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风的护理常规1.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5842263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的护理常规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风的护理常规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风的护理常规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风的护理常规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风的护理常规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风(脑梗塞)护理常规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一、护理评估(一)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 动、语言表达等情况。(二)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辨证分型:1、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痰鸣漉漉,肢体瘫软,手足不温,二便自遗,舌质 紫暗,苔白腻,脉沉滑 缓。(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身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3)元气败脱证:昏聩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 腻,脉微欲 绝。2、中经络:(

2、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 腻而干,脉弦数。(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脉弦滑而大。(4)阴虚风动证: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5)气虚血瘀证:面色咣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 齿痕,脉沉细。二、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 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必要时吸

3、痰;呼吸急促者予以吸氧;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风火上扰入睡困难者可睡前按摩涌泉穴 100 次。3、注意患肢防寒保暖,保持肢体功能位置,被动活动患肢,防止关节僵硬变形。病情稳定后指导病人练习康复体操。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 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 时处理。3、风痰阻络型出现舌苔变黄腻,口臭,便秘,脉弦滑而

4、大,说明已转化为痰热腑实证,及时报告医生。(三)给药护理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干毛巾擦干。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痰热腑实证服药后观察大便次数及性状。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 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4、服降压药、脱水 药时, 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 头晕,注意安全。(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肥甘厚味。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3、饮食调护:(1)风火上扰型饮食以清淡甘寒为主,多食绿豆、冬瓜等;忌羊肉、狗肉等。(2)风痰阻络型饮食以化痰祛风为主,宜食黑大豆、藕、梨等;忌食羊

5、肉、狗肉、牛肉、鸡 肉等。(3)痰热腑实型饮食以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多食萝卜、丝瓜、芹菜等;忌食牛、羊、鸡肉,辣椒、大蒜等。(4)气虚血瘀型饮食宜健脾益气,多食白菜、冬瓜、木耳、赤小豆等。(5)阴虚风动型饮食以养阴清热为主,应多食甲鱼、苋菜、银耳、芹菜等。(五)情志护理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避免一切不良刺激。2、对患者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六)临证(症)施护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针刺人中、涌泉、内关等,配合抢救。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

6、虚者叫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5、气虚血淤见手足肿胀可用中药煎水熏洗。三、健康指导(一)慎起居,生活顺应四时变化,有规律, 劳逸适度,多练六字诀养生功、四季养生操等。(二)节饮食,饮食宜清淡,食勿过饱,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等助火生痰之品。严禁酗酒吸烟。(三)调情志,避免烦劳,恼怒,做到心平气和,气血调畅。(四)中医特色技术指导:1、针灸治疗,辨 证取穴,循经治疗。2、穴位按摩,辨证取穴,循经按摩治疗。3、熏洗治疗,常 见肩一手综合症、偏 瘫痉挛状态、瘫侧手部或同时见到瘫侧手、足部的肿胀,予局部熏洗患肢。4、耳穴埋豆,辩证取穴。5、艾灸,恢复早期(中风后 12 个月),艾灸百会(肝阳上亢不能用),悬钟,阳池;恢复中期(中风后 34 个月),艾灸百会,涌泉,阳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护理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