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临检大题.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5790550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检大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临检大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临检大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临检大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临检大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血液抗凝剂的用途及特点抗凝剂 作用 用途乙二胺四 与血液中的 Ca+形成螯 全血细胞计数、乙酸盐 合物,凝血过程中断 离心法 HCT 测定 枸橼酸钠 与血液中 Ca+结合 血沉、血凝实验、血液保养液肝素 加强抗凝血酶没活丝氨酸蛋 生化、免疫项目 白酶,阻止凝血酶形成草酸盐 草酸盐与血液中 Ca+形成草 常用血浆标本酸钙沉淀 抗凝促凝剂 促进激活凝血机制,加速血 急诊生化试验液凝固红细胞的临床意义1 生理性变化增多:1.缺氧,如新生儿、高山居民、登山运动员、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等。2.雄激素增高,如成年男性高于女性3.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如情绪波动4.长期重度吸烟5.药物影响,如应用肾上腺素、糖皮

2、质激素药物等减低: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 1.生长发育过快,导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 2.造血功能减退,如妊娠中晚期血浆量明显增多。3 长期饮酒。病理性:增多:1 相对性增多:血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减少相对增多,如呕吐、高热、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2 绝对性增多:包括继发性增多和原发性增多。继发性增多主要见于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高,如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血红蛋白病等。减少:1 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2 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 膜缺

3、陷 遗传性球细胞、椭圆形、口形、畸形红细胞增多症酶缺陷 如遗传性红细胞 G-6-PD 缺乏症、血红蛋白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贫血如新生儿溶血病、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病、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 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血红蛋白临床意义与红细胞的临床意义相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检测法检测原理血红蛋白(SHB 除外)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离子 Fe3+,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Hi,Hi 与氰化钾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HiCN。HiCN 最大吸收峰为 540nm,波谷为504nm。在特定条件下,HiCN 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L/mmolcm。HiCN

4、 在 504nm 处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检测法废液的处理方式HiCN 转化液中氰化钾是剧毒品,配制转化成液时要按照剧毒品管理程序造作。为防止氰化钾污染环境,测定后的废液应妥善处理。先以 1:1 稀释废液,在向每升稀释液中加入 35ml 次氯酸钠溶液,混匀后敞开容器口放置 15 小时以上,使 CN-氧化成 N2 和CO2,或水解为碳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排入下水道。严禁在废液中加入酸性溶液,以防止产生致命性的氢氰酸。血小板的临床意义:生理性:午后略高于早晨;春季低于冬季;平原居民低于高原居民;月经前降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

5、娩后降低;病理性:减少:1 生成障碍 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肿瘤、放射性损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 破坏过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 消耗过多 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4 分布异常 脾大、血液稀释等.5 先天性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增多:1 原发性:慢粒、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2 反应性: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肿瘤等。3 其他 外科手术后、脾切除等出血时间临床意义1BT 延长 主要涉及及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一期缺陷。1)血小板数量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血小板功能缺陷,如血小板

6、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3)某些凝血因子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 DIC。2BT 缩短 某些严重的血栓性疾病凝血酶原时间1PT 延长 1)先天性 F、FFF 缺乏症和低或无纤维蛋白血症。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 K 缺乏症、原发性纤溶亢进症、DIC 等2PT 缩短 1)先天性五因子增多症 2)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3)药物影响,如长期服用避孕药。 、APTT 临床意义1APTT 延长 1)八因子、九因子水平降低的血友病甲、乙,六因子缺乏症,部分血管性血友病。2)一二五十因子严重缺乏,如严重肝脏疾病、维生素 K缺乏症等。3)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亢进。4)口服抗凝

