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扁平足介绍 人是唯一有足弓的脊椎动物,足弓的存在既表示了人的特征,同时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标志。人类的祖先生活于森林中,过着树栖生活,其上下肢功能无明确分工,皆以攀缘抓握为主,故手、足相似,无足弓、前足发达、趾长而伸屈灵活自如,足跟不负重,跟骨因之较小。此时足之姿态,前足向内旋转,足内缘凹陷,外缘凸起。当人类进化,自树栖生活移居平原,更为重要而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发展到直立生活,手足有了明确分工。手主要从事劳动生产,足专司负重行走。为此足的结构和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1)陆地直立生活,两足负担体重,故跟骨发育长大,成为足部最大的骨骼。 (2)站立行走,要求足有弹性并有向前推进作用,因之,舟
2、骨和内侧楔骨向上升高,形成足纵弓。 (3)原来为了抓握方便,拇趾细长且与第二趾离开,形成一定的角度,活动灵活与拇指相似。为了直立行走要求能负重稳定,故拇趾与第二趾靠近平行,不再外展成角,并有韧带联系,活动因之减少。(4)由于足弓形成,为了维持此弓形结构,足部韧带发育壮大。再因足不再从事抓握动作,故足内在肌萎缩退化。我国方先之认为人足弓的高低并不一致,也不代表足部机能的 强弱。如脊髓灰质炎后遗高弓足患者,足弓虽高但无弹性,行走步态丑陋。又如芭蕾舞演员,足弓较平坦,但因足内外在肌发育健壮,步态轻盈美观,富有弹性。故方氏认为足弓高低不同的形成,与人民生活、习俗及所处环境有关。过去我国东南部农民,一年
3、四季多赤足劳动,最多也只穿草履下田,所处环境大多是泥土地,柔软对于足弓有衬托作用。这样的足,不着鞋袜,毫无束缚,能活动自如,保持了原来肌肉韧带的紧张力和弹性,无导致软组织挛缩的因素,其次,终日田间劳动,足内、外在肌均得到锻炼,肌肉发育良好,能起到对足弓的保护作用。这些农民极少有平足症的发生。现代物质文明发达,大家皆穿鞋着袜,有高跟鞋,亦有所 谓“火箭式”尖头鞋,对足横加束缚,使肌肉常处于紧张状态,再加道路平坦整齐,出门上公共汽车,或以自行车代步,甚少活动。在上述情况下,足肌缺乏锻炼,不够坚强。若再加上生活富裕,身强体胖,体重增加,足弓不能承担,便易形成平足症。故平足症可以看作是人类进化,物质文
4、明发达时期的一种退化病。从以上讨论,可见足弓低或平足,不能说成是平足症。足弓可以吸收震荡,良好的足弓应有弹性。足弓过高,韧带过紧;或足弓过低,韧带松弛、足肌乏力,均会引起疼痛。足弓虽平,而韧带坚强,足肌健壮又能起保护作用,具有弹性,可以毫无症状。故平足症是指足弓低平,患足外翻,无弹性,在行走和站立时有足疼痛症状者。足弓的临床解剖学 足有两个不同方向的足弓,横弓及纵弓,后者又有外侧纵弓和内侧纵弓之分。维持足弓的形态,依靠骨骼本身的形状、韧带及肌肉的坚强有力。构成足弓的骨骼与维持它们的韧带和肌肉之间关系密切,互有影响。纵弓尤为重要,纵弓塌陷,横弓随之消失,但横弓塌陷,纵弓仍可完整无恙。足骨连籽骨共
5、有 28 块,除籽骨和距骨外,都是背 宽底窄,把它们并合起来,自然形成了弓形结构。横弓在足前部的横切面上,可见跗骨和五个跖骨排列成弓形,跖骨基底部横弓较明显,跖骨头部则变浅。横弓的完整全赖纵弓的存在。内侧纵弓的后臂由跟骨和距骨组成,前臂为第一、二、三楔状骨和跖骨,其顶部是舟骨。内纵弓的弓高、后臂短、前臂长。第一跖骨尚保留有一些进化上的缺点,它与第二跖骨的联系不够坚强。跟骨的载距突与舟骨间无关节面,其间仅有跟舟韧带相连接,距骨头的下方正压在此带上,因此内侧纵弓的耐力较弱。外侧纵弓,后臂是跟骨,顶部为骰骨,前臂为第四、五两跖骨。外纵弓的跟骰关节面阔而平,站立时可稳固的接触地面,第四、五两跖骨联系坚
