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正畸学1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第一章 绪论 口腔正畸学 orthodontics 的学科内容是研究错合畸形(malocclusion )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 错合畸形 malocclusion: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称为错颌畸形。 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1. 个别牙齿错位:唇向、舌向、腭向、近中、远中、高位、低位、转位、异位、斜轴等2. 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牙弓狭窄、腭盖高拱牙列拥
2、挤牙列间隙3. 牙弓、颌骨、颅面关系的异常:前牙反合 前牙反合,近中错合,骨性下颌前突 前牙深覆盖,远中错合,上颌前突上下牙弓前突,双颌前突一侧反合,颜面不对称前牙深覆合,面下 1/3 高度不足前牙开合,面下 1/3 高度增大 个别正常合 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凡轻微的错合畸形,对于生理功能无大碍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之为 理想正常合 ideal normal occlusion 是 angle 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的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
3、错合畸形的危害 P6(一) 局部危害性1. 影响牙合面的发育2. 影响口腔的健康3. 影响口腔的功能4. 影响容貌外观(二) 全身危害:咀嚼功能不良引起消化不良及胃肠疾病,颜面的畸形对于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 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1. 预防矫治 preventive orthodontics 在牙合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后天环境因素均可影响其发育而造成错合畸形,而采用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各种错合畸形的发生,是预防矫治的主要内容。2. 阻断矫治 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 当错合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合畸形向严重方向发展,将
4、牙合面的发育导向正常称3. 一般矫治 corrective orthodontics 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合面畸形采用各类矫治器,如活动、固定、功能矫治器等4. 外科矫治 orthognathic surgery 指对生长发育完成后的严重的骨源性错合畸形需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矫治其错合口腔正畸学2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 矫治器:固定矫治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 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个别正常合 矫治目标:平衡 harmony、稳定 stable、美观 aesthetic平衡应包括形态和功能两方面:形态方面,上下牙弓形态正常,牙齿排列整齐,上下前牙、后牙覆合、覆盖正常,
5、尖牙、磨牙中性关系,上下颌间位置及与颅面位置关系基本正常;咬合运动正常,咬合运动时无早接触及合干扰;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合位关系正常。原来有因错合造成的颞下颌关节功能、下颌运动、吞咽运动等异常,均应恢复正常。 国内外口腔正畸学的发展简况公元一世纪罗马医师 Celsus 教人用手指推牙矫治错位牙-最原始的矫治技术1728 法国医师 Fauchard 首先报道使用机械性矫治器1771 英国 Lfunter 出版了第一本具有口腔正畸内容的书籍“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Teeth”1961 澳大利亚 Begg 以差动力作理论基础提出了 Begg 细丝弓矫治技术1976 美国 An
6、drews 发表的预成序列弯曲方丝弓矫治技术1936 挪威 Andresen 和 Houpl 首先提出的 Activator 功能矫治器第二章 颅颌面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活体的组织、器官等在生物学过程中的数量、形态变化,是细胞分裂增殖、细胞体积增大及其间质增加的结果,是可用测量值来表示的量的变化。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身体的器官、系统的成熟状况 遗传为生物体的基本特性之一。在亲子代之间存在着形态和结构上的相似性,但又非完全相同,这就是由遗传和变异造成的。一般来说遗传对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 环境是指生物体出生后,对
7、机体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各种条件,也包括各种疾病、机体运动给生物体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等。其他如地区差异、生活方式也会对生长发育产生综合性的影响。 生长发育型1. 一般型(型)肌、骨骼、身高、体重、颌面部,S 状生长曲线2. 神经系型(型)脑、脊神经系统、颅底的生长发育 6 岁达成人 90%3. 性器官型(型)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4. 淋巴系型(型)胸腺、淋巴等组织,12 岁达高峰以后下降 20 岁达成人水平 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1. 生长发育区(growth site,简称生长区)是指生长发育变化的区域生长发育中心(growth center,简称生长中心)是指生长能自主地、独立德、有遗传控制地发
