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周病的检查,牙周病的检查,一、病史收集,二、牙周组织检查,三、咬合功能检查,四、X线检查,五、辅助诊断方法,一、病史采集,牙周病的诊断应考虑下列问题: 牙周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什么是导致菌斑聚集的因素? 牙周的病变能由局部因素来解释? 是否揭示有全身性因素参与? 有合创伤的证据吗? 咬合关系能解释存在的合创伤吗? 这就需要对病史的全面了解和对病变的系统检查。,病史采集包括: 1、系统病史 2、口腔病史 3、牙周病史,1、系统病史,(1) 第一次见面应对病人的精神状态、性格特征、就医态度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系统病史的了解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帮助医生:是否是系统疾病的口腔表现;系统疾病是否
2、影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是否存在牙周治疗或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系统疾病;,一、病史采集,一、病史采集,1.口腔粘膜病 2.慢性根尖周炎 3.颌骨外伤及肿瘤 4.正畸治疗史,2、口腔病史,一、病史采集,主诉:如牙龈出血、牙周脓肿、牙齿松动等; 发病的时间、可能的原因、主要症状和治疗的经过,以及过去有关该病的发生情况; 口腔卫生习惯; 要注意是否存在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等需急诊处理的病症。,3、牙周病史,一、病史采集,一、病史采集,一、病史采集,二、牙周组织检查,1、口腔卫生状况 2、牙龈的检查 3、牙周袋探诊 4、附着水平检查 5、牙松动度检查 6、食物嵌塞的检查,1、口腔卫生状况,
3、二、牙周组织检查,(1)牙菌斑检查 (2)牙石检查 (3)其他刺激物检查,(1)牙菌斑检查,直接观察法,牙菌斑染色法,二、牙周组织检查1、口腔卫生状况,直接观察法:通过肉眼或用口镜反观察,或使用探针尖的侧面划过牙面,来判断牙面及龈缘附近的菌斑和软垢量。菌斑量少时薄而无色,应使用气枪将牙面吹干后仔细观察。,二、牙周组织检查1、口腔卫生状况 (1)牙菌斑检查,牙菌斑染色法:用菌斑显示液(碱性品红)对牙菌斑进行染色,易于观察。 观察并记录软垢和菌斑的量及分布。检查的结果可用菌斑指数来表示,记录于牙周检查表。 菌斑结果的记录也可用于菌斑控制记录卡,每个牙分为4个面记录,每个牙面菌斑有或无,然后计算有菌
4、斑牙面的百分率。 菌斑百分率=有菌斑的牙面数/受检牙面100%,二、牙周组织检查1、口腔卫生状况 (1)牙菌斑检查,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Silnees1964年,二、牙周组织检查1、口腔卫生状况 (1)牙菌斑检查,Turesky-Glickman 改良的Quigley 菌斑指数,二、牙周组织检查1、口腔卫生状况 (1)牙菌斑检查,(2)牙石的检查,二、牙周组织检查1、口腔卫生状况,直接或通过口镜观察牙石在牙面上的覆盖面积,并结合使用探针,在龈沟内沿牙面从远中划向近中,以探查龈下石情况。用气枪将牙龈缘吹开,有助于观察到龈下。有时在X线片上也可观察到邻面牙石。牙石的量可用牙
5、石指数来表示。还应注意观察牙石在口腔中的分布情况。,方法:,二、牙周组织检查1、口腔卫生状况 (2)牙石的检查,简化口腔卫生指数,二、牙周组织检查1、口腔卫生状况 (2)牙石的检查,(3)其他刺激物: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等。,二、牙周组织检查1、口腔卫生状况,2、牙龈的检查:,(1)、牙龈炎症 包括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和出血情况: 应用指数记分法可以客观地判断 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l963年提出、1967年修订 改良出血指数(bleeing index,BI) 探诊出血(bleding on probing,BOP),二、牙周组织检查,牙龈指数,二、牙周组织检查2、
6、牙龈的检查 (1)牙龈炎症,改良出血指数 用牙周探针轻探入龈沟或袋内,取出探针30秒后,观察有无牙龈出血及其出血量。,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1)牙龈炎症,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1)牙龈炎症,探诊出血 探针后有无出血,记录为BOP阳性或阴性 如果BOP阳性位点比例很高,则表明炎症并未控制,疾病仍在进展。,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1)牙龈炎症,(2)牙龈缘的位置:牙龈缘的位置受生理和病理改变的影响,正常生理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合上皮根向移位,牙龈缘的位置也发生相应根向移位。,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2)牙龈缘的位置,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