6、强,外纵弓也较低,这些都是它的优越性。总之足纵弓后臂短,结构简单,跟骨是内外侧纵弓的共同基础,故跟骨发育大。纵弓前臂长,结构复杂,特别是第一跖骨保存了进化上的一些缺陷,构成了弱点。故足的外侧缘较内侧缘坚固。韧带是保持构成足弓各骨块间联系的重要组织。足背突出,负重少,韧带薄弱,跖侧负荷大,对足弓的维持也特别重要,故韧带肥厚坚强。跖长韧带连接跟骨和骰骨,跖短韧带连接跟骨和跖骨。跟舟跖侧韧带亦称弹力韧带,起自跟骨载距突,止于舟骨底部,坚强而具有弹性,是防止距骨头下塌或内倾的重要结构。跖腱膜自跟骨结节起,向前分成五个腱条,止于屈肌腱鞘和跖骨头横韧带,维持纵弓,犹如弓弦。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的胫跟韧带连接
7、内踝和跟骨,防止其外翻。肌肉是维持足弓的第三道防线,亦是最主要的防 线。足部肌肉分为内在肌与外在肌二种,前者退化,在人体作用不大,对足弓的维持只起辅助作用。故足弓的维护主要依靠外在肌的作用,这类肌肉有:(1)胫前肌:通 过踝关节前内方,止于第一跖骨基底和第一楔骨内侧。能使踝关节背伸,迈足时提足向前,也提起足内缘,增高纵弓,足底内翻。(2)胫后肌,沿弹簧韧带的底部,止于舟骨结节、楔骨,骰骨和第二四跖骨基底,但舟骨是其主要止点。胫后肌收缩时,舟骨接近内踝,紧紧的托住距骨头,加强弹簧韧带,防止距骨头下陷内倾,全足绕距骨头转为内收、内翻位置。(3)腓骨 长肌:经外踝后外方、骰骨沟至足底,上于第一跖骨基
8、底和第一楔骨跖侧,与胫前肌平衡合作时,如两条坚强的悬带,各自足的内,外侧绕过足底,将足弓向上提起。(4)腓肠 肌:其作用使跟骨前端跖屈,纵弓下降,破坏足弓的结构。故腓肠肌挛缩或短缩者,易患平足症。综上所述,可见由许多上宽下窄的特有形状的骨 块构成的骨弓,若正常稳固,一经负重,便适当的降低,使重力传导至韧带,待韧带达到适当紧张时,足的内、外在肌便开始收缩来协助韧带维持足弓的结构。故骨骼构成足弓的第一道防线,韧带是第二道防线,肌肉是最重要的、最后的第三道防线。许多坚强的、复杂的韧带,纵横交错,布于足跖侧,不论其如何坚强,均不能无限制的承受过度的负荷,若不注意防止其过度负荷和慢性劳损,足底韧带逐渐被
9、牵拉松弛,便不能维护正常的足弓构造。足部内、外在肌收缩时可以支撑足弓,并使体重不能直接、全部地加在韧带上。更为重要的是足肌可经锻炼而变得坚强壮大,可以主动的维护足弓构造。至于韧带,目前尚无主动锻炼能使其更为坚强的方法。故第三道防线的肌肉,最为重要,亦是唯一可采取一些措施使其更坚强的组织。足弓的临床生理学 足是身体的支点,行走或站立 时,由跟骨及第一、五两跖骨头三点负重。下肢负重线经髌骨中央向下直至第一、二两跖骨间。足弓有弹性,吸收入在行走时发生的震荡,藉以保护关节和内脏。行走时肌肉收缩,足内各骨协同配合,组成个有力的杠杆,推动身体前。行走时,足跟先着地,然后移至足外侧缘着地,再循跖骨头移至拇趾
10、的跖趾关节,经内侧缘又回至跟部。所以行走活动,0 是足部由后外前内后的反复的环行动作。这些动作的完成依靠肌肉的收缩,故足部韧带的劳损是不多的。适当的步行,对足弓有利而无弊。人端正站立时,维持足弓的外在肌完全松弛,人体的重量全部由足部韧带来承担,故长期积累性的站立工作,容易造成韧带的劳损,促成肌肉萎缩,其结果便会发生平足症。人在跑步或跳跃时,足跟不着地,两侧 前足也不同时着地,两足肌肉的收缩,此起彼落,既紧张又协调,韧带劳损可能性更少,故适度的跑跳,对足弓也是有益无害的。但一定要有个良好的足弓为前提,已失去弹性的足弓,或足弓已经塌陷的,是不适宜进行过多的跑、跳动作的。穿着高跟鞋,在站立或行走时,
11、足长伸肌等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穿着无跟平底鞋,又使肌肉过度松弛,增加韧带负担。两者对足弓的维护是不利的。故着鞋以穿中等高度的后跟为宜。诊断依据1.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或先天性足骨畸形或外 伤史。2.久站或行走时足部疼痛或不适,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翻,舟骨 结节处肿胀和压痛,休息可减轻或消失。晚期为痉挛性平足,经较长时间休息,症状亦难改善。3.站立位线足正侧位片可见舟骨结节 完全塌陷,与载距突的距离增加。自跟骨结节底部至第一距骨头底部作连线,并从舟骨结节至此连线作垂直线,其长度多小于。扁平足一般指足底纵足弓低下,也泛指包括了外翻足,外翻扁平足等足变形,在一般人群中属於很常见的毛病。由於常见,且依变
