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患者的舒适护理【学习目的】通过学习舒适的相关概念、常用卧位以及疼痛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满足患者舒适的重要性,并掌握促进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和有效方法, 为临床见习、实习,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奠定基础。【学习要点】影响患者舒适的因素,舒适的护理措施,各种卧位及其临床意义,疼痛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疼痛的评估及护理措施等。【案例分析】 患者,女,69 岁,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发现肝左内叶结节,核磁共振及超声造影显示有增强,诊断为肝癌晚期。患者有心绞痛病史,近日由于上感而合并左心衰,现呼吸困难,焦虑不安,时常主诉疼痛难忍。请问:(1)应帮助患者采取何种卧位?如何为其安置体位?为什么?
2、(2)影响该患者不舒适的原因有哪些?(3)如何评估其疼痛程度?(4)可采取哪些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 舒适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个体在最佳健康状态时,会通过自身不断的调节来满足其舒适的需要。但一旦患病,就会受到病理、心理、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处于不舒适的状态。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通过密切观察、分析影响患者不舒适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舒适的卧位,加强生活护理,减轻疼痛,促进舒适,以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第一节 舒适与舒适护理一、舒适(一)舒适舒适(comfort)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安宁状态下,个体所具有的身心健康、满意、无焦虑、无疼痛的一种自我感觉。舒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
3、舒适 即个体身体的舒适感觉。2心理、精神舒适 即个体内在的自我意识,如尊重、自尊、信仰、信念、生命价值等精神需求的满足。3环境舒适 即与个体生存的物理环境相关的各种因素,如适宜的温湿度、空气、光线、声音、色彩等使个体产生舒适的感觉。4社会舒适 即个体、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各种人际关系的融洽、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统一等为个体带来的舒适感觉。从整体的观点来看,四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如果某一方面出现问题,个体即会感到不舒适。当个体身心健康,各种生理、心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时,常能体验到舒适的感觉。最高水平的舒适表现为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感到安全和完全放松,身心需要均能得到满足。(二
4、)不舒适不舒适(discomfort) 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心负荷过重的一种自我感觉。 不舒适通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紧张、精神不振、消极、失望、失眠、疼痛、乏力,难以坚持日常工作、生活或学习。疼痛通常是不舒适中最为严重的表现形式。舒适与不舒适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个体每时每刻都处在舒适与不舒适之间的某一点上,且呈动态变化。每个人因自身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背景及经历的不同,对舒适的解释和体验也不相同。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用动态的观点评估患者舒适与不舒适的程度,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舒适。1不舒适的原因(1
5、)身体因素:个人卫生,因疾病导致日常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个人卫生状况不佳,如口臭、汗臭、皮肤污垢、瘙痒等均可引起个体不适。姿势或体位不当,如关节过度屈曲或伸张、肌肉过度紧张或牵拉、疾病所致的强迫体位以及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等原因致使局部肌肉和关节疲劳、麻木、疼痛等均可引起不适。保护具或矫形器械使用不当,如约束带或石膏、绷带、夹板过紧,使局部皮肤和肌肉受压,引起不适。疾病影响,疾病所致的疼痛、恶心、呕吐、咳嗽、饥饿、腹胀、腹泻及发热等造成机体不适。(2)心理社会因素:焦虑或恐惧,担心疾病带来的危害,安全、生存需求得不到保障,恐惧死亡,过分担忧疾病对家庭、经济、工作造成的影响等均会给患者带来心
6、理压力,进而出现烦躁、紧张、失眠等心理不适的表现。角色适应不良,患者因担心家庭、孩子或工作等。出现角色适应不良,如角色行为冲突、角色行为紊乱等,往往使患者不能安心养病,影响康复。生活习惯改变,住院后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如起居、饮食等,使患者一时适应不良。自尊受损,如被医护人员疏忽、冷落,照顾与关心不够,或操作时身体暴露过多、缺少遮挡等,均可使患者感觉不被尊重,自尊心受挫。缺乏支持系统,如住院后与家人隔离或被亲朋好友忽视,缺乏经济支持等。(3)环境因素:不适宜的社会环境,如新入院患者对医院和病室环境以及医务人员感到陌生或不适应,缺乏安全感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不适宜的物理环境,包括周围环境中的温度
