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发布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的公告2010年第33号现发布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H以下简称规范)。本规范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为JTS133一1-2010,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原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240-97)同时废止。本规范第1.O. 3条、第5.1.2条、第5.1.5条、第5.2.8条、第5.3.3条、第7.1.2条、第7.1.4条、第7.2.1条、第7.2.2条、第7.6.1条、第7.8.1条、第9.1.2条和第9.2.16条中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部组织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完成,由部水运
2、局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特此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0-0年七月三十日修订说明修订说明本规范是在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240-97 )的基础上,总结近十年来我国港口岩土工程勘察的实践经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充分考虑港口岩土工程勘察对于保证港口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我国港口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修订而成。主要包括岩土分类与描述、勘察工作布置、特殊性岩土、专项勘察、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岩土工程评价和勘察报告等技术内容。本规范主编单位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参加单位为中交
3、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市海岸带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水运水利勘察设计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240斗7)自发布实施以来,对促进我国港口工程建设技术发展,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港口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岩土勘察科技水平的提高,为适应港口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对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240斗7)进行修订,并更名为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本规范第1.O. 3条、第5.1.2条
4、、第5.1.5条、第5.2.8条、第5.3.3条、第7.1.2条、第7.1.4条、第7.2.1条、第7.2.2条、第7.6.1条、第7.8.1条、第9.1.2条和第9.2.16条中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款,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共分12章和8个附录并条文说明。本规范编写人员分工如下:l总则:王晋2 术语和符号:程新生、周炳源3 基本规定:周炳源、程新生4 岩土分类与描述:申伯熙、杨进良5 勘察工作布置:戚玉红、刘星、周炳源、乌孟庄6 特殊性岩土.谭志平、杨进良、蔡泽明、乌孟庄、唐辉明7 专项勘察:杨进良、谭志平、唐辉明、申伯熙、8 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周炳源、程新生9 勘探:乌孟庄、文IJ星10
5、原位测试:刘星、乌孟庄、戚玉红、蔡泽明11 室内试验:赵晓雯、申伯熙12 岩土二l程评价和勘察报告:谭志平、程新生附录A-附录0:申伯熙附录E:唐辉明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 附录F-附录H:程新生本规范于2009年II月7日通过部市,于2010年7月30日发布,自2010年9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与解释。请各有关单位在使用本规范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技术管理处,邮政编码:100736)和本规范管理组(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555号,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
6、司,邮政编码:430071),以便再修订时参考。2 自次目次1 总则. (川2 术语和符号.(幻2.1 术语.(2) 2.2 符号.(3)3 基本规定 (5) 4 岩土分类与描述. (7) 4.1 岩的分类. (7) 4.2 土的分类.(的4.3 岩土的描述.(12)5 勘察工作布置.(14) 5. 1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 (14) 5.2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 (15) 5.3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17) 5.4 施工期勘察 (25) 6 特殊性岩土. (26) 6.1 一般规定.口的6.2 软土.(26) 6.3 混合土. (27) 6.4 填土. . (28) 6.5 层状构造土 (29
7、 ) 6.6 风化岩与残积土.(29)7 专项勘察(32) 7. 1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勘察. (32) 7.2 桩基工程勘察. (33) 7.3 岸坡与边坡勘察.(34) 7.4 基坑3程勘察.(36) 7.5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37)7.6 地基处理勘察.(38) 7.7 地下水勘察. (40) 7.8 滑坡勘察. (42) 8 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 (44) 9 勘探. (47)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 寸,。oou1A1且1句3A哼气d瓦UOOAU-句3,、JqJJGOQJnvnv1且句3瓦叮JOOOYHU句3瓦U匀,QJ4A咛气JF3J,3气Jqdp3