12、形程度不同也不一定有症状,易被大眾所忽略。扁平足可由先天变形、外伤、发炎、神经麻痺、或足部负担压力过大过久而引起。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是则因為发育期间体重负荷引起纵足弓低下造成,称之為静力学扁平足。由於扁平足改变了正常步行的生物力学 , (即改变了正常的走路姿势) 这会容易引起其他骨骼及关节毛病, 有可能导致日后长期的脚痛及膝痛。 另外, 也会影响小孩的运动表现, 例如: 容易扭伤及绊倒。排除掉先天性的畸形或神经病变及外伤引起的扁平足,最常见的静力学扁平足可分為三类: 1. 小儿期扁平足: 据统计,两岁以下的小孩全是扁平足,三岁的小孩则有百分之八十,但到十岁就只剩下百分之四的扁平足。意思是绝大多数
13、的小孩随著年龄的增长,足弓的肌肉韧带会发育完成。小儿期的扁平足绝大多数不会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 2. 学童青春期扁平足: 学童期之后,因為运动及长期站立的机会增加,比较可能会有症状发作。 初期时,变形并不厉害,但病人主诉脚内侧疼痛,多运动时就比较厉害,休息就好些。如果伴随有疼痛及肿胀,就可称為发炎性扁平足。如果又有腓骨肌,伸趾长肌的僵直挛缩,小腿外侧酸痛,呈现外翻扁平足,就称為腓骨 肌强直性扁平足,需考虑足根骨癒合症的诊断。 3. 成人期扁平足: 成人期扁平足并不只是青春期扁平足长大而已,有些是因為肥胖,随著年龄增加造成肌力低下,韧带肌腱弱化,成人期才產生的扁平足。有些患者还伴随有后脛肌腱的
14、滑膜炎,严重者甚至於造成肌腱断裂,及僵直性的扁平足。 针对学童期之后的扁平足,父母带著小孩来看骨科医师,主诉為脚型难看、穿鞋困难、且有运动中及运动后的疼痛。大多骨科医师可能会建议保守治疗,穿戴支持性鞋垫。日常生活中鼓励小孩锻鍊肌肉韧带的力量,例如赤脚在草地或砂石地上玩耍,爬楼梯,跳绳等,都可以加强及促进足弓的发展。 鞋垫也许可以改善症状,但并不能真正矫正扁平的程度,如果症状厉害或扁平角度大就必须考虑手术治疗以避免将来脚部的僵硬及退化。 传统的扁平足矫正手术必须动筋切骨,重新排列足骨或切除生长不正常的足骨。手术后恢復期很长。最近国内新引进一种手术方式,称之為“距下关节制动术”,在欧美早已经行之有
15、年。不需动 筋切骨,只要在脚的外侧打开一个二到三公分的伤口放入一个小东西,术后即可马上改善扁平的角度。由於只是一个很小的高密度聚乙烯置入,并不切开骨头或肌腱,术后并不需要特别的保护,一两週后患者即可正常的行走。手术之后,随著患者长大,非扁平足也会随之成型维持。扁平足内矫正器置入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手术,患者对於矫正的效果及恢復的速度都相当的满意。 由於这一种手术只适用於青春期前非僵硬性的扁平足,如果等到成年后就较為不合适,可能仍然必须使用传统的截骨、肌腱转位手术。 =中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出现扁平足?很多中老年人本来足部正常,没有畸形疼痛,但由于年 龄的增长,体重增加,又或是外伤、神经血管肌肉病变,造
16、成足部肌肉力量下降或肌力不平衡,韧带逐渐松弛,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此时称为获得性扁平足,其形成机理非常复杂,如果出现症状,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怎样预防和治疗小儿和青少年扁平足如果扁平足程度较轻,或未出现明显临 床症状,可进行功能锻炼,而不需特殊治疗。对于学龄前儿童,不应该限制他们打赤脚玩耍;上学的孩子要加强体育锻炼,使全身肌肉发达。到青春期,尤其是体重明显增加的孩子,可每天做足部肌肉锻炼,如用足跟、足尖、足的外缘走路,或练习跳绳、跳橡皮筋、踮起足尖做体操或练舞蹈等。平时行走要注意脚不要内扣。纠正走八字步的习惯。青少年活动时要尽量穿软底鞋或运动鞋,免得束缚足弓的正常发育。平时穿鞋要
