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农业生产上种子的类别(1)真种子: 植物学上所定义的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的器官(2)类似种子的果实(3)营养器官:由块根、块茎、球茎、鳞茎等营养器官作为无性繁殖器官(4)人工种子:是指将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大量胚状体,利用包壳类物质制成的类似种子的繁殖材料种子的重要性亲代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植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性;为下一代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保障;易传播、贮藏,能长期保持生命力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经济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种子生产:按照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操作
2、规程繁殖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的过程种子生产的意义 1 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满足市场需求 2 加速新品种的繁殖,以代替生产上的老品种,实行品种更换 3 实现持续、稳定增产和调整品种结构或产业结构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 4 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措施种子生产的任务1迅速生产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加速繁殖新育成、新引进的优良品种,实现品种更换;生产高纯度生产用种,实现品种更新2提高品种纯度:防杂保纯,保持或提高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特性,延长使用年限3研究总结种子生产技术:增强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果4其他:新品种试验示范、品种评价种子产业化是指将新品种选育、引进、种子生
3、产、加工、包装、贮藏、 推广,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育繁推销一体化的产业化体系。世界各国种子生产程序育种者种子-基础种子-合格种子-生产用种子中国种子生产程序育种家种子-原种-良种种子生产的特点1繁殖方式多样性2 自然因素制约性3种子生产的时效性4种子质量鉴定的困难性商品种子生产量=计划销售量-上年库存量+风险存量原种(亲本种子)生产量=商品种子生产面积单位面积用种量+风险存量品种的经济类别特性经济性、时效性、可生产性、地域性、商品性栽培品种的DUS三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主要农作物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区域试验的任务 1 鉴定参试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2. 确定各
4、地适宜推广的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 3. 为优良品种划定最适宜的推广区域 4. 了解优良品种的栽培技术 5. 向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符合审定条件的新试验的基本要求:代表性、准确性、重复性和客观公正性品种审定就是根据品种区域试 验结果和生产试验的表现,对参试品种 (系)科学、公正、及时地进行 审查、定名的过程种子生产基本原理有性繁殖是指由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相融合,通过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最后发育形成种子的一种繁殖方式。优点:繁殖数量大,根系完整,生长健壮。缺点:一些通过异花授粉的花卉容易发生变异,不易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征。无性繁殖是指不通过雌雄配子结合的受精过程而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优点:能保持品