8、qdw3瓦U瓦U瓦口“瓦U瓦U瓦U寸7寸F7巧,勺I7句JOOG00000。征Eb-于寰w1i MM-uuu员UM沫E军u+f1j 工.tu其u.人及草土值H起的考要型参主类.标一且因法指削午成方质MM种别性川剖测M告uH类儿鉴学标明苦口峨山川峨服阳验服腊酣酣刷刷的艳制靴畔J荷试验探验面M旧勘价尉阳类常度物号用编员丰-u载切试触试剖主和评勘构中实岩符u词主人定时探定极剪入力探验层山队眼定验验酣价程程槛结程密山冈质例用范组见f槽规平板贯动触试地西E规试试士评工工、按工土花地图范规理U脚拣探试般层字准锥力压底进水幢般工石L程土土石体口石化用用规本管明-钻井侧浅十标圆静旁水础。阳一土岩水江山石岩岩岩
9、港碎凤常常本明划l23原J2345rb709J室1234岩J2ABCDEFGH说条。1901U门口口口口录录录录录录录录加MHU附附附附附附附附附附2 1总贝1)凸Jl!;、JHH习旧时川1. 0.1 为统港口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和工作程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勘察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规范;1. 0.2 本规范适用于港口工程建设的岩土工程勘察。通航建筑物和修造船厂水工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可参照执行。1. 0.3 港口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1. 0.4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综
10、合应用多种勘察手段,实事求是、精心勘察、科学分析,查明和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为港口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1. O. 5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一1-2010)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 1. 1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on port 根据港口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2. 1. 2 工程地质测绘engineering geologic mappin吕对勘察场地的工程地质
11、条件进行现场观察、量测和描述,并将有关地质要素以阁例、符号表示在地形图上的勘察工作方法。2. 1. 3 岩土工程勘探geotechnica1 exploration 岩土工程勘察的一种手段,包括钻探2乙.1.4现场监测in-situ monitoring 现场对岩女性状、地下水的变化、岩土体与结构物的应力和位移进行系统监视和观测。2. 1. 5 原位测试in-stu tests 在岩土体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湿度和应力状态,对岩土体进行的)iJ试。2. 1. 6 软弱结构面weak structural plane 延伸较远、两壁较平滑、充填有一定厚度软弱物质的结构面,如?尼化、
12、软化、破碎薄夹层而等。2. 1. 7 软弱夹层weak intercalated layer 岩体中央有的强度较低的薄层,如被泥化、软化、破碎的薄层等。2. 1. 8 不良地质作用adverse geologic actions 由地球的内外营力造成的对工程建设可能具有危害性的地质作用。2. 1. 9 岩石质量指标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用直径75IllIll金刚石钻头和N型双层岩芯管,在钻孔中连续钻进取;芯,以百分数表示的每回次钻取长皮大于lOCIll芯段之和与该回次进尺之比的数值。2. 1. 10 岩芯采取率core recove叮每回次钻进采得的岩芯氏度与其进尺
13、之比,以百分数表示。2. 1. 11 震陷earthquake subsidence 由于地震引起高压缩性土软化而产生地基基础或地面沉陷的现象。2. 1. 12 层状构造土bedded soil 2 j 2 术语和符号同一土层由不同性质的土相间成层,呈韵律沉积,具有明显层状构造特征的士。2.2.1 岩土物理性质指标C,一一耻!率系数;C“一一不均匀系数;diO-一-有效粒径(mm); d一一限制粒径(mm); D,一一相对密度;6 孔隙比;Cs 土粒比重;,一一液性指数;p一一塑性指数;h一-W冗量(mm); 0 1)1 有机质含量(%); 5, 饱和度(%); 含水率(%); W , 液限(
14、%); 叫一一塑限(俐,2.2符号Y一重力密度(重度)(kN/m3) ; p 质量密度(密度)(吕Icm3) ; p“ 干密度(吕Icm3)。2.2.2 岩土变形指标 压缩系数(MPa-1) ; C, 压缩指数;C, 回弹指数;C“ 、C,一垂直、水平向固结系数(cm/s);Eo -变形模量(MPa); Em 旁压模量(kPa、MPa); ES 压缩模量(MPa); pc 先期团结压力(kPa)。2.2.3 岩土强度指标c一在!i聚力(kPa); cu-十字板剪切强度(kPa) ; f一-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PO 载荷试验比例界限压力、旁压试验初始压力(kPa); P!、PL旁压
15、试验11备塑压力、极限压力(kPa); 3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 (50) 点荷载强度(MPa); T一一抗剪强度(kPa); f 内摩擦角(0) ; q,一一无侧限抗压强度(kPa)0 2.2.4 标准贯人和触探试验指标N一一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IO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击数;N旧5一一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击数;N口。一一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击数;P,一静力触探比贯人阻力(kPa、MPa); qc一一静力触探锥头阻力(kPa,MPa); Rj 静力触探摩阻比(%); fs -静力触探侧阻力(kPa、MPa)。2.2.5 其他符号4 k一一渗透系数(cm!s)
