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到了中高年级,由于知识的不断累积,难度变大,有的学生自身等一些原因,会出现一批数学学困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全面的发展。关键词:中高年级 数学 学困生 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到了中高年级,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这时,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缺乏自信,导致大批“学困生”涌现出来。 “学困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由于知识的脱节,学习方法不合理等原因,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在帮助他解决问题的过程
2、中他的学习过程,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 。 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学生观,不断完善自我,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学习情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能使“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和其他学生一样开心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营造良好的数学氛围,着力做好“学困生”的研究和转化工作,这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师,我班也有一些“学困生” ,他们的表现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通过接触发现他们有的也很要强,也想要进步,本着不
3、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原则,我更加坚定了做这一研究的决心。另外,我发现数学“学困生”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不断增加,有效的转化数学“学困生” ,已成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及时关注与研究数学学困生,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必须而迫切的问题。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1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客观原因(1)数学学科本身的原因: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若不能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数学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往往是抛弃了客观对象许许多多的具体特征后获得的,这种抽
4、象性使得数学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更高。数学的系统性强,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2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形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形成学习困难。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又要求能应用知识解决灵活多样的问题。习题的形式多样,也可能使得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2)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前社会上游戏厅、网吧等一些娱乐场所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厌学,弃学等。另外,有些学生家庭生活不和谐,父母离异,给学
5、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这也是他们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3)教师的原因:教学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的研究,教学要求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过高的要求加快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导致“学困生”的产生。另外, 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 “学困生”漠视,会使他们消极悲观、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2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观因素(1)学生学习兴趣淡薄,自学能力差,缺少解题的积极性。学困生身上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缺少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继而放弃,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自暴自弃。学困生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时没有步骤、过程,只知其然而
6、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总是避而不答,说不清掌握了哪些知识。(2)掌握的知识不系统、不连贯,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低年级而言,中高年级的数学教材更显逻辑性。特别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讲的知识往往就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未能很好的消化吸收,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学习分化。(3)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差异,导致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不能适应中高年级数学学习的要求。小学中高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明显的阶段。实施新课程以后,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认知差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
7、会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优秀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因其探究意识不强、能力欠缺,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实际收效并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而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而且学生个体差异较3大,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年龄特征因素外,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就会割裂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淡化直观形象思维对抽象逻辑思维的承托作用。二、小学中
8、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 ”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中高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生,从关心爱护、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做起,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另外,建立一个能激励“学困生”的评价
9、体制。激励的评价,给学生鼓励和信心,给“学困生”以更大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尖子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可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关注的是师生互动中的生成。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就无暇按传统方式给学困生以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再就是在练习设计中过多考虑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性、综合性,而减少了基础性的练习,学困生最基本
10、的“双基”就无法得到应有的训练落实。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多地采取如设悬起兴法,情境教学法等。如:在教学 “相遇问题”时,为了扫清学习的障碍,上课开始时,老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先由两位同学从教室的两端面对面的行走,设问:“这两位同学行走的方向怎样?两位同学行走的结果如何?”通过直观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理解“相向” 、 “相遇” 、 “相距” 、 “同时”等抽象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教学中如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单一的评价方式,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教师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
11、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43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的指导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分析问题的能力差,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对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其中包括: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如何观察、记忆、比较、归纳;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制定计划、谋划解题策略及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等,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根据他们个体的心理特征,对待运用直觉思维得出结论的学生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
12、,维护他们心里那微弱的“光” 。 正如笛卡尔所说:“在数学推理中的每一步,直觉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就好似我们平时打篮球,要靠球感一样,在快速运动中来不及去作逻辑判断,动作只是下意识的,而下意识的动作正是在平时训练产生的一种直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班上的几个学困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理解不清题意,对问题的解决只能停留在直觉思维阶段,如问一共需要多少绳子?单位名称没了,他就无从下手了,出现了诸如根、条题中那个“米”他就是视而不见,象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我们更应从审题、数量关系分析等角度去辅导、关注他们,不能简单粗暴对待。4对“学困生”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和作业由于“学困生”和其他学生有着一定的差
13、异,如果用单一的、较高的要求来对待全体学生,势必会对“学困生”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打击他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实施分层次练习,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其布置作业是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的。5构建和谐的家校沟通渠道,并形成合力家庭教育往往是潜移默化的。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教师家访、家长校访、微信联络等多种形式,传输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让他们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家长在观点上与现代教育观相呼应,提醒家长从繁忙的事务中挤出时间注意子女的所思所行,常与教师沟通,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本学期我们学校开通了家校通,老师和家长可以随时通过短信进行沟通,为采取有效的措施指出了目标。另
14、外,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教师的板书、语言表达、老师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分化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多方教育的合力作用等措施,一定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转化学困生的。5“上帝允许特殊生的存在” 。学生好比一粒粒种子,而需要教师、家庭、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学困生”的进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位少年儿童都健康地成长吧!参考文献:1(苏)B.A.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3 2李少兰.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J. 文教资料 2007.4(下) 3(意)亚米契斯/ 译:夏丐尊爱的教育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