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讲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一、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概述:1.产生的背景:a. 俄罗斯的白银时代。1933年,诗人尼奥楚普发表了白银时代的文章,率先提出这一概念。他把以普希金、茹科夫斯基、莱蒙托夫等人为代表的诗歌时代称为黄金时代,把经历了十九世纪六十年散文繁荣之后兴起的现代主义诗人(象征派、未来派、意象派勃留索夫、马雅克夫斯基、阿赫玛托娃)代表的时代为白银时代。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及其它艺术形式获得了一次大发展。哲学思想、宗教思想与各种社会思潮十分活跃。创造与标新立异成为时代的主题。b.对文学理论的全面反思现实主义的机械思维象征主义的神秘性。,2.发展状况:19141915年莫斯科大学文史系七位
2、大学生成立语言学小组,主要关注诗歌的音律、民间文学,以雅各布逊(18岁)等人为代表1916年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成立。这一流派更关注文学问题,尤其是文学的语言风格问题。以什克洛夫斯基(23岁)、艾姆鲍亨等人为代表1926在,布拉格语言学学会成立(雅各布逊等人)(雅各布逊二次大战其间流亡美国,在纽约创建语言学小组,并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普通语言学。1927年3月,什克洛夫斯基作了捍卫社会学方法的报告。1930年年初,什克洛夫斯基发表学术错误志。“对我来说,形式主义是一条已经走过的路。1960年前后,俄国形式主义者(包括布拉格学派理论家的著作)才被译介到法语、英语当中,并开始引起西方世界注
3、意。1963年,雅各布逊普通语言学论文集法文版问世。1966年,巴黎太凯尔团体刊出文学理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托多洛夫编,雅各布逊作序),3.研究方法:语言学的研究方法。a.内部研究:文学的文学性。把文学与其它事物加以区分,把文学研究与其它研究加以区分。(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学院派文艺学研究现状:现实主义理论与象征主义理论(哲学的、宗教的、心理学的、历史的解释)。科学性问题B形式主义。对内容,对所指的完全否定,形式主义是一个包含不同意义的概念。现代艺术中的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来自康德。康德把审美设定为一种人与对象间的无利害、无目的与超功利的自由游戏,认为“当对象的形式在单纯对它的
4、反省的行为里,被判定为人作为在这客体的表象中的一个愉快的根据(并不是由这对象获得的任何概念)时,这对象因而唤做美。”这种试图排除审美的功利性、目的性等内容的美学思想被称作形式主义美学观。十九世纪以后,形式主义也常常用来标注诸如克罗齐、科林伍德的美学思想、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等艺术流派。克莱夫贝、荣格等人的艺术观,也在许多时候被称作形式主义的。其后,二十世纪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的文学理论被统称为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如果认真辨析一下的话,我们发现,在克罗齐、科林伍德以及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者那里,形式是指向人的神秘的内心世界的,他们认为艺术最终表现的是人的个体的、瞬间的精神内容,形式是人的
5、精神的运作方式;在克莱夫贝尔和荣格那里,形式要么是人类的原始文化经验、艺术经验的结晶,要么是人类古老的集体无意识的载体;而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的文学理论所代表的仅仅是形式主义中的语言学倾向,它们的共同点是强调,艺术在本质上是语言。,C.语言分析:音韵、句法、修辞、叙事。语法、词、语音。艺术的本质是超感情的。在文学里,血液并不是血淋淋的,而是和温柔一词压韵,让它进入一种声音结构和意象结构。(雅各布逊)在第五十五回文本叙述到李逵为赚朱仝上山,活劈了知府家年仅几岁的“小衙内”这一十分残忍的事件时,金圣叹却批云:“读至此句,失声一叹者,痴也。此自耐庵奇文耳,岂真有此事哉!”(P832第五
6、十五回夹批) 第十九回,林冲上梁山后,派人打探妻子消息,回说“闻说娘子被高太尉威逼成亲,自缢身死,已故半载”,金圣叹于此处批道:“完林冲娘子。”并说,“颇有人读至此处,潸然泪落者,错也。此只是作书者随手架出,随手抹倒之法,当时且实无林冲,又焉得娘子乎哉?”在第四十三回中,金圣叹称水浒传中这种了结一些次要人物的方法为“狡兔死,走狗烹之法。”,D修辞学视角语法研究与修辞研究的区别结构主义文学研究在语言观上主要受索绪尔影响,认为文学语言具有确定性,语言的背后总是隐藏着内在的逻辑与普遍的规律,文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对这些内在逻辑与普遍规律进行揭示;在方法上,20世纪语法研究所遵循的抽象性、系统性、稳定性、
