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绝大多数人承认并不懂国学,也不能给国学一个定义,似乎印象中的国学就是四书五经。国学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就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呢?百度百科中对国学的解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 等。“国学其实是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的简称,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切学问的简称。国学不仅为中国独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郑千山 认为,所谓中国国学,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文明的简称,涵盖了神州大地三江五岳的人文与生活经验。学国学不可急功近利在国学热的同时,随之兴起的还有各种教育基地、讲座、交流会以及不同版本的国学教材。不
2、少家长急于求成,欲让孩子在几岁之前读完多少经典国学, 并选择最难的经典让孩子朗诵,以此开发孩子的智力。对此,有网友说,“国学热”可喜,但是对国学的盲目狂热却是绝对不可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糟粕也有不 少,国学一定要学,但不能跟风。很多家长都看重国学对自己孩子品格的教育,但一涉及到具体问题,往往从实用主义出发,把上国学班等同于上音乐、舞蹈特长培训班了。也有个别家长抱着与人攀比的心态,看到别人的孩子都上国学班了,自己的孩子说什么也不能落后。其实,这远远不够。亲子教育专家陈禾教授认为,国学是人生修养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需要随着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积累,慢慢体会其中的意义,这就意味着:国学教育不是短
3、时间能够完成的。而且,父母在送孩子去读国学经典后,自己也应当好好体会经典的意思。在这里我们不一定要求孩子全懂,而重在培养兴趣,重在阅读名著过程本身,通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国学素养。第一课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3、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4、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本学期的国学课,我们主要以弟子规为载体,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经典中学习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二、弟子规简介1、弟子规是一部怎样的经典著作?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
4、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它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阐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它是一部启蒙养正,净化人们心灵的著作。古代人将它作为儿童的启蒙必读书之一。弟子规是一部值得细细咀嚼的经典著作,从今天起,让我们一同与古人对话,一同回望那段尘封已久的美好岁月。三、导入播放跪羊图视频。学生静静地沉浸在“善”的音乐中,眼前出现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四、自由诵读、整体感悟1、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孝是我们的立身之根本。那么,我们现在就请出弟子规,朗读入则孝部分,感受孝的博大魅力。2、经典讲解:(1)父母呼 应勿
5、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父母呼唤应要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应。父母有事交待要立刻去做,不可推拖敷衍或偷懒卸责。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恭敬的聆听。我们做错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顺从接受,不可顶嘴强辩,使父母亲生气伤心。3、 播放中华弟子规动画片第一集4、真实演练情境一:假如你在看电视,妈妈让你下楼吃饭,你的表现如何?明确:当父母亲叫我们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拖拖拉拉的现象,甚至对父母不理睬,回答“干嘛、做什么、很烦耶”这些字眼,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这样非常不礼貌,相信许许多多的同学都碰到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父母亲叫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向前
6、说:“妈妈(爸爸),请问您有什么事?”当父母亲交代完后要说:“是的,我马上去做。不可以拖拉或偷懒。事情做完后再问一次:“请问还有事吗?”五、引导发问:(1)想一想从出生到现在是谁一直在关心你、照顾你?(2)说说看,现在我们年纪还小,要如何做才能报答父母?(3)回去想想看,父母都为你们做了那些免费的事呢?2.给小朋友的话: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曾向父母要求过,写完功课要看电视、打电动、玩计算机,过生日要买玩具,考试 100 分要礼物、奖品,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免费的,有时为了鼓励我们还送我们很多礼物,带我们去玩。看看父母的用心,为了让你们学好做人处事的道理,还不怕辛苦的带你们来孔庙上弟子规,所以你们更应
7、该无条件的以好表现来回报父母,才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五、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入则孝,直至成诵。2、收集整理有关“孝”的故事。第二课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入则孝,请大家请出弟子规。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1、一生领读,集体齐读入则孝2、经典译义(1)冬则温 夏则凊 包含一个典故,哪位同学能为我们讲故事?明确: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时会在父亲睡觉前,先帮父亲将床铺温热再请父亲去休息;夏天时会先将草席搧凉,再请父亲躺下。那同学们可以想想我们可以给父母做些什么事情呢?(2)晨则省 昏则定明确:早上起床的时候要先向父母问早,傍晚回家的时候要向父母报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让父母安心。真实演练:当父母叫你
8、起床,你是否会发脾气,对父母大呼小叫?假期后返校,出门时东西是不是不整理,到学校还要叫父母送东西过来?引导:早上起床除了要向父母问好外,还要自己起来,把东西打点好,衣服穿好,书包收好,如果能帮忙父母准备早餐就更好了。(3)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明确:出门时要告诉父母我们要去哪里,若临时有事,父母亲又刚好不在,可以打手机或留纸条。回家的时候要先问候父母亲,或告诉父母“我回来了”。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大人的事业是工作,学生的工作是学业,所以平常要认真,不要让成绩一落千丈,害父母担心。四、观看动画片五、布置作业回家践行“父母呼业无变”,切切实实行孝道,为父母倒水,夹菜