5、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缺点:繁殖方法不如有性繁殖简便。植物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作物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一)有性繁殖与种子生产1.自花授粉作物纯系品种或品种间杂交种。育种家种子原种 良种或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 原种 良种2.异花授粉作物严格隔离、控制授粉,繁殖亲本和配制杂交种。3.常异花授粉作物设置隔离区、及时拔除杂株,防止异交。可利用品种间杂交种、自交系间杂交种。从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群体称为 无性系1903年丹麦植物学家 Johannsen 提出纯系学说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
6、象,是指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品种混杂是指一个品种群体中,掺杂有不同于本品种的各种异型株,造成品种纯度降低的现象。品种的退化则是指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部分地或全部消失,生活力下降,品质变劣,抗性减退,以致降低或丧失了原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价值。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1.机械混杂2.生物学混杂 (天然杂交 )3.剩余分离和基因突变4.不正确的选择5.不良的生态条件与栽培技术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方法1.严格管理,防止机械混杂 种子繁殖田必须单收、单脱、单晒、单藏 注意种子接收和发放手续 分作物品种进行种子处
7、理,在处理另一品种之前,一切用具必须彻底清扫干净。 在机械播种时,每播完一个品种后,要及时对播种箱及其它工具进行清扫。 合理安排繁殖田的轮作,不可重茬连作,以防上季残留的种子在下季出苗而造成混杂。2.严格隔离 防止生物学混杂(1)合理隔离(2)按品种标准去杂去劣和选择3.定期更新和采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4.严格执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5.改善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作物原种生产程序与方法1.低温贮藏繁殖法在育种家的监控下,一次性繁殖够用56年的育种家种子贮藏于低温条件下,以后每年从中取出一部分育种家种子进行繁殖,1代为原原种,2代为原种, 3代为生产用种,重复上述繁殖过程到育种家种子只够 1年用时,则在该
8、品种的选育者直接监控下再生产少量育种家种子用于补充冷藏。2.重复繁殖法重复繁殖法又叫保纯繁殖法,是由育种单位或育种者提供育种家种子,经专门种子场、原 (良)种场或种子繁殖基地生产原种和生产用种,由种子公司统一供种。重复繁殖法的特点重复繁殖法生产原种,每一轮种子生产都由育种单位或育种者提供育种家种子,其种性好、典型性强、纯度和质量高。在繁殖过程中,只进行去杂去劣,不进行其他目的的人工选择。育种单位提供的育种家种子可以采取一次“超量”繁殖,多年贮存 (低温库 ),分年使用的方法,以保持品种的种性。也可以每年生产育种家种子,但要求生产条件严格,生产的种子质量要高,特别是需种量大的情况下,该法比贮藏种
9、子法供种速度快。缺点种子类别少。把种子只分为 3个类别,适应不了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需种量大的种子市场形势需要;类别间易混淆。在育种家种子下只有原种和良种两个类别,要生产足量种子,每个类别必须繁殖多代,这势必造成类别间交叉,不利于实行种子标准化;缺少育种家种子与原种间的关键环节(原原种 )。因为育种者种子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不在育种家负责下,再对育种者种子扩大繁殖,生产出足量种源,就很难进一步生产出足量的原种来满足生产用种的需要3.循环选择法(1)循环选择的程序循环选择法是当一个品种混杂退化后或者在新品种推广应用后通过 “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 ”生产原种种子,然后扩大繁殖生产用种,如
10、此循环提纯生产原种。循环选择法和重复繁殖法比较循环选择法与重复繁殖法相比较,育种单位没有保存原种的任务,原种生产分散在各地原种场进行,只要按照 “三圃制 ”或“二圃制”生产程序,并获得符合原种各项指标的种子,都可视为原种。采用循环选择法,其优点在于加入了一、二代后代鉴定 (株行圃和株系圃 ),但每一轮,原种生产都是从群体中选择单株开始。(2)循环选择的基本方法循环选择法因选择比较、混系过程的长短不同,分为 “三年三圃制 ”、“二年二圃制 ”,“一圃制 ”。“三圃 ”是指株行圃、株系圃和原种圃,而 “二年二圃制 ”只是在三年三圃中省略了一个株系圃三年三圃制“三年三圃制 ”的基本程序:单株 (穗)
