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5.1 生态系统的结构-试题君之K三关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70949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5.1 生态系统的结构-试题君之K三关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专题5.1 生态系统的结构-试题君之K三关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专题5.1 生态系统的结构-试题君之K三关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专题5.1 生态系统的结构-试题君之K三关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专题5.1 生态系统的结构-试题君之K三关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5 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 1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1)概念:由_与它的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实例 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_、热能、水、空气、_等。为生物群落提供_和_。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_。把太阳能转变成_,是生态系统的_。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_动物、杂食性动物、_动物等。将有机物转化成_;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_和传播种子。分解者 主要是_。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_。3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_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2)消费级别与营养级别4食物网

2、(1)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_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_。(2)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_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_植物,也可能被_所食。5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1)生态系统的_。(2)生态系统的_和_的渠道。【课前小测】1判断正误:一块稻田内的水稻、水和阳光组成农田生态系统。2判断正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3判断正误:生产者全是绿色植物,分解者全是微生物。4判断正误: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5判断正误: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6判断正误:在食物网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

3、。7判断正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1(1)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2)生物圈2阳光 无机盐 物质 能量 绿色植物 化学能 基石 肉食性寄生 无机物 传粉 细菌和真菌 无机物3(1)捕食(2)四 五 次级 三级 四级4(1)食物链 营养结构(2)多种植食性动物 多种 多种肉食性动物5(1)营养结构(2)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课前小测】1 提示: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稻田中的生物群落由水稻、杂草、昆虫、微生物等组成, 该稻田中的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农田生态系统。2 提示: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植物,螳螂、蝉、黄雀虽然有

4、吃与被吃的关系,但它们都是食物链中的消费者,无生产者,不能组成食物链。3 提示: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少数微生物,如光合细菌也是生产者;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少数动物,如蚯蚓、蜣螂也是分解者。4 提示:生产者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成有机物输入到生物群落中,处于主导地位。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5 提示: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既是竞争关系又是捕食关系。6 提示:在食物网中,起点是生产者,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同一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7 提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

5、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条渠道进行的。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都可能作为消费者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别指无机物和光能C由于生产者数量最多,所以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基石D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但是不参与信息传递【参考答案】A2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约 202 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

6、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它们中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矮小的草本、垫状植物、木本植物是生产者,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猎隼等是消费者,秃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但是,生态系统除包括上述生物成分外,还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A 错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但并不是所有的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7、,如硝化细菌,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B 错误。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秃鹫为分解者,C 错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 正确。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 )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营养级是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 )食物网:由于一种生物的食物来源可能来自多种生物,且某种生物可能为多种生物所食,所以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往往由多种食物链交错而成,从而构成食物网。3 下 图 为 某 食 物 网 简 图 , 其 中 苔 类 和 物 种 C 均 生 活 于 白 杨

8、 树 中 层 的 树 枝 表 面 。 据 图 分 析 下 列说 法 中 正 确 的 是A图中共有 6 条食物链B物种 C 和苔类之间无竞争关系C若物种 E 突然大量减少,则 A 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参考答案】C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光合细菌、酵母菌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C乳酸菌、酵母菌D硝化细菌、乳酸菌3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

9、,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网。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有 2 个生产者,它们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 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 3 个营养级 D只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存在既竞争又捕食的关系5一种蝇的幼虫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皮肉为食,可致牛死,牛死后尸体为细菌所分解,在生态

10、学上,下面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牛为生产者 B蝇的幼虫为次级消费者C细菌为消费者 D牛和蝇幼虫的关系为互利共生6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 B一定是自养生物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7下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 5 条食物链组成B图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3 种D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共 3 种, 该图只体现了两种成分8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B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由营养关系

11、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9如图为一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的光、CO 2、H 2O 等和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2)图中有_条食物链。(3)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其主要作用是_。(4)蛇属于第_营养级。(5)次级消费者是_。10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一定是分解者,不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凡是

12、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 动物不都是消费者A 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1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猫头鹰占有 2 个营养级B兔与食虫鸟为竞争关系C若兔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食虫鸟的数量增加D该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兔和食草昆虫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14如图曲线表示了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种群数量随

13、时间的变化情况,已知甲是自养型生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食物链表示为丙乙甲B乙在第 57 年之间数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在第 35 年之间丙大幅度增加和甲大幅度减少C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三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D甲、丙的存在,加快了物质循环15 ( 2018 海南卷)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16 ( 2016新课标全国卷)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4、 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17 (2015新课标全国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18.( 2015海南卷)俗话说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

15、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 B泥巴中的藻类 C吃小鱼的大鱼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19 ( 2018 北京卷)因含 N、P 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 。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 )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2 )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 thm-2 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3

16、)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 N、P 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4 )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 )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20( 2017江苏卷)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

17、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 )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演替。 (2 )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3 )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 )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 。 (5 )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 2类不同纲的生物:_。 21 (20

18、16四川卷)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物种 分组 第七天 第 14 天 第 21 天对照组 0.20 0.62 0.67蝉大眼蝽处理组 0.20 0.10 0.13对照组 2.00 4.00 2.90豌豆蚜处理组 2.00 8.70 22.90对照组 1.00 1.31 0.82鳞翅目幼虫处理组 1.13 2.19 2.03(1 )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2 )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

