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寄生虫病例分析.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844245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病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寄生虫病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寄生虫病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寄生虫病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寄生虫病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病例分析病例一沈,女,6 岁,因腹泻 9 天,发烧腹痛及脓血便 7 天而于 60 年 11 月 19 日入院,发病前 8 天有跌入粪坑病史。体检:T 38,BP11070mmHg(14.79.33kPa),精神萎靡,全腹有轻压痛,脐中可触及肠样肿块,可以移动。粪检:RBC 少量及巨噬细胞 03高倍镜。2根据上述资料,可确诊为急性期丝虫病。由于班氏丝虫成虫可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因此可引起附睾炎,而下水游泳可能是其诱因。睾丸鞘膜积液一般属丝虫病的慢性阻塞病变,但少数病人在急性睾丸或驸睾炎时,由于炎症反应压迫,堵塞了局部淋巴回流,也可引起轻、中度的鞘膜积液,在炎症消退后,鞘膜积液也就很快消失;由于

2、本病是由丝虫感染引起,因此如不进一步检查微丝蚴及杀虫治疗;则今后会复发,因此在临床症状治疗后仍需进一步查明病因及杀虫,才能彻底治疗。尸检:腹腔右侧有散在小脓肿 20 余处。结肠、空肠、回肠均可见溃疡,以结肠为甚,且深;在粘膜下找到阿米巴原虫。1这小孩是怎样感染到阿米巴痢疾的?2为什么粪便中找不到阿米巴滋养体?试分析有几种可能性? 3典型的阿米巴痢疾患者有何症状?粪便有何特点?4阿米巴痢疾患者病变的原发部位多发生在何处? 5阿米巴痢疾患者肠壁溃疡的病理变化呈何特征?6为什么会引起肠穿孔?分析1根据病史,病孩沈某于 8 天前曾跌入粪坑,口腔和消化道可能被痢疾阿米巴包囊污染,从而获得感染。 2该患者

3、粪检未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有如下几种可能:阿米巴病变已向纵深发展;有的已形成炎性肿块,尸解虽见溃疡,但因病程较短,大多为散在小脓肿,可见溃疡面不大,因而跌入肠腔的大滋样体数量不多,很有可能漏检;标本送检时的不当处理如尿液污染,未予保温等所造成的后果;技术上的漏检。3阿米巴痢疾的典型症状应有腹痛、腹泻或拉痢,便次增加,常伴以带粘液的脓血便,具恶臭,呈果酱色,有里急后重症状,全身可伴有中度发热。4阿米巴痢疾的原发部位以回盲部为多,其次为乙状结肠部位。5痢疾阿米巴滋养体以触杀机制溶解组织,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常在结肠粘膜见到散在多发的溃疡口,又称虫咬样溃疡。侵入组织的滋养体向纵深发展可突破粘膜肌层,在

4、粘膜下层向周围扩展形成口小底大的典型阿米巴溃疡。重症患者,粘膜下层的病灶可相互融合而遭致大片粘膜脱落,形成大面积溃疡,甚或穿孔。6侵入组织的阿米巴大滋养体在粘膜下层大量增殖,侵及肌层和浆膜层而致穿孔。儿童肠壁较薄也是该病例易以穿孔的原因之一。病例二如格也,女,22 岁,回族,西藏自治区卫校教师,已婚。发热、黄疽、肝区疼痛伴肿块,由西藏自治区医院急症转入上海瑞金医院传染科。患者几年前常有痢疾史。近年来伴发热咳嗽,X 线胸透见右肋夹角模糊,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治疗半年余,症状未见改善。近两月来,经常发热、乏力、消瘦、黄疸进行性加重,右上腹出现压痛,经查诊有较大的占位性病变,遂诊断为肝癌,转上海诊治

