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加密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钢筋接头是必然存在的,接头分绑扎、焊接和机械接头。焊接和机械接头因为只存在接头点所以无需进行箍筋加密,而绑扎接头是有长度的,并且相互绑扎的两根钢筋不仅在水*向上产生相对滑移而且在垂直方向上产生混凝土局部挤压裂缝,所以接头区域加强配箍构造措施对保证搭接传力极为重要。对于抗震与非抗震结构,其接头区域的配箍要求是不同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11.1.8条,当为抗震设计时, “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 0.25 倍,其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 倍,全不应大于 100。 ”当为非抗震设计时, 混凝
2、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9.4.5 条规定:“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 0.25 倍。当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 倍,且不应大于 100;当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10 倍,且不应大于 200。当受压钢筋直径25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 100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 ”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这两个关键性条文对读懂平法是有帮助的,平法中的规定也是来自于规范,并没有超越规范,平法是规范的延伸。03G101-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以下简称“平法” )中第 8 页第
3、 2.2.2 条“当柱(包括芯柱)纵筋筋采用搭接连接时,且为抗震设计时,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均应按5d(d 为柱纵筋较小直径)及100 的间距加密。当为非抗震设计时,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加密,应由设计者另行注明。 ”第 54 页至 59 页(抗震框架梁)第 7条:“当梁纵筋(不包括侧面 G 打头的构造筋)采用绑扎搭接接长时,箍筋应加密。 ”用一句话概括之:抗震设计时,搭接区箍筋加密;非抗震设计时,搭接区可不加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搭接区箍筋范围不仅仅是搭接长度范围内而是包括相邻两接头之间的距离。这里的柱也不仅仅是指框架柱,它包括墙柱。按此规定,柱纵筋直径
4、越小,加密箍筋间距就越小,这是不太合理的。如有一柱,不是主要受力部位,柱纵筋只有 14,当采用绑扎接头时,接头部位的箍筋加密区间距为mix(5d,100),只有 70,比全加密所用的箍筋还要多。总有人感到奇怪,柱设计间距明明是100/200,计算结果,柱箍筋数量却超过按间距100 计算得出的数量,因为搭接接头区域的加密箍筋间距小于 100的缘故,*就在这里。从造价角度,采用绑扎接头也是最不经济的,不仅增加接头长度的钢筋而且增加箍筋数量。梁的原理也是如此。第一是要区别抗震与非抗震,其次是要区分是受拉钢筋还是受压钢筋,第三是要区分受拉区与受压区。当为抗震设计时,梁纵筋采用绑扎搭接时,箍筋应加密。也
5、就是说,不管接头位置在什么部位均需箍筋加密,当然接头是要尽量避开最大受力区域,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梁纵筋接头百分率按规范为 25%,接头要相互错开,而梁纵筋直径一般较大,意味着接头长度较长,这样错开接头是有一定难度。难度还是其次,关键是需要增加的箍筋却非常可观。梁与柱不同,柱接头百分率, ,在其接头位置加密箍筋是必要的,而梁接头百分率为 25%(其实施工很难做到,一般也可用)是仅仅是指上部纵筋,下部纵筋是锚入支座(当然也可在支座外连接)如果上部通长筋为 2 根,就需要为一个接头增加加密箍筋,真的很有必要吗?未必!以往施工实践中很少在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加密箍筋,因为这显然
6、是要增加造价和成本的,似乎也没有人强制要求这样做,也没有因此而出现问题。林同炎说:“不断探求应用自然法则而不盲从现行规范”,规范也不是绝对真理。当然,最节约成本的做法是梁纵筋一般先用对焊接长,再用电弧焊连接。如果工期紧,是没有时间采用电弧焊,只好采用绑扎。根据钢筋接头性质,受拉构件不应采用绑扎接头,大直径钢筋不宜采用绑扎接头。从工程经验和工程质量角度,绑扎接头又是最可靠的。所以世上任何事必有利也有弊。非抗震的框架梁、非框架梁和井字梁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是否加密,平法没有说明,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9.4.5 条执行。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加密是否包括内箍,规范和平法都语焉不详.从受力原理来说,内箍不需要加密,因为内箍更多是从满足肢距和抗剪力要求,对保证接头的传力性能作用不大。所以搭接区域可不设复合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