7、、湿度、色彩、光线、声音等诸多不适宜的情况。如病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空气污浊有异味、噪音过强或干扰过多、探视者频繁出入、同室病友的呻吟和痛苦表情或治疗仪器的嘈杂声、被褥不整洁、床垫软硬不当等都会使患者感到不适。二、舒适的护理护理人员要通过细致、认真的观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结合患者的行为与表情,评估导致患者不舒适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患者的不适,以促进和满足患者的舒适。(一)预防为主,促进舒适为了使患者经常保持舒适状态,护理人员应从身心两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做到预防在先,积极促进患者舒适。如保持病室环境整洁、加强生活护理、协助重症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维持适当的姿势
8、和舒适的卧位等均是增进舒适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除了使用亲切的语言、尊敬的称呼以外,还应不断地听取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意见,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护理活动,促进康复。(二)加强观察,去除诱因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引起患者不舒适的原因,做到预防在先或针对诱因进行护理。例如,长期卧床患者卧位是否舒适,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置等,一旦发现患者存在不舒适的诱因,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去除诱因。(三)消除不适,促进舒适对于身体不适的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解除。如尿潴留患者,可提供隐蔽的环境、流水诱导、针刺、热敷、按摩或导尿术等,以尽快解除因膀胱高度膨胀引起的不适;对癌症晚期
9、的患者应及时评估其疼痛的程度和性质,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来缓解疼痛。 (四)有效沟通,心理支持护理人员面对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不适的患者,可采用不作评判的倾听方式取得信任,使患者郁积在内心的苦闷或压抑得以宣泄。通过有效的沟通,正确指导患者调节情绪,并及时与家属及其单位取得联系,使他们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第二节 卧位与舒适卧位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所采取的卧床姿势。正确的卧位对减少疲劳、增进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各种检查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熟悉各种卧位的基本要求,协助或指导患者采取舒适、安全、正确的卧位。一、
10、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舒适卧位,即患者卧床时,身体各部位均处于合适的位置,感到轻松自在。协助或指导患者卧于正确而舒适的体位。1卧床姿势 应尽量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体重平均分布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关节维持于正常的功能位置,使体内脏器在体腔内拥有最大的空间。2体位变换 应经常变换体位,至少每 2 小时变换一次。3身体活动 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患者身体各部位每天均应活动,改变卧位时应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和练习。4受压部位 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5保护隐私 当患者卧床或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均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根据需要适当地遮盖患者的身体,使其身心舒适。二、卧位的分类根据患者的自主性、活
11、动能力及疾病情况将卧位分为主动、被动和被迫卧位。(一)主动卧位即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位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active lying position) 。见于病情较轻、术前及恢复期患者。(二)被动卧位即患者自身无能力变换卧位,处于被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passive lying position) 。见于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等患者。(三)被迫卧位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compelled lying position) 。见于肺心病、心力衰竭、重症哮喘等患
12、者出现的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卧位。三、常用卧位临床上患者常用卧位有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侧卧位(side-lying position) ,半坐卧位(semireclining position) ,俯卧位(prone position) ,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 ,头高足低位( dorsal elevated position) ,膝胸卧位(knee-chest position)等。各种卧位有其具体的要求和不同的适用范围。(一)仰卧位仰卧位,又称平卧位。根据病情或检查、治疗的需要可分为:1去枕仰卧位(1)实施方法:去枕仰卧,头偏向