16、; h一一静止侧压力系数;K,一一一基准基床系数(kN/m3);岩体完整性指数:KR一一岩石软化系数;Kyp一一波速风化折减系数,S,一一灵敏度;一一泊松比;c一一庄,实系数;飞一一压缩波(纵波)波速(m!s);v一一剪切波(横波)波速(m!s); VR一一瑞利波(面波)波速(m/s); F一一附着力(吕/cm2)0 3基本规定3基本规定3.0.1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宜按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勘察大纲、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和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资料分析整理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程序进行。3.0.2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宜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并应符
17、合下列规定。3.0.2.1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工程方案已经确定,且场地已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3.0.2.2 岩土工程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期勘察。3.0.2.3 各勘察阶段提交的成果应满足相应阶段设计和施工的需要。各阶段的勘察工作宜相互衔接,前阶段的勘察成果宜在后阶段的勘察中充分利用。3.0.3 勘察工作内容、方法和工作量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1)勘察阶段;(2)工程安全等级、规模、类型和结构特点;(3)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4)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5)当地工程建设经验。3.0.4 岩
18、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当地勘察经验,经济合理地综合应用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原位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3.0.5 勘察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3.0.5.1 资料收集宜包括下列内容:(1)区域和建设场地的基础地质资料和岩士工程勘察资料,包括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不良地质作用、岩土工程评价等;(2)地形、水深、航道和岸线变迁等图件与说明,平面、高程控制和当地理论最低潮面等资料;(3)当地地基基础、地基处理、填海造陆等工程勘察经验和设计、测试、施工经验;(4)有关的气象、水文资料;(5)地震及震害情况;(6)水下和地下文物、建筑物、抛石
19、、沉船、管道、电缆及其他异物分布情况。3.0.5.2 资料的分析与应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1 )了解资料的来源、产生的年代、执行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应用的基础资料以及鉴定审批意见等,并根据需要对所收集资料按现行标准进行整理、分析与验证后应用,(2)场地的地质环境与资料形成时已有明显改变,则需分析所收集资料的适用性。5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 3.0.6 勘察大纲的编制和执行m满足下列要求:(1)根据勘察合同和l勘察技术要求,了解工程料性、设计意图和对勘察的要求;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踏勘,了解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开展勘察工作的条件,据此编制勘察大纲;(2)勘察大纲包
20、含勘察目的、任务、内容、技术方案、工作量、勘察报告等主要内容,并提出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以及质量保证措施和工作进度计划;(3 )勘察大纲经审批后严格执行,执行中出现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时需及时据实调整。3.0.7 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现应贯穿于勘察的全过程。通过勘察资料的及时分析整理完善勘察工作。提出能客观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港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6 4 岩土分类与描述4 岩土分类与描述4.1岩的分类4. 1. 1 岩石应按下列因素分类:(1)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根据强度按表4.1.1-1进行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石坚硬程度分类表4.1.1-1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
21、皮J,(MPa) 坚硬程度1罢王5恨软岩5 60 坚硬岩(3)按岩石风化程度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岩;在以未风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30MPa为硬质岩石,小于等于30MPa为软质岩石分类后,再根据附录A中表A.O.l-l和表A.O. 1-2划分其风化程度;(4)岩石根据其软化系数按表4.1.1-2分为软化岩石和不软化岩石。岩石软化类别分类表4.l. 1-2 软化系数KR岩石软化类别KR .:;0.75 软化岩石KR 0. 75 /f软化岩石注软化系数KR为饱和与干燥状态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比。4. 1. 2 岩体应按下列因素分类:( I )根据岩L体结构类型按附录B分
22、类,(2)根据岩石质量指标按表4.1.2-1分类;岩体按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表4.l. 2-1 RQ口(%) 岩体分类RQD.:;25 极差的AU 9 飞甘刷一md较5F 句J-f f k一的。飞一差川一较AU j ou一,、J-g-mM一的阳一差90 好的(3)岩层的单层厚度按表4.1.2-2分类;岩层按单层厚度分类表4.1. 2-2 单层w度h(m)厚度分类!t:E;. 1 。1 1. 0 薄层层h 厚层l主厚层(4)岩体的风化程度分为未风化带、微风化带、中等风化带,i!ii风化带和全风化带;岩体按其组成岩石类别的未风化强度划分为硬质与软质岩石后,再根据附录A.O.l-l和A.O.1-2
