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鹿的普通病.doc

上传人:eukav 文档编号:5845638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鹿的普通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鹿的普通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鹿的普通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鹿的普通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鹿的普通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鹿的普通病2012-8-11 10:19:00 来源: 互联网 网友评论(0)鹿的硒缺乏病诊断和防治方法时间:2012-09-04 硒的缺乏会引发多种疾病,如仔鹿白肌病和桑葚心等疾病。调查表明,我国很大的区域存在地理性硒缺乏,该区域为从东北黑龙江到云南的一个条形缺硒带,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湖北、陕.硒的缺乏会引发多种疾病,如仔鹿白肌病和桑葚心等疾病。调查表明,我国很大的区域存在地理性硒缺乏,该区域为从东北黑龙江到云南的一个条形缺硒带,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此外,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的一些市县

2、也严重缺硒。在严重缺硒地区,土壤硒含量仅为 0.06mg/kg。这些地区的人易患克山病、大骨节病。这些地方饲养的仔鹿和其他幼龄动物也易患白肌病,所以补硒非常必要。 而我国湖北的恩施和陕西的紫阳,则是少有的富硒地区,当地有幼兽慢性硒中毒现象。在饲料中鱼粉硒含量较高,牧草次之,饼粕再次之,谷物类最少,如玉米仅为 0.02mg/kg。抗氧化性是硒的生化作用的基础,硒与 VE 在抗氧化中有协同作用。补硒可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得到改善。除地域性发病外,VE 不足能诱发硒缺乏病,还与季节有关,5 7 月是发病高峰期,主要危害仔鹿等幼兽,因为幼龄动物抗病力较弱,对特殊的营养物质较为敏感。1

3、、临床症状 运动机能障碍,患鹿喜卧,起立困难,四肢僵硬;心脏功能障碍,心跳加快,节律不齐,奔跑中发生突然死亡;消化机能紊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神经机能紊乱;繁殖机能障碍,公鹿精液不良,母鹿不易受孕或易发生流产;仔鹿死后剖检,明显症状为白肌病,即病变肌肉变性,色淡,横断面有灰白色、淡黄色斑纹。2、诊断方法 结合流行病学(缺硒历史)、临床特征、饲料、组织硒含量分析、病理剖检、血液有关酶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 LDH)、血浆过氧化物酶(GSH-PX)及补硒后症状的缓解进行诊断。 3、防治方法 发病后可进行 0.1%亚硒酸钠皮下或肌肉注射,仔鹿 35ml/ 次,10 天重复 1 次,同时

4、用补加 VE 进行配合治疗,仔鹿补加 15mg。通过注射 0.1%亚硒酸钠、饲料加硒、提供加硒盐的舔块、放置瘤胃硒丸、皮下包埋亚硒酸钠,都可以有效地预防。硒是一种有毒的元素,使用时应注意均匀,并科学地控制剂量,最好由专业饲料企业提供服务。 (一)食道梗塞食道梗塞是由于饲料堵塞食道而引起吞咽困难的一种疾病。 1.诊断 (1)发病急速,多在采食块状饲料如大萝卜、胡萝卜、甜菜或成块的豆饼时发病。 (2)停止采食,骚动不安,摇头,咳嗽,张口伸舌作呕吐动作,口流泡沫样唾液。 (3)不完全堵塞时症状轻微,只能饮水,完且堵塞则嗳气困难继发胃膨胀。 (4)颈部食道堵塞能触及到硬块。 2.治疗 (1)如在颈部食

5、道堵塞,将鹿麻醉保定后灌入植物油 100ml 或鸡蛋清数个,使食道润滑,然后沿左侧食道沟向头部推压,可由口腔取出堵塞物。 (2)如在胸部食道堵塞,可用胃管向胃内推送。 (3)皮下注射 3%毛果芸香碱 3ml,使鹿出现吞咽、咳嗽动作,可自行排出。 (4)重者,可用手术法切开食道取出堵塞物。(二)瘤胃积食瘤胃积食是瘤胃内充满多量的饲料,瘤胃的容积急剧增大,胃壁紧张性降低,陷于麻痹状态,引起饲料停滞的一种疾病。 1.诊断(1)鹿食入大量的浓厚饲料如玉米、豆饼、高粱、麸皮等不久,腹部显著增大,左侧肷窝充满。 (2)患鹿呆立、回顾、伸腰,精神沉郁,嗳气,反刍减少或停止,采食停止,饮水少。 2.治疗 (1

6、)病初 12 天采用饥饿疗法,只给饮水,不给粗、精饲料,并每日进行瘤胃按摩。 (2)内吸硫酸钠 100200g,吐酒石 1.52.0g,溶于 500ml 水中灌肠。重者可施行瘤胃切开术。 (3)病情好转者可给予健胃助消化药。 (三)急性瘤胃臌胀瘤胃臌胀是鹿采食了大量发酵的饲料,迅速产生大量气体而引起瘤胃急剧臌胀的一种疾病。 1.诊断 (1)多出现于采食后数小时,病情发展迅速,腹围急剧增大,采食、反刍及嗳气完全停止。 (2)鹿不吃不喝,弓背举尾,不安,粘膜发绀,眼结膜充血,眼球突出。 (3)腹部叩诊出现鼓音,听诊瘤胃蠕动音消失。 2.治疗 (1)轻度胀气可用新鲜树根(带皮)作嚼环,刺激嗳气可自愈