7、2)牙龈缘的位置,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2)牙龈缘的位置,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2)牙龈缘的位置,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2)牙龈缘的位置,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2)牙龈缘的位置,(3)牙龈色泽的变化 原因: 局部炎症 全身因素 吸烟 重金属着色 牙龈黑色素沉着 白色病损,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3)牙龈色泽的变化,铋线,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3)牙龈色泽的变化,黑色素沉积,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3)牙龈色泽的变化,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3)牙龈色泽的变化,白斑,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3)牙
8、龈色泽的变化,二、牙周组织检查2、牙龈的检查 (3)牙龈色泽的变化,3、牙周袋探诊,工具:牙周探针。其顶端为钝头,顶端直径约0.5mm,探针上有刻度。,二、牙周组织检查,二、牙周组织检查3、牙周袋探针,A.握持探针的方法为改良握笔法 B.探诊时要有支点,可以是口内支点,也可以是口外支点。 C.探入时探针应与牙体长轴平行,顶端紧贴牙面,避开牙石,直达袋底。 D.探入力量要轻,约为20-25g。 E.以提插方式移动探针,如“走步”样围绕每个牙的每个牙面进行探查,以发现袋最深的部位及袋的形态。F.在探查邻面时,要紧靠接触区处探入,探针可稍倾斜以便能探入接触点下方的龈谷处。G.全口牙齿探诊时,要按一定
9、顺序进行。,探诊技术:,二、牙周组织检查3、牙周袋探针,探查的内容及结果探诊深度:测量袋底至龈缘的距离,即为探诊深度,以mm为单位记录。每个牙记录六个部位:颊侧近中、中央、远中及舌侧近中、中央、远中位点。也可根据条件和需要,只记录每个牙最探的位点。,二、牙周组织检查3、牙周袋探针,牙周袋的检查目的:A.牙周袋的深度,袋的形态和范围、根分叉有无受累 B.龈下牙石的多少及分布 C.有无根面龋 D.探诊出血情况及脓性分泌物,二、牙周组织检查3、牙周袋探针,二、牙周组织检查3、牙周袋探针,二、牙周组织检查3、牙周袋探针,二、牙周组织检查3、牙周袋探针,二、牙周组织检查3、牙周袋探针,二、牙周组织检查3
10、、牙周袋探针,牙周袋的检查应注意以下几点 A.支点要稳,探针要紧贴牙面; B.用力要适当;不能引起疼痛和损伤 C.探针要与牙体长轴一致,检查邻面牙周袋时,牙周探针靠着接触点。 D.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每个牙测定6个点,二、牙周组织检查3、牙周袋探针,4、附着水平检查:,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测量袋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的距离。测量时分步进行。,二、牙周组织检查4、附着水平检查,二、牙周组织检查4、附着水平检查,5、牙松动度检查,方法:用牙科镊夹持牙齿做颊舌、近远中及垂直方向的移动 临床上将牙松动度的增加分成三度记录: I度:1mm以内或颊舌向松动 度:颊舌向及近远中向移
11、动,动度1-2mm 度:颊舌向及近远中向、垂直方向移动,动度2mm,二、牙周组织检查5、牙松动度检查,二、牙周组织检查5、牙松动度检查,二、牙周组织检查5、牙松动度检查,6、食物嵌塞的检查,取一段牙线,两头分别饶在左右手指上,用拇指按抵牙线穿过接触区,如能无抵挡地通过表明无接触点,如不容易通过,表示有触点。,二、牙周组织检查6、食物嵌塞的检查,三、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合及咬合功能的内容 牙列的完整、中线的位置、覆合 、覆盖度、牙齿排列; 牙齿有无过度的不均匀磨耗、小平面等; 前伸及倾向运动过程中有无早接触或合干扰。,检查方法,1.视诊:有合创伤的牙齿常有不规则的龈退缩、龈裂、龈缘突等,一些明显
12、松动的牙齿在做咬合运动时可见到明显的动度和牙龈短暂的苍白。,三、与咬合功能的检查,三、与咬合功能的检查,2.扪诊:用单手指指腹纵向或横向扪其上颌牙齿的唇颊面,令患者做咬合运动,术者可感觉到早接触或合干扰的牙齿有较大的动度和振动感 3.蜡片法:用特制的红蜡片在火焰上烤软后放在被检查牙的合面,让患者做正中合的咬合,待蜡片冷却后取下检查。若有早接触,该处蜡片变薄,透明或被咬穿 4.咬合纸法 5.研究模型:对咬合情况复杂或几个区都有合创伤者,可取上下合模型,放在合架上全面检查。,三、与咬合功能的检查,四、x线片检查,通过X线片了解牙槽骨的情况、牙周膜及牙根的情况等。牙周病常用的X线片为根尖片、合翼片、
