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汉族婚服的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汉族婚服的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汉族婚服的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汉族婚服的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汉族婚服的演变,周制婚礼服饰 爵弁(ju bin)玄端纯衣纁袡(xn rn),唐朝婚礼服饰 梁冠礼服钗钿礼衣,明朝婚礼服饰 九官品服凤冠霞帔,近现代婚礼服饰,我们现今最熟悉的汉族婚服就是彩绣龙凤的大红吉服、凤冠霞帔、大红盖头。 但其实,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作为华夏婚礼的源头,婚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红色,并且这种主流的婚服色系一直持续到隋唐以前。 发展到南北朝时还一度出现过白色的礼服,到了宋代,宫廷命妇们的六种礼服中,婚服是青色的。 现在我们熟悉的大红婚服,其实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到了明代才有明确的定制。,周制婚礼服饰 爵弁(ju bin)玄端纯衣纁袡(xn rn),周礼婚制崇尚典雅端庄,

2、有着浓郁的神圣感觉和象征意义,直到宋代的时候,品官以上的婚礼不论是舆服还是婚仪都严格遵循周制。昏服的色彩循“玄纁制度”(黑中扬赤即为“玄”,“纁”为浅红色),取天地间最高贵的色彩为之。,爵弁玄端-纯衣纁袡士昏礼,【新郎服饰】 爵弁,玄端礼服,玄端服袖展三尺三,收口一尺八,缁衪纁裳,白绢单衣,纁色的韠(b),革带(用以佩韠),大带(素熟绢为之,宽四寸,耳及绅缘边,外玄而内黄色。),赤色舄(或履),水苍玉纯组绶,佩刀,充耳等。 【新娘服饰】 礼服:正昏礼时,穿玄色纯衣纁袡(纁色衣缘的黑色深衣)礼服,拜见公婆时则宵衣。 发饰:纚(l)、笄(j)、次。新娘头戴“次”,以“纚”(宽二尺二,长六尺,古代二

3、尺二约50厘米)束发,有一尺二长的笄。,昏礼当日,新妇戴着与真发混同梳编的装饰假发。婚服形制与男子同,惟服色有别,上衣下裳均为黑色,取“专一”之意。蔽膝、鞋履、大带随裳色,亦为黑色。另外从阴阳五行思想考虑,由于黑色属阴,故而在裳下缘红色边,以注入阳气而致平衡。,秦汉时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婚礼服形式采用深衣制。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禅衣内有中衣、深衣,其形无大区别,只是袖形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 汉代曾采用十二种种色彩的丝绸设计出不同身分的人穿用的婚礼袍服。,唐朝婚礼服饰 梁冠礼服钗钿礼衣,唐朝婚礼服饰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烈喜庆; 唐制是男服绯红,

4、女服青绿,所谓红男绿女是也。,【新郎服饰】梁冠礼服 士假绛公服亲迎,因此有人认为这是红色婚服的起源。 公服又称“从省服”,是指在一般场合穿着但又并非燕居家中所着的日常服装。公服具有一定的礼制功能例如在婚礼中穿着,但又不及朝服(又称“具服”)所服用的场合来得正式。 公服包括冠、帻(z)和簪导、绛纱中单、白裙衫、革带、方心、袜、鞶(pn)囊、双佩和乌皮履等。 【新娘服饰】钗钿礼衣 女服“花钗青质连裳,青衣革带韈(w)履(同裳色。夫有官者则从其夫之品服)”,头上的佩饰为金银饰以琉璃等的钿钗,钿钗有着品级的含义。,汉族女子礼服多为深衣制,因上衣下裳属连隐喻女子“德贵专一”,如唐代士女的嫁衣“青质连裳”

5、指的是青色的深衣。 史书记载:“钿钗礼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加双佩、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盛唐时襦裙制的礼服也开始盛行起来。 钗钿礼衣在同深衣礼服一样端庄的同时还具备了更加绮丽的风姿。,【钗钿礼服】晚唐时期宫廷命妇的礼服,在花钗大袖襦裙或连裳的基础上发展出钗钿礼服。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 日本的著名古代宫廷和服“十二单”就是从此款礼服演变过来的。 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钿钗礼衣常作为为唐代通用的归嫁礼服。唐以后,繁复的钗钿礼衣有所简化,成为一般意义上的花钗

6、大袖衫。,唐以后,在科举制度影响下出现假服,即当时贵族子孙婚娶可以使用冕服或弁服,官员女儿出嫁可以穿用与母亲的身分等级相符的命妇服,平民结婚也可穿用绛红色公服。 到了宋朝,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人着皂衫衣、折上巾;新妇从风可假凤冠霞帔,婚服大约是青色。,明代至近代四百年间,男子娶妻俗称“小登科“,可以穿九品官服,青绿色的九品幞头官服,新嫁娘则用凤冠霞帔。 士婚,若穿深衣,妇则对应地服真红褙子、红罗裙,假鬓花钿; 婿也可假穿九品官服青绿色,文官补子为鹌鹑,武官补子为海马。妇则按与婿相同的品级佩戴相应凤冠霞帔或花钗,真红大袖衣或圆领女蟒服、大红褶裙。,明朝婚礼服饰 九官品服凤冠

7、霞帔,以上服饰都对应一定的品级,士庶百姓婚服相比要简朴得多。,“假服”发展到清代,新娘通常穿红地绣花的袄裙或旗袍,外面“借穿”诰命夫人专用的背心式霞帔,头上簪红花,拜堂时蒙大红色盖头;新郎通常穿青色长袍,外罩黑中透红的绀色马褂,戴暖帽并插赤金色花饰,称金花,拜堂时身披红帛,称为披红。,20世纪初,中国的结婚庆典仍保持着自明朝以来的传统风格。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因为其上布满了珠宝锦绣,雍容华美至极,成为民间对权贵的仰慕之情,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闺秀的婚礼服。,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

8、花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因为这也象征着一片吉祥,讲究的就是个“红”。,补服+马面裙,清朝贵族婚服,百褶裙 百褶彩绣镶边红裙,清朝普通礼服,民国时期的婚服,50年代,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婚礼服则演变为新郎穿蓝色中山装,新娘穿旗袍或红袄裙。,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婚礼服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新郎新娘都是清一色的蓝色制服,时髦一点儿的则穿上绿色军装,真是“革命伉俪多奇志,不爱红妆爱绿妆”。,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传统的婚礼服也开始和国外接轨,新郎穿西服、新娘穿婚纱成为时尚和主流。,现如今,婚礼服的种类繁多,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最能体现个性的婚礼服,无论中式或西式还是汉族或少数民族,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就一定能得到满足。,红盖头,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 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 及至近代,社会演变,风俗变迁,。在男女双方结婚入洞房之前,均不许看清“庐山真面目”,所以盖头这种象征隔离的措施仍有利用价值。后来又扩展成为有帷的车、花轿等。唯一有权揭开遮盖物者为新婿,即新娘法定的性对象。,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