19、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 )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4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3【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杂草和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A 项正确;鸭与害虫为捕食关系,B 项正确;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C 项正确;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等生物组成了农田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环境组成农田生态系统,D 项错误。4【答案】D【解析】利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食物网

20、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食物链的书写方法可以确定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分别是甲和戊;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根据“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数量的增减”的判断方法,“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则以它为食的生物的数量会有一定量的减少,但是最高营养级,因它有多条食物来源,可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分析食物网,可知辛占第三、四、五 3 个营养级。图中丁和辛、丙和乙、乙和丁都存在既竞争又捕食的关系。答案:D。5 【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产者是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生物。牛是食草动物是异养生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生活在牛体表的蝇的幼虫以牛的皮肉为食因此它在生态系统中应为次级

21、消费者。牛和蝇的幼虫为捕食关系不是互利共生关系。细菌可分解牛的尸体应为分解者。6 【 答案】D7 【 答案】A【解析】根据该食物网的信息,可知,该食物网一共有 5 条食物链,A 正确;在这些食物链中,作为初级消费者的有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B 错误;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 4 种, C错误;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生物部分有 3 种,该图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 D错误。8【答案】C【解析】有些生物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也属于生产者,例如,硝化细菌,A 错误;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真菌以及营腐生生活的动物(例如,秃鹫、蚯蚓等),B 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

22、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 正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分解者(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消费者只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是要是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虽然变慢但是仍可以进行,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D 错误。9【答案】(1)生态系统(2)1(3)分解者 分解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残枝落叶、消费者的遗体和排遗物等(4)五(5)螳螂【解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可构成食物链、食物网,但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图

23、示生态系统中相关生物仅构成一条食物链,即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其中蛇为第五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螳螂。【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分析误区类型 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蚯蚓、蜣螂、秃鹰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12【答案】A【解析】本题结合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相关知识。猫头鹰占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A 正确;兔与食

24、草昆虫是竞争关系,B 错误;若兔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食虫鸟的数量不能增加,C 错误;该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猫头鹰和食虫鸟,D 错误。14【答案】B【解析】甲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三者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乙丙。由于在第35 年之间甲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加,导致乙在第 57 年之间减少。乙、丙都是消费者,它们能够加快物质循环。【名师点睛】食物链变式模型的分析下面图中,图 1 和图 2 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 1 中的食物链是丙甲 乙 丁;图 2 中的食物链是丙 丁甲乙;图 3 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低营养级,乙是高营养级;图

25、4 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A 是生产者,B 是消费者, C 是分解者,D 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食物链是 AB。15 【 答案 】D【解析】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 正确;鳜鱼的营养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 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 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 错误。16 【 答案 】C【名师点睛】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起点 生产者源头 光能相关生理过程 光合作用能量输入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的传递传递载体:有机物传递渠道:沿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关生理过程 细胞呼吸能量

26、的散失 形式 热能能量流动特点 逐级递减;单向流动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知识小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在食物网中,如果某一动物的天敌消失,则这一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数量会明显增多,当增多到一定数量后,由于食物不足,则其数量又会减少。学科:网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食性越单一,生存的稳定性越小。17 【 答案 】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名师点睛】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

27、质和能量属于非生物成分。稳定的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均达到动态平衡。18 【 答案 】B【解析】生产者处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泥巴中的藻类是生产者;根据题意,小虾是初级消费者,小鱼是次级消费者,大鱼是三级消费者,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所以 B 正确。【考点定位】食物链。【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森林生态系统及群落等相关知识,旨在检测学生对群落概念的理解能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区分种间关系、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及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19 【 答案 】 (1)生产者 (生物)群落(2 )捕食对象/食物 捕食者/ 天敌(3 )明显下降 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4 )比例

28、(5 )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解析】 (1)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作为浮游动物的食物,故藻类属于生产者;水库中的各种生物,就包括了这一范围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3 )据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显著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投放鲢鱼和鳙鱼捕食浮游动物和藻类,导致浮游动物减少,银鱼的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银鱼数量下降。(4 )通过投放鲢、鳙,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的生物积累量发生了改变,故人为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比例,从而达到改

29、善水质的目的。(5 )具体措施是:适量地投放鲢、鳙;适量增加投放浮游动物确保鲢、鳙有足够的食物来源;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控制鲢鱼、鳙鱼的天敌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库的干扰等。20 【答案 】 (1 )次生 (2 )捕食和竞争 (3 )物理 等距取样 (4 )浮游生物类(5 )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 (1)荒地存在土壤,适于植物生长,则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 )杂食性鱼类以昆虫为食,同时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 水草,所以二者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3)青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1030cm 的草丛呈长方形,则调查蛙卵密度的方法是

30、等距取样法。 (4)水草和浮游生物都处于第一营养级,表现为竞争关系,当水草腐烂后,则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 (5)由图可知,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蛙处于第三营养级,猛禽与蛙类之间存在 1 个营养级,则该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处于该营养级的生物有蛇类、鼠类、肉食性鱼类等。【考点定位】群落演替,种间关系,信息传递,食物网。【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区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理解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的影响。21 【答案 】(1 )样方法 S (2 )二、三 分解者(3 )氨 互利共生(4 ) 利马豆 利马豆豆

31、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考点定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师点睛】本题以“利马豆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为背景,用数据表格的形式呈现施用疏果剂后相关动物种群密度的变化信息,意在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读题、审题,从而获取有效信息,如题干中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可推知,蝉大眼蝽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对于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如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