5、。患者长期居住西藏拉萨地区,平素喜食生的牛羊肉类。两年前曾去中印边界亲戚家作客,当地有喝生水的习惯。 体检:神萎消瘦,皮肤黄染,体温 38.7,脉搏 90分;右上腹有明显压痛,肝肋下 2 指可触及;腹部 B 超见肝区中部有一 3cm4cm2.5cm 的囊肿性灶,可见液平,诊断为肝脓肿。粪检查见阿米巴包囊。经两个疗程的抗阿米巴治疗,病情日见好转,症状逐渐消退,肝脓腔消失,黄疸消退,食欲增加,痊愈后返回西藏:1根据上述简史初步拟诊为何种寄生虫感染?2患者为何会误诊为肺结核? 3哪些理由支持阿米巴性肝脓肿的诊断?依据?4对此病例的首选药物为何?除此以外,还应用些什么药物? 分析阿米巴肝脓肿2阿米巴肝

6、脓肿多发生在肝右叶,一般情况下呈亚急性发展而伴有弛张热等全身症状,与活动性肺结核十分相似;位于浅表的较大型脓肿,其炎性浸润常可累及横膈乃至上行引起肺底部的炎症反应,在未发现肝区病牡以前是很容易与结核病或结核性胸膜炎相混的。3本例支持阿米巴肝脓肿诊断的依据有:有接触史(饮生水);有下痢史(结肠原发病灶);肝区进行性炎症;肝区占位性囊肿病灶,并见液平;对甲硝咪唑治疗反应良好。4首选药物应是“甲硝咪唑”(商品名为灭滴灵)。该药药效迅速,副作用低,但到达结肠腔内的浓度偏低。鉴于患者曾有痢疾史,应于肝脓肿基本康复后再用一个疗程的喹碘方类药,以杀灭肠腔内可能存在的共栖型滋养体,铲除原发病灶,达到根治目的。

7、病例三 张阿凤,女,38 岁,浙江宁波人,农民,已婚。 主诉白带增多、腰酸、阴部搔痒伴有腥臭味。 患者自农村来沪作保姆已有 2 年,自觉劳累后腰酸,白带自动流出,色微白有时伴淡黄色带有泡沫样粘液,阴部经常搔痒,时闻腥臭味。月经尚属正常,但经量较大,经妇科检查,外阴部有红肿,子宫颈周围糜烂度。阴道涂片检查,混悬片查见大量阴道毛滴虫;染色片查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上皮细胞+。遵医嘱经口服灭滴灵合并拴剂一个疗程后,症状获得好转,逐渐消失,但年终回乡探亲返回后不久,症状又复出现,再次用药后得以痊愈。 1根据上述简单病史和检查,诊断何种疾病? 2分析造成该病的可能传染

8、因素。 3上述哪些症状和体征属该种寄生虫感染的特点?4病人应如何处理?试写出几点防治原则。5病人后来为何有症状再显?分析1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系浙江山区农村人,当地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条件均差,容易获得滴虫传染,工作劳累后促使阴道炎症加重,其丈夫更可能是传染源,促成反复迁延。细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均可引起白带增多,有气味,局部瘙痒,而两者常同时存在。但两者单纯感染引起的白带性状不同:滴虫性者呈泡沫状;细菌性阴道炎的白带则较粘稠,略带黄色。4 应用药物治疗,甲硝咪唑(灭滴灵),口服与坐药并用;配偶同时药物治疗; 加强个人卫生,和浴、厕具用品的隔离;改坐厕为蹲厕。5患者回乡探亲后,可从其配偶重新获得感染

9、,即通常所谓的“乒乓感染”。 病例四患者,女,28 岁,在宁夏某县林区工作,1983 年 8 月上旬自感头痛、发热,服 APC、安乃近无效,20 余天后出现乏力、全身不适、畏寒发热,体温 38.540.5,纳差。在县医院门诊检查:血沉 100mmh(正常值 320mmh),Hb35gL(正常值 110150gL),血压 12080mmHg,在左上腹可触及一“包块”,拟诊“伤寒”而入院。入院后用链霉素、氯霉素治疗无效,输血 600ml。住院后体检:体温 39,脉搏 105 次分,贫血貌,巩膜无黄染,牙龈有少量出血,两侧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黄豆至蚕豆大小,无压痛,肝肋下 2cm,脾肋下 12c