17、大小合适,最好是带有后跟的鞋,但女孩子不宜穿高跟鞋。如果已患有较明显的扁平足,或出现临 床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特制的鞋垫或穿特制的矫正鞋,进行矫正。年龄超过 15 岁的,还可以每天做用脚趾拣黄豆和踩圆木、踢毽子等运动。怎样治疗成人获得性扁平足成人获得性扁平足治疗较为复杂,如无明 显症状,暂不需特殊治疗,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症状,应积极进行治疗。1 早期出现轻度症状时,可在专科医生指 导下进行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理疗、按摩、足部肌肉功能锻炼,并穿矫形鞋防止畸形与症状进一步加重。2 病变中期,畸形与症状明显加重,并出 现肌肉痉挛,须立即行保守治疗,严重者进行石膏或支具固定,如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18、,则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在进行足部具体情况评估后决定。3 病变晚期,足弓完全塌陷,无弹性,骨与关 节变形,明显强直,疼痛严重,并出现骨性 关节炎,此时需进行手术治疗,以缓解疼痛、恢复肢体功能。成人获得性平足症 成人获得性平足症(Adult Acquire Flatfoot Deformity)是指有症状的成年人继发性扁平足。引起继发性扁平足的原因有很多,如关节退变、创伤、糖尿病、类风湿性 关节炎、神 经 性病变、肿瘤、胫后肌腱功能不全(Posterior tibial tendon dysfunction ,PTTD)等。PTTD 被认为是引起成人获得性平足症最常见的原因,但也可以是各种平
19、足症的结果。一、病因与病理(一)引起继发性足弓塌陷的原因1,各种原因引起的胫后肌腱功能不全。2,关节病变。距舟关节,跖跗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时的足部关节破坏。3,医源性,如高弓足的过度纠正。4,创伤 。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距舟关节骨折,Lifranc 损伤,胫后肌腱挫伤,弹簧韧带的损伤。5,继发于糖尿病或外周神经病变的神经性骨关节病(Charcot 关节)6,神经肌肉病 变。 颅脑损伤,脑瘫,脊髓灰质炎,神经损伤。7,足部肿瘤8,孕妇由于体内内分泌的改变,全身很多关节韧带的松弛,同时体重的增加,使足部受到更大的 压力, 长生足弓的改变。(二)内侧纵弓的塌陷引起足的结构的改变。1,跟腱 挛缩
20、。内 侧纵弓的塌陷后,跟腱作用于踝关节的力矩减小,跟腱的牵拉力不能有效地通过坚硬的足弓传达到前足部,为了推动身体向前,抬起足跟,跟腱需要变得更短、更紧、更有力。2,中足的松弛。中跗关节不能锁定。3,前足的移位。内侧纵弓的塌陷后,距骨跖屈,跟骨向后半脱位,跟骨前结节不再支撑距骨头。 为了适应这种位置,前足和中足均围绕着距骨向背侧和外侧移位。前足外展,足的外侧柱短缩。4,胫后肌腱 应力加大,易 发生胫后肌腱劳损。严重者可有足内侧韧带的损伤,如弹簧韧带和三角韧带等。5,距下关节旋前,跟骨外翻。6,中足的不稳定使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长时间处于异常位置,久而久之,这些关节发生退变,成为固定性的畸形。这样会
21、使踝关节承受更大的应力,最后导致踝关节退变。(三)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的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胫后肌腱的急、慢性腱鞘炎,肌腱退变及不同程度的肌腱撕裂和断裂,均可使 胫后肌腱不能发挥其正常的作用,此种状态又被称为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目前 认为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是成人获得性偏平足的最常见原因,是中、老年人常见足部病 变。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可以有多种原因引起,如创伤,过度使用,炎症,肌腱退 变,感染,激素注射,肌腱解剖结构异常,穿鞋不合适等。胫后肌腱损伤后,足不能很好地完成中跗关节的锁定,因而足不能形成坚硬杠杆,以有效地推进身体向前。足的内翻、跖屈功能障碍,久而久之维持足弓的其他韧带(如弹簧韧带复合体)关节囊亦发