8、生的部位,或者是指对某个部位整体生长发育过程起着控制作用的区域。口腔正畸学3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所有的生长中心都是生长区,但生长区不一定是生长中心2. 生长型:反应随时间推移,身体各部分空间比例关系的变化。 同一个体,不同年龄阶段,面部生长型基本 一致且有其连续性。3. 生长变异 growth variability:是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规律4. 生长期 growth timing:在正常颅颌面生长过程中,并不是按同一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而是在一个时期快速生长,在另一个时期速度减缓,这种现
9、象所对应的时段称 颅面部划分标准1. 颅底线(平面)在头颅侧位 X 线片上,从鼻根点(鼻额缝正中点)至 Bolton 点(枕骨髁后切迹)的连线(平面),或 Bolton-鼻根点平面。此平面大致可代表颅部和面部的分界面。上为颅部,下为面部。2. 面横平面也称 Frankfort 平面,指颅骨上从左右眶下缘最低点至左右外耳道上缘最高点的连线形成一个平面常用此平面作为颅面分界线。 颅颌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1. 人体测量法 通过颅颌面某些固定点进行测量,用来研究颅、面、合、牙等的生长发育2. 组织切片法 通过组织切片,对出生前胚胎颅颌面部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和研究3. X 线头影测量法 拍摄儿童不同年
10、龄阶段的定位 X 线片,进行横向或纵向研究,测量比较和分析其点、线、面、角等测量项目在生长过程中得衍变情况及发育规律,为诊断分析病例提供依据4. 放射性核素法 用放射线自显影术或显微照相术研究骨生长的体内标记方法5. 种植体法 将种植体植入生长期的颌骨中,定期拍摄头颅定位 X 线片,以此作为测量分析的参照点,用以研究颌骨的生长发育。 出生后颅颌面的生长期第一快速期:3 周7 个月乳牙萌出第二快速期:47 岁第一恒磨牙萌出第三快速期:1113 岁第二恒磨牙萌出第四快速期:1619 岁第三恒磨牙萌出第二三快速期在正畸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颅面部骨骼的发育方式1. 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2. 骨缝的间质
11、增生3. 骨的表面增生 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特点(1 )面部的生长型,在儿童发育的最早期即确定口腔正畸学4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2 )在增长过程中,头部的各点均按直线方向推进(3 )鼻腔底、牙弓面、下颌体下缘与 Bolton 平面保持恒定不变的角度(4 )由蝶鞍中心通过上颌 6 到颏部所画的直线面部的生长方向(5 )上颌 6 的位置比较恒定(6 )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而递减 颅部的生长发育(1 )颅部的生长发育:前后径增长,主要是靠颅底软骨生长。上下径及左右径增大,颅骨的骨缝的生长。前后径增长上下径及左右径增大(2 )颅底的生长发育:主要由蝶筛软骨结合、蝶骨间软骨结合和蝶枕软骨结合进行
12、,蝶筛软骨在出生后 7 年钙化,颅底中央部分基本上不进行生长发育。 颅底的前方有额骨的生长发育,而蝶枕骨结合在 1820 岁还可以有所活动,颅底的后部有生长发育。 面部的生长发育1. 面宽度:出生时面宽度和成人各相应部分是接近的。下面宽比上面宽的增加略大。2. 面高度:后部比前部增长量大3. 面深度:面下部较面中部增长较多,面中部较面上部增长较多 上颌骨四条骨缝:额颌缝、颧颌缝、颧颞缝、翼腭缝 乳牙萌出顺序:下、上、下、上、下、上 生长间隙:乳牙列间隙一般在 36 岁时出现在儿童的前牙部分,称,主要是由于颌骨的生长发育使得牙量相对少于骨量 灵长间隙 primate space:出现在上颌乳尖牙
13、近、远中的间隙 上下第二乳磨牙终末平面的关系:终末平面平齐、近中阶梯、远中阶梯 正常乳牙合的特征: 前牙的合关系:覆盖很浅,覆合较深 前牙部分具有生长间隙和灵长间隙 终末平面以垂直型及近中型较多,对恒牙合建立正常的合关系有影响 上颌的乳尖牙的近中舌侧面与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唇侧面相接触 恒牙萌出顺序上颌:6 1 2 4 5 3 7 下颌:6 1 2 3 4 5 7上颌:6 1 2 4 3 5 7 下颌:6 1 2 4 3 5 7 替牙间隙 leeway space 的意义及作用: 乳尖牙及第一、第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大于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第二前磨牙宽度总和,即替牙间隙=(+)(3+4+5 )
14、,在上颌单侧口腔正畸学5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约为 0.91mm,在下颌单侧约为 1.72mm。当乳磨牙脱落后,上下第一恒磨牙均向近中移动,下颌第一恒磨牙像近中移动较上颌为多,即便乳磨牙终末平面为垂直型,也能够建立恒磨牙的中性合关系 恒牙列与乳牙列牙量的补偿:1. 乳牙间的间隙2. 恒牙萌出的唇(颊)向位3. 尖牙间牙弓宽度增加4. 恒前磨牙萌出时较乳牙偏向颊侧,增加了牙弓宽度5. 乳恒牙的大小比例协调6. 替牙间隙的调节作用 替牙期的暂时性错合:1. 上颌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2. 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3. 恒牙初萌时暂时性拥挤4. 上下颌第一磨牙建合为尖对尖关系5.