7、剂、应用肝素等。5)血液循环中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如抗八因子换九因子抗体、狼疮样抗凝物质等。2APTT 缩短 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 DIC 高凝期、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1 纤维蛋白原增高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增高可能是一种非特应性反应。感染:毒血症、肺炎、亚急性细菌心内膜炎等。无菌性炎症:肾病综合征、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等;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恶性肿瘤。外伤、烧伤、外科手术后、放射治疗后。2 纤维蛋白原减低 原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结构异常: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继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DIC 晚期、纤溶亢进、重症肝炎和肝硬

8、化等。TT 临床意义1TT 延长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其中更多见于获得性低纤维蛋白血症。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如肝素治疗、肿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亢进时,由于 FDP 增多对凝血酶有抑制作用,可导致怎多对凝血酶有抑制作用,可导致 TT 延长。2TT 缩短 一般无临床意义。ABO 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1 输血 血型鉴定是临床输血的首要步骤,输血前必须准确鉴定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选择同型血同源,经交叉配血相符后才能输血。2 器官移植 ABO 血型抗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器官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移植抗原。在器官移植时,应力求受体和供体的 ABO 血型一致,

9、否则受体中的血型抗体可作用于移植物血管内皮表面的 ABO 血型抗原,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失败。3 新生儿溶血病 母子 ABO 血型不合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主要通过血型血清学检查诊断。4 其他 ABO 血型检查还可用于亲子鉴定、法医学鉴定以及某些疾病相关调查等。Rh 血型鉴定临床意义1 输血 虽然,约 99.6%中国人为 Rh 阳性。且健康人血清中一般不存在 Rh 抗体,但是,为了保证输血安全,输血前必须做 RhD 抗原鉴定,Rh 阴性受血者必须输 Rh 阴性血。2 发现新生儿溶血病 如果母体血液中含有针对胎儿红细胞的 IgG 类 Rh 抗体,IgG 类抗体可以通过胎盘,破坏胎儿红细胞,

10、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故鉴定新生儿及母亲 Rh 血型及检查 Rh 不完全抗体,以利于发现新生儿溶血病。交叉配血临床意义1 配到合适血源,验证血型 配到合适血缘,并进一步验证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鉴定是否正确,以避免血型鉴定错误而导致的输血后严重输血反应。2 发现压型 如 A2 亚型一部分人中含有抗 A1 的学清,与 A1 型红细胞配血时,可出现凝集。3 发现不规则抗体 虽然 ABO 血型相同,但当 Rh 或其他血型不同时也可发现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即使没有进行 Rh 或其他血型鉴定,通过交叉配血也可发现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型不合或存在免疫性抗体。贫血 MCV/RDW 分类法MCV RDW 分类 意义 减

11、低 正常 小细胞均一性 轻型 -珠蛋白生产障碍性贫血减低 增高 小细胞不均一性 缺铁性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正常 正常 正细胞均一性 慢性性病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正常 增高 正细胞不均一性 骨髓纤维化、铁粒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早期增高 正常 大细胞均一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增高 增高 大细胞不均一性 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尿量的临床意义1 多尿:1)生理性多尿:当肾功能正常时,因外源性或生理性因素所致的多尿,可见于使用含水分较高的食物或水果等、过多饮水、过多静脉注射液体、精神紧张或癔症。2)病理性多尿:肾脏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急性

12、肾衰竭多尿期。内分泌疾病:尿崩症、 原发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2 少尿或无尿 1)肾前性少尿:休克、过敏、失血过多、心力衰竭、肾动脉栓塞、肿瘤压迫。2)肾性少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此时尿渗量600mmol/kgH2O,尿比重1.018.慢性疾病,肌肉损伤。3 肾后性少尿:见于各种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如肾性或输尿管损伤、结石、药物结晶、肿瘤、尿路先天性畸形,前列腺炎肥大、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癌等疾病。颜色和透明度的临床意义1 生理变化 1)大量饮水、寒冷时尿量增多则颜色淡。女性月经血的污染也可使尿液呈红色。药物对尿