23、划分其风化程度;(5)岩体完整程度分类根据表4.1. 2-3确定。7 港口岩立工程勘察规范(JTS133一1-2010)完整性指数K,Kv $, O. 15 完整程度假破碎岩体完整程度分类0.15 0. 75 较完!陪完整注.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波速与岩块压缩波波速之比的平方,选定岩体和岩块测定波速时要具有代表性。4. 1. 3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4. 1. 3.1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应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按表4.1.3确定。岩体基本质量分级表4.1.3基本质量级别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坚硬岩,岩体完整550 E 坚硬岩,岩体较完整;较
24、坚硬岩,岩体完整550 -451 IIr 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较坚硬岩或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较软岩,岩450-351 体完整W 坚硬岩,岩体破碎;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破碎,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m较破碎;软岩,岩体完整“较完整350-251 V 较软岩,岩体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句破碎;全部战软岩及全部极破,;250 碎岩4. 1. 3. 2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BQ-一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 =90 +3j, + 250Ky Ky = (Vpm/Vp, )2 (4. 1. 3-1) (4. 1. 3-2) j;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兀
25、90Ky+30时,以兀=90Ky+30和Kv代人计算BQ值;Kv一-岩体完整性指数,Kv0. 041, +0. 4时,以Kv=0. 041, +0. 4和1,代入计算BQ值;Vpm一一岩体弹性纵波波速(km/s); Vp,一一岩石弹性纵波波速(km/s)。4. 1. 3. 3 当地下工程的岩体存在地下水、软弱结构面和高初始应力时,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修正方法应饺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的有关规定执行。、4.2 土的分类4.2.1 根据土的沉积时代可进行下列分类:(1)老沉积土,即第四纪晚更新世(Q,)及其以前沉积的土,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f,.缩性;(2)
26、一般沉积土,即第四纪全新世(仇)文化期以前沉积的土,一般为正常团结的土;8 4 岩土分类与描述(3)新近沉积土,即第四纪全新世(仇)文化期以来沉积的土,其中柑性土一般为欠团结的土,且具有强度较低和压缩性较高的特征。4.2.2 土根据地质成因应分为残和牛、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士、风积:土、人工填士和复合成因的土等。港口工程常见的儿种成因类型的土及其工程地质特征见附录C。4.2.3 土根据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应分为碎石士、砂土、粉土和粘性土。4.2.4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士应定名为碎石土。碎石土可根据颗粒级配及形状按表4.2.4-1作进一步分类。碎石土的密实度
27、可用重型或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按表4.2.4-2或表4.2.4-3确定,表中的N63.5、N,却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修正。碎石士分类表4.2.4-1土的名称颗桂形状颗粒级配漂石圆形、亚剧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盘50%块石棱角形为主卵石圆形、亚圆形为王挝径大于20mm的颗糙质jj!超过总质量50%碎石棱角形为主回ilf刨形、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fi1跑过总质盘50%f自由1棱角形为主注定名时应根据颗桩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N5密实度碎石土密实度按N5分类N5 5 520 密头表4.2.4-3超
28、:llI型动力触探民验击数N1W密实皮N!20 3 3 14 松散稍密| 中密| 密实| 很密泣,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战大植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4.2.5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粒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砂土可根据颗粒级配按表4.2.5作进一步分类。砂土分类表4.2.5土的分类颗粒级配砾砂粒径大于2mlll的颗控质量占总质量25%-50% 租砂粒径大于O.5mm的颗粒质l,跑过总质盘50%中砂粒径大于O.25mm的颗粒质量跑过总质量150%细砂串:径大于O.075mm (JJ颗;也质量超过总质量859毛粉砂粒径
29、大于O.075J1lrn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注:定名时根据颗植级配吐l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9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 4.2.6 砂土颗粒组成特征应根据土的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确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不均匀系数按下式计算:Cu =d/diO (4.2.6-1) 式中孔不均匀系数,表示级配曲线分布范围的宽窄,也限制粒径,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士粒质量的60%;鸣。一一有效粒径,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10%; (2)刷率系数按下式计算:C, = d;o/( d O x d) (4.