9、,洗衣服等。第三课一、导入弟子规中包含处事之道,非常浅显易懂。现在就请大家请出弟子规。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1)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虽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为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意妄为让父母担心,不止是不孝的行为,更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引导:班级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音调:以作弄别人为乐,喜欢趁同学坐下不注意时将他的椅子拉开,害同学跌坐在地下。这样的行为有损于中学生的道德规范。(2)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别人的物品虽小,也不可以私自藏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会很伤父母的心。引导:有些同学不经过他人允许,擅自拿取他人的课本、橡皮等等,这种现象在一些班级存在,但这种行为是相当可
10、耻的,违背于仁义道德。就算是一块钱或一颗糖果,这样小的东西也不可随意拿取,不然就是小偷的行为。(3)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父母亲所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尽力准备,父母亲讨厌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孔夫子曾说过:“人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所以对父母亲我们要尽力侍奉。引导:父母都知道大家喜欢吃什么,喜欢做什么,竭尽全力地知不知道父母亲喜欢吃些什么?做些什么事 (4)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当我们的身体受伤或生病时,父母会担忧,常挂念儿女的健康,不时的提醒儿女,出门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天气凉了要注意添加衣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亲担忧。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11、,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血肉都是父母亲给予的,所以要更要好好爱惜。若是我们的品德有了污点,会让父母蒙羞。我们平常在学校里,或是各种团体中,如果和别人起冲突,违反团体的规定,像对老师不礼貌,和别人打架,破坏公物,或是偷窃东西,流连网咖,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难过。引导:常常有同学觉得父母亲太唠叨,这都是因为大家没有把自己的本份做好,如果同学都能把自己照顾好,父母亲又何须挂念呢?所以要先反省自己。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四)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父母亲爱护我们,我们孝顺也是理所当然的,若是父母亲不喜欢我们,但是我们还能够孝顺,就更难能可贵了,可以称得上是
12、一位贤人。引导:“孝”活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无论父母疼爱或责骂我们,都是爱的一种表现,所以用爱回馈他们。三、观看动画片四、结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我们在处世为人时,要多想一下,多走一步,积累善良的本性,善待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朋友,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是无限的。五、布置作业课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弟子规的感受第四课一、导入1、朗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二、经典释疑(1)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父母亲改正。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起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怡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
13、就要等到父母亲高兴时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遭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2)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疾”是疾病,“尝”是用舌头品尝。在古时候,治病下药都是用煎煮的汤剂,所以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煎好了汤药,作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看,是否太凉或太热? 这样父母既不会烫到,也能发挥药性,让父母病情好转。引导:我们小时候生病的时候,父母半夜不晓得要起来看我们几次,看我们有没有踢被子,摸摸看我们的额头,看我们有没有发烧。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
14、为人子女的应该不分白天或夜晚,都应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3)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父母过世后,子女常常悲伤哭泣,“咽”是指伤心到哭不出声音来。古礼中规定父母过世后要守丧三年。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守丧期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呜咽起来。孔子的学生宰我曾问老师说:“为父母守丧三年是不是太久了?”孔子回答:“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因此为父母守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5)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办理父母的丧事,
15、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恭敬。 四、总结“跪羊图中有句歌词:“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也许大家的年纪还小,不能切实地领悟,但请不要“失去后才懂得去珍惜”。古人的孝心感染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也感染着我们这群追求梦想的人。活好当下,用爱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吧。五、布置作业1、观看让世界充满爱 父母篇,写一写你的感想。第五课一、导入1、朗读出则弟二、经文导读及讲解 (1)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
16、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2)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么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兄弟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引导:兄弟姊妹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玩具、食物及钱财,若大家能学会如何与人分享,甚至将财物看轻,那就不会有争执。四、观看动画片引导:也许你们都是独生子女,但肯定有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哥哥姐姐,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真心面对,学会分享,学会
