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 ( 选考 ) 学科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 末 联考 高 二 年级 历史 学科 试题 ( 选考 ) 命题: 金乡高中 沈旭如 磨题: 江南中学 张先德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不选、多选、错选 均不得分) 1 1972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根据这一公约,世界遗产可划分为 ( )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A B C D 2完整性是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之一。下列对文化遗产完整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是包含范围上和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B尽可能保持遗产 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的完整性 C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周围环境作不必要的“修复” D对遗产相关的一切都必须保持一成不变以体现其历史感 3探察帕特农神庙的细节,从下往上观看这些立柱时就会发现,从立柱的基础到立柱的中间部,都
3、是轻微向外鼓起的;但从中间部再往立柱的顶部,又是轻微向里收束的,这就改变了我们对立柱的视觉感受,使得立柱不是在简单地承受重量而是有一种壮硕的肌肉向外张扬的力量感。据此反映出帕特农神庙的建筑理念是 ( ) A天人合一 B人文主义 C神 权至上 D兼收并蓄 4掷铁饼者原先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青铜作品,今已不存。下图为罗马时代的复制品。塑像捕捉了运动员身体发力,准备掷出铁饼的瞬间,整体上呈现出运动的美感。这一雕塑 ( ) 高二历史 ( 选考 ) 学科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直接反映出古希腊人对宙斯的敬意 生动体现了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精神 折射出古罗马人对希腊文明的继承 艺术地再现了古代希腊公
4、民的素养 A B C D 5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粤岭限南天设险,秦通舟楫凿嵯峨。”该诗句所反映的水利工程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 ) A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 B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C基本解除黄河水患 D便于秦始皇平定岭南 6唐太宗看到进士科人才济济,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此言本质上反映了 ( ) A察举制网罗了天下英才 B中央官学培养大量政治人才 C科举制适应了专制集权 D科举制推动选官制度的发展 7“上(唐太宗)谓侍臣曰:薛延陀倔强漠北,今御之止有二策:苟非发兵殄灭之,则与之婚姻以抚之耳。二者何从?房玄龄对曰: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臣以为和亲便。上曰:然,朕为民父母
5、,苟可利之,何爱一女?”此段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 A“存百姓”的思想 B虚怀纳谏的胸襟 C“战而后和”的策略 D文德治国的思想 8康熙帝曾说:“守国之道,惟在修 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他的“修德安民”思想在民族关系问题上的表现,包括 南巡曲阜祭孔,亲书“万世师表” 延揽汉族文士,恢复开科取士 设立“木兰围场”,协调民族关系 平定“三藩”,维护国家统一 A B C D 9康熙是我国古代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政治家。下列对康熙帝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收复台湾,设台湾行省 B首次册封达赖、班禅 等活佛 C南巡到曲阜,亲书“万世师表” D御驾亲征,收复雅克萨 10
6、. 平生不得志的孔子不会想到他的思想在汉武帝时居于正统地位,更不会想到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更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究其原因很难穷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 ) A.“ 仁 ”“ 礼 ” 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B. 礼法并用符合统治需要 C.“忠恕 ” 思想、爱有差别适应中国社会的要求 D.“内圣外王 “思想被广泛采用 11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共同 之处有 ( ) 崇尚道德,推行德治 创立私学,因 材 施教 提出“中庸之道” 挑战权威,注重理性 A B C D 12有学者认为,“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7、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这里的“潮流”是指( )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法典的最终颁布 C海上霸权的确立 D资 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13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中认为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冲突几乎完全是经济冲突。他们想要消灭主要竞争对手,以实现完全主宰欧洲贸易、全面控制殖民地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梦想。”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高二历史 ( 选考 ) 学科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拿破仑远征埃及 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英国策划组成反法联盟 A B C D 14乔治华盛顿被人 们成为“美国国父”,他为美国历史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
8、确的是 ( ) 1776 年,率军解放波士顿 1777 年,萨拉托加大捷是他戎马生涯最辉煌的时刻 1781 年率军取得约克镇战役胜利 1787 年主持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 A B C D 15某位同学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整理出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主要居留地 (详见下表 )据此推断马克思在伦敦期间进行的革命活动有 ( ) 地点 时间 地点 时间 特利尔 1818 1835 伦敦 1847 波恩 1835 1836 巴黎 1848 柏林 1836 1841 科隆 1848 1849 科隆 1842 1843 维也纳 1848 巴黎 1843 1845 巴黎 1849 布鲁塞尔 1845 1848 伦敦