10、m,肺(一),心(一),Hb 45gL,RBC l801010L(t 常值3505501010L);WBC 1.6109L(正常值、4101010L),血小板4.61010L(正常值 10301010L),AG=25gL:45gL,髂骨穿刺和淋巴结穿刺都检出某寄生虫,诊断为某种寄生虫病。经用葡萄糖酸锑钠 600rug天治疗,症状好转,体温降至正常,但半月后复发,改用肌注戊脘脒 150mg日治疗 15 天后痊愈出院1本病例诊断为什么病?诊断依据是什么?2本病易与哪些寄生虫病相混淆?如何鉴别?3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反复,可能是什么原因? 4患者痊愈出院后还会不会再次感染或患该病?为什么?分析

11、1本病诊断为利什曼病,诊断依据:宁夏为利什曼病散发区,患者在林区工作,此类地区存在传染源(储蓄宿主)和媒介白蛉;有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贫血,牙龈出血、清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等症状和体征;髂骨穿刺和淋巴结穿刺检查到同一种寄生虫;用葡萄糖酸锑钠和戊脘脒治疗效果好。2本病的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贫血等病症易与疟疾、弓形虫病、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相混淆,主要鉴别方法是:病原接触史;病原学检查(主要鉴别依据);诊断性治疗,利什曼病、疟疾、弓形虫病、血吸虫病各有不同的特效药;流行区不同,可与血吸虫病区别。3利什曼病用葡萄糖酸锑钠效果好,但有少数病人容易出现药物抗性(抗锑),使病情出现反复,这时改用

12、戊胱脒等都可获得较好疗效。4利什曼病痊愈后,宿主机体抗感染免疫保护性作用能维持很长时间,可获终生免疫,一般不会再次感染。病例五患者,男,23 岁,海南省东方县农民。1981 年 10 月上旬每天发冷、发热,伴头痛、全身酸痛,当地乡卫生院拟诊“感冒”,给予服速效伤风胶囊、银翘解毒片、肌注青霉素等三天,无效,收治入院。入院后体验;体温 39.5,贫血貌,RBC 2101010L(正常值4005501010L),脾肋下 3cm,血涂片镜检查到红细胞内有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及配子体,厨氯喹+伯喹治疗,症状很快消失,病人自我感觉良好,治疗三天后病人要求出院。11月下旬,患者又出现前述症状,并有恶心、呕吐、剧

13、烈头痛,连续 6 天后,因昏厥、神智不清、抽搐而送乡医院抢救。入院检查:体温 40,贫血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颈强直;RBC l501010L,WBC 3.6109L,血涂片查见红细胞内有某种寄生虫。经抗寄生虫治疗及连续抢救两天无效,于送县医院途中死亡。1诊断为什么病?2患者 11 月下旬发病是否与其 10 月上旬的疾病有关联?为什么?3患者每天发冷发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4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分析1诊断为恶性疟疾、脑型疟疾。2患者 10 月上旬的症状、体征符合疟疾临床表现,加之血涂片中查到恶性疟原虫,且用氯喹+伯喹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说明诊断为恶性疟是正确的。但患者只治疗

14、3 天即要求出院,11 月下旬又出现前述类似症状,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上月治疗后没有把红细胞内疟原虫彻底清除,残留的少数疟原虫又出现大量增(再燃)而引起脑型疟。3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发育周期时间为 3648 小时;疟疾发作周期时间应与之相同。但如果患者连续几天被其媒介按蚊叮咬感染或虫株差异、机体免疫力和几次发作周期后,都有可能出现每天发冷、发热、出汗的疟疾发作症状。4患者死亡的原因是脑型疟疾。恶性疟发作周期间隔时间短,引起脑型疟疾的机率高,患者 10 月上旬入院前就有头痛症状,应警惕脑型疟疾,但患者只治疗 3 天,症状消失即要求出院,没有进行彻底治疗,最终因脑型疟疾而死