7、。(2)重者可内服鱼石脂 1015g,福尔马林 6 8ml,水 300500ml 灌服,10%氯化钠液 500ml 静注。 (3)呼吸困难时,可用套管针穿刺瘤胃,缓缓放出气体,并由套管针注入止酵剂。(四)胃肠炎胃肠炎是胃肠表层粘膜及其深层组织发炎,症状较严重。 1.诊断 (1)本病圈养鹿比放牧鹿发病率高,在雨季及潮湿环境尤为多见。 (2)突然出现不适,停食,或拒食,精神沉郁,离群呆立,垂耳,遂毛,鼻镜干燥。 (3)反刍停止,体温升高达 40以上,腹部蜷缩,可视粘膜充血。 (4)肠管内多数有灰白色粘液与灰黄色纤维素性伪膜,内容物恶臭。 2.治疗 (1)5%葡萄糖溶液 8001000ml,静注,每

8、日 2 次。 (2)内服磺胺脒 1015g,每日 23 次。 (3)对霉菌性肠炎应注意保肝解毒。木炭末 50g,小苏打 20g,面粉 100g,加温水适量,一次灌服,每日 12 次。25%葡萄糖液 5001000ml,40%乌洛托品 80ml,安那加 20ml,一次静注。 (五)直肠穿孔直肠穿孔主要发生在 92 月配种期的公鹿群。公鹿由于性兴奋,互相爬跨,使阴茎机械性地损伤或贯穿直肠壁。 1.诊断 (1)被穿公鹿肛门流出血液。 (2)直肠穿破的公鹿有努责弓背,并可看到脱出的直肠或肠系膜。 (3)直肠破裂、粪便流入腹腔者则迅速引起腹膜炎,重者死亡。 2.治疗 (1)对脱出部分直肠可用 0.1%高

9、锰酸钾液洗净后送回原位。 (2)对出血较重的患鹿,可灌服磺胺嘧啶,每公斤体重 0.1g,肌注青霉素 160 万单位,每日 23 次;安络血 40mg,每日 2 次,肌注。 (3)对直肠穿孔的患鹿,要及时使用抗生素。需要注意的是各种类型的直肠出血及穿孔病例,严禁灌肠和使用泻剂。 (六)食毛症鹿食毛症多见于冬季饲养的鹿群,母鹿和仔鹿多发。 1.诊断 (1)患鹿开始表现舔墙、异食、舐粪尿等,随后发生啃咬其他鹿的被毛,使有的鹿背部被毛几乎被咬光,皮肤呈黑色。 (2)有的患鹿将咬掉的毛吃下,蓄积在胃中,形成毛团,引起消化不良,嗳气酸臭。 (3)本病多呈慢性,患鹿消瘦、倦怠,被毛粗糙无光泽,可视粘膜苍白,

10、最后衰竭死亡。 2.防治 (1)针对病因改善饲养管理,合理调剂饲料,注意饲料的全价性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2)加强鹿的运动,增强鹿的体质。(七)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是由于鹿食入含有亚硝酸盐的饲料而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症。 1.诊断 (1)采食后 13 小时突然发病,患鹿兴奋,狂躁不安,腹胀明显。 (2)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口吐白沫,呕吐,站立不稳。(3)可视粘膜呈青紫色,体表血管努张,全身无力,卧地作游泳状运动。 2.治疗 (1)静注 2%亚甲蓝(美蓝)2025ml。 (2)皮下注射维生素 C1020ml 或将维生素 C 溶于 5%葡萄糖液中静注。 (八)难产鹿难产的主要原因是母鹿产仔

11、时环境不安静,使正常的胎位、胎势发生变化或是因母鹿过肥、胎儿过大、产道狭窄、分娩力不强所致。 1.难产的表现 (1)破水 34 小时不见胎儿任何部位,这是由于胎儿过大或畸形、横位、母鹿产道狭窄所引起。 (2)只见胎儿鼻端或一头一前肢,多见于单双侧关节屈曲。 (3)两前肢腕关节已露出阴门,不见胎头,两前肢一长一短,或只见一前肢,这是胎头变位或腕关节屈曲。 (4)两后肢飞关节露出阴门,或只见一后肢,这是尾位或飞关节屈曲。 (5)母鹿产道流出污秽的粘液,同时伴有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不见胎儿娩出,这是死胎或胎儿腐烂。2.难产的助产 (1)胎头变位助产法胎头变位包括胎头扭转、下弯、侧弯。胎头扭转因嘴巴朝

12、前,只要握住胎头一扭即可摆正。胎头下弯到胸下,侧弯到胸侧或腹侧,助产时手伸入到子宫深部,用食指钩眼窝,其余四指托住胎儿嘴巴,将胎儿脖颈拉直。 (3)前肢关节屈曲助产法前肢关节屈曲包括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屈曲。前两种只要用手握住蹄就可拉直。一侧肘关节屈曲,表现两前肢一长一短,将短的绑上产科绳一拉就直。如肘关节屈曲,前肢贴在胸侧,助产时用手指钩住腕关节向外拉直前肢。如胎儿较小,产道较阔,拉另一前肢和胎头即可拉出。 (3)后肢飞关节屈曲助产法后肢飞关节屈曲时,需将手伸到子宫深部握住蹄才能拉直。 (4)尾位助产法尾位就是倒产,因胎位扭转而难产。助产时需将胎儿位置摆正,与母体呈平行状态往外拉。 (5)

