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选读,第二讲,古代汉语 主讲:曾少波,一、老子讲什么,1、讲“道”与宇宙的本质在宇宙大爆炸之前,世界是“无”,什么都没有。但“无”不是没有,“什么都没有”也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而是一种为人类所觉察不到的存在形式,就如老子第四十章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报告科学的未来是什么,其摘要中说:“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样子?严格地讲,什么都没有,连时间、空间都没有。”这个讲法与2500年前老子的说法惊人一致:老子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寂兮寥兮,就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2、讲“守弱居柔” ; 讲“相反相成
2、,物极必反”,1)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第五十八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第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守弱居柔”,就是强调应自觉置身于柔弱的地位,处事要低调,办事要节俭;柔弱胜刚强。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荣,守其辱”。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 第七十六章:“坚强处下,柔弱处上。”,3、
3、讲“不争”;讲“无为”,1)老子讲不争,并不是要消极软弱、没出息;应从两方面理解“不争”:一是在人民内部,要“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要不争,要和谐一致,没什么好争的,“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一是“不争”正是为了更好地去争。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是争的一种最优策略。老子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善战者”、“善胜敌者”、“善用人者”,都不争,即“不武”、“不怒”、“不与”、“为之下”。,2)老子讲“无为”不是不做事情,“无为”的目的是为了无不为,老子第二十九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圣人的欲、学、工作,都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
4、不敢为”。无为,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妄加干涉。,老子(约公元前571前472)。姓李名耳,字聃,一称老聃,一字伯阳,楚国苦(今河南鹿邑)人。据说曾任周王朝“守藏室之吏”,管理国家图书,后来隐居不仕,著有道德经,即老子五千言,出函谷关后不知所终。,二、老子的身世,三、老子选读,1、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2、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3、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4、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思考,老子第四十一章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说理?试列举其中的对举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