22、生撕裂,导致足的多种畸形出现。如前足外展,内侧纵弓塌陷,跟骨外翻,跟腱挛缩等。(四)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病理类型有 1,胫后肌腱完全从舟骨上撕脱或副舟骨撕脱导致创伤性关节炎。2,胫后肌腱在内踝后完全断裂。3,胫后肌腱纵行撕裂而未完全断裂。 4,腱鞘炎、腱周炎,伴或不伴肌腱炎,但肌腱无断裂。二、临床表现与诊断一般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尤其是长时间从事站立工作者。缓慢发病,既往足弓正常,以后发现足弓逐渐塌陷。患者常常不能回忆起有过急性创伤病史。患者常以踝部疼痛、足弓扁平、不能穿正常的鞋等来医院就诊。病史可为数月到数年,发病常以内踝下疼痛开始,此时易被诊断为内踝部扭伤。随着内侧足弓的减小,跟骨逐渐外翻,跟骨
23、和腓骨或跟骨和距骨的撞击,引起外踝前下方的疼痛。另一个发病的人群是青壮年喜好运动者,他们一般有过急性踝部创伤史,胫后肌腱挫伤或断裂。检查可见踝关节肿胀,尤其是在内踝的后下方、胫后肌腱走行的部位。从足的后方观察这 种足的肿胀 可能更为明显。较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足弓减低,舟骨结节突出,跟骨外翻,前足外展。随病史长短的不同,这种畸形可以是可复性的,即足弓在非负重状态 下存在,负重以后消失,距下关节活动存在;也可以是僵硬性的,足弓在非负重时即已消失,且足部畸形不能被动纠正。让患者自然站立,前足出现外展时,从足后部观看,比正常看到更多的外侧足趾,即“多趾征”阳性。在内踝下到胫后肌腱舟骨 结节止点处可有压痛
24、。让患者外翻患侧跟部,可更容易触及胫后肌腱。胫后肌腱的患者,可能不宜触及肌腱、感觉肌腱间有间隙或肌腱有增粗。检查踝关节、距下关节和中跗关节活动,一般踝关节活动不受影响。在僵硬性平足症患者,距下关节和中跗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外翻的跟骨不能被动纠正。患者可有 胫后肌腱力量力量减弱,或让患者单足或双足抬起足跟,如患足出现无力或疼痛,称为提踵试验阳性。成人获得性平足症患者常合并有跟腱挛缩。如果膝关节伸直 时,踝背伸受限;而在膝关节屈曲时,踝关节背伸度增加,说明为腓肠 肌挛缩。因为腓肠肌同时跨越了踝关节和膝关节,屈膝后放松了腓肠肌。相反,如果无论伸膝还是屈膝,踝关节背伸均受限,说明跟腱有挛缩。为了更好地了
25、解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的病变过程,并能指导治疗,Johnson 和Strom 于 1989 年将胫 后肌腱功能不全分 为 3 期,以后 Myersom 又增加了第 4期。2007 年 Bluman, Title 和 Myerson 进一步改良了该分类法: 1 期:炎症期 A 型:滑膜炎 B 型:肌腱部分断裂,无畸形C 型:肌腱部分断裂,后足轻度畸形2 期:后足外翻A1 型:合并可复性前足内翻 A2 型:固定性前足内翻B 型: 前足外展 C 型: 内侧柱不稳定3 期:固定的后足外翻A 型:后足外翻 B 型:前足外展4 期:踝关节外翻 A 型:后足外翻、可复性踝关节外翻,无明显关节炎B 型:后足外翻、
