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许昌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四校联考(地理).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71570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许昌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四校联考(地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许昌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四校联考(地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许昌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四校联考(地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许昌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四校联考(地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许昌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四校联考(地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 学年上学期四校联考试卷高 二 地 理第 I 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 2 分,共 60 分)1、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C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D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

2、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B. 南方民居房檐宽C. 南方民居墙体厚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作为自然分界线是明确的,无过渡性B.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C.线北的地区降水都在 800mm 以下D.所划分的区可进一步划分4、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 全球定位技术A. B. C. D.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 14 的陆地、 23 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3、。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 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据此回答 58 题 。5、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A人口激增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干旱的气候条件 D过渡放牧6、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 B气候变异 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D人类活动7、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C过度放牧 D水资源利用不当8、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

4、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C次生盐渍化 D裸岩9、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A.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C.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D. 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10、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11、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 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5、 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 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A B C D12、关于山西能源基地“三废”治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主要用于发电和供热B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的煤矸石经干燥后再利用C对于废水主要采用投放化学制剂然后过滤净化的办法D对于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止对大气的污染13、下列有关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14、关于山西能源重化工

6、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新中国成立时起,国家就加快了对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B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山西逐步形成了以铁路、水运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C山西积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也能提高经济效益D山西从“ 九五”时期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15、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环境水量和水质B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16、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和整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治了洪灾 B人均收

7、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D实 现 了 经 济 效 益 、 社 会 效 益 和 生 态 效 益 的 统 一17、下列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河口外海域沙丁鱼增加 B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严重C防止了水灾和旱灾 D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18、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年平均降水量 800 多毫米 B夏季多持续性降雨,且多暴雨C冬季和早春是河流的主汛期 D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19、田纳西河流域自 19 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B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

8、成土地退化 C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 D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20、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的原因是( )A流域内水电、火电、核电的大规模开发,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B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大量的火电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C铀矿资源极为丰富,大量的核电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D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大量的水电使其成为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21、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B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 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9、22、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图甲 图乙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林业基地 畜牧业基地A B C D 23、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C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广 D土壤肥沃24、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荒地多,人为影响小A B C D 25、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B外来投资 C乡镇企业发

10、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26、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85 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B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C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工资水平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D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2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

11、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读图甲和图乙,回答 2830 题.28、根据图甲所示规律,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是哪一阶段产业( )A. A 阶段 B. B 阶段 C. C 阶段 D. D 阶段29、按图乙所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哪一环节( )A.设计 B. 营销 C. 加工 D.设计和加工30、按两图所示规律,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发展自身工业方面的做法,正确的是( )A. 在外国企业的帮助下学习工艺和产品创新技能,逐步升级制造能力 B.着重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C.积极引进处于成熟期的产业D. 全面吸收发达

12、国家的产业转移2011-2012 学年上学期四校联考高二地理试题答题卷 座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第 II 卷二、综合题(共 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 马六甲海峡,由新加坡 岛及附近 60 个小岛组成。面积 647.5 平第 卷 总分题号 第卷31 32得分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 订 线方

13、千米,人口 448 万。靠近赤道 ,属热带雨林气候。地势低平,平均海拔 15 米,自然 资源匮乏。新加坡原是个商业城市,1960 年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8%.。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战略,并大力引 进外国资本和技 术,重点 发展与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炼油、石油化工、造船、钻井平台制造等工业。至 2006 年,工 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 35%。工业的迅速发展还带动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炼油、造船和钻井平台制造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近些年来,新加坡的电子工业发展迅速。1、从那些方面说明新加坡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4、6 分)2、新加坡那些地理条件对工业发展不利?(4 分)3、什么地理条件影响了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的选择?(6 分)4、除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外,促进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还有那些?(4 分)32、读珠三角示意图,回答问题: (20 分)材料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 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 见左图。材料 2: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增加,其 产业结构也不断 发生变化, 见右图(1)该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 分)(2)根据材料 2,简述 19802002 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15、. (6 分)(3)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5 分)(4 ) 该地区进一步发展正面临着哪些问题?(6 分)高 二 地 理 答 案()1-5CBDDC 6-10DACAA 11-15BDBCA 16-20BACDA 21-25AACDB 26-30CBACA 31、 (1)十字路口的位置,马六甲海峡的咽喉,靠近赤道、风平浪静。 (6 分)(2)资源匮乏,面积狭小,劳动力短缺,市场狭小。 (4 分)(3)海上交通要道,重要港口,海上石油贸易的发展。 (6 分)(4)东南亚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国外资金 、技术的支持(4 分)32、(1)香港、广州、深圳(3 分) (2)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6 分)(3)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劳力丰富,土地租金低,政策优势 侨乡(5 分) (任答三点即给满分) (4)大量占用耕地,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层次不合理、升级困难,城市建设过密、相对落后(6 分) (任答三点即给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