7、共时性原则受到重视,得到普遍应用;解结构主义的文学理论研究则强调语言建立在能指与所指偏离的基础上,具有意义的不确定性,任何一个文本的意义都是无限增生的,因此文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打破文本统一性的神话,揭示文本的内在矛盾,发掘文本的新的意义。在研究方法上,解构主义文学理论更多地受20世纪的修辞学研究,特别是语境理论与话语理论的影响,强调的是语言的动态性、历时性、不确定性的一面。因此,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结构主义文学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语法分析的视角,而解构主义文学研究主要采用的是修辞阐释的视角。,E.科学主义。文学作品作为意识之外的现实。科学主义的研究过程是一个解神秘的过程。应当从结构的角度去理解它
8、,如同理解一台机器。(什克洛夫斯基)对象征主义的反感。我们和象征派之间发生了冲突,目的是要从他们手中夺回诗学,使诗学摆脱他们的美学和哲学主观理论,使用权诗学重新回到科学地研究事实的道路上来语言学自身的传统。,4.主要理论贡献:a.诗歌研究方面:诗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分。诗的修辞。b.散文研究方面:故事时态(间)与叙事时态客观叙事与主观叙事文学流派风格的语言学实质:现实主义的语言、素材安排、技巧的隐蔽。小说的结构问题(装匣型与串联型)福尔摩斯的故事以九段的程式展开:开篇的悬念;罪犯的登场;罪犯的叙述中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瓦尔松的错误判断;到犯罪现场去;刑侦队长的错误方案;空场(福尔摩斯抽烟或拉小提
9、琴);意外的结局常常提示出一次犯罪的意图;福尔摩斯对事件进行通盘分析。(什克洛夫斯基),c.文学本质研究:文学的文学性问题。文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艺术永远独立于生活,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什克洛夫斯基)“诗歌性表现在哪里?表现在词使人感觉到是词,而不只是所指对象的表示者或者情绪的发作,表现在词和词序、词义及其外部和内部形式,不只是无区别的现实引指,表现在获得了自身的分量与意义。”(雅各布逊)艺术实际上是游戏性的,并不与固定的意义相联系。词就是词,首先和主要的是它的音响的经验和物质性和具体性。无意义词语是任何艺术结构力求达到的理想境界。(艾亨鲍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d
10、.文学史问题:所有的艺术品都是作为一个现有模式的比较物和对照物被创造出来的。一个新的形式不是了表达一个新内容,而是为了取代已经丧失其艺术性的旧形式。(什克洛夫斯基)文学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从作品到作品、从风格到风格、从流派到流派、从结构到结构的沿化。(艾亨鲍姆),e.评价:对传统理论的反拨。(先锋性)形式主义研究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的巨大启发意义。就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而言,社会学批评、意识形态批评、文化批评是文学批评当中被运用得最多的几种批评方法。这些批评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从大处着眼,对文学作品进行宏观审视与评判。有些时候,也会导致文学批评严重脱离其批评的对象,显得主观、随意,最终
11、失去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学者杰姆逊曾表达过这样的思想,他认为对文本的接受是分三个不同的层面的,第一个层面是描述的层面,即在经验、感知上把握对象,感受它带给写作者的快乐;第二个层面是分析的层面,即在知识的层面上说明对象的来龙去脉和内在构造,这个层面要靠技巧、理论和方法打开;第三个层面是价值判断的层面,回答的是作品的好与坏、有意义与无意义,激进还是保守。(1)修辞批评相当于杰姆逊在这里谈论的文本接受的第二个层面,它是属于第三个层面的社会学批评、意识形态批评、文化批评得以展开的基础。如果我们承认对文学作品意义的解读是经由对文学文本的语言解读而实现的话,那么在文学批评过程中,回溯
12、这一意义经由语言产生的过程,将使批评家对文本意义的阐发显得言之有据,具有说服力。这是保证文学批评的学术性、客观性的手段之一。相反,没有具体的文本分析的文学批评可能导致这样的效果:“它或者使结论显得主观、陡峭,或者会让阐释落入纯粹的形而上的思辨之中;二者也许都不乏某种深刻的意味,但是对于被批评的文本和期望从批评中有所收获的人来说,也可能无关痛痒甚至不着边际。”,二、什克洛夫斯基:,什克洛夫斯基 (Viktor Shklovsky, )18931984。苏联文艺学家、作家。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彼得堡大学语文系肄业。1914年开始文学研究工作,与未来派接近。他以赫列勃尼科夫、马雅可夫