13、胎位不正助产法胎位不正包括横位、侧位、竖位。侧位不难矫正,只要将胎头和两前肢拉出骨盆腔就能顺利助产。横位是胎儿横躺在子宫里,有的四肢朝向产道,有的背部朝向产道。助产时都需将胎头拉向产道。竖胎位即胎儿坐在子宫内,助产时也需将胎头拉向产道,或将胎头推向子宫,将后肢拉出呈尾位势。 (6)截胎方法当胎儿过大,产道狭窄,实在不能正常助产出时,要采取截断胎儿、保住母鹿的手术。常用的是截头术,是为矫正前肢提供空间。最好在阴门外将胎头切下,再拉前肢极为方便。急牲瘤胃扩胀瘤胃积聚大量食物及其发酵气体所引起的迅速扩张,叫急性瘤胃脸胀。【病因】 由于一次性采食大量易产生气体和体积容易膨大的饲料,瘤胃内形成大量气体,

14、排气发生障碍而引起。常见于长期饲喂干草、干树叶后突然喂给青绿饲料、块根饲料如首蓓、青草、薯藤等;饲喂浸泡不好的大豆、豆饼,以及吃了低劣腐败、冷冻饲料等也易患本病。食道梗塞、瘤胃积食可继发瘤胃脸胀。【症状】 多出现在采食后数小时。病情发展迅速,腹围急剧扩大,口吐白沫,眼珠突出,眼结膜潮红,采食、反当完全停止。在腹部叩诊出现鼓音。病初患鹿不安,之后呆立,呼吸加快,后来张口喘息,不及时治疗常以死亡为转归。【治疗】治疗瘤胃朦胀的原则是,排除瘤胃内气体,制止继续发酵,恢复瘤胃正常蠕动机能。为排除气体,可进行瘤胃按摩,促进暖气,同时灌服鱼石脂 10 一 15 克、水 300 一500 毫升。也可用木棒涂鱼

15、石脂做嚼环,促进暖气。病重时可用套管针穿刺瘤胃放气。对症治疗可静脉注射 5 一 10 葡萄糖 500 一 1 000 毫升,10 氯化钠溶液 500 毫升,同时要减轻呼吸及循环器官的负担,上口服人工盐 50 一 100 克、硫酸钠 100 克。病愈后头几天应只给粗料,不给精料,待完全康复后逐渐恢复精料给量。淋巴外渗【病因】鹿因易惊善跳,发生创伤性疾病较多,淋巴外渗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本病是由于钝性物体作用于鹿体表皮下或筋膜下,使淋巴管破裂,淋巴液逐渐流出,积聚于皮下或筋膜下而致病。【病状】淋巴外渗不同于血肿,受伤后不立即出现症状,而是经过 3 一 4 天,甚至 1 周左右才形成明显的肿胀,多发生

16、在腹侧、股侧、肩侧。发生在皮下的其肿胀边缘清楚,发生在筋膜下的肿胀边缘不清楚。无热,无明显疼痛,有波动感,大的淋巴外渗除波动感外,还有拍水音,穿刺可流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有时混有血液和凝血块,多的可达 2 500 毫升。【治疗】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鹿保定后,局部剪毛消毒,避开血管,在肿胀下部纵向切开,排出积聚的淋巴液,取出凝块。然后用酒精 100 毫升、甲醛 10 毫升、碘配 10 毫升的混合溶液冲洗灌注腔内。该药可使淋巴液凝固,自然而愈。如仍不愈,可用该药浸纱布充填创腔,2 日后取出即可,不必缝合。直肠穿孔【病因】 因公鹿性兴奋,互相爬跨,因阴茎刺破直肠所造成。每年 9 月份到第二年 1

17、月份都有发生,如果加强看管,及时拨出性欲旺盛的公鹿,可以减少发病。【病状】 病鹿轻度直肠粘膜损伤而没有穿孔的,只见肛门出血,排便困难,精神不振,弓腰,减食。当直肠穿孔时,可由穿孔处流出肠管或肠系膜,局部血液循环恶化,并感染坏死,预后不良。如粪便由穿孔处进人腹腔,则易形成坏疽性腹膜炎,鹿体温升高,精神委靡,食欲废绝。此种鹿应早期淘汰。【治疗】 如直肠粘膜损伤,应立即拨入单圈,给予良好饲喂,一般可自愈。对于肠管脱出者,应保定检查穿孔部位,如在近肛门部,可用 2 一 3 奴夫卡因尾荐椎孔传导麻醉10 分钟后,待肛门弛缓不再努责时,剪掉脱出的大网膜,送回肠道后进行缝合。如深部穿孔,可在下腹部切开,进行

18、缝合,缝合后常规注射抗菌药物,或进行其他对症疗法。【预防】 目前普遍采用加强看管、不混群串圈、按年龄分群的办法,并在锯茸之后限制或停止 5 岁以上公鹿精饲料给量,10 月份之后再逐渐给精料,实质是减少蛋白质,降低性兴奋,以减少公鹿间爬跨。也可用药物在配种期降低非种用公鹿的性欲。难产与助产梅花鹿难产发病率约占母鹿全年总发病率的 40%50%,由于难产处理不当,不仅引起母鹿不育,还可造成母鹿和仔鹿死亡。【病因】母鹿难产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如饲喂过多的优质饲料使母鹿过肥,胎儿过大,均会造成难产。但饲料过于低劣,营养价不全,甚至饮水不足,使母鹿消瘦、娩力不足,也会造成难产。鹿与家畜不同的是野性强

19、,在分娩过程中易受到意外干扰,使正常的胎位胎势发生变化,甚至已进人骨盆的胎儿停止娩出或退回子宫,造成分娩障碍。另外,母鹿骨盆狭窄、胎儿畸形、初产母鹿产道开张不全、老龄母鹿娩力不强等,都是引起难产的原因。【诊断】 鹿的难产诊断较家畜困难,一般只能靠视诊。个别驯服程度高的母鹿才可运用触诊。为及时确诊难产,必须了解鹿的分娩征候和分娩过程。凡遇到卜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难产: 破水后母鹿频频努责,34 个小时后仍不见胎儿任何部分露出。这种情形多见于胎儿过大或畸形、横位、母鹿产道狭窄。 只见胎儿鼻端、头或头与一前肢,虽母鹿频频努责,但产程不见进展。此种情况多见单侧或双侧前肢关节屈曲。 两前肢腕关节已娩出