15、 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的暂时性深覆合 生理龄 physiological为了明晰个体生长发育的真实情况,除了实足年龄外,还有骨龄、牙龄、第二性征及形态学年龄等更客观的反映个体生长发育生理特点的其他生理学年龄,简称第三章 错合畸形的病因错合畸形的病因一、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体发育二、环境因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一)种族演化错合畸形的根本原因机制如下:颅面比例和形态因生存环境变迁发生改变咀嚼器官因食物结构变化出现退化3咀嚼器官的退化呈现出不平衡现象:肌肉居先,颌骨次之,牙齿最后(二)个体发育: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二、环境因素(一)先天因素(congenital cause
16、s)是指从受孕后到出生前,胎儿在生长发育中,因各种原因所产生的母体因素口腔正畸学6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母体的营养不良、妊娠初期患病胎儿因素子宫内异常压力 胎儿本身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失调 孕期或分娩时损伤3、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1)额外牙:中切牙多生牙最多见(2)先天性缺失牙:各段牙齿序列的远中牙齿 顺序为上下颌第三恒磨牙、下颌切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及上颌侧切牙(3)牙大小形态异常:牙齿巨大 牙齿过小(4)牙齿形态异常:巨舌症易造成间隙、反合、开合 小舌症造成牙弓狭窄、牙列拥挤(5)唇系带异常:附丽过低易造成上合中切牙间隙(二)后天因素1、全身疾患(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
17、内分泌功能异常、营养不良) 2、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1)乳牙早失:因龋病、外伤等各种原因使乳牙在正常替换前丧失乳前牙早失造成前牙反合(上早失)或者深覆合(下早失) ;乳尖牙早失使继替恒尖牙的萌出障碍,下乳尖牙早失使下前牙舌侧移位,深覆盖;第二乳磨牙早失使 6 近中移位,牙弓长度缩短,5 萌出障碍;多数乳牙早失使颌骨发育不良(2)乳牙滞留:乳牙预期不脱落 原因:乳牙牙髓或根尖周疾病造成根尖粘连或恒牙先天缺失及位置不正 畸形:继替恒牙移位萌出或埋伏阻生。上下乳前牙滞留造成双牙列,反合,深覆盖深覆合(3)乳牙下沉(4)乳尖牙磨耗不足:应将高出合平面的部分逐步磨除(5)恒牙早失(6)恒牙早萌(7
18、)恒牙萌出顺序紊乱:正常上颌:61245378、下颌:61234578(8)恒牙异位萌出(三)功能因素1 吮吸功能异常:易造成下颌前突或下颌后缩畸形咀嚼功能异常呼吸功能异常异常吞咽:上颌牙弓前突及前牙开合畸形肌功能异常(四)口腔不良习惯吮指习惯吮拇指使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并伴有单侧后牙反合, 局部小开合口腔正畸学7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舌习惯:吐舌或舔牙习惯继发舌习惯:吮指或口呼吸形成局部开合、下颌前突畸形、下前牙唇向倾斜,出现牙间隙,甚至反合、双牙弓或双颌前突。唇习惯 (1)咬下唇习惯:使上前牙向唇侧倾斜移位出现牙间隙;压下前牙向舌侧倾斜移位;前牙深覆盖;开唇露齿,上唇
19、短而厚,上前牙前突和下颌后缩等症状(2)咬上唇习惯:形成前牙反合,下颌前突及近中错合等畸形(3)覆盖下唇:覆盖下唇 继发性下唇卷缩;加重上前牙唇侧移位;加重下颌远中错合畸形的发展偏侧咀嚼习惯:偏侧咀嚼下颌经常偏向咀嚼侧运动,牙弓向咀嚼侧旋转,趋于远中合关系;废用侧趋于近中关系,下前牙中线向咀嚼侧偏移;颜面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咬物习惯:常形成局部小开合畸形睡眠习惯 可阻碍合、颌、面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第四章 错合畸形的分类Angle正常颌特征:1、牙弓内的每一颗牙齿都应与邻牙保持理想的邻接关系。2、每一颗上颌牙齿都与下颌牙齿保持理想的咬合关系。3、必须保存全口 32 颗牙齿。Angle 错合分
20、类法 Angle 医师:近代正畸之父 1899 年提出 应用最广泛第一类错合中性错合磨牙为中性关系但牙列中存在错位牙表现:牙列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合、前牙深覆合及后牙颊舌向错位 反合或锁合。第二类错合远中错合下牙弓相对于上牙弓处于远中的位置。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位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的远中或后方(磨牙远中关系)。第一分类( 1):磨牙远中错合关系,同时有上颌切牙的唇向倾斜。表现:上颌前牙前突、前牙深覆盖、深覆合、上唇发育不足和开唇露齿。第一分类亚类( 1S):一侧磨牙为远中关系,另一侧为中性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第二分类( 2):磨牙远中错合关系,同时有上颌切牙的舌
