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来源归纳记忆注:转载须注明颜之推敲原创。1.科名与药名相同(单)柏科:侧柏叶(柏柏伯伯)蜈蚣科:蜈蚣(蚣蚣公公)麻黄科:麻黄(麻麻妈妈)紫草科:紫草(紫紫姊姊)商陆科:商陆(商商山山)水蛭科:水蛭(水水)杜仲科:杜仲(杜杜读读)泽泻科:泽泻(泻泻写写)马钱科:马钱子(马马)车前科:车前草(车车)黑三棱科:三棱(三三)百部科:百部(百百)珍珠贝科:珍珠(珍珍)牡蛎科:牡蛎(蛎蛎丽丽)松萝科:松萝(萝萝落落)海金沙科:海金沙。 (海海嗨嗨)远志科:远志(远远) 香蒲科:蒲黄(蒲蒲仆仆)川续断科:续断(续续徐徐)钳蝎科:全蝎(蝎蝎谢谢)蝉、科:蝉蜕(蝉蝉潺潺)蚕蛾科:僵蚕(蚕蚕灿灿)蟾蜍科:蟾蜍
2、(蜍蜍处处)龟科:龟甲(龟龟鬼鬼)鳖科:鳖甲(鳖鳖比比)熊科:熊胆(熊熊)2.科名与药名不同(单)麦角菌科:冬虫夏草(麦冬)子实体:灵芝(子灵芝紫灵芝)马尾藻科:海藻(马尾藻)蚌壳蕨科:狗脊(狗蚌狗棒)鳞毛蕨科:棉毛贯众(鳞众临终)水龙骨科:石韦(水龙石韦水龙示威)木通科:大血藤 (通血)瑞香科:沉香(瑞沉内存)桃金娘科:丁香 (桃金丁香讨金丁香)夹竹桃科:罗布麻叶(夹罗布夹萝卜)忍冬科:金银花(忍冬金银人懂金银。或忍冬是金银花)大戟科:巴豆(大戟巴大鸡巴。或:大巴豆)鼠李科:酸枣仁(鼠酸数算)葡萄科:白蔹(蔹葡萄恋葡萄)三白草科:鱼腥草(白草鱼)漆树科:五倍子(漆树五倍起数五倍)小檗科:淫羊
3、藿(小羊)堇菜科:紫花地丁(紫花堇菜)报春花科:金钱草(报春金钱保存金钱)列当科:肉苁蓉(列当苁蓉理当从容)爵床科:穿心莲(床心创新)马兜铃科:细辛(细辛马兜铃细心马兜铃中肾毒)莎草科:香附(莎附杀夫)禾本科:薏苡仁(禾薏何意)薯蓣科:山药(山薯)钜蚓科:地龙(钜龙巨龙。或:蚯蚓是地龙)鲍科:石决明(鲍明报名)乌贼科:海螵蛸(贼蛸贼笑。或:乌贼骨是海螵蛸)鳖蠊科:土鳖虫(蠊鳖练笔)螳螂科:桑螵蛸(桑螳上当。或:上镗)芫青科:斑蝥(芫斑原版)海龙科:海马(龙马)壁虎科:蛤蚧(蛤壁个别。或隔壁)眼镜蛇科:金钱白花蛇(眼睛花)蝰科:蕲蛇(蕲蝰奇诡)游蛇科:乌梢蛇(游乌有无)3.科含 2 个种苋 科:
4、怀牛膝、川牛膝(芥牛解牛)龙 胆 科:龙胆、秦艽(龙龙艽隆隆叫)防 己 科:防己、北豆根(防防北豆方方北斗)石 竹 科:银柴胡、太子参(石竹银太子施主银太子)萝 藦 科:徐长卿、香加皮(萝 藦 长卿加落寞长卿家)樟 科:桂枝、肉桂(樟桂掌柜)桑 科:桑叶、桑白皮(桑叶皮)旋 花 科:菟丝子、牵牛子(菟牛旋花兔牛喧哗)橄 揽 科:乳香、没药(橄揽没乳)葫 芦 科:天花粉、栝楼 (葫芦栝粉葫芦刮粉)鸢 尾 科:射干、西红花 (鸢尾射西原味社戏)棕 榈 科:槟榔、血竭(棕 榈榔竭棕榈狼藉)鹿 科:鹿茸、麝香( 鹿鹿麝香路路摄像)牛 科:牛黄 、羚羊角( 牛牛羊)4.科含 3 个种蓼 科:蓼大青叶、大
5、黄、何首乌(蓼蓼大黄何聊聊大黄河) 十字花科:板蓝根、大青叶、葶苈子(十个蓝青葶十个蓝蜻蜓)桔 梗 科:桔梗、南沙参、党参( 桔 桔南党姐姐难当)木 兰 科:厚朴、辛夷、五味子(木兰厚夷味木兰后一位)芸 香 科:黄柏、枳壳、吴茱萸 ( 芸香吴萸柏枳云像无语白纸)木 犀 科:秦皮、连翘、女贞子(木犀秦翘女母系秦俏女)玄 参 科:元参、胡黄连 、地黄 (玄元胡黄地轩辕胡皇帝)天南星科:天南星、半夏、石菖蒲(天天夏石菖天天夏市场)兰 科:天麻、白及、石斛(兰天麻白及斛兰天马白极虎)5.科含 4 个种茄 科:枸杞子、 地骨皮、洋金花、天仙子(茄枸骨,洋仙子假狗骨,洋仙子)6.科含 5 个种五 加 科:
6、五加皮、三七、人参、西洋参、红参(加加三人西洋红家家三人夕阳红)茜 草 科:茜草、钩藤、栀子、巴戟天( 茜茜钩、栀子巴浅浅沟、纸质坝)7.科含 7 个种唇 形 科:薄荷、黄芩、广藿香、益母草、紫苏叶、荆芥、丹参(荷芩获益唇紫荆丹和亲获益唇紫荆丹)百 合 科:川贝母、浙贝母、知母、天冬、麦冬、黄精、玉竹(三母皆百合,二冬黄精玉三母皆百合,二栋黄金玉)8.科含 8 个种蔷 薇 科:枇杷叶、金樱子、桃仁、苦杏仁、乌梅、山楂、地榆、木瓜(蔷 薇有枇杷,樱桃杏梅楂榆瓜) 9.科含 9 个种毛 茛 科:威灵仙、川乌、附子、草乌、白芍、赤芍、黄连、牡丹皮、川木通。 (毛附子芍牡丹,二乌头威通连川毛父子烧牡丹
7、,二恶头威通连川)10.科含含 11 个种伞 形 科:蛇床子、小茴香、当归、前胡、柴胡、川芎、羌活、白芷、藁本、防风、北沙参(伞床茴归二胡芎,羌芷藁本防风沙伞床回归二胡兄,墙纸稿本防风沙)11.科含 12 个种菊 科:白术、苍术、紫菀、牛蒡子、鹤虱、茵陈、青蒿、木香、款冬花、红花、 、菊花、蒲公英(二术苑蒡虱茵蒿,木香款红花菊公二叔远旁设茵蒿,木香款红花鞠躬)12.科含 14 个种豆 科:甘草、黄芪、鸡血藤、葛根、补骨脂、广金钱草、番泻叶、苦参、儿茶、槐花、降香、潼蒺藜(沙苑子) 、决明子、苏木(甘芪豆鸡葛补广番,苦茶槐花降火潼明木甘芪豆鸡各补广泛,苦茶槐花降火同明目)回春草堂 医之博大而精深
8、,颜之古今而推敲颜小保 博 客 下一页 总论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一)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2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 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4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1)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1 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2 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3 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4 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 (2)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1 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2 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力求名实相副;3 力求一物一
9、名,一名一物;4 查考地方史志 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1)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真” ,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标准”中收藏的品种,在该地区属正品。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地方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当前药材与饮片假冒伪劣的表现形式有:1 以相对价廉的它种药材伪充此种药材2 有意造假,以假充真3 掺伪4 药材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5 染色6 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7 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2)鉴定中药品种的优劣“优” ,即质量优