13、液颜色也有一定的影响。2 病理性变化 1)红色: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炎症、损伤、结石、出血或肿瘤等。2)血红蛋白尿:常见于蚕豆病、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NH 及血型不合的尿、免疫溶血性贫血等。3)肌红蛋白尿:常见于组织广泛损伤、变性,如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创伤等。4)卟啉尿:常见于先天性卟啉代谢异常等。5)深黄色:常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6)白色:乳糜尿常见于丝虫病,也可见于结核、肿瘤、肾病综合症、肾小管变性、胸腹部创伤或某些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管循环受阻。脓尿:常见于泌尿系统化脓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等。尿酸碱度的临床意义尿液酸碱度检查主要用于了解机体酸碱平衡

14、和电解质平衡情况,尿液酸碱度是诊断呼吸性和代谢性酸碱中毒的指标。1 生理性变化 酸性:食物:肉类、高蛋白及混合食物。生理活动:剧烈运动、应激、饥饿、出汗。药物: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钙、稀盐酸等。碱性:食物:水果、蔬菜。生理活动:用餐后碱潮。药物:碳酸氢盐、碳酸钾、碳酸镁、枸橼酸钠、酵母、利尿剂。2 病理性变化 酸性: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增加而肾小球保碱能力正常疾病:1 酸中毒、发热、慢性肾小球肾炎 2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通风、低钾性碱中毒3 其他:白血病、呼吸性酸中毒等碱性: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而肾小管保碱能力丧失。疾病:碱中毒:如呼吸性碱中毒,丢失CO2 过多。肾小管性酸中毒。尿路感

15、染: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其他:严重呕吐。尿液蛋白质的临床意义1 生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蛋白尿常见于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兴奋。2)体位性蛋白尿:其特点是卧位休息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久立后,尿蛋白呈阳性;平卧后成阴性。多见于青少年。3)偶然性蛋白尿:由于尿液中混入血液、脓液、黏液、生殖系统分泌物或月经血等,导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蛋白尿。2 病理性蛋白尿:1)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最常见的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滤过膜口径增大、断裂和经典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质特别是白蛋白滤出,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2)肾小管性蛋白尿

16、:是指肾小管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3)混合性蛋白尿:病变同时或相机累及肾小球和肾理解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4)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5)组织性蛋白尿:是指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费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葡萄糖的临床意义尿糖检测主要用于内分泌疾病,如葡萄糖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检测、疗效观察等,尿糖检测时应同时检测血糖,以提高诊断的

17、准确性。1 血糖增高性糖尿:1)代谢性糖尿:由于内分泌激素分泌失常,糖代谢发生紊乱引起的高血糖所致。典型的代谢性疾病的糖尿病。2)内分泌糖尿:常见于甲状腺功能抗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嗜镉细胞瘤、Cushing 综合征。2 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肾型糖尿,因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及肾糖阈降低所致。常见于家族性糖尿、新生儿糖尿、妊娠或哺乳期。3 暂时性糖尿 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应激性糖尿、颅脑外伤酮体临床意义1 不能有效利用碳水化合物 1)早期诊断:由于糖尿病未控制或治疗不当,血酮体增高而引起酮症,尿酮体检查有助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诊断,并与低血糖、心脑疾病、乳酸中毒或高血压高渗性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

18、性昏迷相鉴别。2)治疗检测 :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缓解后,-羟丁酸转变为乙酰乙酸含量比急性期的早期高,此时易造成对病情估计过程。2 碳水化合物镊入不足 如饥饿、饮食方法、剧烈运动、寒冷等。3 碳水化合物丢失 如频繁呕吐、肾脏重吸收障碍、消化系统疾病等。4 其他 氯仿、磷等中毒或全身麻醉后,尿酮体呈阳性。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等。新生儿出现尿酮体阳性,应严重怀疑遗传性疾病。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诊断标本 指标 健康人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 总胆红素 正常 增高 增高 增高未结合胆红素 正常 增高 增高 正常/ 增高 结合胆红素 正常 增高 /正常 增高 增高 尿液 颜色 浅黄