17、付出,当你付出的同时,你肯定能收获爱与关怀,所以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我们初一(4)班的 35 位同学,都是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我们的兄弟姐妹?五、总结孔融七岁让梨,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佳话。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与兄弟姐妹好好相处,用一颗宽容的心与对方交往。人生的旅途磕磕绊绊是难免的,希望大家学习水的精神,水利万物而不争,学习“上善若水”的真谛。六、布置作业1、小组同学分享与兄弟相处的故事。2、背诵出则弟。第六课一、导入朗读出则弟二、整体感知(1)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不论吃东西或坐下、走路时,都应该长幼有序,要尊敬长者一切以长者为优先。引导 1:如何用餐和长辈同桌用
18、餐时,要等长辈开动了之后,我们才可以挟菜,不要因为肚子饿,或是因为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先吃了起来。有一些同学吃饭时会拿着筷子在菜里面翻来翻去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这样是很没礼貌也不卫生。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把主位让给长辈坐,主位就是正对门的位置。引导 2:如何坐车坐车时,也要有秩序,排队要排好,不能争先恐后,上了车后要先往后走,把位子让出来,不要一上车就挑前面的位子坐,这样会造成别人的不方便,因为假如后来上车的是老人家、行动不便的人或孕妇,让他们在摇摇晃晃的车上走到后面坐就十分的危险。提问:同学们,你们上小学时都是自己走在前面,父母亲或爷爷奶奶在后面帮你们背书包吗?引导:要学会独立,不能过于依赖父母
19、,要学会感恩,学会尊重他人。(2)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已即到长辈在叫人的时候,我们要立刻去替长辈找人。如果长辈要找的人不在,就要先到长辈面前,问问看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否帮忙处理。有时候,当父母亲要找哥哥姐姐做事,但哥哥姐姐不在的时候,这时我们要代替哥哥姐姐去帮忙,不要觉得这不关我的事情。背景介绍:古时候的房子都很大,很多亲戚会住在一起,所以当有客人来要找人的时候,没有办法直接到你们家的房子里,所以就需要招呼客人,帮长辈找人。提问:如果今天有长辈来,你们刚好在在看电视,就在座位上大喊:“妈,有人来了!”这样的行为在你们身上有上演过吗?引导:对长辈怀有恭敬心是非常重要的。4、观看动画片5、总结
20、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如何与长辈兄长相处,如何规范日常生活中的坐立行走,是一门大的学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在饮食、坐走、叫人等方面所要遵从的礼仪规范,希望同学们对照着自己的言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成为一名贤能之人。六、布置作业1、复习入则孝2、对照弟子规,看看你做到了哪几条。第七课一、导入请出弟子规,朗读出则弟。二、整体感知(1)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是一个通假字,通“现”,是“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2)路遇长 疾
21、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向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这里的“疾”表示是快步走,“趋”表示小步走,“揖”是很恭敬地问候。引导:当我们在忙碌中,长辈刚好来了,这时我们应当要放下手边的事情,先向长辈问好,要有恭敬之心。在校园中遇到师长时,要行鞠躬礼表示尊重,而不是假装没看见。(3)骑下马 乘下車 过犹待 百步余古代的交通工具以骑马、乘马车、牛车居多,所以在路上遇到长辈,就应下车,向长辈打招呼,让长辈先过去,等待长辈大约离去距离我们百步之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引导:现代与古代交通工具的不同,所以应对之礼就有所不同。在现代,如
22、果车子正在高速行驶,我们突然间看到长辈就摇下车窗来向他招呼,或是将车子紧急停下,这样都是很危险的。我们要懂得对长者礼让,帮他开门,等他坐好后再轻轻的把门关上,下车时,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很安全的下来。四、观看动画片五、总结如何称呼尊长,面对尊长时要有怎样的态度,遇到尊长时我们又要做到哪些礼节,弟子规中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但是大家闭上眼,问一问自己,上面的几条你们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老师为大家鼓掌,再接再厉,如果没有做到,那么从今天起,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吧,请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布置作业1、观察校园中同学遇到尊长时的表现。2、写一写你的感受和体会。一、导入请出弟子规二、整体感知
23、(1)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等长辈坐下或长辈叫我们坐后我们再坐下。(2)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在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引导:我们在公交车等公共场所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讲手机很大声,完全不理会旁人,这样会干扰到四周的人,(3)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有事要告诉长辈时,要快速走到长辈面前,离开时要缓慢些才合乎礼节。常礼举要中也提到“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长辈与我们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长辈,不可左右飘浮,这样就显得轻浮无礼。(2)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
24、兄对待叔伯等与父亲年龄相仿的长辈,要如同对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表兄弟,要如同对待自己亲兄弟一样友爱。广义来说:对一切年纪与父亲相当的长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一切年龄稍长于我的人,要以对亲兄长一般对待。四、观看动画片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与长辈沟通时要注意的礼节,语句十分简单易懂,希望你们能按照上面写的每一条,对照着做。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积累。大圣先师孔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长辈或年龄相仿的同辈,我们应该怀有一颗大爱,让它散发出无穷的光芒。六、布置作业1、给长辈行鞠躬礼,告诉他们:“我爱你们”。2、采访爷爷奶奶等长辈,听他们讲过去的岁月。