20、外阴,但不见胎头;两前肢一长一短,或只见一前肢,这种情况多见于胎头变位。 两后肢飞节娩出外阴,或只见一后肢,这是尾位和匕节屈曲。 母鹿阴道流出污秽的黄褐色或淡粉色粘液,同时伴有精神沉郁等全身症状,不见胎儿产出,此种情况是胎儿死亡或胎儿腐败。确切的诊断方法是产道内触摸检查。如宫颈开张程度、骨盆是否狭窄、子宫是否扭转、胎膜是否破裂、胎儿死活和进人产道深浅程度以及胎儿的位置和姿势等等。【助产的基本要求】 一经确诊为难产就应立即进行助产,否则胎水流失、产道干涩妨碍推进、矫正及拉出胎儿,拖延时间,使母鹿疲劳,娩力减弱,助产困难,甚至造成胎儿死亡。 要在摸清胎儿前置部位与母体关系后确定助产方法。矫正胎位和

21、胎势时必须在子宫内进行。要把推回子宫的肢端绑上产科绳,以利助产。 助产者手的活动应在胎儿和胎膜之间,不应在胎膜和子宫之间。由于母鹿产道较家畜窄小,加之助产时鹿挣扎,因此,助产操作要细致,以防刺激和损伤子宫膜。 拉出胎儿要在矫正好胎位和胎势的前提下,随着母鹿努责有节律地进行,不能盲目的生拉硬拽。【助产母鹿的保定方法】 横卧保定采用机械或药物麻醉保定方法,使母鹿左侧横卧在地上或特制的助产台上,切不可如绑猪一样将前后肢绑在一起。有时稍抬高母鹿后躯或呈半仰腹卧姿势,便于矫正胎位和姿势。 站立保定将助产母鹿通过通道拨人特制的助产箱内,迫使母鹿不能活动,在站立条件下助产。助产箱采 23 厘米厚的木板,制成

22、长 80120 厘米、宽 35 厘米、前高 60 厘米、后高 130 厘米、内壁光滑的木箱,后边留门,在门中间开一个助产用的小门,小门呈圆形或椭圆形,长 50 厘米、宽 30 厘米,小门底距箱底 40 厘米(图 13 一 2 ) ,其优点是安全可靠,节省人力和时间。也有用锯茸用的夹板保定器进行站立助产的。【助产的准备工作】 用品准备助产绳和助产套、毛巾、纱布、乳胶手套、液体石蜡、凡士林和钾肥皂、氨水、0 . 1 高锰酸钾、0 . 1 雷飞奴尔、2 . 5 碘配、0 . 1 碘配、强心剂和抗生素等。 手臂和器械的准备术者先用肥皂水或 0 . 5 氨水将手臂充分洗净,然后,涂擦 0 . 1 碘配,

23、再充分涂上消毒过的液体石蜡或凡士林或戴上乳胶手套。器械煮沸消毒。在助产过程中,需准备足够的消毒液,当助产者的手臂和器械被污染时,可随时清洗。助产技术 胎头变位时的助产鹿胎儿的特点是头呈圆锥形,颈细长,在子宫内活动性大,易弯曲。胎头变位是最常见的难产类型之一。助产时,首先将两前肢绑上产科绳,再摸清胎头位置并摆正。然后用食指或中指扣住一侧眼眶或泪窝,拇指按住鼻部,其余手指托住下领,随母鹿努责将胎儿拉至盆腔。如胎儿前肢有碍胎儿拉出时,可先将前肢推回子宫,待胎头拉人盆腔后再分别拉出两前肢。最后,用一只手握住胎儿腰部,以免损伤胎儿脏器,当胎儿较大、产道较窄、娩力弱、助产者疲劳,拉出胎儿有困难时,可利用助

24、产套助产。助产套是用两根白寸带缝在一起制成的,长 1 米左右,中间缝 34 个小指套,指套间距 34 厘米。也可用胶皮电线作助产套,光滑有弹性。助产套使用方法是:先将拇指、食指、中指或无名指,引人套内,戴好助产套的手臂涂上滑润剂,呈锥形伸人产道,沿胎儿鼻、额至耳后,张开手指退下指套,套住胎儿耳后颈部,再在胎儿领下打一个活结,拉助产套末端,胎儿较容易被拉人骨盆。最后,一手拉胎儿头,一手拉前肢,拉出胎儿。 飞节屈曲倒产时的助产这种难产类型较为多见。助产时要将手伸人子宫深部,拉住胎儿后蹄或踱部,将后肢拉直,有时用产科推子将飞节往上推,再拉直飞节较为省力。当两后肢拉直后,结合母鹿努责动作拉出胎儿。当俄

25、关节进人骨盆腔后,应拉得快些,不要停顿,以免骨盆压迫脐带,造成胎儿窒息。 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屈曲时的助产腕关节、肘关节屈曲较容易矫正。肩关节屈曲时助产需将手伸人子宫深部,握住掌骨或钩住腕关节,把肩关节拉直。一般在单侧肩关节屈曲、胎儿较小的情况下,拉住胎头和另侧前肢也可将胎儿拉出。 死亡胎儿的助产死胎时胎儿常水肿、气肿,使体积增大,造成产出困难。助产时可用隐刃刀刺破胎儿皮肤,放出气体和水肿液,使胎儿体积缩小再助产。大部分情况需要解肢才能完成助产任务。为安全起见,解肢需要在子宫外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只有在取胎儿内脏时才在子宫内进行。 子宫颈开张不全和产道干燥时的、助产当子宫颈开张不全时,可用手