10、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1 中药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中药临床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和中药的标准化、国际化等大问题。2 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除临床疗效、性状鉴别外,目前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有害物质的限量指标和涉及中药纯净度检查的各项指标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1)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原则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应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的原则。中药质量标准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要正确,中成药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或生产工艺
11、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等。1985 年 7 月 1 日卫生部发布施行的新药审批办法,明确规定新药在申报临床及申报生产时,应分别提供临床研究用及生产用药品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2)中国药典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 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规定的项目有:名称、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贮藏等。1 名称 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拉丁名,均应按中药有关命名要求制定。2 来源 包括药材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
12、矿物药包括该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一个药材有多种植(动)物来源的,药典收选其中的主流品种,并将质量好、产量大、使用面广的排列在前。药用部位是指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可供药用的某一部分或全体。 保证药材的最佳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方法。3 性状 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断面、气、味等。描述以完整的干药材为主,对多来源的药材,其性状无区别者合并描述,有区别者分别描述。按植物品种的排列顺序,第一种药材全面描述,其他分别描述与第一种的不同点,描述要突出主要特征,描述要准确、简练、规范。4 鉴别 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包括组织、粉末或表面制片,显微化学等鉴别特征)、
13、理化鉴别(包括物理、化学、色谱、光谱等鉴别方法)。对多来源组织无区别则合并描述,有区别者发表描述。色谱鉴别应对照品。选用方法要求专属、灵敏、快速、简便。5 检查 检查项下规定的各项是指药品在加工、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的需要控制的物质或物理参数,包括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与纯度要求四个方面。如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等。6 浸出物 测定包括水溶性、醇溶性及醚溶性 浸出物测定。可参照 中国药典附录浸出物测定要求,结合用药相关习惯。选定合适的溶剂,以药材的干燥品计算。7 含量测定 以精密、准确、简便、快速为原则。注意
14、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8 炮制 制定合理的工艺,明确质量要求。9 性味 先味后性再归经。注明毒性10 功能与主治 指作用,医疗运用。11 用法与用量指水煎内服。用量指成人一日剂量。12.注意用药 用药注意事项,主要指禁忌和不良反应。13 贮藏 药材.贮存与保管的基本要求。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1)中药的资源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 (2)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法1 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2 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3 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4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5 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6 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7 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
15、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和扩大新药源8 用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9 开展综合利用,扩大新药源二、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古代中药鉴定知识与本草著作历代重要本草著作(1)成书年代、作者、收载药物总数(2 )在中药鉴定方面的学术价值本草著作 成书年代著者 载药数主要特点 及价值神农本草经西汉 365 种分上、中、下三品,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本草经集注梁代 陶弘景 730 种 为最早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并记载了火烧试验,对光照视的鉴别方法。 新修本草 唐代 李勣 苏敬850 种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图经本草