15、亡,教训是深刻的。对恶性疟患者,不仅应进行彻底治疗,出院后亦应告诉患者警惕再燃的可能性,出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就医。病例六患者,男,19 岁,广东三水县农民。主诉双眼视力下降 3 周,剧烈头痛伴咳嗽、胸痛 5 天,于 1989 年 7 月 21 日到某市医院初诊。与猫有密切接触史。门诊检查;双眼视力均为 0.08,眼底检查见双眼后极部视网膜水肿,黄斑部有新鲜渗出灶,中央凹陷,有视网膜坏死,右眼渗出灶下方可见出血,拟诊为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而收治入院。入院检查:WBC 19109L,N 0.80,E 0.02,L 0.15,M 0.03。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查:IHA(+),滴度 1:1280,IFA

16、中 IgG(+)1:50,IgM(+)1:10,脑脊液检查:清,无色,潘氏试验(-),蛋白质 0.02gL;脑脊液离心取沉淀涂片镜检见弓形虫,虫体密度1200mm3。1 周后内科及脑外科专家会诊:体温 39.8,腋窝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如蚕豆大小,左上肢出现痉挛性屈曲,双下肢伸肌强直,并伴有精神症状,颈部强直,角弓反张,呼吸急促。脑电图示高度弥漫性异常,说明脑组织广泛受累。肺部 X 光透视显示双肺云雾状弥散性阴影,有胸水液界面,抽取胸水检查见弓形虫,结核菌素试验(一)。经用乙胺嘧啶 25mg日,磺胺嘧啶 4g日,地塞米松 5mg日加 5葡萄糖液中静滴,以及其它辅助抢救治疗,三天后终因呼吸衰竭

17、死亡。 1该病例诊断为什么病?2患者死亡的原因是什么?3弓形虫如何引起上述弓形虫病?分析1该病诊断为:弓形虫引起的中心性视网膜炎;脑膜脑炎;弓形虫肺炎。2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弓形虫致脑膜脑炎,加之肺部感染,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3弓形虫可寄生于人体各种类型的有核细胞内。一个假包囊内含 10 多个速殖子,一个包囊内含数百个缓殖子,假包囊和包囊破裂使速殖子或缓殖子散发并侵入新的有核细胞大量繁殖,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这种侵入繁殖侵入新细胞的现象造成恶性循环,使速殖子和缓殖子随血流到达眼、脑、肺、肝、脾、淋巴结等等全身组织器官中寄生繁殖,造成炎性损害及组织坏死,以致引起上述症状。病例七 患者:王,男,28

18、 岁,江苏微山县人主诉:发热、腹痛、脓血便 1 个月现病史:三个月前患者乘船到湖北、湖南农村,由于天气炎热多次在河湖边洗澡洗脚,当时足、手臂等处皮肤有小米粒状的红色丘疹,发痒,有时出现风疹块,以为是蚊叮咬所致,几天后发烧,咳嗽,吐痰,吃了些感冒片经几天就好了。大约一个多月后开始发烧“拉痢”有脓有血,每天 24 次,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消瘦,曾到乡卫生院,认为是痢疾,多次服药无效,后到镇人民医院就诊。既往史:曾患过疟疾,经有效治疗,未再犯病。 体验:体温 39,发育尚可,消瘦病容,神志清楚,心、肺(一),腹部稍膨胀,肝剑突下 3cm,有压痛,脾可触及,四肢(一),体重 60kg。化验:血常

