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现代文学史2.ppt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5852076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第一节 五四 “ 问题小说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一、问题小说及其出现。w问题小说( 19191923年)是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w主要的问题小说作家:新潮上的罗家伦、汪敬熙、杨振声;文学研究会的冰心、叶绍钧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1.问题小说的概念与内容: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以谓之 “问题小说 ”。其表现和思考的主要是 “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 ”,核心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个性

2、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等社会问题,还涉及民众疾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等。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2.问题小说出现的原因。A. 是五四新旧更替时代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重估一切价值 ”,对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探索与追寻。B. 是当时作家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作用的结果;“我做小说的目的,只是要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才想去改良。 ”(冰心)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C.受到欧洲、俄国等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文学的深刻影响。“易卜生的问题剧 ”、娜拉所提出的个性解放与妇女解放问题;托尔斯泰的 “为人生 ”“主义

3、的写实主义 ”,俄国文学是 “提出问题的文学 ”(高尔基)。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二、问题小说的创作:w 1.冰心 “爱的哲学 ”。w 是五四运动 “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几乎处处都有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 我只想把我所看到听到的种种问题,用小说的形式写了出来 ”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A.前期: 暴露和批判社会种种弊病。两个家庭( 1919年,处女作): 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家庭培育出来的女子两种绝然不同的命运;斯人独憔悴: 具有时代意义的父

4、与子的冲突; 去国: “祖国呵!不是我英士弃绝你,乃是你弃绝我英士了呵! ”最后的安息: 控诉童养媳制度的罪恶,翠儿勤劳聪明,朴实可爱却备受婆婆的虐待和折磨而含冤死去; “慈怜温蔼 ”、天使般的 惠姑 抚慰她使之宁静愉快地走向极乐世界。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但冰心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很深刻,态度也不是很激烈,冲突是平缓的,人物也是很软弱的。w 冰心具有 “不偏不激的中庸思想 ”, “极端派的思想,她是不喜欢的 ”,其人物是一些 “软脊骨的人 ”。茅盾论冰心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B. 后期: “慰安 ”身份与 “爱的哲学 ”。w 试图安慰青年的苦闷、忧伤心灵,并力图回答、解决问题,转

5、向 “开药方 ”。超人( 1921年): 何彬 ( “爱和怜悯都是恶 ”),禄儿的母亲使他悟到 “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 ”。“爱的哲学 ”战胜了 “恨的哲学 ”。 后来有悟小说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小说 形象苍白、说教太重 ,损害了艺术感染力。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2.王统照: “美 ”与 “爱 ”的魔力与虚幻“剑三是对于人生问题下功夫的。他以为人生应该美化,美为人生的必要,是人类生活的第二生命。 ” 瞿世英 序在王统照看来,人们的生活是一个 美好的乐园 ,却总是遭到外界突来的恶势力的 粗暴破坏 ,甚至完全 毁灭 。

6、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雪后: 纯洁晶莹的 雪 楼被军人的马匹和皮靴践踏和毁坏。w沉思: 爱与美化身的 琼逸 ,献身艺术作模特,以艺术为媒介来给人生以快乐和光明,却被人误解、反对和干涉,甚至想被占有,使其陷入沉思。w 微笑: 从正面揭示 美和爱的伟大 。监狱中一个女犯人的 “微笑 ”使一个青年小偷转变为一个 “有智识的工人 ”。w 带有美丽和虚幻的色彩, “从空想中设境或安排人物 ”,缺乏现实力量。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3.许地山:异域的宗教奇葩w文学研究会中风格独异的作家。被郑振铎誉为 “一朵绚丽耀眼的奇花 ”。w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诡异的浪漫情调。w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

7、坠简w用佛教的 “出世 ”观点和基督教的 “博爱 ”学说来接到有关的 “人生问题 ”。w “生本不乐 ”宗教净化心灵 自我解脱。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缀网劳蛛: 尚洁 在现实中大彻大悟、安之若素。把自己的命运比作蜘蛛的网, “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 ”。w商人妇: 惜官 “人间的一切事情本来没有什么苦乐的分别 ;你造作时是苦,回想时是乐;临事时是苦,过去、未来的回想和希望都是快乐。 ”w 得失随缘、逆来顺受的宿命论式人生哲学;异乎寻常的坚强性格与生活意志 , 佛教的忍让 和 基督的博爱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命命鸟: 在尘世难以实现的爱情用平静地双双

8、赴水殉情来实现;(缅甸的仰光)w换巢鸾凤: 宦门小姐与一位当差私奔,落草为王,官兵围剿而调崖殉情;(新加坡、印度)w枯杨生花: 一对年轻时的情人, 40年后再度相逢而旧情萌发。w传奇的情节 、 异域的氛围 、 瑰丽的语言w “香艳 ”“鲜红嫩绿 ”(茅盾落花生论) “奢侈的 ”“贵族的 ”(沈从文论落花生):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4.叶绍钧: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w文学研究会创作最有成绩的作家,五四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w美学追求:始终把艺术视角对准 平凡的下层人的生活 ,注意 倾听 平淡庸俗、单调乏味的 日常生活的声音 ,从中发现 “深浓和非常 ”的意义。w平凡的人生故事