13、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将枕头横立于床头(图 8-1) 。图 8-1 去枕仰卧位人卫出版社 李小寒主编 基础护理学第 4 版 P41 图 4-1 去枕仰卧位(图 5-18)(2)适用范围: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以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以预防因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2中凹卧位(1)实施方法:抬高头胸部约 1020,抬高下肢约 2030(图 8-2) 。图 8-2 中凹卧位(2)适用范围:休克患者。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增加肺活量,改善通气功能;纠正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使休克症状得到缓解
14、。3屈膝仰卧位(1)实施方法:患者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图 8-3) 。图 8-3 屈膝仰卧位(2)适用范围:腹部检查的患者,可使腹肌放松,便于检查。导尿或会阴冲洗时。(二)侧卧位1实施方法 患者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于两膝之间、胸腹部、后背部放置软枕,以扩大支撑面,增加稳定性,增进患者舒适和安全(图 8-4) 。图 8-4 侧卧位2适用范围(1)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人卫出版社 李小寒主编 基础护理学第 4 版 P41 图 4-2 去枕仰卧位(图 5-18)人卫出版社 李小寒主编 基础护理学第
15、 4 版 P42 图 4-3 去枕仰卧位(图 5-18)人卫出版社 李小寒主编 基础护理学第 4 版 P42 图 4-4 去枕仰卧位(图 5-18)(2)臀部肌内注射(上腿伸直、放松,下腿弯曲) 。(3)预防压疮。协助患者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进行,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预防压疮的发生。(三)半坐卧位1实施方法(1)摇床法:患者卧于床上,以髋关节为轴心,先摇起床头支架使上半身抬高,与床面成 3050,再摇起膝下支架,以防患者下滑。必要时,床尾可置一软枕,垫于足底,增加舒适,并且防止下滑;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图 8-5)图 8-5 半坐卧位(摇床法)(2)靠背架法:将患者上半身
16、抬高,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下肢屈膝,用中单包裹膝枕垫于膝下,中单两端的带子固定于床缘,以防患者下滑。床尾足部垫软枕。其他同摇床法(图 8-6)图 8-6 半坐卧位(靠背架法)2适用范围(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2)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荷;同时可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减轻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有利于肺通气,使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3)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因为盆腔腹膜抗感染
17、能力较强,而吸收能力较弱,故具有防止炎症扩散和毒素吸收的作用,减轻中毒反应。同时采取半坐卧位还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4)腹部手术后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以人卫出版社 李小寒主编 基础护理学第 4 版 P43 图 4-5 去枕仰卧位(图 5-18)人卫出版社 李小寒主编 基础护理学第 4 版 P43 图 4-6 去枕仰卧位(图 5-18)缓解疼痛,促进舒适,有利于切口愈合。(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使患者逐渐适应体位改变,有利于向站立位过渡。(四)端坐位(sitting position)1实施方法 扶患者坐起,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
18、小桌,桌上放一软枕,患者可伏桌休息。并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 7080,使患者同时能向后倚靠;膝下支架抬高 1520。必要时加床档,以保证患者安全(图 8-7) 。图 8-7 端坐位2适用范围 心力衰竭、心包积液、重症哮喘等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患者。患者由于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日夜端坐。(五)俯卧位1实施方法 患者俯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图 8-8)人卫出版社 李小寒主编 基础护理学第 4 版 P44 图 4-7 去枕仰卧位(图 5-18)链 接腹腔脏器手术后早期采取正确的半坐卧位预防膈下脓肿膈下血液循环丰富,并且淋巴网与腹腔脏器淋
