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榆林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852532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榆林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陕西省榆林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陕西省榆林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陕西省榆林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陕西省榆林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榆林市二中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政治试题时间:50 分钟 总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60分)1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主流”网游虚拟货币有十几种,如腾讯公司的 Q 币、网易的 POPO 币等。据估计,国内互联网已有每年几十亿元的虚拟货币规模,并以每 15%至 20%的速度增长。这些虚拟货币( )A是货币,因为它们是交换来的 B不是货币,因为它们不是一般等价物C是货币,因为它们是消费者用人民币购买来的 D不是货币,因为它们没有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22017 年由吴京执导的电影战狼 2累计票房 56.8 亿人民币,这部电影( )是商品,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既有使用价

2、值又有价值 其价值是由市场的火爆程度决定的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A. B. C. D. 3同等价位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功能和质量;相同功能和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价格。这是因为( )A.商品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B.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C.质量和价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D.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4.小张本月领取 3000 元的工资后,在服装店购买了一件打折上衣,上衣原标价180 元,实际支付 110 元。在这里 3000 元、180 元、110 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D.

3、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5.下列关于纸币发行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可以任意规定纸币的发行量 B.纸币发行越多越好C.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D.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6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总体上扬,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有( )增强外国企业在我国投资的力度中国居民赴外国旅游可能会增多会增加中国商品和劳务出口的压力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了ABC D7小吴经常在外跑业务,住宿消费等经常要随时付款,你认为最适合他携带的信用工具是 ( ) A现金 B现金支票 C信用卡 D转账支票 8有机食品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不采用转基因技术,不使用任何农

4、药、化肥、激素的产品,因此产量低,价格高。在超市 1 斤的有机青菜售价 12 元,普通的青菜售价不足 5 元,价格差异比较大,造成价格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有机青菜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且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B在超市有机青菜供应的少,供给决定了价格C有机青菜供不应求,需求决定了价格D有机青菜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价值量大9汽油价格的下跌,会导致( )互为替代品的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互为替代品的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互补商品的需求量的增加 互补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A B C D10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就像一只“无形手”在左右着经济运行。下列属于价值规律基本内容的是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5、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任何一次商品交换都要实现价格和价值相等A. B. C. D. 11.如下图所示,某家电产品在价格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某一时期内,其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序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下列选项中,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该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 该商品的互补商品价格下降政府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补贴 政府调低该商品的进口关税A. B. C. D. 12. 经济学家发现,工作不稳定的人比有着稳定工作的人有更强的储蓄愿望。这表明( )A.当前收入直接影响当前的消费水平 B.未来收入预期影

6、响当前的消费水平C.居民收入差距大小影响总体消费水平 D.人们应该转变消费观念,做理智的消费者 13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生活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 )A.冬天的羽绒服比夏天贵供求决定价格 B.别人买我也买攀比心理主导消费C.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求实心理主导消费 D.买涨不买跌理性消费14. 李红在春节前买了数码相机、漆线雕等礼物,租了一辆小汽车回老家探亲访友,并用按揭付款方式购买了高清彩电。下列正确反映李红消费过程的三种消费类型是( )A租赁消费、贷款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B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贷款消费C钱货两清的消费、生存资料消费、贷款消费D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15.改

7、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大幅下降,根据所学知识,探究其根本原因是( )A.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 B.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C.居民的家庭收入大幅增加 D.物价水平的持续走低二、非选择题(40分)16. 据调查,空调在我国居民家庭中的拥有率是 43.95%,正是受我国空调市场巨大的消费需求空间和相对高利润率的刺激,许多企业争相进入空调市场,致使整个行业生产规模近年来以 30%-4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海尔、格力、美的等空调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科学管理和科技创新,开发静音空调、环保空调等,提高了经济效益,从而获得了更多利润。有的企业盲目跟风,没有

8、核心技术,而且管理混乱,面临破产。请联系材料说明(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10 分)(2)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生产的?(15 分)17.“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 500 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 2亿人一年的口粮。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浪费之风务必很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结合材料,运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知识说明我们怎样才能遏制“舌尖上的浪费”?(15 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