11、选择:在选择圃、原种圃或纯度高的大田选择优良单株 (穗),分别脱粒、装袋保管。株(穗)行圃:将上年当选的每个单株种子种一行或几行,每 10 个或 20 个株行设一对照,进行比较鉴定,决选株行分别脱粒、装袋保管。 株(穗)系圃:将上年当选的每个株行种子分别播种,每个株行种一个小区,系间进行比较鉴定,淘汰劣株杂株,当选优系混合脱粒、贮藏。 原种圃:混系繁殖,所收种子即为原种。二年二圃制“二年二圃制 ”生产原种,只是在“三年三圃制 ”中省略了一个株系圃,其它与 “三年三圃制 ”相同。“二年二圃制 ”是自花授粉作物提纯生产原种常用的方法,即将株(穗)行去杂去劣后混收,直接进入原种圃混合繁殖生产原种。一
12、圃制“ 一圃制 ”生产原种的技术程序是:将遗传性稳定的育种家种子或原种,在达到条件要求的种子田中进行 “单粒点播、分株鉴定、整株去杂、混合收获 ”,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下一级种子。具体方法:选择种源,精细整地,规格播种,加强管理,去杂去劣,严防机械混杂。4.株系循环法(1)基本方法:以育种家种子为材料,与该品种区域试验同步进行,以株系 (行)连续鉴定为核心,品种的典型性和整齐度选择为主要手段,逐步消除育种剩余变异,保持优良品种特征特性。(2)特点:经过第一轮的单株选择后,在每个中选的株系中留出一部分植株作下一年的株系材料,其余混合播种,用于繁殖良种。关键:最初的单株选择目标要准,数量要大5.自交
13、混繁法常异花授粉作物如棉花、甘蓝型油菜等,其品种群体中至少包含三种基因型,一种是自交产生的品种基本群体的纯合基因型,另一种是天然异交产生的杂合基因型,第三种是天然异交产生的杂合基因型分离出来的非基本群体的纯合基因型。为保持这类品种的遗传一致性,用“分系自交留种,隔离混系繁殖 ”的方法生产原种,即自交混繁法。杂交种亲本原种的生产杂交种亲本是指用于配制杂交种所需的各类亲本材料,如水稻、高粱的“三系 ”,水稻、棉花、油菜的 ,“两系”,玉米的自交系等。(一)“三系 ”亲本原种生产“三系 ”是指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简称。1.成对回交测交法 单株选择:在纯度较高的亲本繁殖田或制种
14、田,根据典型性状,分别选择 “三系 ”优良单株。 成对回交与测交:所选的不育系( A)与保持系(B)单株套袋成对回交,同时与恢复系(R)单株成对测交,成熟后单收、单脱、单藏。 后代(株行)鉴定:将成对回交和测交的种子与亲本种植于后代鉴定圃进行比较鉴定。 原种生产:在隔离条件下,将 “三系 ”亲本种子分别种植于 “三系 ”原种圃,成熟时分别收获。2.“三系七圃法 ”这种方法在原种生产过程中无配合力测定 ,仅仅根据 “三系 ”亲本各自的典型性进行选择。在原种生产过程中, ,“三系 ”各成体系,分别建立株行圃和株系圃,三系共建 6个圃,不育系增设原种圃合成7圃。这种方法可节省人力物力,且可简化“三系
15、 ”原种生产过程。在实施“三系七圃法 ”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自始至终抓好保纯工作,着重抓好花期隔离和防止机械混杂,反复进行田间去杂去劣。收获时,保持系和不育系要分割、分运和分场脱粒。一定要把 “三系 ”综合性状的典型性和整齐度作为鉴定和选择的主攻方向,不盲目追求单一性的优中选优。不育系的育性鉴定重点是对单株和株行的鉴定,凡抽样镜检中发现有染色花粉则予以淘汰。为了防止过分选择造成遗传基础的贫乏,每年选留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不少于10 个,不育系不少于 20 个,不育系原种圃的回交亲本要用保持系的优系混合种子。对数量性状的选择要根据遗传率的高低加以区别对待,遗传率高的性状要严格,遗传率低的性状选择
16、时不宜过分苛求,一般可采用众数选择法或平均数选择法。(二)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原种生产方法1.光、温敏核不育系原种生产的特殊性和必要性(1)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存在遗传漂移现象。不育系的育性具有随温度变化而波动的特点。同一不育系不同个体间对光、温敏感程度存在着差异,若按常规程序和方法留种,不育起点温度将逐代升高,将终致不育系因起点温度过高而失去 实用价值。(2)原种生产必须在可控的光、温条件下进行。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混杂退化主要表现为导致不育起点温度上升。故其核心种子生产必须在专门设置的有人工控制光、温条件的场所进行,即在人工气候室或气候箱内设置低于不育起点温度和适宜日长环境,对不育系
17、群体进行初步鉴定筛选。(3)原种使用代数短,原种生产必须年年进行光、温敏核不育系种子依靠自交繁殖,一般从核心种子到大田繁殖再到制种,繁殖系数比约1:100:10000,比三系不育系速度快,但又因为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受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其变异也比三系不育系快。为保障安全生产,原种使用代数一般为 3代左右,原种生产必须年年进行2.光、温敏核不育系原种生产的方法与程序方法:控温鉴定再生留种法。基本程序:单株选择 低温或长日低温处理 再生留种(核心种子) ) 原原种 原种 制种。(1)根据植株的形态特征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植株在育性敏感期内进行为期 10d 左右的低温或长日低温处理。(2)抽穗时镜