9、 1849 1871 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创办新莱茵报 创建“国际工人协会” 撰写法兰西内战 A B C D 16在 1922 年 3 月的“十一大”上,列宁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方面,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的又一斗争形式”。其实质含义是 ( ) A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 B新经济政策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重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以阶级斗争作为经济抗争的手段 17 下列重大史事,体现了毛泽东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实践是 ( ) 首创用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八七会议上提出
10、“枪杆子里出政权” 1953 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A B C D 18 “天陨巨人辞宇去,龙族十亿动真情谁扭乾坤振华夏,冢祭三叩谢邓公。”下列有关该人物的历史 活动依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 主持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提出检验改革开放事业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A B C D 19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下列近代铁路中,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是 ( ) 高二历史 ( 选考 ) 学科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关东铁路
11、京张铁路 唐胥铁路 川 粤汉铁路 A B C D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这位“伟大的人” ( ) A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B提出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 C借助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 D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 21 1919 年 11 月 7 日,历来谨慎的英国泰晤士报出 现醒目的标题文章:科学中的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爱因斯坦迅速成为万人敬仰的科学英雄。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 B广义相对论第一次提出了思维时空和物质分布相
12、联系的思想 C光量子假说的提出,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决的光电效应 D英国天文学家通过天文观测证实爱因斯坦的光线弯曲预言 22 1916 年,德军在某地发动了一场战役,试图将其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该地位于下图中的 ( ) A处 B处 C处 D处 23照片有时也是珍贵的史料,记录了历史上的重大时刻,下图照片反映了 100 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关于一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爆发根源是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出现坦克、毒气弹、导弹等新式武器 C一战结束前德国皇帝已被迫宣布退位 D战争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24对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西方一位评论家说:“威尔逊
13、的原则征服了欧洲。 ”“威尔逊的原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能“征服欧洲”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的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 B世界大战的灾难使人们渴望和平 C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欧洲各国 D各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利益 高二历史 ( 选考 ) 学科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25 1935 年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 35%的军舰和 45%的潜水艇。该协定 ( ) A违反了凡尔赛和约 B突破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限额 C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 D推动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26 下图所示是二战中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中 A 双方都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对决 B 日军舰
14、队任务单一战术新颖 C 美军兵力有限但作战准备充分 D 美军从此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7.下图是二战中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行动图,这一行动中的一场战役被称为“巴巴罗萨败给风雪寒冬”。此战役 A.标志着德军失去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B.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联合作战成果 C.宣告德军实施的“闪电战”的破产 D.造成德国陆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损失 28. 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未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 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C. 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 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15、高二历史 ( 选考 ) 学科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下图的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以下关于四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B重申雅尔 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 C决定在 1944 年 5 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D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 30 1941 年 10 月 l 日,美英苏开会签订议定书,规定从会议结束至 1942 年 6 月,美英每月向苏联提供飞机 400架、坦克 500辆和其他武器、军用物资;苏联则向美英提供军工原料。该议定书 ( ) A