16、宋 苏颂 为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药图,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为现今本草考证的重要参考书之一证类本草 宋代 唐慎微 1746种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为研究古代药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本草纲目 明代 李时珍 1892种对中药学贡献最大,是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药学文献之一,本书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本草纲目拾遗清代 赵学敏 921 种拾遗补正本草纲目。晶珠本草 清代 蒂玛尔-丹增嘉措2294种载青海、西藏东部、四川西部药材 2294种,是历代收集藏药最多的典籍 植物名实图考清代 吴其濬 1714种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三、影响药材质
17、量的因素 (一)药材的品种、种质与栽培1.药材的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品种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药典 收载的中药中,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同一药材,即便是同属植(动)物,品种不同其质量有差异,甚至很大差异,如厚朴与凹叶厚朴,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可相差 5倍以上;如果是属(如水蛭)甚至科(如小通草)都不同,其有效成分的类别、含量均有很大差别。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有显著差别的品种,当其被作为同一药材使用时,其质量常难以控制,临床疗效也难以保证。2.药材的种质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种质(germplasm)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丰富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总体。遗传物质是决定
18、生物能否产生活性物质的前提,是决定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1 种质的优劣对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2 各种药材的活性成分、性味都与种质有关。3.药材的栽培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当前药材的生产主要有两种途径,即野生和栽培(养殖)。我国有近 200 种常用大宗药材为栽培品。目前种植技术粗放,种质不佳,品种混杂,种质退变,严重影响药材质量。滥施农药、除草剂,造成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偏高,影响药材的安全性、有效性。栽培已成为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二)药材的产地1.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药材质量的优劣除与药材品种、种质、栽培密切相关外,其有效成分在药用动、植物体内的形成和积累与其产地关系亦很密切,药
19、材的产地对药材质量优劣影响很大。我国有许多常用中药材产地,因产地东、西、南、北、中各不相同,其地势、土壤、气候(气温、光照、降雨)、水质、生态环境各异,造成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质量上的差异,有时这种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规范化种植中药材,在选址时一定要注意选择该药材生长最适宜的地方建立种植基地。2.主要道地药材的产地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 ”)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品种、质量的优良性。我国现在比较公认的道地药材约有 200 多种。道地药材的区划,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
20、同的划分方法,本指南采用按照我国地形地貌的自然特点和民族医药体系的中心来划分道地药材产区的方法,将我国划分为 15 个药材区,现择要介绍如下。1 川药 主要起源于巴、蜀古国,现指产于四川、重庆的道地药材。如: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川乌、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白芷、半夏、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花椒、乌梅、黄柏、厚朴、金钱革、青蒿、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香等。2 广药 主要指南岭以南,广东、广西和海南所产的道地药材。如: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粉防已、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毕茇、胖大海、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
21、金钱白花蛇、穿山甲、海龙、海马、地龙等。3 云药 主要指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金鸡纳、儿茶等。4 贵药 主要指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如:天冬、天麻、黄精、白及、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5 怀药 取义源自四大怀药,现引申为河南所产的道地药材。如: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全蝎等。6 浙药 取义为“浙八味”等浙江省所产的道地药材,如: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芍、杭菊花、麦冬、温郁金、莪术、山茱萸、栀子、乌梅、乌梢蛇、蜈蚣等。7 关药 是指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所产
22、的道地药材。如: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牛蒡子、灵芝、鹿茸、鹿角、哈蟆油等。8 秦药 指古秦国,现陕西及其周围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地理范围为秦岭以北、西安以西至“丝绸之路:中段毗邻地区,以及黄河上游的部分地区。如:大黄、当归、秦艽、羌活、银柴胡、枸杞子、南五味子、党参、槐米、槐角、茵陈、秦皮、猪苓等。9 淮药 指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鄂、皖、苏三省)所产的道地药材,如:半夏、葛根、苍术、射干、续断、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天南星、牡丹皮、木瓜、银杏、艾叶、薄荷、龟板、鳖甲、蟾酥、斑蝥、蜈蚣、蕲蛇、石膏等。10 北药 是指河北、山东、山西以及陕西北部所产的道地药