19、规 WBC 19200,N 48,L 35,E 17,尿常规正常。胸部拍片:正常。1根据上述病史、体检及化验结果,你怀疑患者是什么病? 2你认为还应当进行哪些检查及化验以便确诊?3对病人应当如何正确处理?分析1患者发病前 3 个月曾到过湖北,湖南血吸虫病流行区,并且有下水历史;当时足,手臂等处皮肤有小米粒状的红色豆疹,发痒,可能是尾蚴性皮炎;12 个月开始发烧,“拉痢”,大便有脓血;入院检查:体温 39,肝剑突下 3cm,有压痛,血常规 WBC 增高,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17。根据上述情况初步怀疑为血吸虫病急性期。 2血吸虫病的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两大部分。因疑为急性期,故以病原诊断

20、为主,从粪便检查到虫卵或孵化出毛蚴即可确诊。3对此病人应即时处理,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原治疗。对症治疗;由于病人有明显的症状如发烧“拉痢”,食欲不振等,应给于对症治疗。病原治疗:首选吡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治疗药物。剂量:成人 4060mgkg 总量,分两次服用。病例八患者张,男,53 岁,工人主诉反复胸痛,咳嗽咳痰 8 个月,于 1995 年 1 月入院。患者于 94 年 5 月不明原因出现畏寒、发热,双侧胸痛,咳嗽,咳白色粘液痰,食欲减退、消瘦,在人民医院就诊,摄胸片见左中肺块状阴影,怀疑为肺转移癌,经对症治疗和化疗 1 个月,症状减轻,左中肺部阴影部分消失。95 年 9 月胸痛、

21、咳嗽、咳痰加重,到市医院就诊,拍胸片示左上肺片状模糊影,诊断为肺结核,经抗痨治疗 3 个月无效,来院就诊,以肺结核住院。检查:一般情况尚好,表浅淋巴结不大,右腰部触及 1 个 2.54cm 包块,质中等硬度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部正常。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痰抗酸杆菌(一),胸片示左上中肺野可见斑片状阴影,胸膜增厚。经抗痨治疗 1 个多月复查胸片,左中肺阴影消失,右下肺又出现片状阴影及胸膜增厚,怀疑原来的诊断。追问病史:患者于 94 年曾生食小石蟹治疗关节炎。几个月后左胸部,右上腹相继出现过无痛性包块;对比发病以来每次胸片:肺部阴影形态、部位各异。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2.6108/L,血清学

22、检查(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阳性,痰查肺吸虫卵阴性。考虑肺吸虫病。经积极治疗,患者所有症状消失,肺部阴影逐步吸收,痊愈出院。三个月后随访无异常,最后诊断:肺吸虫病。1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2肺吸虫病综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如果治疗本例病人应选用的药物和疗程?分析1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损伤,及免疫病理反应。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症状很复杂。临床上根据主要损伤部位可分:胸肺型、脑型、肝型、皮肤型及亚临床型等。如虫体寄生在肺部,X 线检查可见游走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等。在皮下可触及移行性包块或结节。2卫氏并殖吸虫病常累及全身多个器

23、官,症状较复杂。病原学诊断是以痰或粪便中查获虫卵可确诊,但是比较困难,因卫氏并殖吸虫病往往是以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或器官内移行为特征的。故在临床上采用综合判断,其依据:曾到过流行区或有生食石蟹、蜊蛄的历史;临床症状不典型,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X 线显示胸膜增厚,肺部有移动性边缘模糊的浸润阴影;血清学检测特异性抗体阳性反应;皮下常可触及游走性、无痛性包块或结节。3并殖吸虫病病人常用治疗药物有:吡喹酮,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疗程短等优点,一般总剂量为 150mgkg,分 2 日口服;硫双二氯酸(别丁),主要作用于虫体生殖器官。剂量为 50mgkg天,分 3 次口服,隔日给药,1020 天为一疗

24、程。病例九患者:张,男,22 岁,系广西来武汉读书的大学生,近一年来右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疲乏而入院。自称来校读书以前在广西曾发现有几次出现轻度黄疸症状,并有上腹部不适,尿的颜色变深,感到疲乏,头晕等。近年来发作次数较多,无饮酒史。检查:心肺正常,巩膜有轻度黄染,肝大在肋下 2cm,有轻度触痛,脾未触及。无腹水及四肢水肿。胸部 X线检查正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11800mm3,N 56,L 1g,E25,B 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肝功能检查正常;粪便检查有华支睾吸虫卵。追问病史:患者来自流行区,家乡有吃鱼生粥的习惯。最后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1在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时如何进行 A 型肝炎,B 型