19、巴网吻合。如果患者术后采取仰卧位,膈下间隙处于人体腹膜腔的最低位置,腹腔渗出液、脓液、血液易积聚于此,导致膈下脓肿。因此,护士应尽早帮助和指导腹腔脏器手术后患者采取正确的半坐卧位,可防止炎症向上蔓延,以利脓液、血液及渗出液引入盆腔,使炎症局限,预防膈下脓肿的发生。图 8-8 俯卧位2适用范围(1)腰背部检查或胰、胆管造影检查时。(2)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3)胃肠胀气导致腹痛的患者。采取俯卧位,使腹腔容积增大,可缓解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六)头低足高位1实施方法 患者仰卧,将一软枕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床尾用支托物垫高 1530cm(图 8-9) 。处于这
20、种体位的患者会感到不适,故不宜过长时间使用;颅内高压者禁用。图 8-9 头低足高位2适用范围(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2)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3)妊娠后期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4)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七)头高足低位1实施方法 患者仰卧,头部枕一软枕,床尾横立一枕,床头用支托物垫高 1530cm 或根据病情而定。如为电动床可使整个床面向床尾倾斜(图 8-10) 。图 8-10 头高足低位2适用范围 人卫出版社 李小寒主编 基础护理学第 4 版 P44 图 4-8去枕仰卧位(图 5-18)人卫出版社 李小寒主编 基础护理学第 4 版 P
21、45 图 4-9去枕仰卧位(图 5-18)人卫出版社 李小寒主编 基础护理学第 4 版 P45 图 4-10去枕仰卧位(图 5-18)(1)颅脑手术后或头部外伤的患者,以减少颅内出血。(2)脑水肿的患者,以降低颅内压,预防或减轻脑水肿。(3)颈椎骨折行颅骨牵引术的患者,借助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八)膝胸卧位 1实施方法 患者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高,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与头的两侧(图 8-11) 。图 8-11 膝胸卧位2适用范围(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2)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3)促进产后子宫复原。(九)截石位(l
22、ithotomy position)1实施方法 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于支腿架上(支腿架上放软垫) ,臀部齐台边,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或胸腹部(图 8-12) 。注意遮挡患者及保暖。图 8-12 截石位2适用范围(1)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如膀胱镜检、妇产科检查、阴人卫出版社 李小寒主编 基础护理学第 4 版 P46 图 4-11去枕仰卧位(图 5-18)人卫出版社 李小寒主编 基础护理学第 4 版 P46 图 4-12去枕仰卧位(图 5-18)链 接采取膝胸卧位矫正胎位不正及子宫后倾枕前位是正常的胎位,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变形,周径变小,有利于胎头的娩出。如果为臀位,胎臀先娩出
23、,阴道不能充分扩张,加之胎头无变形,以造成胎头娩出的困难。臀先露、肩先露等都是异常胎位,容易造成难产,导致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窒息甚至死亡。若妊娠 30 周后仍为臀位,一般应采取膝胸位进行矫正。方法是:让孕妇排空膀胱,松解腰带取膝胸卧位,每日 2 次,每次 15分钟,连续 1 周后复查。这种卧位借助胎儿重力的作用,使胎儿头与背所形成的弧形顺着宫底弧面滑动完成,转为头位。膝胸卧位对于子宫后倾患者,因臀部抬起,腹部悬空,由于重力作用使腹部脏器前倾,对子宫后倾的矫正也起到一定作用。道灌洗等。(2)产妇分娩。第三节 疼痛护理对于疼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切身体验。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如外伤、炎症性疼痛、
24、癌症、肌肉痉挛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等,是患者最痛苦的感受,也是不舒适中最常见、最严重的表现形式。疼痛的发生,提示着个体的健康受到威胁。疼痛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临床上诊断疾病、鉴别疾病的重要指征之一,同时也是评价治疗与护理效果的重要标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掌握疼痛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避免疼痛、解除疼痛,做好疼痛患者的护理。一、疼痛的概述(一)疼痛的概念疼痛(pain) 是肉体或精神的一种不良或不自在状态,是人人都经历的一种不愉快、痛苦的感觉。疼痛不仅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而且还伴有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疼痛包括两层含义:即痛觉与痛反应
25、。痛觉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而痛反应是个体对疼痛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的变化。由于每个人对疼痛的体验不同,受个体的心理、情绪、性格、文化背景及经验等方面的影响,对外来刺激源所造成的反应亦不尽相同,因而疼痛患者的表现也千差万别。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的疼痛反应,包括生理病理反应,如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出汗、恶心、呕吐、血压升高、骨骼肌收缩、瞳孔扩大、休克等;情绪反应,如焦虑、紧张、恐惧等;行为反应,如身体蜷曲或烦躁不安、皱眉、咬唇、呻吟、哭闹等。这些反应均表明患者存在疼痛。疼痛分为身体疼痛和心理疼痛,是由于个体防御功能被破坏,而导致个体在身体与心理两方面经历的感受。身体疼痛是指身体某一部位感觉