26、指轻轻反复刺激宫颈,再涂以芦荟软膏或灌注 3638 钾肥皂水,可收到满意效果。在羊水流失、产道干涩时,可向产道壁涂以润滑剂,并向子宫内灌注大量钾肥皂水,一方面可以缓解子宫紧张度,另一方面可使胎儿重新漂浮,有利于助产。 胎儿过大或骨盆狭窄时的助产这种情况,经一般助产无效时,为获得活的胎儿,应尽快实行剖腹产。【助产后仔鹿和母鹿的护理】 仔鹿护理经助产娩出的仔鹿,应立即用毛巾、纱布擦净口鼻内粘液,用 2.5碘配消毒脐带。当仔鹿假死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拉住仔鹿两前肢,分别向左右方向有节律地活动,并轻轻按摩其胸部,或用橡皮球插人仔鹿口鼻内吸取粘液。实践证明,提起仔鹿两后肢,使其倒控,轻轻拍打胸廓,甩动头

27、部,口鼻内粘液会自然流出,效果好,对仔鹿无不良影响。然后将仔鹿放在特备的小圈内,小圈要清洁干燥,铺以干软垫草,放人母鹿,使其安静,大部分母鹿能主动接受仔鹿吃乳。否则应进行人工哺乳。 助产母鹿护理一般无需特殊护理,只是在助产时间长、外阴水肿、会阴损伤和体力衰弱时,才给予对症治疗。在胎儿腐烂时,助产后要用 3839 的 0.1高锰酸钾液或 0.1雷佛奴尔液充分洗涤子宫,直到排出液体比较清洁时为止,并注射抗生素或其他消炎药。有子宫内膜炎时,可连续治疗,直到痊愈。鹿咬毛病与毛球病鹿的咬毛病,也有人叫做食毛症,一般认为是某种微量元素缺乏,多见于冬季圈养的鹿群,母鹿群多发。此病在鹿场发病较普遍,危害较大,

28、有的鹿食毛后,在胃内形成毛球,影响消化,并导致死亡,有的鹿被毛被咬光,因寒冷而死亡。【病因】 一是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单一,营养不全。如蛋白质中的胧氨酸、甲基丁氨酸不足或饲料量不足,鹿有饥饿感。二是鹿群密度大;三是饲料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上述原因引起鹿代谢奔乱,消化障碍,致使鹿发生异食现象,互相咬毛或食毛,也有人认为“应激”在鹿咬毛中起一定作用。【病状】 发病有一定规律性,多发生在冬春季,特别是在 2 月份之后更多发,也有夏季发生的。本病逐渐发病,鹿先表现异嗜、异食、舔墙、吃粪、喝尿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先见个别鹿啃咬其他鹿的被毛,并不断扩大,似有感染性,别的鹿也跟着啃咬,先啃一只鹿,然后

29、逐渐蔓延。有的鹿背部、臀部甚至颈侧的毛被啃咬光,皮肤呈黑色并有伤痕,有的鹿因消瘦而死亡。鹿在啃咬时,大部分鹿并不将毛吃掉,如同嬉戏,将咬掉的毛吐在地上,个别鹿将咬掉的毛吃掉。鹿食毛后,毛在胃中与纤维混搅在一起,形成毛团。小毛团可随粪排出体外,大毛团(如鸡蛋大、拳头大)在胃内影响消化,出现消化不良,反色弛缓或停止,鹿呈慢性消瘦、虚弱,被毛粗乱无光泽,可视粘膜苍白,最后衰竭死亡。【剖检】 尸体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胃中可见大小数量不等的毛团,有乒乓球大、鸡蛋大、拳头大等,大部分在真胃。肠道有炎症变化。毛团呈圆形或椭圆形,外观赤褐色,较光亮,切开呈黄色,毛和植物纤维缠在一起,稍有弹性。【防治】 毛球病

30、因诊断困难,治疗尚无满意方法,但预防却能起到积极作用。首先是针对病因改善饲养管理,做到饲料多样化,质好量足,要注意添加无机盐饲料,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添加饲料。鹿群不要太密集,每只鹿的运动面积不应低于 12 平方米。另外,将第一只啃咬毛的鹿及时拨出去,防止效仿,也收到一定效果。仔鹿肺炎2012-8-11 10:20:00 来源: 互联网 网友评论(0)仔鹿肺炎是一种小叶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哺乳期的小鹿。 1.诊断 (1)患鹿精神沉郁,离群呆立或躺卧,鼻镜干燥,食欲减退或废绝。 (2)呼吸加快、咳嗽、两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漏。 (3)听诊肺部,前、中期为湿性 NFDAE 音,后期为干性! NFDAE#

31、音。 (4)肺炎病灶色淡红、暗红或灰黄不一,多发生在肺的心叶和尖叶;喉头、气管及支气管粘膜充血。 2.治疗 (1)肌注青霉素 80100 万单位,每天 2 次,连用至症状消失后 12 天。 (2)肌注拜有利,每只 0.5ml,每天一次,连用 3 天。 (3)静注 5%葡萄糖 200300ml,加维生素 C5ml。仔鹿下痢2012-8-11 10:20:00 来源: 互联网 网友评论(0)仔鹿下痢是新生仔鹿多发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尤其是体质瘦弱仔鹿。 310 日龄的发病最多,15 日龄以后发病较少,20 日龄以后更少。 1.诊断 (1)患鹿精神不振,离群,喜卧,不吃奶,体温升高至 40左右。 (2