21、向倾斜。临床表现:前牙内倾型深覆合、面下部过短、颏唇沟较深口腔正畸学8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第二分类亚类( 2S):一侧磨牙为远中关系,另一侧为中性关系。前牙舌倾第三类错合近中错合下牙弓相对于上牙弓处于近中的位置。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位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的近中或前方(磨牙近中关系)。临床表现:前牙对合、反合或开合。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第三类亚类( S):一侧磨牙为近中关系,另一侧磨牙为中性关系。Angle错合分类法:磨牙中性 1:磨牙远中,切牙唇倾 1S: 2:磨牙远中,切牙舌倾 2S : :磨牙近中 S: Angle错合分类法的优点优点: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简明易懂,
22、便于临床使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不足:1、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并非恒定不变。远中或近中错合可能是上颌磨牙位置前移或后移所造成。2、分类中只考虑了牙颌面在近远中方向上的关系不协调,没有提到在高度和宽度上的不协调。 错合畸形的表现是三维方向上的,应该从长、宽、高三个方面来考虑。 3、分类法中的没有特别强调由于牙量、骨量不协调而造成的错合畸形 牙列拥挤。毛燮均错合分类法1959年,毛燮均教授提出;1978年进一步完善;分类以错合畸形的机制、症状、矫治三者结合为基础。共将错合畸形分为6类。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第分类(I 1)主要机制:牙量相对大于骨量。主要症状:牙齿拥挤错位。矫治原则:扩大牙弓,推磨
23、牙向后,减径或减数。第分类(I 2)主要机制:牙量相对小于骨量。 主要症状:有牙间隙。 矫治原则:缩小牙弓或结合修复治疗。 第II类长度不调(近远中中双)口腔正畸学9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第分类(II1)近中错合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大,或二者兼之。主要症状:后牙为近中错合,前牙为对合或反合。颏部可前突矫治原则:矫正颌间关系。推下牙弓向后,或牵上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第分类(II 2)远中错合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小,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后牙为远中错合,前牙深覆盖,颏部可后缩。 矫治原则:矫正颌间关系。推上牙弓往后,或
24、牵下牙弓向前,或二者并用。第分类(II 3)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二者兼之。主要症状:后牙中性合 ,前牙反合。 矫治原则:矫治前牙反合。第分类(II 4)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小,或二者兼之。主要症状:后牙中性合,前牙深覆盖。矫治原则:矫正前牙深覆盖。第分类(II 5)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长度过大。 主要症状: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矫治原则:减径或减数,以减少上下牙弓突度,或推上下牙弓向后。 第III类宽度不调第分类(III 1)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小,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
25、上牙弓宽于下牙弓,后牙深覆盖或正锁合。 矫治原则:缩小上牙弓宽度,或扩大下牙弓宽度,或二者并用。 第分类(III 2)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大,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上牙弓窄于下牙弓,后牙对合、反合或反锁合。 矫治原则:扩大上牙弓宽度,或缩小下牙弓宽度,或二者并用。 第分类(III 3)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的宽度过小。主要症状:上下牙弓狭窄。矫治原则:扩大上下牙弓,或用肌能训练矫治法,并加强营养及咀嚼功能,以促进颌骨及牙弓的发育。口腔正畸学10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第IV类高度不调第分类(IV 1)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高,或后牙牙槽过低,或二者兼