16、在斯大林格勒会战背景下签署 B体现了大西洋宪章的精神 C表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开始联合行动 D为战胜从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非选择 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31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的法律和法学思想达到了古代世界高峰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分为公法和私法罗马法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词确切和结论明确的特点,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近代法学发展的基础。当今资本主义法律三大基本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和产权不可侵犯,均发端于罗马法。罗马人确立的诉讼程序、律师制度、陪审制度等也为后世所承袭。19 世纪拿 破 仑制定民
17、法典主要是参照罗马法制定的,以后欧美各国又 借鉴拿破仑法典制定本国法律。 摘自世界丈化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罗马建筑是古罗马文化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的一页。公元前 2 世纪罗马称霸地中海,国势强盛,奴隶制经济繁荣物质基地雄厚,罗马建筑得到空前发展。从罗马共和国到帝国初期,罗马建筑创造了它的最高成就。罗马建筑成就是多方面的,以宗教圣地、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最为突出。 摘自世界文化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根据材 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评价拿破仑法典。(6 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罗马“宗教圣地和纪念性建筑”各一例,并概括古罗马
18、建筑群的建筑特色。 (4 分 ) 高二历史 ( 选考 ) 学科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32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中,孙中山和甘地分别被誉为中国“国父”和印度“圣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 事实上,工 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经济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给自足的乡村基础上。 摘自孙中山民报创刊
19、周年大会的演说、甘地的印度自治等 材料二 关于甘地对印度所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有两种认识提供如下:认为“甘地是一个要复兴旧文明 (如提倡手纺车 )和宗教的人,那么在社会发展方面就必然是反动派。”认为“甘地是爱和理解的象征,印度自由的建筑师。他属于 (那个 )时代,属于(当时 )历史。” 据 1920 年共产国际二大、蒙巴 顿对甘地的评价等资料编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为解决欧美国家没能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经济主张。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有了怎样的新发展?比较指出孙中山、甘地所持经济思想的主要异同之处。 (6 分 ) (2)阅读材料二,
20、你更侧重于哪一种认识?侧重认识,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侧重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甘地“属于 (那个 )时代,属于 (当时 )历史”的贡献。 (只作选择,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4 分 ) 33( 10 分)阅读材料,加深对西方民主的认识。 材料一 潘恩是顺应 时代要求脱颖而出的革命家、思想家之一,几乎每个有文化的殖民地人都知道他所著常识的内容。常识问世之初,亚当斯曾谴责他的设想“如此民主,没有任何约束力,肯定会引起混乱和各种不良行为”。然而,事实与他的预料完全相反。不久,大陆会议号召组织志愿兵,任命华盛顿担任总司令,并授权以杰斐逊为首的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杰斐逊对潘恩说:“能在宣言中引用你的
21、话,我们感到十分荣幸。” 据鲍日新潘恩的民主思想与美国独立战争整理 材料二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大部分时间,英、法、德均是代议制国家。在民主制度原则 下,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英法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 1914 1918 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这种赢得公众对外交政策支持的需要,不能不使政体本身所具有的理性遭到削弱。 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 据刘宏松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
22、序的解体整理 ( 1)有学者说:“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靠的是潘 恩的笔,华盛顿的剑。”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4 分) 高二历史 ( 选考 ) 学科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德国和英法为例,说明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在民主制度原则“形塑”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6 分) 34( 10 分) 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变化及态度直接影响着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23、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 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引自人教版战争与和平教材 材料二 如果你们(英国)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 扬 马萨里克(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国公使) 材料三 1938 年慕尼黑会议后 ,德国向拉美地区进行全面渗透,威胁美国利益国。罗斯福批准法国向美国订购飞机,加强美英合作,将自身强大的工业 资源变为盟国战争的强大经济支柱。 1939年 4 月,罗斯福要求希特勒保证 10 年内不侵略他所列出的 31 个欧洲国家和中东国家,作为解决欧洲争端的基础。这些国家中包括当时与德国并不接壤的苏联。 8 月,美国主动向苏联提出延长苏美商业议定书一年,并“继续给苏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支持英法与苏联的谈判。罗斯福在与国内孤立主义者斗争的同时,尽力分化德意同盟,集中打击德国。 据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 ( 1)请写出与材料一内容相关的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的实质。( 4 分) (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叫什么?一 句话概括该事件对二战的影响。( 2 分) (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推行欧洲战略的目的及主要措施。(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