23、材。如:党参、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连翘、酸枣仁、桃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11 南药 指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湘、赣、闽、台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如:百部、白前、威灵仙、徐长卿、泽泻、蛇床子、枳实、枳壳、莲子、紫苏、车前、香薷、僵蚕、雄黄等。12 蒙药 是指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也包括蒙古族聚居地区蒙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锁阳、黄芪、甘草、麻黄、赤芍、肉苁蓉、淫羊藿、金莲花、郁李仁、苦杏仁、刺蒺藜、冬葵果等。13 藏药 是指青藏高原所产的药材,也包括藏族聚居区藏医使用的药材
24、。如:甘松、桃儿七、胡黄连、藏木香、藏菖蒲、藏茴香、雪莲花、余甘子、广枣、波棱瓜子、毛诃子、木棉花、翼首草、冬虫夏草、麝香、熊胆、硼砂等。14 维药 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产的道地药材,也包括维吾尔族聚居地区维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雪莲花、伊贝母、阿魏、紫草、甘草、锁阳、肉苁蓉、孜然、罗布麻等。15 海药 主要指沿海大陆架、中国海岛及河湖水网所产的道地药材。如:珍珠、珍珠母、石决明、海螵蛸、牡蛎、海龙、海马等。(三)药材的采收1.采收与药材质量、产量的关系1)中药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有效成分,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除取决于药用植物种类、药用部位、产地、生产技术。2)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
25、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 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可达 280,如已开花,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甘草在生长初期甘草酸(甘草甜素)的含量为 65,开花前期为105,开花盛期为 45,生长末期为 35。3)中药材的适时采收是生产优质药材的重要环节。2.药材的适宜采收期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确定其最适宜的采收期。 1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1)许多根及根茎类中药,在秋冬季节地上部分枯萎后和春初植物发芽前或刚露苗时,既是有效成分高峰期,又是产量高峰期,此时最适宜采收期。如莪术、郁金、姜黄、天花粉、山药等。2)金银花在花蕾期含有效
26、成分绿原酸最多,产量最高,所以最适宜采收期应是花蕾期。3)对不同生长期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动态研究表明,它们在8、9 月份即在花蕊期至开花前期含量较高,此时产量亦高,故穿心莲适宜采收期为花蕊期至开花前期。uO aWM3V9l“FatsG2 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者,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是其最适宜采收期。1) 三颗针的根在营养期与开花期小檗碱含量差异不大,但在落果期小檗碱含量增加一倍以上,故三颗针的根的适宜采收期应是落果期。2)对野生移栽的芍药根中的芍药苷积累动态的研究表明,在全年中芍药苷含量以休眠期为最高,果熟期为最低,其适宜采收期应在休眠期。3)同一种药
27、用植物在不同产地,其生长发育受当地气候、土壤、水质等生态环境影响,有效成分含量的高峰期常因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故其最佳采收期也有所不同。如麻黄中的麻黄碱在春季最少,随后逐渐增高。而内蒙的麻黄 8 月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而山西的麻黄 9 月最高;以后逐渐下降。3 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是其最适宜采收期。通过对五倍子中肚倍虫瘿发育规律及其发育过程中单宁酸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肚倍蚜虫的瘿内生活期为 80 天左右,肚倍虫瘿在生长的全过程中单宁酸含量维持稳定。虫瘿的发育在前期速度较快,后期较缓慢。肚倍成熟爆裂最初出现在 7 月 12 日,最晚为 7 月 30 日,因此肚倍的最适宜采收
28、期由获取最大产量因素决定,应选择在 7 月 12 日之后,7 月 30 日前,过早采收,缩短虫瘿生长时间,造成减产;过晚采收,肚倍成熟爆裂,同样会减产。4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即为适宜采收期。1)单位面积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位面积产量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利用绘制含量与产量曲线图,由二曲线的相交点可直接找到适宜采收期。如薄荷,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成分,薄荷在花蕾期挥发油含量最高,而薄荷的挥发油主要存在于叶中,叶的产量高峰在花后期。其挥发油含量高峰期与叶产量高峰期不一致,若分别以挥发油含量() 和叶的产量为纵坐标,以不同生长期为横坐标,即可绘制出两条曲线来,将
29、二曲线图中的产量高峰与含油高峰以同一坐标高度表示,即二曲线交点之对应时期即为适宜采收期。2)对多年生药用植物适宜采收年限的选择,应根据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兼顾产量高峰期,经综合分析来确定。如人参,对吉林抚松栽培的不同年龄人参的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皂苷的积累是随人参栽培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至 4 年生含量达到最高(48 ) ,以后两年增加较慢或略有下降, 6 年生者在秋季药材产量和人参皂苷总含量均较高,故栽培人参应以 6 年生者秋季为适宜采收期。5 多种因素影响药材质量,运用计算机技术确定适宜采收期能得到更确定的判定。如乌梅的质量取决于水提液的 pH、游离总酸度、还原糖含量、柠檬酸与苹果酸含