30、2.6-2) 式中C, 曲率系数,表示级配曲线分布形态;d30一一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士粒质量为总士粒质量的30%; d O -有效粒径,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士粒质量的10%; 白限制粒径,在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60%;(3)当不均匀系数大于等于1曲率系数1-3时,为级自己良好的砂土。4.2.7 砂土的密实度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击数按表4.2.7判定。标准贯人试验击数N密实度N三IO松散砂土的密实度分类IO50 极密实4.2.8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
31、等于10的士,应定名为粉土。4.手.9粉士的密实度可根据孔隙比按表4.2.9进行判定。于L隙lte 密实度粉土密实度按孔隙比分类e 0. 90 稍密4.2.10 粘性土应为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按表4.2.10分为和Ii土和粉质粘土。塑性指数L土的名称精性土的分类几17 粘土注:塑性指数的液限自由76g剧锣,仪沉人土中lOmm测定。表4.2.1010 1 1 It 0.75 。75几0.25。.25注I0It :.0 状态流塑软塑可塑便塑坚硬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确定粘性土的天然状态表4.2.11-2标准贯人试验击数NN h ;, 5 5h;3 3 h;主2h -2.4 含水率(%) 36,三2
32、0 砾质枯性土4.2.19 填土应为由人类活动堆积的士,根据其物质组成和堆填方式可分为下列三类:(1)冲填土,由水力冲填的淤泥性土、砂土或粉士;(2)素填土,由碎石类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山皮土等堆积的填土;经按一定标准分层压实的称为压实填土;(3)杂填土,含有建筑垃圾,T业废料或生活垃圾的填土。4.3 岩土的描述4.3.1 岩的描述应满足下列要求:(1)岩石的描述,包括名称、类别、颜色、主要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胶结成分和胶结程度、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和其他特征;(2)岩体的描述,包括岩性、岩层厚度、结构体、结构面、结构类型、风化分带、泥化层、软夹层的分布及性状、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和其他
33、特征;(3)对花岗岩风化带中的囊袋状、球状和沉积岩中的带状、隔层状等风化性状进行描述;(4) I除第四纪玄武岩外,对由第四纪钙、铁质局部胶结砂砾层和海滩生物胶结层,不能描述或鉴别为基岩;12 4 岩土分类与描述(5)描述沉积岩中硬层与软层交互形成的层状构造特征。4.3.2 土的描述应满足下列要求:(1)碎石土的描述,包括名称、成分、颗粒大小、均匀程度、颗粒形状、颗粒排列、密实程度、夹杂物和碎石粒径的坚硬程度、风化程度、胶结现象以及成因类型、地质时代等其他特征;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见附录D;(2)砂土的描述,包括名称、颜色、湿度、密实度、包含物颗粒形状、粒径均匀程度、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和其他
34、特征;(3)粉土的描述,包括名称、颜色、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构造特征、结构特征、包含物、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和其他特征;(4)粘性土的描述,包括名称、颜色、状态、湿度、塑性、光泽反应、构造特征、结构特征、包含物、嗅昧、斑纹、虫孔和成因类型、地质时代等其他特征:(5)新近沉积粘性土的描述,包括沉积环境、士质颜色、结构性和包含物等;(6)冲填土的描述,除根据冲填土质,参照一般土描述外,着重描述冲填土成分、填龄和均匀程度;(7)混合士的描述,包括类别、名称、颗粒组成、均匀程度、颜色、状态、成因类型和主要土类量的估判;(8)层状土的描述,包括韵律沉积特征、名称、颜色、成因类型、状态,互夹间
35、二者土层的厚度和构造特征;(9)残积士的描述,包括名称、颜色、颗粒组成、状态、母岩的岩性、湿陷性和遇水崩解特性等。13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 5 勘察工作布置5.1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5. 1. 1. :2拉阶段勘察应与可行性研究的阶段相适应。对于大中型工程、重点工程和技术复杂的工程,应分为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两个阶段;对于小型工程和技术成熟的工程,可直接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5. 1. 2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的适宜性进行初步评价,满足主体工程的方案设计需要。5. 1. 3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36、)调查地貌特征,了解掩埋的故河道、沟、塘的分布及其土质状况;(2)调查收集区域地质构适、活动性断层、地震活动和场地地震动参数;(3)调查场地主要构造破碎带和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发育和性状;(4)了解场地岩土组成、成因、性质和分布情况;(5)调查分析地F水、地表水活动对工程烛质条件的影响。5. 1. 4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方法应以收集、分析现有资料和现场踏勘为主,收集资料内容应按第3.0.5条有关规定执行。当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或测绘,必要时布置少量勘探测试工作。5. 1. 5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的适宜性作出基本评价,满足主体工程的初步设计