18、检花粉育性。凡花粉不育度在99.5%以下的单株全部淘汰。(3)中选单株立即割茬再生,并使再生植株在低温或短日低温条件下恢复育性,所结种子即核心种子。(4)在严格隔离的适宜条件下用核心种子繁殖原原种,然后繁殖出原种供制种用。(5)用作父本的常规品种或恢复系也需同步进行原种生产。方法是:选种圃内单株选择并与不育系测交;第二年分别进入株行圃和优势鉴定圃,根据鉴定结果决选父本株系;第三年父本混系繁殖。四、无性系品种原种生产(一)无性系品种繁殖材料的类别与种子生产特点1.无性系品种繁殖材料的类别块茎、球茎、鳞茎、假鳞茎(兰花)、地下茎、地上茎、块根、匍匐枝(草莓)、珠芽(山药)、分株(韭菜)等。2.无性
19、系品种种子生产特点(1)体积较大,不易保存,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成本高;(2)繁殖材料的分生能力强,常可用切段、分茎等来扦插繁殖,可用工厂化方式周年生产;(3)种子生产时不必经过开花、授粉、受精、种子发育等过程,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后代基因型与母体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缺点:在繁殖过程中易感染病毒病,一旦感染病毒病就会世代传播,逐年加重,如不采取措施,最终将丧失种用价值(二)无性系品种的原种种子生产1.原原种重复繁殖法将原原种在隔离的条件下繁殖13代(均为原种)。在繁殖过程中严格去杂去劣,保持原品种的典型性和纯度,防止病毒再侵染。此法特别适合马铃薯的原种生产。因微型脱毒种薯个体很小,包装运
20、输方便。同时,用原原种重复繁殖可减少病毒再侵染的机会,减轻病毒在植株体内的积累量。2.循环选择法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五、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四级种子生产程序:育种家种子原原种 原种良种,将种子分为 4个类别。1.育种家种子是新品系在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即将审定为品种时,由育种者种子圃繁殖的种子,由育种者直接生产和掌握;2.原原种是由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 1代,由育种单位或授权的原种场负责生产;3.原种是由原原种繁殖的第 1代种子,可由原种场负责生产;4.良种是由原种繁殖的第 1代种子,可由良种场或特约基地负责生产。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优越性1.能有效地保护育种者的知识产权。按“四级程序 ”生产
21、种子,必须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育种者有生产、经营种子的赋予权,可保护育种者利益。2.确保优良品种的种性和纯度。以育种家种子为源头进行重复繁殖,可避免种出多门,并且限代繁殖,能充分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和纯度。3.操作简便,经济省工。可省去“选择 ”、“考种 ”和“比较 ”等环节,操作简单,省工,节约费用。4.缩短种子生产年限,种子生产效率高。利用育种家种子繁殖出的原原种,一年即可生产出原种,使原种生产周期缩短两年以上,并且繁殖系数高,种子产出率高,加速种子产业化。5.能促进“育、繁、推 ”一体化而实现体制创新。从育种家种子到生产出良种,将育种者和种子生产者融为一体,可加速育、繁、推一体化和种子生产
22、经营集团化。6.有利于各级种子连续性作业,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7.有利于实现种子标准化。划分出的有代表性的4个种子类别,有利于从不同层次制订出各级种子标准化指标,有利于实现种子标准化。8.有利于实现种子管理法制化。按不同类别种子标准进行种源管理和世代监督,有利于实现种子管理法制化。9.有利于同国际接轨。第四节大田用种的生产一、杂交种品种一代种子生产杂交种品种是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 F1植株群体。杂交种的利用条件:1.有纯度高的亲本2.有强优势的杂交组合3.繁殖制种工序简单(一)一代杂交种种子生产方法1.人工去雄制种法:玉米、烟草、棉花、番茄等。2.化学杀雄制种
23、法:小麦、水稻等。3.利用雄性不育性制种法:(1)利用细胞核雄性不育制种:两用系、光敏型核不育(长日不育、短日可育)、温敏型核不育(较高温度 25 25或27 27不育,较低温度 23 23可育)(2)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制种: ):“三系配套 ”。4.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法:甘蓝型油菜、大白菜、甘蓝等。(二)杂交制种技术要求1.确定制种区(1)制种区的选择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地力均匀 ,排灌方便 ,旱涝保收 ,病虫等危害轻且无检疫性病虫 ,便于隔离 ,交通方便 ,要求相对连片集中。(2)隔离区的设置:杂交种亲本繁殖与制种都必须进行安全隔离。隔离的方法可根据当情况灵活采用,可采用空间