32、)排便次数多,白色稀便,带有气泡并混有粒状物,常粘附于肛门及尾部,嗅之有酸味,不太臭。 (3)重者粪中带有血液、粘液或假膜,气味恶臭。 (4)仔鹿在下痢后期呈弓背,里急后重,日渐消瘦,不愿走动,最后衰竭死亡。 2.治疗 (1)病初 2 天内,可用土霉素粉 1g、乳酶生 2g、胃蛋白酶 1g、次硝酸铋 12g、小苏打 2g 混匀后一次灌服,每天 12 次,直至下痢症状消失为止。 (2)发病中期除内服上述合剂外,另肌注土霉素 50 万单位。发病 4 天后,另加静注 5%葡萄糖生理盐水 4080ml,5%碳酸氢钠 20ml。 (3)口服痢特灵 0.20.3g,或磺胺咪 0.3g,亦有一定疗效。仔鹿脐

33、炎2012-8-11 10:21:00 来源: 互联网 网友评论(0)仔鹿脐炎是一种因细菌感染的脐根部炎症,其特点是发生化脓性炎症以致湿性坏疽。 1.诊断 (1)仔鹿精神沉郁,行动缓慢,喜卧,吮乳少,被毛松乱,弓背,体温升高至 41左右。 (2)脐部肿胀,有液体渗出,有时形成脓肿。 2.治疗 (1)早期可使用青霉素 40 万单位和链霉素 0.5g 肌注,一天 2 次,脐根部用 3%双氧水清洗,然后涂以 1%龙胆紫。 (2)发生组织坏死时,应将坏死组织碎片清除干净,用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撒布碘仿硼酸合剂,或涂以鱼石脂软膏,或磺胺软膏。 仔鹿佝偻病2012-8-11 10:21:00 来源: 互联网

34、 网友评论(0)仔鹿佝偻病是仔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维生素 D 不足,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而引起的一种骨变形疾病。 1.诊断 (1)患鹿食欲减少,站立困难,弓腰弯背,步履拘谨。(2)四肢长骨弯曲变形,关节肿胀,重者运动艰难。 (3)肋软骨关节多数发生肿胀而隆凸于皮肤表面,呈串珠状。 (4)有的鹿有异食癖现象。 2.防治 (1)孕鹿及哺乳期母鹿应给予含维生素多的青绿饲料,并防止饲料单一和突然变换。 (2)仔鹿的日粮内应含有丰富的钙和磷,且比例要合理,并定量补加维生素 D。 (3)可用磷酸氢钙 510g,骨粉或蛋壳粉 1020g 治疗,每日混食喂给。此外,亦可口服鱼肝油或肌注维丁胶性钙等。茸鹿慢性胃

35、肠炎的治疗2012-8-14 14:05:00 来源: 互联网 网友评论(0)胃肠炎是鹿群常发疾病,常因饲喂变质发霉饲料或饲料中混有沙土等异物引起,不洁饮水也能引起本病,传染病如巴氏杆菌病、炭疽等能引起继发性肠炎。急性胃肠炎病程较短,如及时治疗,用药得当,少则 2 天3 天,多则 5 天7 天可治好。但个别转为慢性胃肠炎的,常因久治不愈,日渐虚弱而死。胃肠炎主要表现为突然减食,病初多便秘、粪球干硬、没精神、耷耳、离群、被毛逆立、鼻干,有发热现象,腹部常蜷缩,后期下痢、粪便黏稠、混有血液。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新安镇一养鹿户,有几头鹿发生此病,虽经多次治疗,疗效不显著,病程拖至半个月,转为慢性出血性

36、胃肠炎。后采用肌肉注射止血剂和人用药静脉注射的方法,治好了此病,且病鹿愈后良好。其具体方法是:因病鹿肠道出血,选用肌注血见愁止血。输液能改善病鹿心血管状况,消除炎症,防止失水及促进毒物排除,输液用药全部为人用药。鹿的静脉注射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采用药物麻醉),在颈静脉处注射(或耳静脉),局部剪毛、消毒,注射药液宜慢不宜快。每日输液一次,用 3 瓶药,按顺序用药。第一瓶:盐水加 8 克10 克氨卞青霉素,80 万倍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适量。第二瓶:5%葡萄糖加 20 毫升氯化钾、1 盒维生素 C。第三瓶:200CC 碳酸氢钠(此瓶必须慢慢打)。 鹿茸真菌病2012-8-14 14:06:00 来

37、源: 互联网 网友评论(0)鹿茸真菌病是由某些霉菌感染鹿茸而引起的一种鹿茸疾病。流行病学患病的公鹿为主要传染源。主要是由病鹿与健康鹿直接接触,使鹿茸发生擦伤而感染。也可能通过饲养员或饲养用具间接接触鹿茸皮肤传播。仅公鹿感染,其他有角动物未见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 6 月7 月鹿茸生长旺季多发。气温高、湿度大、昆虫多、鹿茸有损伤易诱发。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鹿茸发痒,茸皮上有梅花状或呈圆形小疱、溃疡和结痂为特征。病鹿精神、食欲和营养状况无异常。病鹿茸角搔痒,并轻轻地用茸碰触其他鹿,不久在茸皮上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梅花开放样病灶,开始为少量呈圆形、边缘整齐的小疱和形成丘疹,小疱逐渐扩大而破溃