19、深黄 深黄 深黄尿胆原 阴性或弱阳性 强阳性 阳性 阴性尿胆素 阴性 阳性 阳性 阴性胆红素 阴性 阴性 阳性 阳性粪便 颜色 黄褐色 深色 黄褐色或深色 变浅或白陶土色粪胆素 正常 增高 减低/正常 减低/ 消失尿液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尿液出现血红蛋白是血管内溶血的证据之一。因此,尿液血红蛋白测定有助于血管内溶血性疾病的诊断。因素 疾病红细胞破坏 心脏瓣膜修复术、大面积烧伤、剧烈运动、严重肌肉损伤和血管组织损伤生物因素 疟疾、梭状芽胞杆菌中毒动植物所致溶血 蛇毒、蜂毒、毒蔁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DIC药物作用 伯氨奎林、乙酰水杨酸、磺胺、非那西丁免疫性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型不合引起的输

20、血、PNH尿亚硝酸盐临床意义目前,亚硝酸盐作为尿液化学检查组合项目之一,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检。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先关性高,阳性阳性结果常表示有细菌存在,但阳性程度不与细菌数量成正比。单一检测 NIT 的影响因素较多,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菌尿的可能,阳性结果也不能完全肯定为泌尿系统感染。因此,解释结果是可于白细胞酯酶、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结果相结合,综合分析。尿细菌培养方法为确证试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的临床意义1 诊断早期妊娠 妊娠 45 周时,血清 HCG 为100050000IU/L,尿液 HCG 超过 2500IU/L,812周出现高峰,常用的检查方法均能显示阳性结果。2 诊断异

21、位妊娠 正常妊娠时血清血清 HCG 水平随着不同孕周呈现规律性性变化,而异位妊娠时血清HCG 浓度增高不如正常妊娠。3 诊断流产 先兆流产 HCG 呈阳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多呈阳性;万群流产或死胎时 HCG 有阳性变为阴性。人工流产 HCG 仍呈阳性,提示宫腔内有残留的胚胎组织。4 辅助诊断滋养细胞疾病 因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等滋养细胞高度增生,产生大量的 HCG,血清及尿液 HCG 明显增高,可超过 100000IU/L。5 肿瘤标志物 男性尿液 HCG 升高可见于精原细胞瘤、睾丸畸胎瘤等。绒毛膜上皮细胞 HCG 的分泌量与肿瘤体积成正比。乳糜液和脂肪临床意义1 乳糜尿 1)累及

22、淋巴循环的疾病:如腹腔结核、先天性淋巴管畸形、肿瘤压迫或阻塞腹腔淋巴管或胸导管。2)丝虫病:丝虫在淋巴系统中引起炎症发复发作,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是腹膜淋巴管或胸导管广泛阻塞,致使较为脆弱的肾盂及输尿管处淋巴管破裂而出现乳糜尿。2 脂肪尿 常见于肾病综合症、肾小管变性等疾病,骨折及脂肪栓塞等。微量白蛋白临床意义1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检测,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最早期的指标之一。排泄量处于参考区间或间歇性排出,提示疾病尚处于及早阶段。2 微量元素白蛋白尿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肾脏损伤的指征之一。尿肌红蛋白临床意义1 组织局部缺血 心肌梗死早期、动脉阻塞缺血。但一般情

23、况,不以尿液 Mb 阳性作为心肌梗死的确诊依据,应同时检测血清 Mb,并结合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综合分析。2 骨骼肌损伤 Mb 对肾小管的毒性作用强于血红蛋白,急性肾衰竭患者肌红蛋白尿阳性有诊断意义,乙醇过量、可卡因或海洛因导致急性肾衰竭是引起非外伤性的肌红蛋白尿的主要原因。3 创伤 挤压综合征、电击伤、烧伤、手术创伤等。4 阵发性肌红蛋白尿 常见于剧烈运动后,如马拉松长跑等。5 原发性肌肉疾病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不同血尿的临床意义1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而尿蛋白不增多或增多不明显。见于:暂时性镜下血尿:见于健康人,尤其是在青少年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站立时间过长或重