13、斯基等的艺术实践为依据,研究诗歌语言的特点,是俄国“诗歌语言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文学理论中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早期的主要著作是关于散文理论(1925)。他把语言艺术首先看作是一种词语构造,认为研究文学理论就是研究词的内部规律性,分析作品时不必重视其思想内容:“新的形式并不是为了去表现新的内容,而是为了去取代已经失去了艺术性的旧形式。”30年代以后他意识到形式主义理论的局限性,逐渐放弃了这套理论,转向对苏联文学的研究,写有关于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肖洛霍夫等作家的评论文章;对列夫托尔斯泰也有较系统的研究,撰写了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资料与风格、列夫托尔斯泰等专著。,2.日常语言与文学
14、语言的区分:a. 文学的本质美学操作(程序)陌生化(文学语言何以成为文学语言,文学文本何以成为文学文本,是俄国形式主义者在接触文学(诗学)问题时首先追问的一个问题,是其文学理论的切入点。从逻辑上讲,在承认文学在本质上是语言的前提下,俄国形式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同样作为语言,文学语言是如何使自己与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区别开来的?在这一问题上,俄国形式主义者的回答十分明确。他们说,诗不过是语言的美学操作。) b.日常语言诗歌语言的区分:日常语言以信息传递(社会功能)为目的,诗的语言不负载社会信息,只有诗学功能。日常语言中,所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诗歌语言主要作为能指而存在。在文学语言中,表达本身就是
15、目的,意义要么完全被排除,成为无意义语言,要么本身只是手段,成为语言游戏的无关紧要的材料。诗歌语言往往是日常语言的变形。(陌生化的一个表现方面。),2.陌生化:a.陌生化的含义:日常语言的扭曲、变形。(语法与修辞手段)叙述语言的转换。叙事模式的变化。b.陌生化的目的:克服语言对人的自动化状态增加感觉的难度延长审美过程。(审美作为感受而不是认识而存在。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的目的。),c.对陌生化理论的评价:陌生化作为文学的本质。陌生化问题的展开。(戏剧理论、叙事学、文学的进化史)陌生化的深层依据:语言的本质;人对世界的发现。(布鲁克斯和沃伦认为,人是创造形式的动物,人是通过创造形式来把握世界的。
16、艺术内容直接从艺术形式中产生而不是相反。艾略特也认为艺术的功用就是通过形式的创造把无序的日常生活变成有序,艺术地诱导出一种现实的秩序感。这样,形式的创新就不再仅仅是形式的创新,而成为人创造与把握世界的途径。在这里,人获得的是一种创造世界与发现世界的快感。),三、雅各布逊:,雅各布逊:(18961982)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奠基人。 1918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随后任莫斯科戏剧学院俄语教授;1920年移居布拉格,1933年任教于捷克马萨里克大学,1939年流亡北欧,1940年定居美国并加入美国籍,执教于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1949年任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文学及普通语言学教授。其学术经历分为俄国形式主
17、义时期、捷克结构主义时期及美国结构主义时期。布拉格学派之父:1926年与穆卡洛夫斯基等创立布拉格学派,1928年在海牙举行的第一届国际语言学大会上,与日内瓦学派合作制订了一个结构和功能语言学纲领。把音位学作为一种模式来分析诗性语言。1960年之后,又成为巴黎先锋派文学理论社团“太剀尔”杂志的撰稿人。,2.文学性问题:a.文学学科研究的对象问题。b.文学理论的越界研究。c.文学性是同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的构造原则与表现方法。诗歌节律则是使语言摆脱自动调节的一种手段,它突出的是言语的节拍。这样,诗歌语言就被主观地分割成一些相等的小节,通过特定的信号,使读者期待着这一信号在一定的时间后再次出现,从而突出了这一信号所代表的那个音,这就把一种人为的规整性强加于口语的节奏,并使之转化为诗歌的节律因素。这就表明形式确实向语言材料施加了某种暴力。d.文学性即审美性。(诗性功能),2.语言行为六要素与六功能:语境(指称、参照) 说话者(情感)信息(审美、诗) 受话者(意动)接触(交际)代码 (元语言)3.隐喻与转喻:诗名建立在节奏和意象的相似性上,而散文没有这种构思。毗邻组合是叙述体散文的基本推进方式:叙述故事时,按相毗邻的原则,从一物到另一物,遵循因果线索或时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