25、肝炎,酒精中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2本例病人被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时重要依据是什么?3治疗本例病人首选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是什么?1在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时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的鉴别诊断:A 型肝炎不会引起肝炎性黄疸的反复发作。B 型肝炎虽有可能,但此病人是一种发展很缓慢的疾病,血检时 B 型肝炎表面抗原是阴性。病人无饮酒史,可完全否定酒精中毒性肝炎的可能性。2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的重要依据:患者来自流行区,家乡有吃生鱼的习惯;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对诊断的有力启示,在粪便中查出了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依据。检查方法有粪便直接涂片法,易于漏检,多采用各种集卵法,必要时用,十二指肠引流液进行离心沉淀检

26、查。3本病治疗药物目前吡喹酮为首选药物,最适剂量为 2050mgkg,每日 2 次,2 日治愈率达 95以上。病例十史,女,52 岁,河南藉,现居贵州安顺。1978 年 12 月 22 日入院。右乳房包块已 3 个月,无红肿热痛,有时稍痒,检查:右乳房外上象限有一包块,大小约 3cm3,硬、界限不清,压痛不明显,腋窝淋巴结未肿大,疑诊为“乳腺癌”。1978 年 12 月 28 日于硬膜外麻醉下拟先经快速石腊切片证实再行乳腺癌根治术,当活检时见一白色虫体长约 10cm,宽0.4cm 自包块附近蜿蜒而出。鉴定为裂头蚴,病理诊断为“寄生虫性肉芽肿”。追问病史中发现,患者 7 年前按民间方法吞食生青蛙

27、治疗关节炎,曾数次吞食活蛙,每次 7 只。近五年来背、腰、腹、颈等处常有转移不定的硬结,有时拌搔痒。1本病为何被误诊为乳腺癌?2本病是怎样感染的?3本病的主要预防方法是什么? 分析1入院时仅发现了乳房包块,忽略了裂头蚴病典型的游走性皮下包块,以致误诊为乳腺癌。2在手术发现虫体后,追问病史时才发现。患者是于 7 年前按民间方法吞食生青蛙治疗关节炎而获得感染。3预防本病主要是不喝生水和不吃生蛙,也不用蛙、蛇肉等敷贴疮痔。病例十一林某,女,26 岁,因在粪便中发现有白色节片而来就诊。病人身体健康,二年前顺产一健康男孩,她否认有任何胃肠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症。在饮食中喜爱食猪肉和牛肉。自从发现粪便中有

28、白色节片排出后,常感到厌食、恶心和腹部痉挛,偶而有饥痛感觉前来就诊。 体检正常。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尿常规化验均为正常。粪便检查发现有带绦虫卵。患者带来的一孕节经注射墨汁检查,子宫分支是 1012 支。1你认为该患者可能患哪种带绦虫病?为什么?2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应注意防止什么并发症?分析1该患者得的猪带绦虫病。因为孕节经注射墨汁检查后,发现孕节内子宫分支数 1012 支。若是牛带绦虫的孕节内子宫分支数,则是 1530 支。2该患者身体健康,就诊前只发现一些轻微的消化道症状,而且体检均为正常,因此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必须尽快用药(常用药药为槟榔南瓜子合剂)驱除虫体,以免通过自体内、外感染而并发

