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第 1 节一、选择题1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由神经末梢直接构成的B在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仅靠一个神经细胞不可能完成反射解析 对效应器的概念不理解,会错误地认为 A 项说法是正确的。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而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 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在不同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B 项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 项正确;一个完整的反射动作最起码应该由两个神经元来共同承担完
2、成,仅靠一个神经细胞不可能完成反射,D 项正确。2(2018吉林长春质检)右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B处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对神经递质的识别不具有专一性D一定是某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解析 为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A 项正确;为突触前膜,该处发生电信号 化学信号的转变,B 项错误;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它对神经递质的识别具有特异性,C 项错误; 为突触后膜,它可以是某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D 项错误。3(2018湖北武汉二中模拟)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
3、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记忆是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D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听懂和讲话,但不能写字解析 本题考查人脑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一个神经中枢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A 项正确;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但是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的是下丘脑,B 项错误;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C 项错误;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听懂及会写字,但不会讲话,D 项错误。4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
4、示意图。若在 B、E 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两个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刺激 D 处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C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 C 处缺少神经递质受体,则 D 处将无法得到从 C 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 B 处时相应部位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AB C解析 图中 C 处突触的类型为轴突一树突型,兴奋是从左侧的神经元传向右侧的神经元。刺激 D 处时,兴奋只能传导到 E 处,而不能传递到 B 处,因此电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 处是突触结构,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5、结合,才能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 B 处受到刺激后,可以向 A 处和 C 处传导。5(2018南师附中)参与“植物人 ”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C )大脑皮层 小脑 下丘脑 脑干 垂体A B C D解析 “植物人”要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和正常体温,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此外,垂体还可以通过调节很多内分泌腺的活动来调节生命活动。6(全国卷,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AATP 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 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 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
6、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 ATP解析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能产生大量 ATP,神经元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 项正确;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神经递质在内环境中的移动不消耗ATP,B 项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 ATP,C 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要排出钠离子,吸收钾离子,均为主动运输,需消耗 ATP,D 项正确。7(江苏卷,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解析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
7、要能量,A 项错误;兴奋传来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B 项错误;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C 项错误;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 项正确。8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C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 电”信号的转化解析 在这一反射中,人并没吃到酸梅,而是想到了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整个再现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该反射的效应器是唾液腺。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直接刺激是看到酸梅后再现的体验,从来没吃过
8、酸梅的人看到酸梅一般是不会分泌唾液的。整个反射是一条件反射,包含多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和传递,兴奋在经过突触时会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9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A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解析 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至大脑皮层,就不能形成感觉,因此局部麻醉是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10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 a 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9、B图中共有 4 个完整的突触C在 b 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 f 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 e 点施加一强刺激,则 a、b、d 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解析 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 a 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 2 次;图中共有3 个完整的突触;在 e 点施加一强刺激,d 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11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 S 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 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
10、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C )解析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但是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这样,在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在膜外兴奋由未兴奋部位向兴奋部位传导,而在膜内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且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故选 C。12(2017
11、山东实验中学诊断) 当快速牵拉骨髓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刺激骨骼肌产生的信号传导在 c 处就会形成痛觉B当兴奋到达 b 点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同C从 a 到 d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 c 处位于脊髓中,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 项错误;兴奋到达 b 点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B 项错误;从 a 到 d,少了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 项错误;牵拉骨骼肌时,刺激可通过传入神经 b 传至 c,在 c 处释放神经递质,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如图为人体手背皮肤(A
12、)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F 处的结构名称是_突触_ ,在该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_。(2)B 的神经纤维在 A 中的细小分支叫做_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_。用针刺 A 时,引起 E 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_反射_。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_神经递质_结合的能力。(3)当兴奋在 B 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_外负内正_。(4)现切断处,在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 A、B、C、D、E 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_D、E_。14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13、,a、b 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 Na 浓度将_低于_( 高于、低于、等于 )膜外。(2)用 a 刺激神经,c 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到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_钾通道_。(3)正常时,分别用 a、b 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 a 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 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
14、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第一步:用 a 刺激神经,观察 c 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在 c 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_,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_在 c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_,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第二步:用 b 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骨骼肌收缩_,则说明部位d 受损;如果_骨骼肌不收缩_,则说明骨骼肌受损。解析 (1)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 Na 低于细胞外,但 K 高于细胞外。(2)图 2 中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即兴奋过程,是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此时 K 外流。(3)若传出神经受阻,则刺激 a 处
15、,c 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若骨骼肌受损,则刺激 b 处,骨骼肌不收缩。15图 1 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 2、图 3 分别表示图 1 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 1 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B_(填字母) 。图 2 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a、b、c_(填字母) 。(2)图 3 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h_( 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_Na _内流的结果。(3)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大脑皮层( 或“高级神经中枢”) _控制。解析 A 是感受器、B 是效应器( 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图2 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 突触后膜。(2) 静息时,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膜电位,所以图 3 中的 g、i 表示未兴奋部位;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所以 h 表示兴奋部位。(3)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