24、体力劳动后。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统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斥反应、先天性畸形等。血尿有时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唯一临床表现。生殖系统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2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常伴有尿蛋白增多和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红斑狼疮肾炎、肾病综合征等。3 混合型血尿:提示出血可能不是起源于一个部位,有肾小球性,也可伴有非肾小球性。可引起混合型血尿的疾病不多,IgA 肾病居首位。尿白细胞临床意义1 中性粒细胞大量增多 常见于泌尿系统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也可见于肾肿瘤。闪光细胞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中性粒

25、细胞增多也见于尿液被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分泌物污染。2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 见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抗生素及抗癌药物等。尿液中性淋巴细胞增多,还可见于病毒感染。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也可减少或消失。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见于间质性肾炎、变态反应性泌尿系统炎症。管型的种类和临床意义1 透明管型又称玻璃管型 透明管型明显增多见于肾实质病变,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急性肾盂肾炎、肾淤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恶性高血压等。 2 颗粒管型 颗粒性管型的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肾小球硬化症、慢性肾盂肾炎等。3 细胞管型 1)红细胞管型是

26、由于肾小球或肾小管出血所致,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深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等,亦可见于狼疮性肾炎、亚急性肾内膜炎及 IgA 肾病等。2)白细胞管型 常提示肾实质有感染性病变,如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也可见于肾病综合症、红斑狼疮性肾炎。4 蜡样管型 健康人尿液中无蜡样管型,蜡样管型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也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淀粉样变性。5 脂肪管型 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可见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肾病等,有其见

27、于肾病综合症。6 肾衰竭管型 也称宽大管型,肾衰竭管型提示肾脏病变严重,急性肾衰竭多尿早期患者尿液中可出现大量宽大管型,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时出现肾衰竭管型,常提示预后不良。尿液结晶形态及临床意义1 酸性尿液内的结晶1)草酸钙 为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或信封样,有时呈菱形,偶见哑铃形或饼状。并伴有红细胞增多,提示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2)尿酸结晶 呈黄色、暗棕色,其形状为三菱形、哑铃形、蝴蝶型或不规则形。大量尿酸结晶见于高尿酸肾病及尿酸结石,亦可见于急性痛风症、儿童急性发热、慢性间质性肾炎等。2 碱性尿液中的结晶1)非晶形磷酸盐 为白色颗粒状,属于正常代谢产物,一般无临床意义。2)磷酸铵镁结晶

28、 呈无色的方柱形、信封状或羽毛状,有强遮光性。一般无临床意义,感染引起结石时,尿液中常出现磷酸铵镁结晶。3)磷酸钙结晶 有非晶形、粒状、三棱形,排列成星状或束状,可溶于乙烯。如出现大量的磷酸钙结晶,则应排除甲状腺功能抗进、肾小管酸中毒或因长期卧床引起的骨质脱钙。3 胆红素结晶 为成束的针状或小块状、橘红色结晶,可被白细胞吞噬。 。多见于黄疸、肝癌、肝硬化、急性磷中毒等。4 胱氨酸结晶 呈无色、六边形,边缘清晰、遮光性强的薄片状结晶。健康人尿液中少见,大量胱氨酸结晶是肾或膀胱结石的先兆。5 亮氨酸结晶 呈淡黄色或褐色小球形或油滴状,并与密集辐射状条纹,遮光性强,多见于急性肝萎缩、急性磷中毒等。6