24、隔离、自然屏障隔离、时间隔离和高杆作物隔离。3.确定制种田和亲本繁殖田的面积比例2.规格播种(1)确定父母本行比确定行比的原则:在确保父本花粉供应充足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母本行数。一般当制种田水肥条件好、父本植株高大、花粉量大时,可适当增加母本行数。各主要作物亲本的行比范围是:玉米 2:610;水稻 2:4 6 ;油菜 1:23;棉花 1:45;高粱 2:818 。(2)提高播种质量:精细播种,力争一播全苗。3.花期调节(1)播期调节: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在确定和调节播期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双亲的生物学特性、外界环境条件、生产条件与管理技术等,事先做好处理与调整,以减少生产期间调节花期的麻烦,有效
25、地保证花期相遇。(2)花期预测:可采用叶片检查法和镜检雄穗幼穗法。(3)花期辅助调节:施肥调节,中耕管理,水分调节,激素调节。4.严格去杂去劣与去雄(1)去杂去劣:苗期:结合间苗,根据幼苗芽鞘的颜色、叶片的颜色、宽窄、形状和幼苗的长势长相等特征综合鉴定,去掉杂株劣株和可疑株。 抽穗开花期:根据株型、叶型等进行除杂。 成熟期:根据株型、叶型、穗型、粒型和粒色等特征进行去杂。(2)去雄:人工去雄,要求在母本雄蕊(穗)散粉前将母本雄蕊(穗)及时、干净、彻底地拔除5.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父本花粉利用率、母本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重要措施。水稻可采用拉绳或推杆法;玉米可将花粉采集后用喷粉器喷射,无
26、风天气也可通过摇动父本的方法进行;向日葵可以通过在制种田里放蜂群和父母本花盘擦碰等方式。6.分收分藏制种田种子成熟后应及时收获,应将父、母本分收、分运、分脱、分晒、分藏,严防混杂。一般先收母本,后收父本。对于不能鉴别的已落地的株(穗),按杂株(穗)处理,不能作种子用二、常规品种大田用种的生产(一)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常规品种在获得原种后,用原种繁殖13代即为大田用种(即生产用种)。生产用种数量很大,需要由种子公司建立的种子繁殖基地来生产。生产用种的生产程序比原种的生产程序简单,即直接繁殖、防杂保纯,提供大田生产用种。1.建立种子田(1)种子田的选择自然气候、土壤条件等适合该作物、该品种的生
27、长发育;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旱涝保收; 病、虫、杂草等危害较轻,无检疫性病虫害; 对于忌连作的作物,可以轮作倒茬; 集中连片,交通方便,有较好的隔离条件。(2)种子田的种类良种生产有一级种子田和二级种子田良种两类。 一级种子田程序简单,适于繁殖系数高的小粒种子,如油菜烟草、谷子等作物。除了定期用原种 更新外,每年只在种子田中进行单株混合选择,入 选株作为下年度种子田用种,其余株经严格去杂去 劣后混合脱粒作为大田用种。 一级种子田的特点是占地少,繁殖世代少,生产种子少,品种混杂退化机率低。二级种子田适于繁殖系数较小的小麦、棉花、花生等作物。第一年在一级种子田中进行单株混合选择,入选株
28、混合作为下一级种子田用种,其余经严格去杂去劣后混收,作为下一年二级种子田用种。第二年在一级种子田中继续进行单株混合选择,重复上年过程,二级种子田经严格去杂去劣后混收作为生产田用种。二级种子田的特点:提供的生产用种较多,且进行了两次扩繁,可减少选择的单株数量,选择质量上可精益求精。但用地较多,繁殖世代增加,混杂退化机率较高。(3)种子田面积应根据种子生产计划和品种的繁殖系数来确定。为了充分保证供种计划,在具体安排时应留有余地,各种作物种子田富余面积可参考以下比例:油菜0.3%2%水稻5%10%麦类7%10%玉米 3%5%棉花15%20%谷子1%2%薯类8%10%2.防杂保纯 单株混合选择:在选纯
29、的基础上选优,坚持标准,确保选择质量。 严格去杂去劣:苗期、花期、成熟期 定期进行种子更新: 3代以后用原种进行更新,以确保品种的增产潜力,延长品种的利用年限。3.加速种子繁殖的措施(1)稀播繁殖:宽行稀条播或单粒点播等。(2)剥蘖分植:提前播种,促进分蘖,进行一次或多次剥蘖分植。(3)组织培养: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且不受季节和地域限制。(4)加代繁殖:异地、异季繁殖,如水稻、玉米、棉花、豆类、薯类等作物可南繁加代,小麦、油菜等作物可夏繁加代。(二)异花授粉作物常规品种大田用种的生产以茎叶为收获对象的异花授粉作物牧草种子生产时,需要与茎叶生产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技术,采种地不必在栽培利用