37、需要。5. 1. 6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初步划分地貌单元;(2)调查研究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和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发育等;(3)调查研究岩土分布、成因、时代和主要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4)调查地下水类型、含水层性质、地下水与地表水位的动态变化,分析对岸坡与边坡稳定的影响;(5)分析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建筑的适宜性;(6)根据需要对陆域形成、地基处理的适宜性进行岩土工程评价。5. 1. 7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方法,应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要求、拟布置的主体建筑物的位置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布置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测试工作。勘探测试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5. 1.
38、7.1 河港宜垂直于岸向布置勘探线,线距不宜大于200m,线上勘探点问距不宣大于150m。14 5 勘察工作布置-500m,取样间R-:宜为1.5-2.0m。5. 1. 7.3 勘探测试点的深度应进入持力层内适当深度。5. 1. 7.4 对地貌单元较多的场地和基岩埋藏较浅而岩性、构造复杂、岩面起伏较大的场地,勘探测试点宜局部加密加深。5.1.8 对于影响建浴场地取舍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应布置专项勘察。5.2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5.2.1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应初步查明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地基基础jj初步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满足确定总平而布置、建筑物结构和基础型式、施工
39、方法和场地不良地质作用防治的需要。5.2.2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工作应根据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并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完成下列工作内容:(1)划分地貌单元;(2)初步查明岩土层d性质、分布规律、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基岩的风化程度及埋藏条件:(3)查明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构造,收集地震资料;(4)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范围、发育程度和形成原因;(5)初步查明地下水类型、含水层性质,调查水位变化幅度、补给与排泄条件:(6)分析场地各区段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岸坡与边坡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推荐适宜建设地段,提出基础型式、地基持力层、陆域形成和地基处理的建议;(7)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等于6度的场地进行场地和地
40、基的地震效应勘察。5.2.3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应采用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勘探和多种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5.2.4 勘察工作应充分利用场地已有资料,勘察过程中应根据掌握的地质条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勘察方法和技术要求o5.2.5 勘探线和勘探点宜布置在比例尺为1:1000或1: 2000的地形图上;勘探线宜垂直岸向或平行于水工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勘探线和勘探点的间距,应根据工程要求、地貌特征、岩土分布、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情况等确定:在岸坡地段和岩石与土层组合地段宜适当力11密。勘探线、勘探点的布置可参照表5.2.5确定。初步设计阶段勘探线、勘探点布置表表5.2.5工程类别地质条件勘探线间距勘探
41、点间距(m) 水工建筑物区要30山区70 -100m 剧域建筑物区到J-70 iiiJ 水工建筑物区“,50 丘陵70-150m 港陆域建筑物区50 -100 水工建筑物|王70 平U,(100 -200m 陆域建筑物区70 -150 15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 续上表工程类别地质条件勘探线间距勘探点间距(m)岩基三三50m50 水工建筑物区岩土基50 -75m 50 -100 土基50 -100m 75句200岩基50句100m50 -100 海港池.错地区土基200 -5oom 200 -500 港岩基50 -11m 50 -100 航道区土基1 -3条200