26、固定性或可复性踝关节外翻,有明显关节炎X 线检查 负重位患足的前后位 X 线上可见,舟骨对距骨的覆盖不足,距跟角增大,舟骨向外侧半脱位。侧位可见足弓高度减低,距骨轴和第 1 跖骨之间角度减小或反向,距骨轴和跟骨纵轴角度增加。负重位踝关节 X 光片应注意有无距骨倾斜。足踝部 X 光片上还应注意有无跗间关节、距下关节和踝关的狭窄、增生等表现。CT 对骨的异常有更好的显示。如关节炎、跗骨连接和骨折畸形愈合等。超声检查具有价格 较 低,可检查肌腱静态和动态的变化,可局限于患者疼痛部位检查, 检查时间 短,不受体内金属的影响,没有射线辐射等优点。但检查者要有一定的 经验,方能够分辨出胫后肌腱的各种病变。
27、MIR 可以从多个平面对胫后肌腱及其周围结构进行评价。可显示出胫后肌腱的撕裂、退变和腱鞘炎等病变。四、治疗(一)非手术治疗1,减少活动,必要时可用石膏固定 46 周 2,理疗 3,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4,足弓支持 垫、跟内 侧垫高足垫和足踝支具 (Ankle Foot Orthoses,AFO)。如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设计的支具(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iomechanics Laboratory orthosis ,UCBL),用以纠正松弛性的前足和后足畸形,具有支撑内侧足弓,同时推挤跟骨外侧壁和支撑第 5 跖骨干的外侧缘,使足维持于足垫 中。其他使用较多足
28、踝支具有 Arizona AFO、各种行走靴等,均具有限制足踝关节活动,减少足的负重,纠正畸形的作用。孕妇由于生理变化引起的平足,使用足弓支持 垫可保护足部的肌腱和韧带结构,防止以后引起永久性扁平足。5,穿硬底的鞋,以达到对足底有效支撑, 摇椅底的鞋可减少行走时足踝部应力。 对于踝关 节有病变者, 为减轻症状,可穿行走靴。(二)手术治疗如果非手 术 治疗失败,可根据病变类型选用相应手术治疗。1. 对 1 期患者,手术切除发炎的腱鞘和腱周组织,可以减轻症状。但此手术并不能改变足的其它异常,长期效果并不好。现已很少单独使用。肌腱炎致使肌腱退变切除病 变的肌腱后,可以直接 缝合或用屈趾长肌腱加强胫后
29、肌腱。2. 2 期病变 的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加 强胫后肌腱、纠正跟骨外翻合足的外展、稳定足的内侧柱、保留距下关节的活动。由于足的畸形是可复性的,可以通过软组织和截骨手术纠正畸形保留关节活动。肌腱撕脱于舟骨结节 或副舟骨关节炎,切除副舟骨后胫后肌腱重建于舟骨。撕裂或断裂的肌腱,切除病变肌腱后可以直接缝合,不能缝合者,用其他肌腱重建。对于内侧柱不稳定者,需要行距舟、舟楔或跖楔关节融合。胫后肌腱功能不全者,可以使用屈趾长肌腱或屈拇长肌腱移位重建胫后肌腱,但单纯胫后肌腱重建手术效果并不满意,常需要同时行跟骨内移截骨,达到双重肌腱移位的效果。足的外展可以通过跟楔关节植骨融合或跟骨颈部截骨植骨延长足的外侧柱
30、予以纠正。弹簧韧带复合体退变 、撕裂时,其修复重建也很重要。跟腱挛缩时,需要区别是跟腱挛缩还 是腓肠 肌挛缩,前者行跟腱延长术;后者,一般只做腓肠肌的延长,如果此时也做跟腱延长可能会引起患者踝关节行走时跖屈无力。近些年来,已有 应用距下关节阻滞术治疗 2 期成人获得性平足症的报道,此手术使用内植物植入跗骨窦,使距下关节仍有部分的活动。根据需要以后还可取出内植物,完全恢复关节活动。3. 3 期病变,足的畸形已固定,需要行距下关节融合或结合距舟关节融合,甚至三关节融合,以纠正畸形、稳定关节。4. 4 期病变可能需要行三关节融合、四关节融合或人工关节置换加距下关节融合。对于肌腱的手 术, 术后需要石膏固定踝关节轻度跖屈内翻位。4 周后去除石膏,开始踝关节度活动练习,6 周后开始肌肉力量的练习,并穿可行走靴部分负重,8 周后可完全负重行走,继续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完全的功能恢复一般需要 68 月。行关节融合者,石膏固定需要 6 周。如果骨愈合满意,可穿行走靴部分负重行走,并开始 轻柔的活动没有固定的关节,以后逐渐增加活动度及肌肉力量的练习。12 周后复查 X 线,骨完全愈合后,开始负重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