29、囊尾蚴病。病例十二内蒙某地,姐姐家饲养了几口猪,过春节时,姐姐家宰了一口大肥猪,切成大块炖肉,请其妹妹来分享。妹妹在吃大块肉时,感到味道不正,勉强地将大块肉吞咽下去。二年后,妹妹时常感腹痛,恶心,体重减轻,并伴有头痛,自已摸及额部和头顶上有小包块,来北京就诊,确诊为脑囊虫病。 1吃红烧大块肉后,为何在二年后患者感到腹痛、恶心并体重减轻?2吃红烧大块肉和患脑囊虫病有何直接联系?我们应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分析1内蒙是我国猪带绦虫病散在流行的地区,农村饲养的猪常有机会吃到病人的粪便。春节时,姐姐家宰的肥猪肯定是患有囊尾蚴病的病猪、由于炖肉时,猪肉块切得过太,炖的时候间不够,而致囊尾蚴来全部被杀死。病

30、人勉强地将一口大块肉吞咽下去,囊尾蚴的头节也未被嚼碎,头节进入其胃后约经 23 个月即可发育为成虫并排出孕节和虫卵,肠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轻微,但也有患者上腹或全腹隐痛、消化不良以致体重减轻等症状。该成虫在人体内寿命达 25 年,所以感染 2 年后可出现症状。2吃红烧大块肉和患脑囊虫病没有直接联系,但如果吃“米猪肉”或“豆猪肉”的大块红烧肉就有很大的危险性。因为吃这种肉有可能得肠绦虫病,由于自体内或自体外感染虫卵而有 1625的肠绦虫病患者伴有囊尾蚴(包括脑囊虫病)。所以从上述病例中我们应吸取教训,应将猪肉炖烂,炖的肉块切得要小些,绝对不能食用有病的猪肉。病例十三患者王某,女,30 岁。产科住

31、院医生。因腹部反复发作痉挛性疼痛而来就诊。她童年时大部在印度度过,并定期到那里去探亲,最后一次是 1990 年去探亲后回国。几年来,她苦于反复发作的痉挛性腹痛,自认为可能是因月经,或在工作和学习中“精神紧张”所致。偶而伴有腹泻等症状,担心自己可能有溃疡病。体检患者发育良好,无急性病容,全部粪检均为阴性,只是腹部触诊时有轻度不适。胃肠道钡餐检查全部正常,粪检中发现有微小膜壳绦虫卵。 1这位女医生的病能否对她的病人造成威胁?2胄杨道钡餐检查时对粪检有何影响?3此病的常用治疗药物是哪些?分析1由于微小膜壳绦虫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病人排出的虫卵,即有感染性,因此,本例病人能将此病直接传播给她的

32、病人,特别是婴儿和新生儿,因为她和他们接触最密切。2钡餐 X 线检查可妨碍肠原虫的检查,对粪内蠕虫卵的检查则无实质性影响。3本病的驱虫治疗可用吡喹酮 1525mg 一次顿服,治愈率达 9098;亦可使用丙硫咪唑等。病例十四患者男性,38 岁,北京市区出生,司机。1990 年 8 月,患者感到饭后 2 小时左右在右腹部有钝痛感。没有发热、畏寒、皮疹、体重减轻、恶心、呕吐或特异性食物过敏等症状。平时喜饮凉水。自诉在“文革”期间去过西北某建设兵团劳动三年,主要工作是养猪,也经常和狗起玩耍。 体检:血压 11070mmHg(14.79.33kPa),呼吸 16 次分,脉搏 82 次分,体温正常,体重

33、60kg。腹部柔软,右上腹突出,有中度压痛,肝大肋下 1cm,叩诊时肝大 9cm,肠鸣音正常。化验:血红蛋白 15.6g,白细胞计数 9600mm3,白细胞分类正常;尿检查正常,腹部平片见有一钙化囊,肝扫描时,在腹部平片有钙化囊的位置处见一缺损区,大约 8cm 大小。胃肠钡餐检查,钡剂灌肠以胆道检查正常。寄生虫抗原皮内试验为阳性。 问题 1据病例分析,患者很可能是患哪种寄生虫病?2该种病是如何感染的?3据体检和化验,该病在治疗中应注意什么?4如何预防此病,应采取哪些措施?分析1临床症状和 X 线图象表明,患者很可能患棘球蚴病。根据病人在棘球蚴病流行区劳动的历史;皮内试验是阳性,患者是棘球蚴病是