30、量比(与成熟度有关)等 4 个指标;其药材产量又与果肉率、乌梅产率两个指标有关。对梅果实的上述各项质量与产率共用的 6 个指标进行测定,将所得结果应用 SAS(603 版)软件系统用计算机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处理。综合考查上述多重指标确定梅的最佳采收期为核仁、果肉成熟期。6 含有毒成分的药材,应以药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集为宜。3.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1)植物药的采收原则一、植物药类1 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比较高。2 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3 皮类 一般在春末
31、夏初时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和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也较易愈合。杜仲、黄柏等就可采用“环状剥皮技术”。4 叶类 一般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叶片繁茂,颜色青绿,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此时往往有效成分含量高。5 花类 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开放过久接近衰败的花朵,不仅影响药材的颜色、气味,而且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花类中药的采收如下:1)有的在含苞待放时采收,如金银花、丁香、辛夷、槐米等;2)有的在花初开时采收,如洋金花等;3)有的在花盛开时采收,如菊花、番红花等;4)红花则要求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摘;5)而对于那些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
32、6 果实种子类 1)一般在果实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少数采收幼果,如枳实、青皮等。2)种子类药材宜在果实成熟时采收。7 全草类 1)一般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收,如青蒿、淡竹叶、穿心莲等;2)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香薷、荆芥等。(8)藻、菌、地衣类 药用部位不同,其采收时间也不一样。如1)茯苓,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2)冬虫夏草宜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散发时采收;3)海藻宜在夏、秋两季采捞;4)松萝则全年均可采收。二、动物药类1 昆虫类 1)入药部位含虫卵的,应在虫卵孵化前采收,如:桑螵蛸应在深秋至次年 3月中旬前采收,过时卵已孵化,降低质量; 2)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
33、如土鳖虫等;3)有翅昆虫可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因此时不易起飞,如斑蝥。2 两栖类、爬行类 1)多数宜在夏、秋两季捕捉采收,如蟾蜍和各种蛇类药材;2)也有在霜降期捕捉采收的,如哈蟆油等。3 脊椎动物 1)大多数全年均可采收,如龟甲、鸡内金、牛黄、马宝等;2)鹿茸则需在 5 月中旬至 7 月下旬锯取,过时则会骨化;3)麝香的活体取香则一般在 10 月进行。三、矿物药类全年可挖,大多结合开矿采掘。4.采收药材中的注意事项1 选择适宜的采收的机具,保持清洁、无污染。2 除药材的药用部位外,还要充分利用其他部位,开展综合利用。3 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一要按需采药: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分期采集,合理轮采;
34、二要轮采、野生抚育和封育。(四)药材的产地加工1.产地加工的目的中药材采收后,除少数要求鲜用如生姜、鲜芦根等外,绝大多数需经过产地加工。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是:1 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2 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对鲜用的药材保鲜处理,防霉、防腐。3 降低或消除药材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 有的药材毒性很大,通过浸、漂、蒸、煮等加工方法可以降低毒性,如附子等。有的药材表面有大量的毛状物,如不清除,服用时可能刺激口腔和咽喉黏膜,引起发炎或咳嗽,如狗脊、枇杷叶等。4 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5 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2.常用的产地加工方
35、法拣、洗、切片、蒸、煮、烫、搓揉、发汗、干燥1 拣、洗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木香、细辛等。2 切片 1)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及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 2)某些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较易氧化的药材,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3 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以利干燥,同时可使药材中的酶失去活性,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但加热时间的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1)白芍煮至透心;2)天麻、红参蒸至透心;3)太子参置沸水
36、中略烫;4)五倍子、桑螵蛸蒸至虫卵或蚜虫被杀灭。4 熏硫1)为使有些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用硫黄熏制,如白芷、山药、川贝母等。 2)熏硫虽是一种传统的加工方法,但药材经硫熏后会残留硫化物,影响药材的安全性,有些药材经熏硫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大大降低,如白芷等。而且熏硫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该法需深入研究。5 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6 干燥 除少数要求鲜用的药材如石斛、地黄、生姜等外,大多数药材经加工后均应及时干燥。干燥的