38、,而后结痂。在病的后期,可形成大块弥漫性干性结痂。去掉结痂部位的痂皮,见有黑红色的底面(真皮上层),擦去底面,出现紫红色真皮。病灶部位茸皮增厚。病灶多发生鹿茸的中部,嘴头少见,茸根部未见病变。病变只蔓延到真皮,不能扩散到皮下组织。鹿的体表其他部位无感染发病。病变鹿茸加工后有深灰色病灶痕迹。本病对茸生长速度无影响。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病原检查显微镜检查、沙堡劳氏培养基培养(对菌落特性、菌丝和孢子进行鉴定)。病料采集将鹿保定好,用 70%酒精消毒茸皮病变部位,然后用外科刀刮取痂皮、茸皮待检。防治搞好饲养管理,做好清洁卫生,防止鹿群拥挤,防止

39、积水,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发现本病立即隔离治疗,被污染的圈舍、饲槽及用具应严格消毒提防鹿猝死2012-8-14 14:07:00 来源: 互联网 网友评论(0)近年来,一些地区不断发生鹿猝死病,该病发病急,往往见不到什么症状,顷刻死亡或见到症状时已濒于死期,致死率近 100%。经发病区兽医部门证实,该病有的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以全身毒血症、剧烈腹泻、肾软和肠道出血为主要特征,即肠毒血症;有的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败血症或肺炎为特征。预防该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鹿舍及运动场内采用砖铺地或水泥地。以砖铺地面为好,便于清扫、刷洗。此病流行季节(主要是夏季)舍内应配置换气扇,进行通风。加强饲养管理,保证

40、饲料、饮水卫生。喂过的粗干枝柴及粪便,每天清理一次。圈内定期消毒,每月一次,发病季节每半月消毒一次。在引进鹿只时,要严格进行检疫,同时做好运输中的管理和清洁工作。喂饲时,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品种,如改变时应由少到适量逐步进行。喂精饲料及青嫩富含蛋白质的粗饲料时不宜过量。放牧时,避开潮湿低洼地块,应选在高岗干燥地段放牧。预防注射,可用鹿猝死病三联菌苗,每只 4 毫升,混匀后肌肉注射,每半年一次,效果良好。 鹿的坏死杆菌病2012-8-14 14:11:00 来源: 互联网 网友评论(0)坏死杆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也是鹿最容易感染的一种传染病。起因多数为创伤感染。病原分析坏死杆菌为多形态革兰氏阴性杆

41、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包括动物饲养场、被污染的沼泽、土壤中均可发现。其发病率公鹿要高于母鹿,主要是由于配种期性冲动造成外伤感染引起。临床症状此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患鹿四肢蹄部跛行,蹄部肿胀、溃疡、化脓、坏死扩散到整个肢体。严重的扩散到胸腹腔,内脏组织坏死。病理诊断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还要通过实验室检验。预防与治疗在预防方面,应定期给圈舍进行消毒,同时保证地面平整,减少鹿的蹄部损伤。对已患有此病的鹿,应及时清除局部坏死灶,用 1高锰酸钾溶液或 3过氧化氢溶液彻底清洗患部。在患部瘘管内注入 10碘酊或 10福尔马林。局部治疗每日一次,如全身治疗,需用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

42、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等。 难产治疗 加强对妊娠母鹿的科学饲养管理,并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分娩环境,如发生难产,应及时助产。胃肠卡他与胃肠炎治疗注意饲料、饮水卫生,防止饲料的突变等。用 5%葡萄糖静注,静注液中加入磺胺、乌洛托品等。瘤胃积食与急性瘤胃鼓胀治疗 停饲,但饮水不限。可静注氯化钠,急性瘤胃鼓胀,治疗较好的办法是用套针放气。结核病治疗 加强鹿群卫生管理,对患鹿隔离消毒。对已发生本病的鹿治疗意义不大,宜早期淘汰。坏死杆菌病治疗 保持圈内卫生,设脚浴槽,内盛 3%来苏儿、10% 硫酸铜液、3%高锰酸钾液等。布氏杆菌病治疗 定期检疫、消毒,对产房及母鹿的分泌物更要注意处理。可接种羊布病 5

43、号疫苗。巴氏杆菌病治疗 清洁消毒,服磺胺药的疗效较好,同时强心补液。鹿肠毒血症治疗 对患鹿静注葡萄糖、尼克杀米、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维生素 B、维生素 C。中毒病治疗 首先应了解发病的情况,争分夺秒,灌服酸碱性药物,并采用稀释法,即静注葡萄糖液、复方氯化钠液等;为排除毒物要服泻剂,为保护胃肠黏膜要服黏糊剂或吸附剂。子鹿下痢治疗:用土霉素粉、乳酶生、胃蛋白酶、维生素、次硝酸铋内服。子鹿脐带炎治疗 先用青霉素、链霉素肌注,服新诺明,局部用双氯水冲洗,然后涂碘酊或龙胆紫。如脐部坏死,可除去坏死组织及碎片,撒碘仿、硼酸等量粉末。舔子鹿肛与咬尾治疗 给被舔子鹿内服链霉素、鞣酸蛋白质、矿炭银、碘胺咪