29、 酪氨酸结晶 为略带黑色的细针状结晶,成束状或羽毛状,可溶于氢氧化铵而不溶于水。常与亮氨酸结晶同时出现,多见于组织大量坏死。7 胆固醇结晶 外形为缺角的长方形或方形,无色透明,常浮于尿液的表面,可见于膀胱炎及肾盂肾炎。8 药物结晶 主要有磺胺类药物结晶,如磺胺嘧啶结晶呈不对称麦秆束状,也可呈球状。多与用药过量有关。尿液其他有形成分及临床意义1 细菌 尿液细菌有格兰阳性杆菌和格兰阳性球菌,以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多见。革兰阴性杆菌菌落计数10 5/ml 提示泌尿系统感染,格兰阳性球菌菌落计数10 4/ml 既有诊断价值。2 真菌 白假丝酵母菌一般是尿液被阴道分泌物污染所致。酵母

30、菌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女性尿液碱性尿液。3 寄生虫及虫卵常见于女性尿液中,也偶见于男性。乳糜尿中见于可检出微丝蚴。4 精子 尿液中精子多见于男性遗精后、性交后或逆行射精。5 纤维蛋白 如毛发、棉花和化学织物纤维等,体积大,中毒或高度遮光性,边缘暗而厚实。6 其他 若混入前列腺液,可见到磷脂胆碱小体、前列腺颗粒细胞和淀粉小体。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1 消化道出血的判断 FOBT 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药物导致的胃黏膜损伤、肠结核、Crohn 病、胃溃疡、各种胃炎、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消化道恶性肿瘤等。2 消化性溃疡与肿瘤出血的鉴别 FOBT 对消化性溃疡的阳性诊断率为 4070%,呈间

31、断性阳性,治疗后,当粪便外观时, FOBT 阳性仍可持续 57 天,如出血完全停止,隐血试验即可转为阴性。消化道恶性肿瘤阳性率早期 20%,晚期可达 95%,且成持续性阳性。粪便脂肪检查的临床意义粪便脂肪增加可见于:1 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纤维囊性变等。2 肝胆疾病:胆汁淤积性疾病、胆汁分泌不足、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3 小肠病变:乳糜泻、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等。4 其他,胃、十二指肠瘘,消化性溃疡等。粪便显微镜检查有形成分及临床意义1 白细胞 健康人粪便中无或偶见白细胞。1)肠炎:白细胞增多不明显,一般4 1,26 30 1 时,则更支持诊断。也见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乳糜胸膜腔积

32、液;如见大量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可能是骨髓瘤。3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常见于变态反应和寄生虫所致渗出液;也见于多次反复穿刺、人工气胸、术后积液、结核性渗出性液吸收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梗死、霍奇金病、间皮瘤等。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6 病因 非炎性积液 炎症性、外伤、肿瘤或理化性质颜色 淡黄色 黄色、红色、乳白色透明度 清晰透明或琥珀色样 浑浊或乳糜样比重 1.018pH 7.3 30积液蛋白/血清蛋白 0.5葡萄糖(mmol) 接近血糖水平 200积液 LD/血清 LD 0.6细胞总数(10 6/L)500有核细胞分类 淋巴细胞为主, 急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 可见间皮细胞

33、炎症或恶性积液以淋巴细胞为主肿瘤细胞 无 可有细菌 无 可有关节腔积液常见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颜色 临床意义淡黄色 穿刺损伤出血红色 创伤、全身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关节置换手术后 金黄色 积液内胆固醇增高脓性黄色 严重细菌感染性关节炎乳白色 结核性、慢性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绿色 铜绿假单胞菌关节炎黑色 褐黄病关节腔积液凝块形成的程度及临床意义程度 判断类型 临床意义轻度 凝块占试管中积液体积的 1/4 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骨肿瘤中度 凝块占试管中积液体积的 1/2 类风湿关节炎、晶体性关节炎重度 凝块占试管中积液体积的 2/3 结核性、化脓性、类风湿关节炎 常见

