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ch2 电磁波普与地物波普特征.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5813957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h2 电磁波普与地物波普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ch2 电磁波普与地物波普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ch2 电磁波普与地物波普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ch2 电磁波普与地物波普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ch2 电磁波普与地物波普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电磁波普与地物波普特征第一节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2.1.1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1电磁波 一个简单的偶极振子的电路,电流在导线中往复震荡,两端出现正负交替的等量异种电荷,类似电视台的天线,不断向外辐射能量,同时在电路中不断的补充能量,以维持偶极振子 的稳定振荡。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2电磁辐射 电磁场在空间的直接传播称为电磁辐射。1887 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由两个带电小球的火花放电实验,证实了电磁场在空间的直接传播,验证了电磁辐射的存在。装载在遥感平台上的遥感器系统,接收来自地表、地球大气物质的电磁辐射,

2、经过成像仪器,形成遥感影象。3电磁波谱 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微波、短波、中波、长波和超长波等)在真空中按照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构成了电磁波谱。目前遥感技术中通常采用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红外和微波波谱区间。可见光区间辐射源于原子、分子中的外层电子跃迁。红外辐射则产生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无线电波是由电容、电感组成的振荡回路产生电磁辐射,通过偶极子天线向空间发射。微波由于振荡频率较高,用谐振腔及波导管激励与传输,通过微波天线向空间发射。由于它们的波长或频率不同,不同电磁波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和特点。可见光、红外和微波遥感,就是利用不同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

3、与地物相互作用特点与过程,是遥感成像机理探讨的主要内容。4电磁辐射的性质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波动性和量子性两重特性。 2.1.2 电磁辐射的传播电磁辐射通过不同的介质时,其强度、波长、相位、传播方向和偏振面等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复合的。电磁波可以采用频率、相位、能量、极化等物理参数来描述。电磁波在传播中遵循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吸收,散射等传播规律。2.1.3 电磁辐射的测量与度量单位遥感信息是从遥感器定量记录的地表物体电磁辐射数据中提取的。为了测量从目标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的能量,这里介绍两种电磁辐射的测量方式和度量单位:1辐射测量(radiometry),

4、以伽玛射线到电磁波的整个波段范围为对象的物理辐射量的测定,其度量单位见下表。 2光度测量(photometry),由人眼的视觉特性(标准光度观察)评价的物理辐射量的测定,其度量单位见下表。第二节 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影响2.2.1 大气的吸收与散射太阳辐射有时习惯称作太阳光,太阳光通过地球大气照射到地面,经过地面物体反射又返回,再经过大气到达航空或航天遥感平台,被安装在平台上的传感器接收。这时传感器探测到的地表辐射强度与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空时的辐射强度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到大气主要成分影响。大气主要成分可分为二类:气体分子和其它微粒。它们对电磁辐射具有吸收与散射作用。1 大气

5、吸收作用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分子对电磁波的某些波段有吸收作用,吸收作用使辐射能量变成分子的内能,引起这些波段的太阳辐射强度衰减。2 大气散射作用。大气中的粒子与细小微粒如烟、尘埃、雾霾、小水滴及气溶胶等对大气具有散射作用。散射的作用使在原传播方向上的辐射强度减弱,增加了向其他各个方向的辐射。我们把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物理现象,称为散射。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大气散射有以下三种情况:(1)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 1/10 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2)米氏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 1/10

6、到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3)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因此称为无选择性散射。 2.2.2 大气折射和透射大气折射现象 电磁波穿过大气层时,除了吸收和散射两种影响以外,还会产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产生折射现象。大气的折射率与大气圈层的大气密度直接相关。大气透射现象 太阳电磁辐射经过大气到达地面时,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电磁辐射被云层或其它粒子反射的比例约占 30,散射约占 22,大气吸收约占 17,透过大气到达地面的能量仅占入射总能量的 31。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共同衰减了辐射强度,剩余部分即为透过的部分。

7、剩余强度越高,透过率越高。对遥感传感器而言,透过率高的波段,才对遥感有意义。 2.2.3 辐射传输辐射传输是电磁辐射与不同介质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遥感器,无论是航空器或航天器所载,所接收的电磁辐射都包括来自地面的辐射和来自大气的辐射。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遥感器观测方向的目标反射辐射经大气散射和吸收之后进入遥感器视场,这一部分经过大气衰减的能量中含有目标信息。但由于太阳入射辐射中,有一部分能量在未到达地面之前就被大气散射和吸收了,其中有一部分散射能量进入了遥感器视场,这一部分能量(通常称之为程辐射)中不含有任何目标信息。另外,由于周围环境的存在,入射到环境表面的辐射被其反射后有一部分经过大气散