44、。幼鹿佝偻病治疗 为预防本病,应在母鹿妊娠、哺乳期给予含维生素多的优质青绿饲料。鹿舍要干燥,阳光充足,鹿群宜小,并经常驱赶子鹿群,增加子鹿的运动量。用碳酸钙、骨粉或蛋壳粉混合饲喂,服鱼肝油,肌注维丁胶性钙。马鹿掌骨骨折的治疗2012-8-14 14:13:00 来源: 互联网 网友评论(0)1 发病情况 霍城县六十四团黄某饲养的一头 3 岁公鹿,在 2 和另一头刚与其合圈的 4 岁公鹿斗架时,造成右前掌骨中部完全骨折。骨折处外侧皮肤有一破裂小口,局部稍肿胀,行步时伤肢不能着地,骨折处下端甩动,患鹿吃喝如常,鹿主第 2 天请笔者给予治疗。2 治疗 以眠乃宁 2 ml,用吹管注射器行肌肉注射,13

45、 min 后患鹿自行卧地,使伤肢在上,用草袋枕头后进行检查治疗。触诊断处皮下水肿,皮肤有一 2 cm3 cm 大的破口,流少量带有血液的分泌物,从破口处可见断骨上下断茬错开。先将患部皮肤刷净,用 3%过氧化氢溶液擦洗伤口及周围皮肤,再涂上碘酊。由助手固定住骨折上方,术者将断面整复后,在欲用石膏绷带包裹处垫上少许棉花,将事先备好的具有合适长度(腕关节稍下方起到与蹄匣齐止)、宽度(要固定位圆周的五分之四)、厚度(重叠8 层) 的石膏绷带平摊在木板上,以两手从绷带两端向中间折卷,轻轻浸入盛有 40左右热盐水的盆中,要使整个绷带淹没在水中,待气泡逸净后取出,以两手掌轻轻对挤,除去多余水分后将绷带展开,

46、竖折成桶状包裹于伤肢,其下端与蹄匣平齐(当伤肢着地时能代肢负重),其缝隙要对着皮肤创口(避免石膏绷带盖住创口),助手用卷轴绷带从伤肢的下端先作环形带,后作螺旋带向上缠绕直至预定部位(要暴露出皮肤创口)。固定后肌肉注射久鼎久号 1 支,隔两天再用吹管注射器行肌肉注射久鼎久号 1 支。经 42 天固定,见伤肢运步时能平稳着地,拆除石膏绷带检查,断处无晃动,局部稍变粗,皮肤伤口愈合,站起后伤肢能着地运步。3 体会 为了加速石膏绷带的硬化,可在水中放入少量盐,水温以 40左右为宜;有条件的也可用电热吹风机吹,以加快石膏绷带的硬化。石膏绷带的长度应在腕关节稍下方起到与蹄匣齐止,这样既能固定断处,也能代替

47、肢蹄的负重,有利于伤肢愈合,这在动物掌、跖骨骨折治疗中是很关键的技术问题。为了观察和处理创伤,在缠绕绷带时要给创伤“开窗”,方法是在创口上覆盖消毒的创伤布巾,将大于创口的杯子或其他器皿放于布巾上,固定杯子后,在需要作外固定的部位上,绕过杯子缠绕卷轴绷带,最后取下杯子即成“窗口”。如果石膏绷带过窄盖住创口时,要先修整后再缠绕卷轴绷带。缠绕卷轴绷带时要松紧适宜,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失去固定作用。鹿难产助产关键技术2012-8-17 13:53:00 来源: 互联网 网友评论(0)内容:母鹿产仔期即将来临,及时地正确地对难产母鹿进行助产,是提高仔鹿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现将鹿难产助产

48、技术要点介绍给朋友们。(一)正确诊断难产要。鹿与马、牛、羊不同的是,鹿不让人接近,给难产诊断带来困难。只能认真观察、凭经验作出诊断。鹿正常分娩情况是:先在外阴部露出胎衣,然后胎衣破裂,即所谓破水。破水之后在外阴部先露出胎儿两只前蹄,与此同时或稍后露出胎儿嘴巴,随着母鹿用力,胎儿很快娩出。除此之外的情况:如只见两只前蹄不见胎儿嘴巴、只见胎儿嘴巴不见两只前蹄或两个前肢一长一短相差很大(一个腕关节已娩到阴门外,另个才见蹄部)这都是难产,应立即组织助产。此外虽然破水,母鹿不断用力,但不见胎儿部分,这是因为胎头、肢不能顺利进入产道造成的。一般应在破水后 3-4 小时内组织助产,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胎儿死亡。

49、还有一种情况见外阴部流出污秽物,说明胎儿死亡或腐烂,应立即助产,并用消毒液冲洗子宫和注射抗菌药物。尾位,即倒产,属正常分娩。如果飞关节已娩出外阴,胎儿仍不能产出,也应组织助产。当然两后肢一长一短也属难产。 (二)及早助产。助产如救火,不能等。及早助产的好处是:胎儿是活的,这是我们所需要的;母鹿不疲劳、不中毒,娩力强;胎液不流失,产道滑润,有利助产。但由于难产难于诊断,人们存在侥幸心理,总想等等看,结果延误时机,使助产失败。所以一旦确诊难产,应立即组织助产,不能犹豫。 (三)迅速拉出胎头。在鹿的难产种类中,胎头变位性难产大约在 50%以上。有 90%以上的难产需拉出胎头才能助产成功。因为母鹿骨盆口大小只能容纳胎头和两前肢,拉出胎头时必须将两前肢绑上助产绳退回子宫,然后再拉胎头。除非在母鹿骨盆入口很大、胎儿很小、助产者的手也小的情况下,不将两前肢退回子宫助产也能成功,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拉出胎头又有 90%以上的需借助助产绳(带)。戴助产绳需有熟练的技术,因助产者的手伸到母鹿子宫后有“热古嘟、紧巴箍、滑叽溜、粘糊了”的感觉,戴助产绳需用手指勾起胎儿耳朵,将助产绳压在耳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