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西小学班级管理的差异中西方小学班级管理的不同(比较中美小学教育)在曾经一次中国教育部邀请来南京“取经”的美国波士顿东方小学校长朱迪斯女士在结束了对南京某小学为期 3 天的教育访问工作后,临行前,她谈了此行的感受及对中美基础教育的看法:中国的尖子生很注重成绩,而美国的更注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学习只是一个方面; 中国小学生纪律性很强,学习效率较高。上课时从没有学生随便进出,她说,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其实细细对比中美两国的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会发现很大的不同:一:教育理念的不同1 把爱作为核心教育理念。在美国,这种“爱” ,来自于从小到大、刻入骨髓的宗教文化的熏陶,即博爱;来自于美利坚民族形成过
2、程中,吸纳的法国启蒙思想:博爱、民主、平等。这种爱,是深刻、广泛、细腻、自然而然的;这种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令人难以忘怀的;这种爱,成为师生关系中最温暖人心的部分,是对学生人格、个性、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尊重, 。鼓励学生自信、自主、个性、创新.与中国式的小学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不同,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在课外书籍中,在大自然中寻求内心的滋养。我们的小学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
3、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美国是一个处处讲法律的社会,所以它的学生管理的哲学基础就是讲“权利、责任、义务“。每个学生都知道他应享的权利,权利的边缘也是十分明确的、谁侵犯了他的权利,就是违法,就可以起诉。但在强调权利的同时,十分强调责任和义务,保障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对他人、对父母、对社会、对国家,都要有责任。在管理学生时,指出个人行为对他人权利、公众利益不得有所妨碍,个人行为应成为他人的榜样,也是责任。二 :教育结构的不同美国教育结构的变化过程,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是一个由松渐紧的过程。而中国的教育结构则基本上是一个由紧急转至
4、松的过程。中国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之重、内容研究之深,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以至于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国的教育专注于提高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德育与体育,德育被忽视的后果在大学阶段被显现出来,这就是恶补如“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纸屑”这样的基本道德课。但小时候形成的坏习惯,改起来实属不易,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体育被忽视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体质的急剧下滑。这就像中美两个学生赛跑,中国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都遥遥领先,将对手远远的抛在后面, (这仅指学习方面,不包括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而到了大学阶段后,即到了冲刺阶段后,中国的学生以为离终点近了,便松下来。而美国选手可谓厚积薄发,在中小学虽然落后(
5、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但到了大学阶段后,也就是到了冲刺阶段后便成熟起来了,认真起来了,严格要求起来了。 (因为“宽进严出”这把剑还在头上悬着)最终在中美教育赛跑中,美国人后来居上,赢得比赛。美国的教育是循序渐进型的,它符合人类成长认识的规律是科学的.而中国则是由紧到松型或者说是由紧急转至松型(也有很多学生是由紧到紧型,但这未必是好事,快乐的童年被剥夺,怎么说也是人生一大憾事。 )应该承认中国的教育结构实在有待改进。在对待中小学教育上,中美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美国被称为孩子的天堂。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性。美国的小学基本上都没有正式
6、的课本,老师安排最多的是各种活动,以代替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学校的最大感受便是:“好玩,感兴趣。”这种好玩有趣的教学方式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让他们真正在玩中学到了知识。中国教育中常常提及的“寓教于乐”在美国的教育中得到了完美体现。三 :管理方式和手段的不同。(一)1 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建设美国学校的硬件建设充分体现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国的小学大多都是“五无”学校:无校门、无保安、无围墙、无标志性建筑、无题字。但一走进班级,却会就被现代的、浓郁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教师的办公室就在教室的角落,办公桌虽有些零乱,但非常具有个性与特色,上面摆放着家人的照片或喜爱的东西。教室内墙上挂的是学生的各种作品、班规
7、班训、名言警句。教室里一般会有三五台电脑以供师生随时上网查找资料。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形式主义的东西,最主要的特色是“实” 。而我们中国大多数小学课堂和教室里,虽然有标志性名言警句,但缺少特色,缺少一种人情温暖,大多数设备也是形同虚设,使用频率低,多走形式主义的套路。在道德教育方面:美国的小学的道德教育概念,没有我国德育概念那样宽泛,它不包括政治教育。最大特点在于他们没有在各科教学之外,再开设什么道德课,他们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各科教材中都渗透着道德教育,每个教师都有着较强的德育意识,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道德养成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把中国讲的“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结合在一起,各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8、实现着道德教育目标。2 注重教学智慧与管理策略在美国中小学课堂中,美国的教师非常注重教学智慧与策略,他们在教学中运用了很多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和教学,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游戏或活动,有的是为了调动学习兴趣,有的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是为了培养某种品格,有的是为了练习某种技能,有的是为了掌握和巩固某些知识。这些活动或游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班级管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重平等、重过程、重体验,会想方设法营造类似的情境,以便让学生去想象和体会在特定环境下自己的反应,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3 与中国的小学班级管理用校规和纪律来约束学生
9、的行为有很大不同的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更加注重“自我价值提醒”和“超学科能力评价” 。一个台湾妈妈,谈到陪儿子在美国读小学的感悟时提到, 当她的孩子入学时,老师会先发放一个袋子,里面有十二样礼物,每一样都是让孩子学会一样美德,其中包括牙签挑出别人的长处。 橡皮筋-保持弹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OK 绷-恢复别人以及自己受伤的感情,橡皮擦-每个人都会犯错,没关系的。 棉花球-提醒你这间教室充满和善的言语与温暖的感情。 面纸-帮别人擦干眼泪。 铜板-提醒你,你是有价值而且特殊的。 救生圈(救生圈形糖果) ,当你需要谈一谈时,你可以来找我。而所谓超学科能力评价,包括 社会能力,研究能力 ,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等4 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将学校、家庭、社区的完美结合,融入到班级管理和建设中来。美国各种类别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水族馆、纪念碑(堂) 、主、 、题公园等,随时对小学生开放。而且,每个馆、所、中心都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或主页,为欲到此的参观者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几乎每天都有家长和社会志愿者走进课堂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或协助教师组织好学生的各项活动。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全部免费向学校、教师、学生开放,并全方位配合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