8、射后而进入遥感器视场,另一部分又被大气反射到目标表面,再被目标表面反射和大气透过进入遥感器视场。这样,遥感器对地观测获取的信息中,既包括了目标地物信息,也包括了部分大气信息和地物周围环境的信息,这直接影响到遥感图象解译和定量分析。为此,多年来研究者一直对辐射传输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了辐射传输理论。辐射传输理论是描述电磁辐射传播通过介质时与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如吸收、散射、发射等)而使辐射能按照一定规律传输的规律性知识。这一规律集中体现在辐射传输方程(表征电磁辐射在介质中传播过程的方程)上。电磁辐射在地-气系统中传输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辐射传输方程的求解非常复杂。为了求得方程解,一般需要对辐

9、射传输方程进行简化。第三节 地物波谱特征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波谱。地物波谱是电磁辐射与地物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物质反射、透射、吸收、散射和发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同的,它们都具有本身特有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地物波谱随波长而变的特性,这些特性叫做地物波谱特性。地物的波谱特征是遥感识别地物的基础。 2.3.1 太阳辐射与地物反射波谱 被动遥感的辐射源主要来自与我们人类最密切相关的两个星球,即太阳和地球。其中太阳是最主要的辐射源。1太阳辐射指太阳发出的电磁波辐射,习惯上称为太阳光。太阳辐射在从近紫外到中红外这一波段区间内能量最集中而且相对来说最稳定,太阳强度变化最小。

10、太阳辐射接近于温度为6150K 的黑体辐射太阳的电磁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部分,即从紫外、可见光到近红外区段。太阳最大辐射的对应波长 max 日0.47m。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波段等稳定辐射,而主动遥感则利用微波,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2地物反射太阳光通过大气层射到地球表面,地物会发生反射作用。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用反射率表示。3地物反射波谱从紫外、可见光至近红外,遥感器接受的主要是来自地物反射太阳辐射的能量,因此,在这一波长范围内的地物波谱研究,主要是研究地物的反射波谱。地物的反射波谱是研究地面物体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地物波谱曲线的形态很不相同。除了不

11、同地物反射率不同外,同种地物在不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下反射率也不同。一般说来,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象的判读提供依据。几种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如下:(1)植被(2)土壤(3)水体(4)岩石研究发现,在自然界中,大部分地物的波谱值,具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同一地物在同一谱段上具有不同的波谱值,多波段地物波谱测量数据分布在一定宽度的条带内。当一类地物波谱变化范围与另一类地物波谱变化范围部分重叠时,地物波谱具有重叠性。2.3.2 地物的热辐射1热辐射物理基础 大量观测事实证明,宇宙中的各种物体,如太阳、各种星体、一定厚度的大气层、人造飞行器、地球及地球上各种生物、非生物都是热辐射源

12、,它们一刻不停的辐射电磁波。电磁辐射能的强弱及其按波长的分布,决定于物体的性质与温度,这种电磁辐射,称为热辐射,也称为温度辐射。热辐射中的几个概念:绝对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的吸收系数(率) 恒等于 1 的物体,即 l。显然,绝对黑体的反射率 0,透射率 0。自然界不存在绝对黑体,试验中的黑体是人工方法制成的。维恩位移定律(Wiens Displacement Law) :是指黑体的光谱出射度极值对应的波长 与温度 T 成反比的规律。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ns Law) :该定律揭示了绝对黑体总辐射出射度随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从普朗克公式也可得出

13、黑体出射度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该定律揭示了物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 与吸收系数(率) 的比值,是波长、温度的普适函数,它与物体的性质无关。2地表物体自身热辐射观测表明,地球辐射接近于温度为 300K 的黑体辐射。地球最大辐射的对应波长 max地9.66m,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部分即 6m 以上的热红外区段。在这一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1)黑体或绝对黑体发射率 1,即对所有波长黑体发射率都是一个常数 1(反射率 0,透射率 0)。(2)灰体发射率 常数1,即灰体的发射率始终小于 1 且不随波长

14、变化(反过来说,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吸收率小于 l,又近似地为一常数)。(3)选择性辐射体其发射率随波长而变化(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且 1。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物体为灰体。 2.3.3 微波辐射与雷达遥感微波遥感具有特有的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能力及一些地物穿透能力。成像雷达主动发射电磁辐射,对地表粗糙度,介电性质地敏感性,多波段,多极化特性使之成为最重要地对地观测前沿领域之一。成像雷达所提供的信息是地物对于雷达信号的后向散射。影响地物对雷达信号的后向散射能力的因素有:表面状况(如:地形,粗糙程度)、电学性质(介电常数)及含水量等。2.3.4 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地物波谱是遥感研究的基础。在电磁波中只有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32.5m)是以地球表面反射为主的区间,多数传感器使用这一区间,作为目前和今后研究地球表面特性的主要波段。可见光和近红外地物光谱的测试可以有三方面作用:传感器波段的选择、验证、评价;建立地面、航空和航天遥感数据的定量关系;建立地物相关和应用模式。反射光谱特性的测量主要通过样品的实验室测量和野外测量两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