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渭南市希望高级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五部分 第一单元 传记.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77353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市希望高级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五部分 第一单元 传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省渭南市希望高级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五部分 第一单元 传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省渭南市希望高级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五部分 第一单元 传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陕西省渭南市希望高级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五部分 第一单元 传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陕西省渭南市希望高级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五部分 第一单元 传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传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柳 青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 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 ,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1925 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 。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

2、,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 36 岁。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 游学 13 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 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 亲放弃了右眼视 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 为他

3、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来得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 满思考、 见解和引证, 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 书籍,亦在 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 了。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 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 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

4、住了,但是他说, “我不写完 这两稿,我不死。 ”1944 年 12 月 12 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57 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 的毁灭,因 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1953 年,病中的陈寅恪

5、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 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 历史和文化。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在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 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1961 年 8 月,阔别 12 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 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

6、,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 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 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 书稿完成于 1964 年, 陈寅恪 75 岁。五年后,1969 年 10 月 7 日,陈寅恪走完了他 79 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 发 ,只是眼角不断流泪。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选自文汇报 ,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以陈寅恪不重视自己名字的读音谈起,用幽默风趣的笔调引出陈寅恪是一个不求虚名、唯重学问、将生命和学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者。B第二段没有直接写陈寅恪的卓越才华,而是通过清华国学院三

7、大导师的大名鼎鼎来衬托及梁启超的高度评价从侧面来表现。C到国外游学 13 年的陈寅恪回到祖国,带回的是东方学,他认为只有“中学”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才能和“西学”沟通交流,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基础的治学宗旨。D陈寅恪在其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表达了读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才能使真理得以发扬的治学理念。E辗转北平、长沙、云南各地,陈寅恪的藏书悉数毁于战火,而他做学问又习惯在书上随读随记,后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途中大量被盗,这为其日后的学术研究带来了很大不便,这是陈寅恪治学不甚严谨导致的结果。解析 C 项, “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 问为基础的治学宗旨 ”不正确,文章只是说西游回

8、来的陈寅恪很重视东方学,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没有提及以民族学 问为本的问题;E 项, “这是陈寅恪治学不甚严谨导致的结果”评价不准确,文章通过书籍烧毁丢失说明了他日后的学术研究的困难, “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对其治学态度没有批评之意。答案 CE2文中有几处写到陈寅恪的眉眼?请你找出来,结合文章分析这些描写为我们勾勒出陈寅恪怎样的内心世界。答: _答案 文中有三处写到陈寅恪的眉眼:第一处是“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第二处是吴宓日记中描述自己拜访陈寅恪时对他的印象:“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

9、缓步眉目成八字形” ;第三处是陈寅恪“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这三处肖像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学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享受沉浸在思考中的专注忘我;对于真理和学问有着不惧病痛的执著和光明如炬的洞悉;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就是视若生命的学问和生命,在永别之际,他用无言和眼泪向一切做了告别,病痛、难舍、痛苦、落寞、留恋等诸多情感都包含在默默的泪水中,感伤凄凉。3文中共写了陈寅恪的哪几件事情?答: _答案 作者主要写了陈寅恪的七件事情:被梁启超力荐担任国学院导师;主张中国学术要吸收外来学说;在丢书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带病坚持完成两部中古史名著;病中口述撰写论再生缘 ;拒绝中国科学院

10、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的邀请;夜候友人吴宓并赠送论再生缘油印本;75 岁完成柳如是别传 。4请联系当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陈寅恪“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这一主张的理解。答: _答案 陈寅恪是一个视学问如生命的学者,中国科学院拟请他任所长,这是对他潜心做学问的能力和价值的认可,也是一种荣誉。很多学者穷其一生追求如此殊荣,但陈寅恪选择了拒绝;在荣誉面前,他选择了坚守宁静淡定的内心,将精力全部放在学术探究上,这种宠辱不惊的执著专一冷静,为他早日掌握并拥有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寅恪这种甘坐冷板凳、不羡功名的心境,对当今社会学术界个别学者内心浮躁、急于求成的现象是一

11、种教育,一种启发,我们只有挣脱世俗对成功的功利定位,才会找到真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张再生上世纪 80 年代的一个春天,海滨某军港,一派 严肃、 紧张的气氛。原来这里正在进行航天事业的一项重要试验:卫星回收工程。按照测算,卫星将于 2 分钟后落入眼前的水域。人们一个个屏住呼吸,两眼直瞪着蔚蓝的天空。 2 分钟后,“飞物”突然从天而降,落入大海,水柱冲天。快艇迅速劈波斩浪,去迎接这“天外来客” 。顿时,岸上、船上的官兵和群众情不自禁地又跳又叫,欢声雷动。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测算卫星落点而熬过许多不眠之夜的首功之臣束星北教授。束星北出生于江苏邗