26、不舒适,如手指切割伤,疼痛仅在手指部位,这是由于皮肤表层组织的完整性被破坏,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致。心理疼痛是指精神方面的防御功能被破坏,个体的情绪完整性受到损害。心理疼痛的不舒适感觉,很难确定疼痛的准确部位,如失去亲人引起伤心和忧郁。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将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或严重后果。二、疼痛产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一)疼痛的原因1物理损伤 如碰撞、针刺、刀切割、身体组织受牵拉、肌肉挛缩、受压等可直接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大部分物理损伤引起的缺血、淤血、炎症等促使组织释放化学物质,而使疼痛加剧、疼痛时间延长。2. 化学刺激 如强酸、强碱,可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
27、疼痛,或者损伤组织释放化学致痛物质,再次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使疼痛加剧。3温度刺激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作用于体表,均会引起组织损伤。受伤的组织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如高温可引起灼伤,低温会致冻伤。4病理改变 疾病造成的体内某些管腔堵塞,组织缺血、缺氧,空腔脏器过度扩张、平滑肌痉挛或过度收缩,局部炎性浸润等均可引起疼痛。5心理因素 心理状态不佳,如情绪紧张或低落、愤怒、悲痛、恐惧等都能引起局部血管收缩或扩张而导致疼痛。如神经性疼痛常因心理因素引起。此外,疲劳、睡眠不足、用脑过度等可导致功能性头痛。 (二)发生机制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疼痛是一种保护性、防御性的机制,它警告机体正在遭受
28、某种伤害性刺激,并促使机体摆脱这种刺激的继续伤害。疼痛发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论学说:1致痛物质释放学说 致痛刺激虽多种多样,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均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破坏,结果释放出某些致痛物质,如组胺、钾离子、氢离子、血浆激肽等,进而作用于分布在损伤区的感受器。痛觉感受器可将不同能量形式,如机械、化学、温度的致痛刺激转换为具有一定编码的神经冲动,后者沿属于 A (类) 和 X(类)的神经纤维传向中枢神经系统,其中 A 纤维的传导速度较快,C 纤维的传导速度较慢。当痛刺激作用于皮肤时,可出现性质不同的两种痛感觉:先出现一种尖锐的、定位比较清楚的刺痛,又称快痛,刺激作用后立
29、即发生,停止刺激后很快消失;接着是一种定位不甚清楚的灼痛,又称慢痛,通常是在施加刺激后 0. 51 秒才感觉到,停止刺激后还能持续数秒钟,并伴有情绪及心血管和呼吸活动的变化。还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证实,痛信息是由两类纤维传导的,快痛由 A 纤维传导,而慢痛 则由 C 纤维传导。2神经调节理论 根据现代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看法,外周 A 和 C 纤维进入脊髓后,主要和后角深层的细胞发生突触联系。这些后角细胞的轴突越过中线,交叉到对侧,经脊髓的前外侧索上升入脑。前外侧索的成分比较复杂,包括脊髓丘脑束、脊髓网状束、脊髓顶盖束等;脊髓丘脑束又有新脊丘束和旧脊丘束之分。由新脊丘束传递的信息直达丘脑特异性感
30、觉核,进而投射到大脑皮质感觉区的特定部位,因此便具有明确的定位和可精确分辨的性质,这和快痛的特点颇为吻合。由旧脊丘束、脊网束等传递的信息,经由多突触联结,主要和内侧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相联系,参与形成脑的高级部位的背景活动及感觉情感动机成分,似可解释慢痛所伴随的强烈的情绪色彩。总之,痛信息经由多条通路由脊髓上升入脑,由于这些不同通路的共同活动和脑的各级水平的分析处理,最后产生疼痛。3闸门控制理论 1965 年,两位从事疼痛研究的专家,伦敦大学的帕特里克沃尔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罗纳德梅尔扎克共同提出了闸门控制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神经系统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感觉信号。当感觉信号超
31、过一定的限度时,脊髓中的某些细胞就会自动抑制这些信号,好像闸门一样,要把它们拒之于门外。这时,疼痛信号不容易越过闸门,因而疼痛的感觉就会减轻。1975 年,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药物学家约翰休斯和汉斯科斯特利茨经过反复试验确定能够减轻疼痛的物质叫内啡肽,它是大脑和脊髓中产生的对疼痛有强烈抑制作用的物质。同时,在苏格兰专门研究小组的配合下,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激素专家西恩李,从人脑中分离出止痛效果比内啡肽强 40100 倍的内啡素。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一些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作用比内啡素强 50 倍的脑化学物质叫力啡肽。当人的注意力全神贯注于某一事情上,会促使体内产生大量的力啡肽,这就等于切断了人体的