25、一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入则孝和出则弟,相信大家对弟子规都有了全新的理解。谨这部分为我们讲述了日常生活中所要遵循的礼节,现在请出弟子规,朗读谨。二、经文导读和讲解 (1)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要早起,要晚睡。这里的“晚睡”不是通宵达旦,而是针对疏懒无事,一入夜便想睡的人而言。希望他们能珍惜光阴,学习有用的学问。因为人生的岁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所以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正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 引导:曾文正公嘉言集说“要看一个家庭会不会兴盛,就看他的子弟是不是晚起?”所以,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规划人生,及早立定志向,而不是得过且过。(2)晨必盥 兼
26、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刷牙、漱口。解完大小便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盥”指用两手取水洗脸,这个字的造型就像是两只手,从器皿中水。“溺”指的是小便。“辄”通“则”。(3)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钮扣结整齐,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也才不会踩到鞋带跌倒发生危险。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绉弄脏了。引导:重视自己的服装仪容别人才会尊重你,若是奇装异服会让别人觉得你很轻慢,所以公众人物对大家的影响很深,如果他们穿着很随便很暴露
27、,就会带动社会的不良风气。有时候在匆忙中很容易忽略自己的穿著,就会有尴尬的情形发生,像扣子忘记扣,拉炼忘记拉。 四、观看动画片五、总结我们每天离不开衣、食、住、行、学习,如何做到规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弟子规为我们解答了心中的疑问,好好享受与古人的对话吧。 六、布置作业1、背诵谨(朝起早致污秽)2、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看看哪一条要加强。(1)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穿衣服重在整洁不在华丽或名牌,要依照自己的身分、地位、年龄来穿着。并要依自己的经济负担能力,选择合适的服饰。(2)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现今社会富裕,吃得非常丰盛,我们不要挑剔食物的好坏。饮食的分量,大约七、八分饱就
28、可以了,不要过量。“贵”是着重的意思, “上”是指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循分”是遵循自己的地位,“下”是一般的平民百姓,“称家”是与自己的家庭地位条件相称。“拣择”就是挑食的意思,“过则”是过量的意思。引导:现在同学看到其他人有名牌衣服、球鞋、手机,心里就会很羡慕,吵着要父母买给他,有些人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甚至不惜去偷或去抢,所以当我们想要样东西之前要先想想,我们是真的需要,还是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3)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饮酒乃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并不是饮酒作乐。年轻人血气方刚,酒后丑态毕露,所以不要养成饮酒的习惯。走路时仪态要从容不迫,就是要稳重不慌张
29、、横冲直撞。即站得端正,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弯腰驼背,这样能显现出朝气蓬勃的气象,更有益身体健康。问侯他人,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千万不能敷衍了事。祭祀行礼或对他人行礼,都要从内心发出恭敬,旁人可从你的行为(腰有没有弯、速度的快慢、说话的声调)看出,所以正确的姿势可以培养恭敬心。引导:同学喜欢在学校教室、走廊或路边奔跑追逐,经常险象环生。自我训练从容不迫的走路,是一种安定身心的好方法。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各种姿势都要端正,除了是一种礼貎,也会让自己保持良好的体态与健康。 三、观看动画片四、总结日常生活中的穿衣、饮食、坐立行走都是有规可循的,希望你能按照上述的句子,一条条对照着去做。五、
30、布置作业1、背诵谨。2、与同学分享交流体会。一、导入朗读谨。二、经典解读(1)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勿”是“不可以”;“践”是“践踏”;“阈”指门坎;“髀”是指大腿骨;“棱”是指物体的棱角,如桌角。“践阈”是进门时踩在门坎上;“跛倚”是一只脚斜站着,“箕踞”是坐着时两脚张开得像畚箕;“摇髀”是翘脚抖腿摇臀,显得轻浮不庄重。转角处要慢慢走,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引导:现在的房子已经很少有门坎,不过有些寺庙或旧房子仍有,所以下次记得要跨过门坎,不可踩在上面再跳下。另外很多人喜欢用一只脚站立,一只脚斜放着,这样身体肯定会歪一边。或是有人喜欢身体斜靠在墙壁上与人讲话,这样的姿势都是不雅,而且非
31、常不礼貌。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姿势与行为,不能因为舒服就随意摆放自己的肢体,妨碍观瞻。现在虽然不常用门帘,但我们使用纱窗、门、窗户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有人正在睡觉或在图书馆看书,不要因为自己的声响而吵到别人。(2)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还是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变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3)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当东西轻时会比较大意,所以要谨慎一些;在没有人的地方也要好像有人在一样,不要太过随便。当我们遇到事情时,不要看轻自己的能耐,还没做就先举白旗, 但是也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应付,还是要认真的做好每一个细节
32、。(4)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拿着空的用具,就像拿着盛满东西的用具一样,小心翼翼;走进空房间,也要像主人在家那样谨慎,不要乱走乱动。引导:到别人家不可随便跑到别人房间,乱动别人的东西,这样会让人误会,如果主人的钱不见了,大家都会误会是你拿的。三、观看动画片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希望同学们能将每一条和自己的言行相对照,看你做到了没有。五、布置作业背诵谨一、导入朗读谨二、经典解读,整体感知(1)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斗闹场”是指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邪”是不正,“僻”是怪僻,邪恶不正当,不合正道的事情,我们不要去问。(2)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
33、堂 声必扬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进别人家门之前,要先问一问有没有人在家。进客厅之前,要提高说话的声音,让屋子里的人知道有人进来了。当房子或房间里的人问道:“是谁呀?”,我们如果回答:“是我”可能很多时候,对方无法判断你是谁。我们应当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才不会让人混淆,浪费时间。(3)借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引导:学习礼节很重要,如果从小不学好,就算以后可以拿到很高的学历,你的人生还是困难