42、 -5日。防波堤区各类地基I -3条100町300岩土基50句150m75 - 150 陆域建筑区、陆域形成区土基100 -200m 100 -200 注应根据具体勘探要求、场地微地貌、地层岩土性质和层面起伏变化、有元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场地工程条件的研究程度等参照本表综合确定问距数值,岩装在工程影响深度内提岩t覆盖层薄或无植盖层咽岩土基在工程影响深度内基岩上覆盖有一定J1i!度的土层:土基在工程影响深度内全为土层。5.2.6 勘探点的深度应根据工程规模、设计要求和岩土条件确定,勘探点的深度可参照表5.2.6确定。16 初步设计阶段勘探点深度表表5.2.6工程类别一般性勘探点勘探深度(m)控制性勘
43、探点勘探深度(m)10万吨级以上40 -60 80 码头船坞万吨级35 -55 军.65水船台滑道千吨级25句35罢王453丁建筑物千吨级以下20 -30 40 防波堤区运30运40区港池航道区设计航道标高以下2- 3 锚地区5 -8 陆域建筑区、陆域形成区15 -30 运40注:在预定勘探深度内遇基岩时,一般性勘探点深度应钻入标准贯人击数大于5日的风化岩层中不少于1m,控制性勘探点深度J.iI钻入标准贯人击数大于50的风化岩层中不少于3m或预计以风化岩为持力层的桩端以下不少于5m;对于港池、航道,在预定的疏泼深度内应至少钻探至中风化岩19i、而;经控制制勘探点和l己有资料表明,在预定勘探深度
44、内有厚度不小于3m的碎石土层且无软弱下卧层时,一般性勘探点ilJ迫该层即可.在预定勘探深度内遇到坚硬的老粘性土时,深度可酌减,一般性勘探点达到坚硬的老粘性土层内深度.水域不少于10m,陆域不少于5m;控制性勘探点达到坚硬的老粘性土层内深度,应按一般勘探点深度增加5m;在预定勘探深度内遇松软土层时,控制性勘探点应如l深或穿透松软土层,一般性甜j军点应根据具体l?况增加勘探深度,对每个地貌单元和拟布置重要建筑物区至少应有一个控制性勘探点。5 勘察工作布置5.2.7 航道、港池和销地等水域地段根据地质条件可采用地震映像探测、水底地层剖面仪探测和其他适宜的原位测试方法结合钻探进行勘察。5.2.8 勘探
45、点中控制性勘探点数量不得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4;南原状土孔数不得少于勘探点,茧面1/3,其余勘探点为原位测试孔;当不易取得原状土社或土样不宜做室内试验时,可适当减少取原状土孔数量,并增加原位测试的工作量;航道、港池和锚地区宜以标准贯入试验孔为主,同时适当布置一定数量的取原状土孔。5.2.9 取原状土样问距宜为1.5-2.0m,并应控制在主要土层中均有足够数量的代表性原状土样;其相关有效试验参数的数量应满足数理统计-的要求;当地层厚度较大且土质均匀时可适当放宽取样间距。地层变化时应及时取样。5.2.10 当需确定建筑场地类别而邻近无可靠覆盖层厚度资料时应布置波速测试孔,其深度应满足确定覆盖层厚度
46、的要求。5.2.11 岩、土、水试验除进行常规试验项目外,有特殊要求时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5.3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5.3.1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应查明建筑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提供相应阶段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提出地基类型、基础型式、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5.3.2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类型、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型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容许变形等资料;(2)查明影响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
47、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各个建筑物影响范围内的岩土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4)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5)评价岩土疏泼的难易程度及土的特性;(6)当需进行沉降计算时,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7)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8)判定水和士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9)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的标准冻结深度。5.3.3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5.3.3.1 勘察工作应采取勘探、取样试验和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5.3.3.2 勘探点的位置、数量和深度应根据工程类型、建筑物特点、基础类型、荷载情况和岩土性质,结合所需查明的问题综合确定。取原状土孔的数量应占勘探点总数的113 -112。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应为勘探点总数的1/6113。5.3.3.3 勘探线和勘探点宣布置在比例尺不小于1:1000的地形图上。线距和点距应以满足查明岩土水平方向变化,可参照表5.3.3.1确定。17 -00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探线、勘探点布置表表5.3.3-1工程类别勘探线、勘探点布置方法勘探统距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