12、江。其父束曰璐曾是南通张謇实业集团的知名人士。束星北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 人,童年入私塾,深得秀才老夫子魏楚 翘钟爱。1924年束星北以优良成绩考取三江大学。两年后又远渡重洋,入美国拜克大学读书。身在异邦,束星北克勤克俭 ,矢志苦 读。当时,他父 亲是实业巨子,生母家是江都望族,可他却谢绝长辈们的 经济资助,搬住在美国三藩市同乡会馆内,与工人 们一道参加体力劳动,挣得收入以支付学费。束星北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1929 年,他 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几近一年,他屏绝人事,埋首 书斋。智慧之树骤然开放出奇葩研究“相对论”的两篇论文脱稿了。探索神秘未知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 “

13、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神灯在远方闪烁,导引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寻找当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声全球。他身材矮小,仪容和蔼。对于这个来自东亚的门徒,他一见 如故。他 们通宵达旦畅谈 ,大 师赞誉了束星北的两篇论文。不久,大 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 步更快,造 诣更深,硕果累累,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 ”。更大收益是,束星北 继承了大师“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 。由于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 爱因斯坦被迫离德,束星北经大师安排,于 1929 年 10 月转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在天

14、体物理方面颇有创见,获博士学位。1930 年登上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的讲台,开始了他漫长的物理学教学生涯。身为海外学人的束星北,一直萦怀祖国。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他毅然辞聘而归,准备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回国后,束星北被浙江大学慕名求聘,请他与王淦昌教授共同研究“衰变”这一尖端课题。在浙大,束星北誉满校园。他开的课,学生爱听,教师也争相入座,他不照课本宣讲,而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乍听似乎无章,细加揣摩却句句有着。他认为,物理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研究的对象,寻求其中规律, 这是十分有趣的。天性率真的束星北有 时跳上 讲台,有 时坐在椅背上,大发宏论,侃

15、侃而谈,一条腿还下意识地晃动着。课 堂上,一旦哪位学生指出他的疏漏之处,他便肃然静坐,恭听学生发言。每当学生讲出新的见解,束星北就会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连 呼:“妙!”就是这种“波尔”学风,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其中最负盛誉的便是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当年,束星北特别器重这位学生。李政道一度想辍学参军,是束星北切意挽留;李政道因车祸伤腿,束星北又特意把他接到重庆,精心安排治 疗调 养。 难怪,数十年后,李政道仍念念不忘乃师之恩,曾致 书问候:“我物理的基础成就归源,都是受先生之益。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的时候,束星北教授心潮澎湃。他夜以继日,勤 奋科研。1952 年到山东大学任物理

16、系教授,除了正常教学研究外,还兼研气象学,曾在中国气象学报上发表多篇具有灼见的文章,成了竺可桢、赵如章的好朋友,被聘到中国气象学会青岛研究所负责科研。1980 年,他又为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立下了赫赫功劳。直到他生命最后一息,还在指 导他的学生做“海洋内波研究” 。一代大物理学家束星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名却永载史册。诚如其学生李政道的唁函所说:束老师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国际闻名,桃李天下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束星北家境优越,自幼才智过人,凭着自身的聪明好学,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三江大学,后来又进入了美国拜克大学读书。B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束星

17、北怀抱一腔热情,毅然回归祖国,准备投笔从戎,回国后被浙江大学慕名聘请,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物理教学与研究生涯。C束星北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除了物理教学与研究之外,他还兼研气象学,并参与了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准确测算出了卫星的落点,立下赫赫功劳。D束星北器重、爱惜人才,他曾鼓励学生李政道走求学之路,并在其车祸后给予帮助;李政道对这份恩情念念不忘,并将自己的卓越成就归功于束星北。E本文详细记述了中国物理大师束星北热情求学、享誉校园、成就非凡等几方面的事迹及其科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展示了一位德才兼备的科学家的感人形象。解析 B 项,束星北的物理“研究生涯”在他出国后就开始了; E 项,本文“详细记述

18、了”束星北“科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不准确。答案 BE6作者为什么将束星北比作“中国的爱因斯坦”?请简要分析。答: _答案 束星北的物理成就与爱因斯坦密切相关,对相对论的浓厚兴趣促使束星北与爱因斯坦合作,作为门徒和助手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 ;束星北继承了爱因斯坦“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 ,从而造就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在内的一批物理人才,桃李满天下;束星北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成就卓著,国际闻名,将他比作“中国的爱因斯坦” ,是对他的高度评价和赞扬。7.在浙大讲学期间,束星北深受师生欢迎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答: _答案 讲课不照本宣科,能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探寻科学

19、之美;为人天性率真,洒脱不羁,为学生创造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爱惜人才,对学生关心照顾,培养了大批物理人才。8这篇传记中,束星北先后以学生和老师的角色,与爱因斯坦和李政道有过深厚的师生情谊。你认为师生之间应建立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 _答案 (示例)师生之间应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理由: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爱因斯坦与束星北的师生合作,使束星北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果累累,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因此得到多方面发展;应营造师生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束星北继承了爱因斯坦“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 ,教学中不以自我为权威,尊重学生的创建,虚心对待学生指谬,为中国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桃李满天下;教师应鼓励、关心、提携学生,学生也应对老师怀有感恩之心。爱因斯坦为束星北争取研究经费,并安排他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进行研究;束星北对李政道十分器重,鼓励他走求学之路,并在其车祸后给予帮助;李政道对老师的这份恩情念念不忘,并将自己的卓越成就归功于束星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