34、重重,会遇到很多挫折。所以孔老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你不学习礼节,你就没法子在社会上立足。三、观看动画片四、总结到他人家里做客,向别人借用物品,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希望大家都能见贤思齐,养成良好的礼节规范。五、布置作业1、仔细观察你身边的同学,看看他们的礼节是否到位,如果没有,要善意的提醒他们。2、背诵谨一、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大板块,现在就一起跟随弟子规,感受“信”的内涵吧。二、经典解读(1)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2)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
35、错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到时做不到,会使自己进退两难。(3)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讲话时口齿清晰,咬字要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语意不清。(4)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已 莫闲管遇到有人在说三道四,听听就算了,要用智慧判断,不要轻易受别人影响。与自己无关的事不要去干涉,以免介入别人不必要的是非。三、观看动画片四、总结信是立国之本,也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必须要做到的基本礼仪。无论是做人做事,希望同学们都能以“信”严格要求自己。五、布置作业1、查阅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故事。2、背诵信弟子规解释一、总叙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
36、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2、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二、入则孝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5、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6、
37、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
38、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
39、5、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三、出则悌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18、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19、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解释】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20、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40、己即到【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21、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22、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23、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解释】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24、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解释】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25、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解释】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气
41、;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26、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解释】 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27、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解释】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四、谨28、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解释】早上要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时光;29、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解释】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后,马上洗手;30、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
42、平整,鞋带应系紧;31、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解释】放置衣服时,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乱放,避免造成脏乱;32、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解释】服装贵在整洁,不在华丽;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与家庭的情况相称;33、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解释】对待饮食,不要挑食偏食;饮食适量,不要过少过量;34、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解释】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35、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解释】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36、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解释】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时
43、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抖动;37、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解释】进入房间时,揭帘子、开关门的动作轻缓,不要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宽处转弯,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38、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解释】拿着空的器具,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39、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解释】做事不要慌慌张张,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不可草率行事。40、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解释】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恶的事情,不要好奇过问;41、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解释】将要入门之