32、疼痛报警,从而达到暂时止痛的效果。(三)影响疼痛的因素个体对疼痛的感受和耐受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样性质、强度的刺激可引起不同个体不同的疼痛反应。个体所能感觉到的最小疼痛称为疼痛阈(pain threshold)。个体所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称为 疼痛耐受力( Pain tolerance)。疼痛阈或疼痛耐受力既受年龄、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经验、文化教养、情绪、个性及注意力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此外,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其为患者提供疼痛护理的水平。1患者因素(1)年龄:是影响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婴幼儿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低于成人,随着年龄
33、增长,对疼痛的敏感性也随之增加。而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则逐步下降。故对于不同年龄组的疼痛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应注意其特殊性和个体差异。(2)社会文化背景:患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可影响他们对疼痛认知的评价,进而影响其对疼痛的反应。持有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患者对疼痛也有不同的反应。若患者生活在鼓励忍耐和推崇勇敢的文化背景中,往往更能够耐受疼痛。患者的文化教养也会影响其对疼痛的反应和表达方式。(3)个人经历:包括个体以往的疼痛经验、对疼痛的态度以及对疼痛原因的理解。疼痛经验是个体自身对刺激体验所获得的感受,进而从行为中表现出来。个人对疼痛的态度则直接影响其行为表现
34、。个体对任何一种单独刺激所产生的疼痛,都会受到以前类似疼痛经验的影响,如经历过手术疼痛的患者对即将再次进行手术时产生的不安情绪会使他对痛觉格外敏感。儿童对疼痛的体验取决于父母的态度。(4)注意力:个体对疼痛的注意程度会影响其对疼痛的感觉。当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其他事物时,痛觉可以减轻甚至消失。如拳击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能够忍受严重伤害,而不感觉疼痛,是由于其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比赛。某些精神疗法治疗疼痛,也是利用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的原理,如松弛疗法、手术后听音乐、看电视、愉快交谈等均可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5)情绪:情绪可影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积极的情绪可减轻疼痛,而消极的情绪可使疼痛
35、加剧。如焦虑可使疼痛加剧,而疼痛又会增加焦虑情绪。愉快的情绪则有减轻疼痛知觉的作用,在快乐或满足的情绪下,虽然承受了与忧虑时同样的伤害,但对疼痛的感觉却轻得多。(6)疲乏:患者疲乏时,对疼痛的感觉加剧,耐受性降低,尤其是长期慢性疾病的患者尤为明显。当得到充足的睡眠与休息时,疼痛感觉减轻,反之则加剧。(7)个体差异: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表达方式常因个体的性格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自控力及自尊心较强的人常能忍受疼痛;善于表达情感的患者主诉疼痛的机会较多。 (8)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疼痛患者更需要家属的支持、帮助或保护。经历疼痛时,如果有家属或亲人陪伴,可以减少患者的孤独和恐惧感,从而减轻疼痛,父
36、母的陪伴对患儿尤为重要。2治疗及护理因素(1)许多治疗和护理操作都有可能使患者产生疼痛的感觉,如注射、输液等。护士在执行可能引起疼痛的操作时,应尽可能以轻柔、熟练的动作来完成,并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用关心的语言安慰患者。(2)护士掌握的疼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可影响其对疼痛的正确判断与处理。(3)护士缺少必要的药理知识,过分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或成瘾性,会使患者得不到必要的镇痛处理。(4)护士评估疼痛的方法不当,仅依据患者的主诉判断是否存在疼痛,会使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处置。三、疼痛的分类临床上各种疾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且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同一种疾病可表现不同的疼痛,而不同疾病的疼
37、痛表现有时又比较相似,所以疼痛的分类没有明显的界限。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按疼痛原因分类1炎性疼痛 生物源性炎症、化学源性炎症所致的疼痛。2内源性疼痛 指机体内环境紊乱所致的疼痛。(1)内分泌源性疼痛:凡有疾病症状的内分泌疾病。(2)免疫源性疼痛:自身免疫源性疾病和变态反应疾病所致的疼痛。(3)血运源性疼痛:血管闭塞、阻断、痉挛、狭窄、栓塞等均可导致疼痛。(4)代谢性病变引起的疼痛: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骨性疼痛;嘌呤代谢失调所致的痛风症等。(5)心源性疼痛。(6)神经源性疼痛:各种神经痛及其综合征。(二)按疼痛起源分类(表 8-1)表 8-1 疼痛起源分类表表浅疼痛 深部疼痛 内脏性