37、目的就是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中国药典对药材产地加工及炮制规定的干燥方法如下: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 一般不超过 60) ;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近年来,亦有用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新方法干燥药材。四、中药的鉴定(一)中药鉴定的依据1.国家药品标准(1)中国药典1)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2)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3)是全国药品生产
38、、供应、使用和检验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依据。4)共颁布了九版: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部颁药品标准1)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出版;2)是补充在同时期该版药典中未收载的品种或内容;3)与中国药典同属国家药品标准,也是全国各有关单位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药品标准。4)与药材相关的主要有:中药材部颁标准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载药 101 种,1991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载药 136 种,1995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载药 57 种,199
39、8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载药 202 种,1999 年颁布等。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我国常用的进口药材约 50 种,现行版为 2004 年再次根据药典品种的变化进行修订并执行的儿茶等 43 种进口药材质量标准。2.地方药品标准(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订的中药材标准,收载的药材多为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的品种而为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地区性习惯用药,该地区的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遵照执行,而对其他省区无法定约束力,但可作为参照执行的标准。(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炮制规范 按药品管理法规定,中药饮片的鉴定必须按照国
40、家药品标准执行,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执行。(二)中药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1)检品受理与取样由业务科按规定接受检品(抽样样品和委托样品)取样。符合条件的委托检验品由委托方填写委托书。检品的取样按中国药典的规定,正式的样品由业务科登记、留样、填写检品卡。(2)检验对中药的鉴定,其检验目的主要包括三方面:中药的真实性鉴定、安全性检查及质量优劣鉴定。以药材和饮片为例,鉴定的内容主要有:1 中药的真实性鉴定包括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包括经验鉴别 、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光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鉴别内容)。2 中药的安全性检查
41、包括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查和外源性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二氧化硫残留量及黄曲霉毒素等)的检查。3 中药质量优劣的鉴定包括中药的纯度(如杂质、水分、灰分等)和质量优良度(如浸出物、挥发油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的鉴定。(3)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书检验记录是出具报告书的原始依据。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如是药品检验所出具的检验报告书,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应长期保存。(4)异议与仲裁被抽检(或委托)单位在收到检验报告书后,如有异议,应在 1 周内向检验机构申请复验。复验结果与原报告一致,原报告有效;如果不一致,以复验报告为准。如仍有异议,可向上一级药检机构申请仲
42、裁检验,并以仲裁检验结果为最终结论。(三)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中与药材鉴定相关的内容1.凡例(1)凡例的作用凡例是解释和使用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指导原则,并把与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的有关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重复,具有同样法定的约束力。(2)名称与编排药材和饮片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及拉丁名(拉丁名排列:属名或属名+种加词在先,药用部位在后)。(3)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标准品 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对照品应按其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方法处理后按标示含量使用。(4)精确度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的精密度。1 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