30、区域内。为防止天然异交,采种地最好与一般栽培地区隔开。因此,种子生产一般在与茎叶生产地区不同的、采种必需条件齐备的地区进行。课堂测验1.简述引起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2.杂交种的生产利用应具有哪些条件?小麦的花器构造复穗状花序,由穗轴和着生在其两侧的小穗组成。每个小穗由两片护颖和39 朵小花组成。一般下部 24 朵小花能正常结实, 上部小花退化每朵小花由 1 片内颖、1 片外颖、3 枚雄蕊和 1 枚雌蕊组成。外颖内侧基部有 2 片桨片。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柱头成熟时呈羽毛状分叉小麦的开花习性 抽穗后 24 天开始开花,中上部小穗先开花,然后向上、向下依次开花,同一小
31、穗则是由下向上开花。最适温度 1822,最适 RH 70%80%。单株开花持续时间 35 天。上午 911 点和下午 35 点为开花高峰期授粉后 12 小时花粉粒开始萌发,24 36 小时完成受精过程。正常情况下柱头保持授粉能力可达 89 天,开花后 23 天授粉结实率最高。花粉寿命较短,一般在散 粉后 34 小时就失去生活力小麦原种生产方法一、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原种由育种家提供种子,将育种家种子通过精量点播的方法播种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优点:简单可靠,可有效地保证种子纯度,并使育种单位获得一定的专利效益。缺点:生产的种子数量较少,生产面积增加时,育种者很难提供足够多的种子。生产的过程
32、中材料也易流失。二、三圃制(一)选择单株1.材料来源单株选择可以根据原有的种子生产基础,在原种圃,种子田或大田设置的选择圃中进行,一般应以原种圃为主,种子田或选择圃应当纯度较高,生长发育较好。2.选择方法田间选择一般分四个时期进行。苗期三、二圃制四、株系循环法步骤:单株选择、株行鉴定、分系种植建立保种圃、混系繁殖生产基础种子和原种生产。五、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小麦良种生产一、种子田的选择和面积1、种子田的选择土壤肥沃、地力均匀、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种植。2.种子田面积二、种子田的栽培管理1.种子准备。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晒种,选种,药剂拌种或包衣,更换品种时,一定要把用具清理干净。必要时确定发芽试验,确
33、定适宜的播种量。严禁播种带有检疫性病,害虫和杂草的种子。2.严把播种关。种子田要适合播种,确保播种质量,避免发生机械混杂。3.加强田间管理。施肥、排灌、中耕除草、病虫草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做到及时、细致、科学、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和发育。4.严格去杂去劣。在种子繁殖田,将非本品种或异型株的植株去掉叫去杂,将生产不正常、遭受病虫危害的植株去掉叫去劣。在整个生育期间,应多次进行田间检查,严格进行去杂去劣,以保证种子纯度。5.严把收获脱粒关。小麦成熟后要及时收获,以免出现倒伏、遇雨发生穗发芽以及脱粒。6.安全贮藏。脱粒后包装的种子要分品种世代单独存放。入库前对种子仓库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贮存过程中定期
34、检查,加强管理。二,大田用种生产技术可根据需要建立一级种子田和二级种子田。一级种子田生产程序图二级种子田生产程序图三、小麦种子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1.基地选择:在适宜的生态区域建立基地。2.精细管理:精选种子,种子处理,精细整地,及时中耕、施肥、排涝和防治病虫害。3.严格去杂去劣:在苗期、抽穗期、成熟期进行。4.做好种子收获、保管工作,严防机械混杂: 单收、单运、单打、单晒、单藏。5.做好种子检验小麦杂交种种子生产一、 “两系法”小麦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一)小麦光、温敏不育材料在短日(10h)低温条件下表现雄性不育,可用作母本进行杂交制种;在长日(14h)适温条件下雄性可育,可自交结实,实现不育
35、系的繁殖(二)种子生产技术1.不育系的繁殖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严格去杂防杂。2.制杂交种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调节花期:花期较晚的亲本早播种,或父本分两期播种。父母本行比:1:15安全隔离:100m去杂:整个生育期随时去杂,原则是及时、干净、 彻底。人工辅助授粉:用长竹竿和绳索赶花粉,每天 23 次。二、化学杀雄法制种技术1.原理:雌雄配子对各种化学药剂有不同的反应, 雌蕊较雄蕊的抗药性强,利用浓度和用量适当的药物喷洒母本穗部,可以杀伤雄蕊而对雌蕊无害。2.优点:不需要培育不育系和恢复系;选配自由,易获得强优势组合;能确保稳产、高产;种子生产程序简单。3.杀雄剂应具备的特点:对