38、疼痛 神经源性疼痛痛源 来自皮肤或皮下组织来自韧带、肌腱、骨、血管及神经来自身体器官 来自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一或某些部分的损伤特点 此部位富含疼痛感受器,疼痛范围明确、固定,并持续时间短,如刀划伤、撕裂伤这些部位的疼痛感受器含量不足,疼痛呈钝痛、定位相对不明确,且持续时间较长。如关节扭伤、骨折疼痛感受器相对不足区域产生钝痛,定位较差,持续时间长短不等,但通常比躯体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疼痛通常由牵拉、炎症及缺血等因素引起身体的某一部位常可引起另一部位或区域的疼痛,也称为 牵涉痛;如心肌缺血、胆囊炎无伤害性感受疼痛在损伤组织愈合后持续、并加强数周或数月疼痛在损伤组织愈合后持续、并加强数周或数月常规
39、治疗无效痛觉异常:一般常由不引起疼痛的刺激所导致的疼痛,如触觉(三)按疼痛的性质分类1刺痛 如手指被锐器刺伤的疼痛感觉。2灼痛 如被烫伤、烧伤的疼痛感觉。3酸痛 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的感觉。4胀痛 例如软组织炎症时肿胀疼痛的感觉。5绞痛 例如胆囊结石急性发作疼痛时的感觉。(四)按疼痛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分类(表 8-2)表 8-2 按疼痛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分类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程度 突然或逐渐发生,疼痛程度轻至重度,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 6 个月缓慢发病,疼痛程度由轻度至重度,持续时间通常超过 6 个月特点 激活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部分;如脉搏、呼吸频率及血压升高,瞳孔扩大,出汗与组织
40、损害相关,随组织愈合而逐渐消失急性疼痛的行为表现,如焦虑、痛苦、哭叫、揉擦痛处、固定痛处、无法休息等无需询问便自述病情激活自主神经系统的副交感神经部分,如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干燥、温热、瞳孔正常或缩小与组织损伤无关,常持续到组织损伤愈合后慢性疼痛的行为表现,如抑郁、逃避、失望及身体活动减少除非询问,通常不愿讲述病痛。无特殊的保护定位准确,具有较强的保护性意识或反射可以有明显的组织损伤痕迹性意识或反射定位模糊、不准确可以影响到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五)其他1牵涉痛 身体某一引发疼痛组织的疾病造成身体另一部位的痛觉;常见于内脏疼痛,如因缺血所致的心肌梗死可以牵涉到下颌、左肩或左臂的疼痛。2放射性疼痛
41、痛觉自原发部位扩散到身体的另一个部位;如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腰痛,可以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3幻肢痛 感知已经失去的身体的某一部位或因脊髓损伤后已瘫痪的某一部位的疼痛,四、疼痛对机体的影响(一)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疼痛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生理方面 机体功能减退,耐力和力量降低,食欲减退、甚至恶心,睡眠不佳或失眠。2心理方面 休闲娱乐受限,焦虑、恐惧、抑郁加重,精神不易集中,过度考虑身体疼痛,失去控制。如癌症患者疼痛感觉的心理过程,焦虑、抑郁,对死亡的恐惧和绝望以及对以往治疗的失望等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3社会方面 社会活动减少
42、、性功能和情感降低、外貌改变、对家人和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增加。4精神方面 痛苦加重、改变想法、重新评价宗教信仰。(二)疼痛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1精神、情绪反应 短暂急性疼痛可导致患者情绪处于兴奋、焦虑状态;长期慢性疼痛可导致抑郁,对环境淡漠,反应迟钝。2神经内分泌及代谢 疼痛刺激可引起应激反应,促使体内释放多种激素,如儿茶酚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由于促进分解代谢激素分泌增加,合成代谢激素分泌减少,使糖原分解和异生作用加强,从而导致水钠潴留,血糖水平升高,酮体和乳酸生成增加,机体呈负氮平衡。3心血管系统 疼痛可兴奋交感神经,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增加心肌耗
43、氧量。这些变化对伴有高血压、冠脉供血不足的患者极为不利。剧烈的深部疼痛有时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发生虚脱、休克。疼痛常限制患者活动,使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可进一步加重原发疾病。4呼吸系统 腹部或胸部手术后疼痛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大。疼痛引起肌张力增加及膈肌功能降低,使肺顺应性下降;患者呼吸浅快,肺活量、潮气量、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均降低,通气/血流比例下降,易产生低氧血症等。由于患者不敢用力呼吸和咳嗽,积聚于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并发肺不张和肺炎。5消化系统 疼痛可导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慢性疼痛常可引起消化功能障碍,食欲不振
44、等。6泌尿系统 疼痛本身可引起膀胱或尿道排尿无力,同时由于反射性肾血管收缩,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尿量减少。较长时间排尿不畅可引起尿路感染。7骨骼、肌肉系统 疼痛可诱发肌肉痉挛而进一步加重疼痛。同时,由于疼痛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可进一步增加末梢伤害感受器的敏感性,形成痛觉过敏或异常疼痛。8免疫系统 疼痛可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对预防或控制感染以及控制肿瘤扩散不利。9凝血机制 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包括使血小板黏附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弱,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五、疼痛的评估影响疼痛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也较大,且每个人对疼痛的描述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护士应以整体的观点对疼痛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评估。(一