43、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称取“2 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 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 1.952.05g;称取“2.00 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1)“精密称定”: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2)“称定”: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3)“精密量取”: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4)“量取”: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2 恒重: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
44、称重的差异在 0.3mg 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 1 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 30 分钟后进行。3 试验中规定“按干燥品(或无水物,或无溶剂)计算”时,除另有规定外,应取未经干燥(或未去水,或未去溶剂)的供试品进行试验,并将计算中的取用量按检查项下测得的干燥失重(或水分,或溶剂)扣除。4“空白试验: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含量测定中的“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系指按供试品所耗滴定液的量(ml)与空白试验中所耗滴定液的量(ml)之差进行计算。5 试验时的温度,未注明者,系指在室
45、温下进行;温度高低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 25为准。2.附录(1)药材和饮片取样法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是指按中国药典的规定选取供检验用药材或饮片的方法。所取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均匀性,并留样保存。1 抽取样品前应核对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被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并拍照。2 从同批药材和饮片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1)599 件,随机抽 5 件取样; 2)100 1000 件,按 5%比例取样;3)超过 1000 件的,超过部分按 1%比例取样;4)总包件数不足 5 件的,
46、逐件取样; 贵重药材和饮片,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3 每一包件的取样原则1)至少在 23 个不同部位各取样品一份,大包件从 10cm 以下不同部位抽取;2)破碎在 1cm 或粉末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3)大包件对个体较大的药材,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4 每一包件的取样量1)一般药材和饮片抽取 100500g2)粉末状药材和饮片抽取 2550g3)贵重药材和饮片抽取 510g5 抽取样品总量 将抽取的样品混匀,即为抽取样品总量。若抽取样品重量超过检验用量数倍时,可按四分法再取样,即将所有样品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即分为四等份,取用对角两份;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直至最后剩余量足够完成
47、所有必要的实验以及留样为止。6 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 3 倍,即 1/3 供实验室分析用,另 1/3 供复核用,其余 1/3 留样保存。(2)杂质检查法药材中杂质的混存,直接影响药材的纯度。杂质的概念:1 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2 来源与规定不同的有机质。3 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3)水分检查法测定用的供试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 3mm 的颗粒或碎片。直径和长度在 3mm 以下的花类,种子和果实类药材,可不破碎。 减压干燥法需先经二号筛。水分测定法共有以下四种:1 烘干法 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
48、药品。2 甲苯法 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3 减压干燥法 本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4 气相液谱法 中国药典2010 版一部附录 VIE 测定,应符合条件:1)理论板数按水峰计算应大于 1000,乙醇大于 150;2)水和乙醇两峰的分离度应大于 2;3)用无水乙醇进样 5 次,水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 3.0% (4 )灰分检查法 1 总灰分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取供试品23g(如须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可取供试品 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 0.01g),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 50060
49、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2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取上项所得的灰分,在坩埚中小心加入稀盐酸(10%的盐酸)约 10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 10 分钟,表面皿用热水 5ml 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移置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5)浸出物测定法 浸出物测定法有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和挥发性醚浸出物测定法 3 种。1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包括冷浸法、热浸法。2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以各品种项下规定浓度的乙醇代替水为溶剂。3 挥发性醚浸出物测定法 加乙醚适量。(6)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 23 号筛,并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