26、之。 主要症状:前牙深覆合,可能表现面下/3过低。矫治原则:压低前牙,或升高后牙,或二者并用。第分类(IV 2)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低,或后牙牙槽过高,或复合机制。 主要症状:前牙开合,可能表现面部下/3 过高。 矫治原则:升高前牙,或压低后牙,或二者并用,或需矫正颌骨畸形。 第类一个别牙齿错位主要机制:由局部变化所造成的个别牙齿错位,不代表合、颌、面的发育情况,也没有牙量,骨量的不调,主要症状:一般错位表现有舌向、唇(颊)向、近中、远中、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情况。有时几种情况同时出现,例如:唇向低位转位等。矫治原则:按具体情况矫治处理。第VI类特殊类型 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合畸形统
27、属此类。其矫治可按情况处理。毛燮均错合分类法 第I类牙量骨量不调 I1 :牙量多于骨量 I2 :牙量少于骨量 第II类长度不调 II1:磨牙近中,前牙反合 II2:磨牙远中,前牙深覆盖 II3:磨牙中性,前牙反合 II4:磨牙中性,前牙深覆盖 II5:双牙弓前突 第III类宽度不调 III1 :上颌宽于下颌 III2 :上颌窄于下颌 III3 :上下颌均狭窄 第IV 类 高度不调 IV1 :前牙深覆合 IV2 :前牙开合 第类一个别牙齿错位口腔正畸学11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 没有牙量,骨量不调的个别牙齿错位 第VI类特殊类型 毛燮均错合分类法的优缺点优点考虑到牙颌面在三维方向上的关
28、系,对错合的分类体现了咀嚼器官的立体结构。包含了现代错合畸形的基本机制:牙量、骨量不调。将机制、症状、矫治三者结合。不足繁琐,初学者不容易记忆。不能解释所有错合畸形。第五章 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一、 (考过)错颌畸形的检查内容:一般检查:(一) 患者基本情况记录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出生地、职业、联系方式(二) 询问病史及其他情况1、 主诉2、 病史 全身病史、口腔科病史、错合家族史3、 心理及治疗动机分析 患者对自身的心理反应、对矫治的动机、合作程度预测(三) 检查1、 牙、合、颌、面的检查(1) 牙齿 合的发育阶段、牙的基本性状、萌出替换状况、重要错位(2) 牙弓 矢状向关系(磨牙关
29、系、尖牙关系、前牙关系)横向关系(上下牙弓宽度和中线)垂直向关系(前牙覆合情况、Spee 曲线)(3) 口内其他软硬组织(4) 口外及面部形态(5) 颞下颌关节2、 全身情况检查模型分析二:牙齿拥挤程度分析: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的长度之差即为牙齿拥挤度I 度拥挤:拥挤度=4mm II 度拥挤:4,拥挤度=8mm III 度拥挤:拥挤度8mm口腔正畸学12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三:1、正常覆盖(normal overjet)上切牙切缘到下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 3mm 以内2、深覆盖(deep ocerjet)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 3mm 以上者I 度:3mm覆盖=5mm
30、II 度:5mm覆盖=8mm III 度:覆盖8mm3、反覆盖(reverse overjet)上前牙切端位于上前牙切端的唇侧,常在严重的下颌前突、前牙反合时看到4、正常覆合(normal overbite)上前牙覆盖过下前牙唇面不超过切 1/3 且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 1/3 以内者5、深覆合(deep overbite)上前牙覆盖过下前牙唇面超过切 1/3 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 1/3 以外者I 度: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 1/3 而不足 1/2 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 。 。II 度:超过切 1/2 而不足 2/3III 度: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 2/3 或
31、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超过颈 1/3 者6、开合(open bite)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合关系,垂直向呈现间隙者I 度 0mm开合=3mm II 度 3mm开合=5mm III 度 开合5mm7、反覆合(reverse overbite)咬合时下前牙舌面覆盖上前牙牙冠的唇面。常在下颌前突和反合时出现8、Spee 曲线(curve of Spee)从侧方观察,下颌切牙的切嵴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自尖牙的牙尖向后经前磨牙的颊尖到第一磨牙的远中颊尖逐渐降低,再向后经过第二、第三磨牙颊尖又行上升。连接这些牙尖的切嵴与颊尖构成一条连续的凹向上的纵合曲线,又称。 。 。正常2mm 大于 3mm 为过深四、正