9、小题 2 分,共 50 分)1 解析:A 项属于自然现象。B 项属于政治现象。C 项是文化活动。D 项属于经济现象。答案:C2 解析:羊年玩具的热卖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符合题意 。与材料无关;说法不科学,只有优秀、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答案:C3.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B、C 两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正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为了加强经贸交流,学习汉语的人数剧增,出现了“汉语热”,A 项符合题意。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4.解析: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观点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观点错误。本题考查先进文化的影

10、响,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A 项。答案:A5.解析:在“儿童文学引领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也说明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正确。答案:C6.解析:本题以要重视民族节日为背景,考查对民族节日这一传统文化的识记、理解能力。可用排除法,观点错误,应排除。故选 A 项。答案:A7 解析:由“喜欢喝茶衍生出茶文化 ”可知符合题意。说法太绝对,青年学生并非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由“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可知符合题意。故选 A 项。答案:A8.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吉祥文

11、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说明文化又是世界的,符合题意。表述错误,应排除。答案:C9.解析:每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这说明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符合题意。人们吃粽子、赛龙舟属于传统习俗,不属于传统文艺,排除;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错误。故选 D 项。答案:D10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创新途径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用西方的音乐形式诠释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实现文化创新,体现了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

12、说法正确,但不属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坚持的原则。答案:C11 解析:本题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说法是错误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世界文化是多样的,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是错误的,不选。故答案选 B 项。答案:B12. 解析:通过现代诠释将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变得通俗易懂,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 项符合材料的意思。B 项说法错误,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才起积极作用。C、D 两项不合题意。答案:A13.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的指向性,要求是“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与文化自身传承无关;是错误的。故选 C 项。答案:C14.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13、和原则,正确且符合题意。中的“趋同和渗透”表述错误。答案:B15.答案:D16.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信息传播由“书信”到“短信”,说明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文化传播的手段是变化发展的,具有历史性;“拇指文化”的出现,说明现代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符合题意。中“取代”的说法错误。答案:C17.解析:本题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体现出文化影响的特点,应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错误。答案:B18 解析: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D 项对传统绘画认识正确;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

14、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B 两项错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C 项错误。答案:D19 解析:题干说明我们不重视对传统文化(昔日之芳草)的继承,因此我国的文化不能得到发展(萧艾也),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答案:B20.解析:厦门传统工艺漆线雕技艺既继承了传统技艺,又注入了时代精神,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B 项正确;A、C 两项不是传统文化的特征;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B21.解析:材料说的是人们在拜年方式上的辩证否定,推陈出新,B 项符合题意。A项观点错误,传统礼仪道德既要继承,又要发展。C 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

15、意。D 项说法错误。答案:B22.答案:D23.解析:“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正确;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答案:A24.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吉祥物“江江”是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故选 A 项。B 项不符合题意;C 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 项说法片面,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答案:A25.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26.(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文化信息?(4 分)(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村落文化宫”建设的意义。(8 分)

16、答案:(1)材料一主要表明我国文化基础建设有所进步,但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好于农村,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落后。(2)文化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村落文化宫”建设,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有益的文化活动,来影响人、感染人。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以及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村落文化宫”建设有利于构建农村文化氛围,树立良好文明风尚。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村落文化宫”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27

17、.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说明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对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4 分)(2)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8 分)答案:(1)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能够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能够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2)坚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在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

18、,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交流中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更要有熔铸百家的气魄。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28 运用传统文化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2 分)解析:解答本题,一要注意答题范围是“传统文化特征”的相关知识;二要注意分析传统文化的这些特征对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意义。答案: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及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19、是实现“中国梦”的传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29(1)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简要回答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重视文化创新的依据。(6分)(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8 分)解析:第(1)问属于“依据类”题目,知识范围限定是“文化创新的知识”,可从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回

20、答。第(2)问为“措施类”题目,问题指向“文化创新”,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途径和要求等方面解答。答案:(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推动文化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2)文化发展的实质是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本届文化节的作品反映了山东人民的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创新。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吉祥物的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在创新中注入时代精神,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本次活动和吉祥物设计都关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全民参与,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