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课题: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反思)(课型新授)本课成功之处:本课设计思路按操作、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暴露了知识发生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必然性教学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暴露了知识发生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必然性教学先从学生折纸开始,让学生体验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的存在及其性质,而后通过画图,加深学生对中线、角平分线的认识,增加了数学学习兴趣讲三角形高时,学生也想用折纸折出三角形高,结果碰到困难(钝角三角形) ,使新、旧知识大碰撞,加速知识同化在探究三角形稳定性时,课堂出现很多三角形结构,并让同学解释,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
2、数学也服务于生活的真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整堂课堂都以学生操作、探究、合作贯穿始终,培养学生动手、合作、概括能力本课不足之处:1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中,经常给课堂带来一些尴尬事:学生的探究偏离了探究主题,有的甚至与课堂教学无关。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要注意学生“元认知”意识的培养。2要注意概念的运用和巩固 :根据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概念的形成也必须经过一定的反复。对所学的概念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用确切简明的语言说出它们科学的定义,而且还要求学生会运用所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三角形高的意义以后,再让其阅读书上的准确定义并找出关键词,使学生能够用更确切简明的语言说出来;紧接着,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底” 、 “高” 、 “顶点” ,并理解其三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试着画出三角形“高” ,强调画高前必须先找到对应的底边和顶点,这时教师应该按步骤示范且在变式练习中,及时发现错误,要展示出来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应用高的定义去反驳和解释。使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对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