32、畸模型有:1、记存模型:是矫治前、矫治过程中某些阶段及矫治完成后患者牙合状况的记录,应制作精准、长久保存作用:(1)在治疗过程中作为对照观察 (2)用于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3)病例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4)司法鉴定时的重要法律依据2、工作模型:是矫治装置制作及模型测量分析的载体作用:(1)进行模型测量分析、牙排列实验(2)各种活动矫治器、保持器及腭杆、舌弓、扩弓器等固定矫治装置的制作五、模型的测量分析:(括号内为了解内容,了解怎样测量)(一)拥挤度分析1、牙弓应有长度: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也称必须间隙。 (一般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的牙冠宽度)2、牙弓现有长度: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
33、,也称可用间隙。 (一般从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沿下颌前磨牙颊尖、下尖牙牙尖经过正常排列的下切牙切缘到对侧下颌第一磨牙口腔正畸学13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近中接触点)牙弓后段的可利用间隙应包括目前的可用间隙加估计的增量或称预测值,估计的增量为每年 3mm,每侧 1.5mm,直至女孩 14 岁,男孩十六岁3、 牙弓拥挤程度分析: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二)替牙期拥挤度的预测1、牙弓应有长度预测:牙片预测法、Moyers 预测法、 Tanaka-Johnston 预测法2、牙弓现有长度预测(三)牙齿大小协调性Bolton 指数分析Bolton 指数:上下
34、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前牙比=下颌 6 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上颌 6 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 x100%全牙比=下颌 12 个牙牙冠宽度总和/上颌 12 个牙牙冠宽度总和 x100%国人正常:前牙比为 78.8%土 1.51%(四) 牙弓形态测量分析1、合曲线的曲度 分别测量左侧和右侧,所得数相加除以 2 再加 0.5 即为排平牙弓2、牙弓对称性的测量分析(双侧同名牙至中线间的宽度)3、牙弓长度的测量(左右侧第二恒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为底线,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底线所做的垂线为牙弓总长度,可分为三段,前段中段后段)4、牙弓宽度的测量(前段宽度为左右侧尖牙间
35、宽度 中段宽度为左右侧第一前磨牙中央窝间的宽度 后段宽度为左右侧第一磨牙中央窝间的宽度)(五)牙槽及基骨的测量分析1、牙槽弓的长度及宽度2、基骨弓的长度及宽度六、X 线头影测量(cephalometrics)主要是测量 X 线头颅定位照相所得的影像,对牙合、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合、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合、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主要应用:1、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2、牙合、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 3、确定错颌畸形的矫治设计 4、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合、颅面形态结构变化 5、正颌外科的诊断和矫治设计 6、下颌功能分析七、常用 X 先
36、头影测量的标志点分类: 解剖的、引申的 P79 常用标志点八、头影测量平面:1、基准平面:口腔正畸学14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1)前颅底平面 蝶鞍点与鼻根点连线(2)眼耳平面 耳点与眶点连线(3)Bolton 平面 Bolton 点与鼻根点连线2、测量平面:下颌平面 MP 的确定方法:(1)通过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2)下颌下缘最低部的切线(3)下颌角点与下颌颏顶点间的连线九、上下颌骨常用测量项目1、SNA 角 由蝶鞍中心、鼻根点、上牙槽座点构成 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 过大则上颌前突2、SNB 角 由蝶鞍中心、鼻根点、下牙槽座点构成 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 过大则下