13、全颌曲面断层片。 X线片投照质量、牙及牙槽骨影响在X片上的重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结合临床检查进行判断。X线检查不能代替临床检查。,观察内容:,(1)牙槽骨高度正常:骨嵴顶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1-2mm。 牙槽骨吸收(牙槽骨丧失):骨嵴顶距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超过2mm;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以牙根长度为标准,记录牙槽骨吸收占根长的1/3、1/2、2/3,或分度记载。 度:牙槽骨吸收在牙根的颈1/3以内 度:牙根根长1/3牙槽骨吸收牙根牙根根长2/3。 度:牙槽骨吸收占牙根长的2/3以上。,四、X线检查,(2)骨吸收的分布:注意观察骨吸收在全口不同区域牙的分布情况,这是重要的诊断指征。
14、(3)牙槽骨吸收方式:水平吸收、垂直吸收。 (4)骨硬板情况:正常时骨硬板清晰而有连续性。牙周炎、牙合 创伤等可有骨硬板连续性中断、模糊或消失。静止期或适应性强者骨硬板可有增厚。,四、X线检查,(5)牙槽骨密度:应注意观察牙槽骨密度情况。牙槽骨密度降低,说明有牙槽骨吸收变化。 (6)牙槽骨嵴顶情况:观察牙槽骨嵴顶的形态、密度、及骨硬板影像是否存在。如前牙牙槽嵴顶变平或凹陷、后牙牙槽嵴顶凹陷呈杯状或角形吸收、嵴顶区密度减低、骨硬板影像模糊或消失,都说明牙槽骨已有吸收或破坏。 (7)骨小梁:观察骨小梁的密度及排列方向。 (8)牙周膜间隙:正常时牙周膜间隙均匀而窄,宽度为0.18-0.25mm。牙周
15、炎、牙合创伤等情况下牙周膜间隙增宽。,四、X线检查,(9)根分叉病变:观察根分叉区牙周膜间隙有无增宽、骨硬板是否连续、骨的密度、有无透影区。 (10)其他:还应注意观察牙冠、牙根的形态、邻面牙石的影像,有无牙根的吸收、纵裂,及其他牙体、根尖周及颌骨的病变。,四、X线检查,四、X线检查,四、X线检查,四、X线检查,四、X线检查,五、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传统的诊断通常用的是物理学评价方法,不能完全反映出疾病的内涵变化。随着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牙周病的一些新的辅助诊断方法对于揭示疾病的本质、优化治疗计划、评价疗效和在维护期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1、微生物学检查 培养技术 涂片检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16、和刚果红负性染色法) 免疫学技术 DNA探针 PCR 酶为基础的检测等。,五、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2、压力敏感探针这类探针是通过电子装置来恒定地控制探诊的力量,以保证每次检查时均使用统一的压力,可以避免因压力差异所造成的探诊结果的误差,因而重复性好。如Florida探针、Aladbama探针,五、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3、牙X线片数字减影技术(DSR) DSR 的特点是定位投照,即X线球管、被照牙及X线片三者的相对位置恒定,从而使投照角度和距离固定,通过计算机辅助处理并自动减影,最终显示出骨量的微细变化。它克服了普通X线技术所拍的牙片因其投照角度、曝光、冲洗条件等的不一致而造成的重复性差、不
17、易进行比较的缺点,因而成为牙周病诊断和治疗中准确而灵敏的观察牙槽骨变化的客观手段。,五、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4、合力计 合力计是通过受试者紧咬传感器,其压力信号通过放大,由示波器、描图仪等输出牙合力值。一般所测的均为最大合力值,五、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5、龈沟液检查 龈沟液是牙龈的渗出液,其成分来源于血清和牙龈结缔组织局部。正常龈沟内液量极少,炎症时不但液量增加,而且其成分也发生变化。对龈沟液的成分和量的检测,对于牙周炎的诊断、疗效的观察和预测疾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牙周诊治中的辅助手段。,五、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6、基因检测 近年的研究发现,某些类型的牙周炎可能与遗传相关。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与炎症的免疫反应密切联系。对炎症介质及其他成分的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可能早期预测个体对牙周炎的易感性,目前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 1.FcRvA和FcRyB基因多态性 2.调节IgG2产生的基因 3.IL-1基因簇 4.影响PGE2合成的基因多态性 5.TNF基因簇 6.维生素D受体基因,五、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7、牙动度仪 测量松动度较为可观,重复性好,五、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牙周病的检查,一、病史收集,二、牙周组织检查,三、咬合功能检查,四、X线检查,五、辅助诊断方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