45、)内容除患者的一般情况外,应重点评估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患者自身控制疼痛的方式、对疼痛的耐受性;疼痛发生时的表达方式;引起或加重疼痛的各种因素及减轻疼痛的方法。(二)方法1询问病史 包括现病史和既往史。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取得信任,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过去有无疼痛经验,以往疼痛的规律以及止痛剂的使用情况。切忌不可根据自身对疼痛的理解和体验来主观判断患者的疼痛程度。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从而获得较为客观的资料。2观察与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疼痛的部位,注意观察患者疼痛时的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护理人员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可以观察
46、到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及疼痛的程度、部位等。观察患者身体活动可判断其疼痛的情况。如:(1)静止不动:即患者维持某一种最舒适的体位或姿势,常见于四肢或外伤疼痛者。(2)无目的乱动:在严重疼痛时,有些患者常通过无目的地乱动来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3)保护动作:是患者对疼痛的一种逃避性反射。(4)规律性动作或按摩动作:是为了减轻疼痛的程度常使用的动作。如头痛时用手指按压头部,内脏性腹痛时按揉腹部等。此外,疼痛发生时,患者常发出各种声音,如呻吟、喘息、尖叫、呜咽、哭泣等。应注意观察其音调的大小、快慢、节律、持续时间等。音调的变化可反映出疼痛患者的痛觉行为,尤其是无语言交流能力的患儿,更应注意收集这方面的
47、资料。3疼痛程度的评估工具 可视患者的病情、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评估工具。(1)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用数字代替文字来表示疼痛的程度。将一条直线等分成 10 段,按 010 分次序评估疼痛程度。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中间次序表示疼痛的不同程度(图 8-13)。患者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数字来表示疼痛的程度。此评分法宜用于疼痛治疗前后效果测定对比。注明应改成:图 8-13 数字评分法(2)文字描述评定法(verbal descriptor scale,VDS):把一条直线等分成5 段,每个点均有相应的描述疼痛程度的文字,
48、其中一端表示无痛,另一端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中间依次为微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非常严重的疼痛(图 8-14)。请患者按照自身疼痛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描述文字。注明应改成:图 8-14 文字描述评定法(3)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一条直线,不作任何划分,仅在直线的两端分别注明“不痛”和“剧痛” ,请患者根据自己对疼痛的实际感觉在直线上标记疼痛的程度。这种评分法使用灵活方便,患者有很大的选择自由,不需要仅选择特定的数字,或文字。适合于任何年龄的疼痛患者,且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对于急性疼痛的患者、儿童、老年人及表达
49、能力丧失者尤为适用。该法也有利于护士较为准确地掌握患者疼痛的程度以及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4)面部表情图(face expressional,FES) :采用从微笑、悲伤至哭泣的 6种面部表情来表达疼痛程度,适用于 3 岁以上的儿童。如图所示(图 8-15),六个面部表情分别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儿童可从中选择一个面孔来代表白己的疼痛感受。注明应改成:图 8-15 面部表情疼痛测量图(5)按 WHO 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疼痛分为 4 级:0 级:指无痛。1 级(轻度疼痛):平卧时无疼痛,翻身咳嗽时有轻度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响。2 级(中度疼痛):静卧时痛,翻身咳嗽时加剧,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3 级(重度疼痛):静卧时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6)Prince-Henry 评分法:主要适用于胸腹部大手术后或气管切开插管不能说话的患者,需要在术前训练患者用手势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法简单、可靠,临床使用方便。可分为 5 个等级,分别赋予 04 分的分值以评估疼痛程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