9、、平凡的小人物(贫困卑贱的教员、小市民、学生和农民)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这也是一个人?(一生): “伊 ”、 “卖掉 ”、 “牛 ”,农家妇女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提出如何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争取 “人 ”的地位与权利的问题。w义儿一课: 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对儿童天赋和聪慧的压抑与扼杀。w低能儿: 贫困的家庭、狭窄的世界和无爱的环境对幼小心灵的伤害。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小市民和小知识分子题材:w “ 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 十年 中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绍钧! ” 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一集导言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A. 对小

10、市民的无聊、庸俗生活现象的讽刺与批判。 (灰色、庸俗、苟安的国民性痼疾)w一个朋友 : 把结婚、生子、娶儿媳妇当作人生的全部,身上只有传种接代的生物要求,而毫无远大高尚的生活理想。w隔膜: 客厅里无聊的寒暄、酒席上虚伪的礼节、茶馆里污浊的空气,揭示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隔膜与互相敷衍的痛苦。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B. 小知识分子(尤其是小学教员):w一是 卑琐、庸俗 型:w饭:吴先生。 为养活全家而在专横、霸道的县学务委员面前低三下四、忍气吞声,丧失了人的尊严。含泪的嘲讽。w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 精明(庸俗、愚蠢)、苟且(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是非不分)、自私、疑惧。喜剧色彩。五四 “灰色

11、人生 ”得代表作。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二是正直、理想型:w 城中:丁雨生。 改造社会得理想、创办宏毅中学、虽遇重重困难却义无反顾地进行。w 倪焕之:倪焕之。 纯洁、热情、高境界、大理想。向外追求:理想的教育救国;向内追求:理想家庭、新女性(妻子、恋人、同志的统一)。理想却在现实中不断修正和扭曲,结果和初衷产生了啼笑皆非的距离。跳出小圈子,走向社会,走向革命。大革命的失败完全摧毁了他的精神支柱和生存信念,而倒在失望与幻灭中。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把一篇小说安放在近十年的历史过程中的,不能不说这是第一部;而有意地要表示一个人 一个富有革命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地受十年来时

12、代的壮潮所激荡,怎样地从乡村到都市,从埋头教育到群众运动,从自由主义到集团主义,这倪焕之也不能不说是第一部。这两点上,倪焕之是值得赞美的。 ”茅盾读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叶绍钧问题小说的特点:w 一方面客观地揭露问题w “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是叶绍钧 ”) ;w 另一方面主观地想用 “爱 ”和 “美 ”来解决问题。w “他以为 美 (自然)和 爱 (心与心相印的了解)是人生最大的意义,而且是 灰色 的人生转化为 光明 的必要条件 ”(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一集 导言)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三、问题小说的缺失与不足:w 1. 忽略了人物塑

13、造、情节设置、氛围渲染和形式等文学要素,小说的 社会认识价值 超过甚至损害了其 文艺审美价值 ;w 2. 小说过重的 哲理色彩 和 理性深度 ,有 图解观念 的创作形式,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w 3. 缺乏现实的生活基础,缺少鲜活的生活气息,存在明显的 主观臆想 和 向壁虚构 的成分,影响了作品的感染力。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24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第二节 五四乡土写实小说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参考书目w鲁 迅: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w严家炎: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选(一);w费孝通:乡土中国。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一、五四 “乡土小说

14、”概说。w 1923年前后, “问题小说 ”逐渐衰落,乡土写实小说则陆续出现,并在 1926年前后达到高潮。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开创者和奠基人。w 主要的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台静农、许杰、许钦文、彭家煌、蹇先艾、徐玉诺、黎锦明、王任叔等。w 这些青年作家大多寄居北京,效法并继承了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先后涉足 “乡土 ”,展示中国乡村的变故、愚昧和落后,进而对 “乡土中国 ”进行批判。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何为 “乡土小说 ”?w 指以故乡农村和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力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w “ 蹇先艾叙述过的贵州,裴文中关心的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

15、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文学这以方面来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 因此也只见隐现着乡愁 。 ” 。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 ”出现的原因。(见 P67)周作人:地方与文艺 “乡土艺术 ”,张扬 “风土的力 ”,主张 “国民性,地方性与个性 ”统一。 基本特点:a.对故乡衰败景象的慨叹和人民苦难命运的同情;b.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并强烈而理性地对愚昧、野蛮、落后的习俗予以批判;c.注重对人物心理和场景氛围的渲染与营造。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二、五四 “乡土小说 ”创作:w 1.王鲁彦( 1902

16、1944),浙江镇海人。w 原名王衡,仿效鲁迅而取笔名鲁彦。鲁迅曾称其为 “ 吾家 彦弟 ”。w “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 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 ”鲁彦活在人类的心里载 1936年 11月中流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w 柚子: 军阀视人命为草芥,围观者麻木、冷漠。 “湖南的柚子呀,湖南的人头呀! ”“这么便宜的湖南的柚子呀! ”。作者由变态的愤怒和不平转而为尖刻的讥讽,黑色幽默与荒诞感 。w 菊英的出嫁: 浙东旧俗 “冥婚 ”。为阴间女儿的幸福,物色女婿,置办嫁妆,举行体面而排场的婚礼。 农村的愚昧 与 慈母的爱心 。w 黄金: 在一个金钱关系笼罩的炎凉世界里,陈四桥的 “如史伯伯 ”这个安安稳稳的小康人家却在势利的村风中被播弄得摇摇晃晃。作者从钱眼里观世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