44、前,应先问:“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42、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解释】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43、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解释】借用别人的物品,要明着向人请求、征得同意;没有征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窃行为;44、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解释】借人物品,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五、信45、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46、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解释】话多不如话少;说话事实求是,不要妄言取巧;47、奸巧语
45、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解释】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要戒之;48、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解释】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再次传播;49、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解释】对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50、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解释】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51、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解释】不要当面说别人的长处,背后说别人的长短;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生非;52、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解释】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
46、即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53、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解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54、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解释】唯有品德才学可以与人相比,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修养德才;55、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解释】若是穿着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生气;56、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解释】 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而去;57、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解释】听到他人的称赞,唯恐过誉;听到别人的批评,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47、58、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解释】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59、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解释】 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六、泛爱众60、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解释】 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61、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解释】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敬重他,并非他的容貌外表好;62、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解释】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佩服他,并非他会说大话;63、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解释】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他人有能力
48、,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64、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解释】不要献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不要喜新厌旧;65、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解释】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扰;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扰;66、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解释】别人的短处,切记不要去揭短;别人自私自利,切记不要去评说;67、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别人听到你的称赞,就会更加勉励行善;68、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解释】赞扬他人的恶行,就是在做恶事;对别人过分指责批评,会给自己招来灾祸;69、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解释】互相劝善,德才共修;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亏欠。70、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解释】取得或给予财物,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给予宜多,取得宜少;71、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解释】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反省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应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72、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解释】欲报答别人的恩情,就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应该短期抱怨、长期报恩;73、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