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预防措施。方法:对 52 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全部采用术前充分评估,手术期预防,术后严密观察,并采取基本、物理、药物等综合预防措施。结果:52 例患者均未出现 DVT。结论:综合性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下肢 DVT 的发生。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行成 预防 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近年来已得到普及并取得飞速进展,是解除髋关节疾患、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
2、T 的发生率高,是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未及时预防及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或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或脑栓塞。因此,对该类患者进行以预防为主的治疗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可有效的降低 DVT 的发生率.我院 2012 年 10 月至 2013 年 12 月对收治的 52 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2 例,均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男 38 例,女 24 例,年龄 5792 岁,平均 74 岁。外伤致股骨颈骨折的 48 例,病理性骨折1 例,股骨头无菌坏死 2 例,强直性脊柱炎 1 例。术前合并高血压 7 例,糖
3、尿病 6 例,冠心病 3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 2 例。经过实施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 DVT.2 DVT 发生机制2.1 静脉血流停滞 骨科手术中患者制动、仰卧、麻醉、术后卧床、石膏制动和膝下衬垫等,都能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进而形成血栓。2.2 静脉壁损伤 静脉内壁为一层扁平细胞,其表面覆盖物中含大量肝素,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并能防止血小板黏附,骨科手术中机械操作如暴露关节,下肢过度旋转、牵拉及骨水泥聚合产热,及易造成股静脉壁损伤,使血小板黏附,出现纤维蛋白沉积致血栓形成。2.3 血液高凝状态 血细胞和血浆蛋白的改变均能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骨科手术后数日患者体内抗凝血酶含量及其他抗凝
4、物质明显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3 综合护理3.1 术前护理3.1.1 入院评估 对新入院的患者,要充分的评估患者的现病史和既往史,以及当前状况的影响。按照 DVT 的评估表格填写入院后的评估。根据评估6 分属无危险,710 分属低危,1114 属中危,15 属高危。根据 DVT 的评分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高龄、严重外伤史等术前做好宣教,积极控制原发病,戒烟,讲解发生 DVT 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3.1.2 饮食指导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高维生素,粗纤维,清淡、低脂,低糖,
5、低胆固醇,适量蛋白的饮食,戒烟、戒酒,忌食高胆固醇,辛辣,油腻的食物。注意补充水分,日饮水量在 2000ml 以上,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3.2 术中护理干预 术者操作尽量轻柔、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规范使用止血带,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拉钩时过度牵拉和牵拉时间过长而损伤血管内膜。术中减少对股静脉的扭曲以及下肢大幅度屈曲内旋、内收位的时间。骨水泥聚合产热时以 35 生理盐水局部冲洗,以带走热量。这些措施是为了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易诱发血栓.根据 Feedman 2等研究,硬膜外麻醉与全麻比,硬膜外麻醉使阻滞平面以下的血管扩张,下肢动脉血流和静脉排空率增加,预防血栓
6、形成。而全麻则使下肢血流显着减少,利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所以,麻醉方法首选硬膜外麻醉。3.3. 手术后综合性预防 3.3.1 严密观察患肢 术后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肢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必要时测量双侧肢体同一平面周径,如发生下肢突然肿胀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周径明显增大,皮肤发绀、潮红、皮温增高、小腿部疼痛压痛,Homan 征阳性等,及时通知医生,做多谱勒超生检查,进行溶栓治疗。避免在下肢静脉输液,静脉穿刺时避免损伤静脉内膜。术后引流管的护理,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每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时可拔管。每翻身次,翻身时两膝关节及大腿间加软枕,避免内
7、收、内旋,以防关节脱出。3.3.2 基本预防 科学的康复护理措施能够利于术后患者的深静脉血液回流。术后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2030cm。促进下肢深静脉回流。早期主动功能恢复性锻炼,以加速静脉回流。所以,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主动做足趾屈伸、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动,踝关节主动内翻和外翻运动,频率次分,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个动作保持收缩状态,舒张状态,所有动作各重复次,每天次。被动按摩下肢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方法是护理人员用手掌贴患肢皮肤,从踝关节逐渐按摩至腹股沟区,2 次d,1015 分次,并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天,引流管拔出,持续被动 CPM 机治疗,做屈髋
8、屈膝运动, 2 次/d 、30 分次。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逐渐加大角度,屈髋。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术后一周患者体力恢复良好的,可借助助行器下床活动,每日 12 次,每次 10 分钟,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下床次数。.物理性预防 足底静脉泵间歇冲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等。利用机械原理促使下肢静脉回流、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滞留降低术后形成的发生率。.药物预防 直接 Xa 因子,利伐沙班片,我科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常规应用此药,应用方便,口服 10mg,1 次/日,连续服用 35 天,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明显疗效,与其他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少,与低分子肝素相比能显着减
9、少静脉血栓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可延长 1135 天.应用抗凝药后,应严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注意观察有无牙龈;鼻; 手术切口 ;泌尿系统;消化道;注射部位出血情况.小结 下肢 DVT 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内研究表明其发生率与国外报道接近5.药物预防是预防下肢 DVT 的基本措施之一,而基本预防和物理预防也是预防 DVP 发生的主要措施,三者结合有效降低术后下肢 DVT 的发生率.因此 ,护士应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 DVT发生机制;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等知识 ,采用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对降低 DVT 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谭兴华,邵秋菊,徐 习。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 【J】.现代医院,2011,11(4) ;86-872丁兰束,胡红荣,刘健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 ;53-553李凤英。冰敷辅助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8) ;1159-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