36、大多数小麦能致完全或近于完全的雄性不育;在植株发育的较长时间内能 致小麦雄性不育;对植株无害;不影响雌蕊育性; 与环境及品种不发生剂量互作;不污染环境,对人 畜无害;成本低,施用方便。4.化学杀雄制种技术花期相遇、父母本行比、人工辅助授粉、去杂保纯等技术基本上与两系法相同,但要注意拔除杀雄不彻底的植株和分蘖穗。关键是化学杀雄剂的使用,不仅要选择最佳喷药时期,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品种对药剂的敏感性,以提高杂种纯度。水稻种子生产技术一、水稻花器构造水稻花序属总状花序,由主轴、枝梗、小枝梗和小穗组成。每个由基部的两片退化颖片、小穗轴 和 3 朵小花构成,其中只有顶端一朵能正常发育,其下两朵退化,仅见两片
37、外稃(护颖) 。可育小花有内外稃各 1 个,2 个浆片、雌蕊 1 枚和雄蕊 6 枚二、水稻开花结实习性(一)抽穗与开花1.抽穗:水稻孕穗后,稻穗伸出剑叶叶鞘时称为抽穗。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抽穗当日或次日开始开花。抽穗 23 天后进入盛花期。划分标准:10%植株 始穗期50%植株 盛穗期80%植株 齐穗期2.开花每朵小花自内外稃开始张开到闭合称为开花。水稻栽培品种开颖时间变幅为 2878 min。早熟品种 2835 min、迟熟品种 5070 min。雄性不育系的开颖时间比其相应的保持系长。水稻内外稃张开至重新钩合闭颖,大 约历时 6090 min。在适宜条件下启闭时间较长。雄性不育系开花
38、时间特别长,可达 180 min 以上。籼稻开花早于粳稻,早稻早于晚稻。1 天开花时间大约从 8 时至 16 时,盛花时间多集中在 1012 时左右。早稻在 8 点以后开始开花,10 点11 点盛花,午后终花。晚稻在 9 点以后开花,11 点12 点盛花,13 点终花。水稻开花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最适条件是:气温 2535,RH 70%80% 。最低气温 15,最高气温 40。开花的顺序:植株:主茎一次分蘖二次分蘖;每一稻穗:上部枝梗顶端颖花中部枝梗基部颖花下部枝梗的顶端颖花,下部枝梗的基部颖花最后开放。每个枝梗:顶部基部由下自上依次开放, 顶部第二朵花最后开放。每个稻穗自顶端颖花露出剑叶叶鞘
39、到全部抽出需 34 天,始花后 23 天进入盛花期,一个稻穗的花期为 57 天。(二)授粉与受精水稻开花时,浆片迅速吸水膨胀(3 倍) ,撑开外颖,促使颖花张开。花丝伸长(5 倍) ,将花药升向稃壳顶端裂花散粉。花粉散落到柱头上,1.5 1.53 min 后花粉管开始萌发。经 23 min 形成花粉管, 35 min 后形成三核花粉。大约授粉后 30 min 通过珠孔进入胚囊。大约授粉 2 小时后开始双受精过程,授粉后 1.5 1.53 小时完成双受精过程,合子经 34 小时的休眠即开始胚胎发育。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花粉散出后 3 min 生活力降低一半,5 min 后绝大多数死亡,1015 m
40、in 后完全丧失受精能力。柱头受精能力到开花当日最高,次日明显减退,开花后 3 日几乎丧失受精能力(三)种子生长与发育水稻开花后 33.5 小时初生胚乳核开始分裂。开花后 13 天,游离胚乳核沿胚囊内壁等距分布,开始产生细胞壁,形成胚乳细胞,原胚呈梨形。开花后 46 天,原胚分化形成胚芽鞘、胚根鞘原基和初生维管束,并在胚芽生长点下部分化出不完全叶原基。同时胚乳细胞已填满整个胚囊。开花后 78 天,胚的主要部分均已分化,形成了胚的雏形。开花后 910 天,叶原基与吸收层开始分化,盾片与幼芽连通的维管束已初步形成,细胞分裂接近停止,胚乳细胞体积增大。胚的发育大约在受精后 10 天完成,具备完全的发
41、芽能力。水稻种子的成熟阶段乳熟期:受精后 57 天,细嫩籽粒的内含物为白色液体,外观呈绿色。蜡熟期:受精后 10 1020 天,籽粒的白色液体渐渐失水固化为软质,而后进一步失水成为较硬的蜡质。成熟期:受精后 25 2535 天,籽粒颜色开始由绿转黄,当 90% 90%100% 的籽粒变成硬质,呈现黄色时,即完全成熟。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一、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杂种稻的种子生产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亲本繁殖,二是杂种一代种子生产。亲本种子的纯度直接影响杂种一代种子的纯度,因此必须对亲本进行原种生产。(一)三系原种生产的方法和程序1.三系七圃法生产程序: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保持系、恢复系各设株行
42、、株系二个圃;不育系设株行、株系、原种三个圃 ,共七个圃。第 1 季,单株选择。保持系、恢复系各选 100 120 株,不育系选 150200 株。第 2 季,株行圃。按常规稻提纯法建立保持系和恢复系株行圃各 100 100120 个株行。恢复系每个株行种植 500 株.保持系每个株行种植 200 株(上年保持系单株种子分为 2 份, 1 份提前种在保持系株行圃,另 1 份用作不育系株行圃的父本) 。不育系的株行圃共 150 150200 个株行,每个株行种植 250 株。通过花粉育性、典型性鉴定,初选株行。父本用保持系单株的另 1 半种子。开花前,对应保持系株行圃入选的株行留作回交父本,其余