34、关节病变关节腔积液检查特征疾病 外观 黏度 黏蛋白凝 细胞计数 蛋白质 葡萄糖 结晶 细菌块形成 机分类损伤性 黄、血色, 高 良好 ,L 为主 正常 无 无关节炎 常浑浊骨关节炎 黄,清亮 高 良好 ,L 为主 正常 无 无类风湿 黄、浅绿色,低 一般,差 ,L 为主 正常 偶见胆固醇 无关节炎 浑浊 结晶风湿热 黄,稍浑浊 低 良好,一般 ,N 占 50% 正常 无 无痛风 黄,乳白色,低 一般,差 ,N 为主 正常 尿酸盐 无稍浑浊 结晶结核性 黄,浑浊 低 差 ,早期 N 为主, 无 阳性关节炎 后期 L 为主化脓性 浅灰、白色, 低 差 ,N 为主 无 阳性关节炎 浑浊,脓样关节创伤

35、、 红色,浑浊 低 一般 ,N 为主 正常 无 无出血性疾病过度治疗精液检查的主要目的1 评价男性生殖功能,提供不育症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2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3 输精管结扎术后的疗效观察。4 为体外受精和精子库筛选优质精子。5 法医学鉴定。精子凝集的临床意义精子计数持续30 -胃液理学变化及临床意义项目 变化 临床意义胃液量 正常 基础胃液量为 10100ml增多 增多: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反流减少 萎缩性胃炎、胃蠕动功能抗进等颜色 正常 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血液、胆汁,无食物残渣灰白色浑浊 混有大量黏液所致鲜红血丝 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黏膜所致棕褐色 胃内

36、出血与胃酸作用所致,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咖啡渣样 胃内有大量陈旧性出血,见于胃癌、胃溃疡、胃癌等黄色、黄绿色 混有胆汁。见于插管时恶心、呕吐及幽门闭锁不全、十二指肠狭窄等胆汁反流黏液 正常 少量、分布均匀,润滑和保护黏膜,中和、缓冲胃酸和抵抗胃蛋白酶的消化增多 胃有炎症,特别是慢性胃炎症。黏液呈弱碱性,大量增多可影响 胃液的酸度气味 正常 可略带酸味,而无其他臭味发酵味 消化不良、胃液潴留、有机酸增多:幽门梗阻、胃张力高度缺乏氨味 尿毒症恶臭味 晚期胃癌粪臭味 小肠低位梗阻、胃大肠瘘等食物残渣 正常 无组织碎片有碎片 胃癌、胃溃疡酸碱度 正常 pH0.91.8升高 萎缩性胃炎、胃癌、继发性

37、缺铁性贫血、胃扩张等降低 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等痰液颜色 改变的常见原因及临床意义颜色 常见原因 临床意义黄色、黄绿色 脓细胞增多 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红色、棕红色 出血 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铁锈色 血红蛋白变性 急性肺水肿、肺炎球菌性肺炎、肺梗死砖红色 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粉红泡沫样 肺淤血、肺水肿 左心功能不全烂桃样灰黄色 肺组织坏死 肺吸虫病棕褐色 红细胞破坏 阿米巴脓肿、肺吸虫病灰色、灰黑色 吸入粉尘、烟雾 旷工、锅炉工、长期吸烟者无色(大量) 支气管黏液逸出 肺泡细胞癌痰液性状改变及临床意义性状 特点 临床意义粘液性 粘稠、无色透明或灰色 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早期 肺炎;白色黏痰、牵拉成丝见于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浆液性 稀薄、泡沫 肺水肿、肺淤血;稀薄浆液性痰液内含粉皮样物见于棘球蚴病脓性 脓性、浑浊、黄绿 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脓胸向肺内破溃、活动性结核色或黄色、有臭味 等粘液脓性 黏液、脓细胞、淡黄白色 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血性 痰液中带鲜红色血丝、血性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水肿、肺癌、肺梗死、泡沫样痰、黑色血痰 出血性疾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