34、无疑的,很可能在西北劳动时感染的。2病人是通过与该虫终宿主犬接触误食子细粒棘球绦虫卵而感染的。3各钙化的囊一般是安全的囊,肝扫描并不能显示未钙化囊。所以最好是定期连续观察,但应注意防止撞击性运动。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治疗可杀幼虫、可以在外科手术前应用。4要治疗病犬、消灭传染源,因犬粪中含大量的细粒棘球绦虫卵,防止犬吃未熟的兽类的抛弃脏器。病例十五病例男,30 岁,农民,因排黑便而入院。病前 1 个月赤脚下包谷、红薯间作地里劳动,其后趾间、足背奇痒,有红疹,次日呈水泡、脓泡、下肢红肿,伴咳嗽、发热,数天后红肿消退。12 天后因剧咳曾到医院就诊胡艮止咳药等而愈。近 8 天来腹痛、反复黑便、头晕、乏

35、力,但无呕血,疑为上消化道出血而入院。体检及化验:贫血,腹软,脐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肝脾未及,双肺(一)心率 91 次分,律齐其它未见异常。血色素 104g/L。红细胞计数 2601010/L。白细胞计数10.3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粪检:大便黑褐色,隐血“+”,红细胞“+”,涂片发现有某种寄生虫卵。因发现寄生虫卵,采取丙硫咪唑驱虫,共排出数千条蠕虫,病人逐渐恢复健康出院。1本病例系何种寄生虫感染?2解释本病例的症状和体征?3本病应与何病鉴别诊断?4如何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分析1本例为钩虫感染。2病人在下地劳动以后,趾间与足背有钩蚴性皮炎,数日后消退。12 天后当钩蚴经过肺部时产生了咳嗽等

36、症状。一月以后虫体在肠道成熟又出现了黑便与贫血的症状。3病人入院时疑为上消化道出血,在发现钩虫卵以后可与之鉴别。4本病的防治在于:普查普治病人,以消灭病源;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新鲜粪便施肥;加强个人防护,不要赤脚下田地劳动。病例十六张,男,17 岁,广东潮阳人农民患者于 1972 年 7 月 16 日下水库游泳,17 日出现畏寒、发热,伴右侧睾丸部疼痛,至 18日发现右侧“睾丸”肿大至鸭蛋大小而就医。 体检:T38.5,精神稍差。右侧阴囊皮肤潮红,附睾肿大并有明显触痛,睾丸右下方有一个 4cm5cm8cm 的肿块,无明显触痛,表面光滑,质中等,按之有波动感,局部透光反应(+)。左侧阴囊及睾丸正常

37、。白细胞总数 11600,中性 79,淋巴 16,嗜酸性5。 病程记录:经用青链霉素治疗,20 日体温降至 36.8,阴囊皮肤潮红消失,肿块开始缩小,附睾触痛已不明显。21 日肿块消失,患者自觉已恢复正常。1病人经治疗虽已恢复正常,是否还需作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2对病人的病情及治疗结果作一简要分析。分析1根据病史和体征,初步诊断为右侧附睾炎,右侧睾丸鞘膜积液。经用青链霉素治疗三天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恢复至正常。但广东潮阳系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且血中嗜酸性细胞增高,需考虑患者的附睾炎等是否系由丝虫感染引起,需再于晚间 10 时后取周围血检查微丝蚴。结果于厚血涂片中找到班氏微丝蚴。因此于一周后给患者用海群生治疗。病程记录,入院后用青链霉素治疗,次日大便呈果酱色,腹痛加重,23 日出现全腹痛伴肌紧张,立即剖腹探查,查见右下腹有一炎性肿块,盲肠坏疽有 3cm 2cm 的穿孔灶,阑尾已坏疽脱落,术后未用抗阿米巴药治疗,因治疗无效手术后 46 小时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