37、颌前突3、ANB 角 由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构成 即 SNA 与 SNB 之差 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4、面角 NP-FH 面平面 NP 与眼耳平面 FH 相交的后下角 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 越大下颌越前突5、Y 轴角 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 SGn 与眼耳平面 FH 相交的下前角 反映颏部突缩 越小颏部越突6、下颌平面角 MP-FH 由下颌平面 MP 与眼耳平面 FH 的交角 反映下颌体的陡度 下颌角大小 面部高度7、颌凸角 NA-PA 由鼻根点至上牙槽座点连线 NA,与颏前点至上牙槽座点连线 PA 延长线之角 反映面部的上颌部分相对于整个侧面的关系 越大越突十、Tweed
38、分析法1、眼耳平面-下颌平面角 FMA 均值 25 度 2、下中切牙-眼耳平面角 FMIA 均值 90 度3、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 IMPA 均值 65 度十一、Wits 分析法用于测量上下颌骨前部的相互关系 女性正常合的 Wits 值为 0 男性为-1mm (Bo 在 Ao 前方定为负值) 当 Ao 在 Bo 前方过大时(正值过大)表示上下颌骨为安氏 II 类骨性错合 Ao 在 Bo 后方过大时(负值过大)表示 III 类十二、腕骨 X 片分期1、 加速期(1)第三指中节指骨骺宽等于干骺宽即 MP3 期 (2)桡骨骺宽等于干骺宽即 R 期口腔正畸学15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2、 高
39、峰期(1)拇指内收籽骨的出现即 S 期 (2)第三指中节指骨的骨骺成骺帽即MP3cap 期(3)桡骨骨骺成骺帽即 Rcap 期3、 减速期(1)第三指远中、近中、中节指骨完全融合及 DP3u 期(2)桡骨完全融合,即 Ru 期十三、错颌畸形诊断内容 看看1、 收集全部病史资料和检查所得,分析形成牙颌畸形的因素和机制2、 根据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和 X 线头影测量分析所得出颅面结构及牙合特征3、 通过模型测量分析得出排齐牙列建立正常合关系所需间隙4、 通过腕骨片分析了解患者生长发育潜能第六章 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一、正畸组织改建涉及区域:重1、牙齿受到一定正畸力后引发的牙周组织改建2、颌骨收到较
40、重的矫形力后引起颅颌面骨缝区的组织改建3、牵引下颌前移或后移而引起颞下颌关节区域的组织改建二、常考1、力矩(moment)使物体转动时力和力臂的乘积 顺时针为负 逆时针为正 力臂是杠杆的作用力点与支点间的距离2、力偶(couple)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力,这样组成的力系统成力偶3、力偶距 力偶距等于其中一个力乘以力偶臂(力偶臂为两力间的距离)力偶距/力即 M/F 决定牙齿的移动方式4、阻抗中心(center of resistance)在自由空间中物体的阻抗中心就是它的质心,重力场中就是重心。当力作用于一物体时,该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中心称
41、阻抗中心。单根牙阻抗中心位于牙长轴上近牙槽嵴端,约为根长的 1/3-1/2多根牙阻抗中心在根分叉向根尖方向 1-2mm 处Y=3/5h (h 为根长)5、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转动时所围绕的中心三、正畸矫治力的来源:弹性金属丝、橡皮圈、永磁体、肌收缩力四、矫治力的分类 重1、以力的强度分为:轻力(60-100g ) 中度力(100-300g) 重力(大于 300g)2、以力的作用时间分为:间歇力、持续力3、力的产生方式:机械力、肌力、磁力口腔正畸学16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4、力的部位:颌内力、颌间力、颌外力5、力的作用效果:正畸力(力值
42、小,范围大,牙齿在生理范围内移动) 、矫形力(力值大,范围大,作用于颅骨、颌骨,使骨骼形态改变,打开骨缝)五、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重 常考1、颌骨与牙槽骨的可塑性。颌骨特别是牙槽骨是人体骨骼中最活跃的部分,颌骨与牙槽骨的改建包括增生与吸收两个过程,并不断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一骨生理特征是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主要表现为破骨与成骨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2、牙骨质的抗压性。适度正畸加力条件下,只有牙槽骨的吸收而没有或仅有少量牙骨质吸收,因牙根表面有类牙骨质,对压力有更强的抵抗力,对深层牙骨质有保护作用,是正畸牙齿移动的可靠保证3、牙周膜内环境的稳定正常牙周膜厚度 0.5mm,能抵抗巨大咬合力,维持