43、父本割掉。第 3 季,株系圃。初选的保持系、恢复系株行升入株系圃。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典型的株系为原原种。初选的不育系株行进入株系圃,用保持系当选株系作为回交亲本。通过育性和典型性鉴定,确定入选不育系株系。第 4 季,不育系原种圃。当选的不育系株系混系繁殖,用保持系原原种作为回交亲本。2.不育系的繁殖技术1 适时播种,安全抽穗:不育系提早播种,保持系分期播种,以保证花期相遇。2 合理行比,适期栽秧: 1:56 或 2:56;分期播种,同期栽秧。3 精细管理,做好苗架:父本偏施混合肥;早追肥、早中耕、增施磷钾肥。4 提高异交结实率:父母本同时喷施 “九二” ,并加喷父本 ,1 次,以防父本偏矮.(
44、二)杂种一代的种子生产(制种)1 制种田的选择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病虫害少、 无检疫对象、 交通便利的大面积成片田制种.2.严格隔离制种田周围 50 米以内,除父本外,不应有其它水稻品种,才能使不育系在开花期间,只接受单一父本的花粉,保证种子的纯度。(1)空间隔离:100 米以上。在水旱兼作区,可用旱作物隔离。特别要注意籼粳隔离,防止产生大青棵。(2)时间隔离:制种田周围 200 米以内的其它品种应比不育系提早 20 或延迟 25 天以上抽穗扬花 。(3)屏障隔离:利用地形(如两山夹一冲)地物(如河流、林带、村庄)或人工屏障将制种田与其它水稻品种隔开。3.适时播种根据最佳
45、的抽穗扬花期安排播种期。“三系 ”正常开花的条件是:日平均温度 2428, 穗层气温 , 28-30 C 。一般要求气温不能连续 3 天同时低于 23 C 或高于 35 C,或者,日平均气温不连续 3 天低于 21 C 或高于 30 C。相对湿度 70%80% ,一般要求田间连续三天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应低于 70% 或高于 90% 。昼夜温差 810。阳光充足,开花期旬雨日小于 3 天,如果达不到, 连续阴雨不能超过 3 天。有微风(大风不利) 。在四川,花期安排在 7 月下旬较适宜;在江淮地区,适宜花期安排在 8 月上、中旬。4.确保花期相遇不育系靠异花传粉结实,父母本花期相遇与否是制种成败
46、的关键。(1)花期相遇的标准:不育系和恢复系同一天始穗,或者不育系比恢复系早 12 天始穗,或者恢复系比不育系早 12 天始穗,都算花期相遇。最理想的还必须根据父母本的抽穗速度和集中程度等具体条件而定。(2)确定父母本播种差期的方法有生育期法(时差法) 、叶龄法和有效积温法 3 种,均以第一期父本为准进行计算(父本一般分 2 期或 3 期播种,每期隔 5 7 天,以满足母本在整个花期有较多的花粉可授) 。生育期法(时差法)以恢复系、不育系常年从播种到始穗相差的天数为依据确定播种差期的方法。根据历年分期播种的生育期资料,找出父本和母本播种至始穗相差之天数,以确定当年父母本播种的日期。播种差期的推
47、算方法,是将父本从播种到始穗的天数减去母本从播种到始穗的天数之差,就是这一组合父母本的播差期。播种差期=父本播始历期 母本播始历期叶龄差法以恢复系主茎叶龄推算父母本播差期的方法叫叶龄差法。因为水稻品种的主茎叶片数与出叶速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体做法:定株观察 10 株以上; 记载叶龄,每 3 天记 1 次,以第一期父本为准,取平均数为依据; 记载标准用简便的 “3 分法 ”,即叶片现心未展开时为 0.2叶,叶片展开 ,但尚未完全展开时为 0.5 叶,叶片全展为 0.8 叶。从主茎第一片完全叶算起。有效积温法(温差法)以恢复系和不育系播始历程累计有效积温的差数确定母本播种期的方法。一般感温性水稻
48、品种在同一地区,即使播期不同,播种到抽穗的有效积温也是相对稳定的。一般以 12作为生物学下限温度,27作为生物学上限温度。计算有效积温的公式是 :A=(T-H-L)式中: A某一生育阶段的有效积温 (度);T日平均气温 ;H高于上限温度的度数 ;L下限温度有了不育系和恢复系从播种到始穗的有效积温,就可以知道母本从播种到始穗的有效积温差数,从而确定短生育期亲本的播种日期。注意:同一品种所要求的积温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因此,要尽量利用当地农业气象部门的观察数据,以提高可靠性。通常在春季制种时,气温变化较大 ,以叶龄差为主,参考时差和温差;夏、秋制以时差为主,参考叶差和温差5.规格移栽(1)培育多蘖
49、壮秧育秧方法:秧田直播覆膜育秧(全程增温法)温室两段育秧旱育秧(2)移栽规格秧龄:恢复系(父本)秧龄 3035 天(叶龄 89 片)不育系(母本)秧龄 2025 天(叶龄 56 片)为了保证花期全遇,一般父本播二期,每期相隔(35)天。(3)行比、行向行比是指制种田父、母本行数的比例。确定行比大小的依据:父本生育期的长短长势强弱花粉量的多少植株的高矮等。确定行比、行向的原则: 在保证父本有足够花粉量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母本的行数行向要与开花期的风向垂直或成一定角度,以借风力传粉,对提高异交结实率有一定效果。6.花期预测与调控由于年度间气候的变化和栽培管理的差异,有时还会花期相遇不好,需要进行花期预测和调节。花期全遇的标准“头花不空,盛花相逢,尾花不丢。 ”判断花期相遇的标准:幼穗分化的前 3 期父本比母本早 1 期;幼穗分化的中 3 期父母本处在同一期;幼穗分化的后两期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