43、牙齿位置和牙齿与牙周组织的健康。正畸力传导至牙周组织,引起牙周膜结构改变。牙槽骨吸收、新骨形成,牙齿位移。正畸完成后,全都恢复正常,牙周组织维持这种内环境的稳定性是正畸治疗的必要条件。六、正畸治疗中的组织变化1、牙周组织变化(1)牙周膜变化:牙周膜一侧受牵拉(产生成骨细胞)一侧受压迫(产生破骨细胞) ,形态发生改变,在加力 48-72 小时即可出现。若矫治力过大,牙周膜中的微血管局部缺血或者局部出血,导致血栓形成及无细胞区的玻璃样变。牙周膜内细胞坏死后,局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停止,导致牙齿移动的减慢和牙齿松动。(2)牙槽骨改建:直接骨吸收(矫治力适宜,压力测牙槽骨的吸收是在内表面直接发生
44、)间接骨吸收(矫治力过大,牙槽骨在深部稍远处吸收)(3)牙龈变化2、牙体组织变化(1)牙骨质变化:不如牙槽骨敏感,适宜正畸力不导致牙骨质吸收(2)牙根吸收:进行性吸收 特发性吸收 正畸牙根吸收最常见为根尖,上颌中切牙(3)牙髓组织变化3、腭中缝变化七、判断矫治力大小适宜 重!常考1、无明显自觉疼痛,只有发胀感觉口腔正畸学17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2、叩诊无明显疼痛3、牙齿松动度不大4、牙齿移动效果明显5、X 线片显示,牙根及牙周无异常八、常见牙齿移动类型1、倾斜移动 2、整体移动(所需力值大于牙齿倾斜移动所需力值的 2 倍)3、伸长或压低移动 4、旋转移动 5、转矩移动第七章 矫治器
45、和矫治技术 矫治器(appliance):是一种治疗错合畸形的装置,或称正畸矫治器。它可产生作用力,或是咀嚼肌口周肌的功能作用力通过矫治器使畸形的颌骨、错位牙齿及牙周支持组织发生变化,以利于牙颌面正常生长发育。 矫治器的类型:1 根据矫治器的作用目的分类:矫治性、预防性、保持性2 根据矫治力的来源分类:机械性、磁力性、功能性3 按固位方式分类:固定矫治器、活动矫治器 活动矫治器的优点:1 患者能自己摘戴,便于洗刷,能保持矫治器清洁和口腔卫生 2 避免损伤牙体牙周组织,施力过大疼痛时,患者可自行卸下,矫治力也可因矫治器离位而消除 3 不影响美观,如有外交、演出等场合需要,晚间戴即可 4 能矫治一
46、般常见的错合畸形 缺点:1 支抗不足 2 作用力单一,控制牙移动能力不如固定矫治器,牙齿移动方式多为倾斜移动,整体移动难 3 影响发音,因为基托的关系,所以舌活动度受限,说话不清楚 4 有异物感,取戴麻烦,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戴,活动矫治器需要患者积极合作,否则疗效不佳 5 剩余间隙处理难 固定矫治器的优点:1 固位良好,支抗充足 2 能使多数牙移动 3 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 4 能矫治较复杂的错合畸形 5 体积小,较舒适 6 不影响发音和口语训练 7 临床复诊加力间隔时间长8 疗程较短,患者不能自行将矫治器摘下不戴,所以矫治力得以持续发挥 缺点:1 戴用固定矫治器需特别重视口腔卫生保健,如不能
47、特别注意,易引起龋齿、牙龈炎 2固定矫治技术相对复杂,临床上椅旁操作时间较长,因此只能由有经验的医师来使用 3 如力量过大,患者不能自行取戴,容易引起牙体、牙周组织的损害,产生不良后果。 支抗(anchorage):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为。 支抗意义:自己看书 P123 支抗种类:口腔正畸学182010 级口腔本科一班 4071 颌内支抗:支抗牙与矫治牙在同一牙弓内,利用支抗牙作为支抗而使矫治牙移动。2 颌间支抗:颌间支抗是以上颌(上牙弓)或下颌(下牙弓)作为支抗来矫治对颌牙,或是以上下颌间的交互支抗来调
48、整颌位关系,如上下颌间的 II 类或 III 类牵引。3 颌外支抗:颌外支抗是指支抗部位在口外,如以枕部、颈部、头顶部等作为支抗部位,这样可以抵抗较大矫治力的反作用力。 加强支抗的方法:1 增加支抗牙齿的数目2 可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而增强支抗作用。3 增大活动矫治器的基托面积,保持与组织面的密贴4 在应用颌内支抗或颌间支抗的同时,家用口外唇弓等颌外支抗来增强支抗,以防止支抗牙的移位5 6 丄 6 间加横腭杆6 6 丄 6 间加 Nance 弓7 6 丅 6 间加舌弓8 颌骨内种植体9 差动力增强支抗 活动矫治器由固位、加力和连接三部分组成 常用的活动矫治器: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带翼扩弓活动矫治器、螺旋器分裂基托矫治器、平面导板矫治器、斜面导板矫治器 功能性矫治器的作用机制:1 颌骨的生长改良2 牙-牙槽骨的变化3 口周软组织的变化 功能性矫治适应证:1 病因学适应症:功能性矫治器主要适用于口面肌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功能性错合畸形2 矫治时机适应证:最佳矫治时期应在青春生长迸发期前 12 年3 错合畸形适应证:矫治三维方向上的牙性及骨性不调方丝弓矫治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带环、托槽、矫治弓丝、颊管、其他附件(拉钩、舌侧牵引钩) 托槽的位置:1 高度:指由牙尖或切缘至托槽沟的牙合向底面间的距离一般的高度:6541 丄 1456 654 丅 456 4.5mm2 丄 2 4.0m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